十二月,让我们共读这本书 | 爱德华兹《宗教情感》
无法证明宗教情感是否出于恩典的一些现象
有时经文突然进入头脑,情感伴随这些经文而来,这不能证明这些情感必定不是来自恩典。前提是判断的依据是经文本身或经文所教导的真理,而不仅或不主要以经文突然进入头脑这个奇特方式作为依据。
但另一方面,由于突然奇妙地联想到某些经文而激发情感,这也不能证明这些情感必定是属灵的恩典情感;不论这些情感是恐惧还是希望,是喜乐还是忧伤,或是别的什么。有些人以为这足以说明他们的情感是救赎性的,尤其是如果这些情感激发希望和喜乐之情或其他任何愉悦的情绪,他们更坚信自己得到上帝的拯救。他们用这种体验(美好的情感与经文结伴而来)证明自己属灵状况良好,他们喜欢说:“有这种那种甜蜜的应许进入我心里。它突然出现,好像上帝对我说话。我从来没有专门读过也没有想什么相关的事情。它突然一下进入我的头脑中。我感到吃惊。我好久没有想过这件事了。我当时甚至不知道这句话来自圣经,我不记得我读过这句话。”他们也许还会接着说:“不同的经文一句接一句流进我心里,都是最美最舒服的,最适合我的。它们充满我。我忍不住站起来崇拜上帝,泪水流下来,我充满喜乐,不能再怀疑上帝的存在。”于是他们自以为有确凿的证据说明自己的情感肯定来自上帝,是属灵的情感,说明自己的属灵状况很好,但这些想法都没有依据。有什么依据断定只要伴随着应许、让自己感觉舒服的经文意外地进入头脑,不记得自己读过,或只要一系列美好经文一句接一句进入头脑,就足以证明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救赎性的情感?作为判断这类事情最确定无疑的权威,圣经哪里能找出这样的规定?
很多理解能力较差、考虑欠周的人在这个问题上是这样受骗的:圣经是上帝的话,毫无谬误,是纯全的,所以来自经文的感情体验肯定错不了。但问题在于:某些情感确实源于联想经文,但它们并非正确应用经文的结果,反而是滥用经文的结果。用圣经话语纯全来论证情感体验是否正确,只能这样说:因为上帝的话语纯全,所以只有那些本质符合经文的情感才是正确的,而非只要是伴随经文出现的情感就正确。
我们有什么证据表明魔鬼不能把经文带入人的头脑,然后错误应用这些经文,达到欺骗人的目的?撒旦显然有这个能力。把声音或文字带入人的头脑,这个工作并不需要特殊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只有全能的上帝才行。如果撒旦能把任何文字或声音带入人的头脑,那他就有能力把圣经里的话带入人的头脑。对人类来说,发出经文的声音并不比讲故事或唱歌难。撒旦也有同样的能力。能够在头脑中发出一类声音,就能发出另一类声音:区别仅在于习惯,而不在于能力。或许有人以为:经文是非常神圣的东西,所以魔鬼不敢滥用也不敢染指。这种想法也是错的。魔鬼有胆量抓住基督本人,引他到旷野、上高山、到圣殿上,它肆无忌惮地引用经文;它敢于直接面对基督,一句接一句引用经文,试图欺骗和试探耶稣基督。既然撒旦能得到上帝许可用经文试探基督,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它不敢或上帝不许可它用经文试探我们?既然魔鬼能窃用某句经文,它就能窃用别的经文。经文本身重要与否,我们感觉舒服与否,是不是宝贵的应许……这些都不能改变事情的本质,更不能改变魔鬼的胆量或能力。如果它能把一句舒服的经文带入人的头脑,就能带一千句进去;并且它能选择最适合的经文达到自己的目的;它能把圣经里的各种应许堆积起来,错误地应用它们,巧妙地消除人的怀疑,加强罪人虚假的喜乐和自信,引诱他们逐渐偏离正道。
我们知道魔鬼的器皿、传播败坏和宣讲异端的教师也能够曲解圣经,自取沉沦,这正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彼后3:16)。我们看到他们能轻易使用任何经文使许多灵魂永远灭亡,不管这些经文本身是多么宝贵神圣,而且这是他们最喜欢使用的武器。我们没理由认为魔鬼不能用同样的方式使用经文。假教师是魔鬼的器皿和仆人,他们所为都是受到魔鬼的煽动和感动。既然魔鬼能煽动别人这样做,它自己当然更擅长。魔鬼的仆人只是跟从他们的主,魔鬼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
魔鬼能滥用圣经欺骗和毁灭许多人,人自己的愚蠢和败坏也能滥用圣经。人心里的罪所行的事与它的父所行的一样。人心与魔鬼同样诡诈,能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欺骗。
所以,显然任何人都可能具有高涨的热情,甚至盼望和喜乐之情伴随经文而来;是的,来自圣经的宝贵应许突如其来进入他们的头脑,好像上帝亲自对他们说话;是的,许多经文一句接一句神奇地出现。然而这一切都不能证明这些情感是圣洁的,也不能证明它们不是撒旦欺哄人产生的效果。
我将进一步论证:有些人表现出激昂的喜乐之情,这些情感也许伴随经文而来;不仅如此,这些情感也许真是源于上帝的话语,不是来自撒旦,也不完全是来自人败坏的内心,而是伴随经文、来自圣灵的感动。尽管如此,它们本质上仍然没有救赎的功效,也不是真宗教信仰。那些石头地的听众听到耶稣的话也欢喜雀跃,是的,这些情感也是来自上帝的话语,是好种子长出来的,与那些从好土里长出来的别无二致。二者的区别只有到试炼的时候才会显现出来,那时就看出他们情感里并没有救赎的信心。
(以上文字摘自《宗教情感》一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