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发表于 2020-6-17 10:06:58

哀歌: 绝望的解毒剂

(摘自 侯士庭《心灵渴望》,上海三联书店)
宇宙是神圣的以及宇宙间存在一位有位格的上帝,这两种观点之间的关键区别,乃是对诸多事件的抽象解释与关系性解释之间的区别。在古代世界,人们认为所有人类事件都有一种与之相应的天象,我们或许会对这种观念一笑了之。然而,当今天的科学宣称唯有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才是我们这个已被物化的世界终极和唯一的建筑材料时,今日科学与古人的迷信并没有什么不同。在过去众神是实在的终极标准,今天我们则拥有了科学这一对应物。

在苏美尔人的古老文明中,当政治灾难发生时,人们会寻求宇宙论的解释。反思以拦人的进攻,对苏美尔诗人来说,这似乎实际上是神明恩利尔一直在实施的报复:

恩利尔召来风暴,众民哀叹;
风暴吞灭土地,众民哀叹;
他召来天上风暴,众民哀叹;
恩利尔因仇恨命令风暴袭来,扫荡大地,
遮盖吾珥如外衣,包裹它如麻衣。

这就是说,一块天上的裹尸布被神灵恩利尔扔下,遮盖了吾珥城,使它的大街小巷都遍布死尸。随后,众民在绝望中呼求神灵恩利尔;然而正像所有其他古代世界的神明一样,恩利尔专横、冷酷,对人类事务无动于衷。



众民公开地哀叹,而且实际上还有很多集体的哀歌。这些古老民族的文学与宗教生活充满了许多为抵制死亡、毁灭、瘟疫、饥荒、战争以及疾病与罪咎感而发出的呼求。作为古代闪米特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哀歌具有三重特色: (1)它是向众神发出的(宗教维度);(2)它是向群体发出的(社会维度);(3)也是向个人发出的(心理维度)。正如克劳斯·韦斯特曼(Claus Westermann)敏锐地看到的那样:

运用现代范畴,我们可以说,哀歌中的这三种要素预设了一种神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彼此不可分割的思想。

但是今天,哀歌对我们来说似乎不再是健康的了,因为我们的忧愁、痛苦和苦难更加内在化,被闭锁在我们的心灵中。由于现代文化的“功劳”,我们区分出了人类生活中的宗教、社会和个人维度,然而这三个部分却是我们全人的一部分。我们将对上帝的知识与对社会和自我的知识区分开来。于是,我们或许会说,现代的绝望具有一种强烈的内在毁灭性,是古代世界的人所不知道的。他们似乎能与社会群体中的其他人分担他们的重担,然而我们却因为专注于自我实现与自我完满,已经用一种甚至连克尔凯郭尔时代的人都一无所知的方式,加速了绝望的这种内在自我毁灭性。

作为古代闪米特世界的一部分,以色列人分享了哀歌这种社群性的表达方式。专业哀哭者捶胸顿足,滚在灰尘中,披上麻衣,嚎啕痛哭,还有禁食,这些情形是古代世界遍及各处的痛苦表现方式。然而,在以色列却有一种深刻的区别。哀歌没有被置于一种属于无动于衷、反复无常的神灵的宇宙论框架中。相反,上帝用一种与这种看待实在的观点截然不同的方式,已经将他自己显明为良善、有位格、慈爱和信实的上帝。这位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眷顾自己的百姓。《诗篇》8篇与苏美尔人的诗歌迥然不同:

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诗8: 3—4)

与我们置身其中的广阔无垠的宇宙相比,我们这些今天尚在这里,明天就离去的人乃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上帝竟眷顾我们!

对于以色列民族来说,向一位有位格的上帝呼求帮助乃是他们人生经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起初,上帝就垂听亚伯的血从地里发出的呼求。他听到了夏甲与她的孩子在旷野中哭泣的声音。他看到了希伯来人在法老手下所遭受的苦难。实际上,从以色列整个历史来看,哀歌都是一种对苦难的恰当表达方式。因为“上帝听见了他百姓的呼求”,并且“他倾听他们的呼求”。在诗歌中、也是以色列人的公祷书中,这种既强调哀叹又强调赞美的特点,象征着上帝永远的信实。



《诗篇》中的哀歌对上帝表达了三重诉求: (1)他们因仇敌而有的抱怨;(2)他们意识到整个群体在蒙垂听和蒙拯救之时必将会得益;而且(3)个人同样也会得着安慰。哀歌中的这三重维度都引导人认识到上帝的良善与救赎大能,并且认识到上帝向其子民所表现出的盟约精神——信实和忠诚。圣经中的哀歌几乎总是以赞美结束。今天,这种情形仍然是真实的:

以上帝为导向的哀歌救拔我们脱离自我绝望,
群体性的哀歌拯救我们脱离自怜,
个人性的哀歌救我们脱离无意识的绝望。

然而,圣经同样也让人们注意到上帝的哀歌。上帝心里忧伤,因为动物世界所表现出的一致性甚至超过了变换无常和难以捉摸的人类——就是那本来受造要在上帝无比荣耀中得着荣耀的:

牛认识主人,
驴认识主人的槽;
以色列却不认识;
我的民却不留意。
——《以赛亚书》1: 3

“嗐!犯罪的国民。”耶和华这位立约的上帝哀叹道,你们竟转离,舍弃彼此相交的生命和一位有位格的上帝,去敬拜那没有位格之物,就是受造之物。同样,先知耶利米也表述了耶和华的哀歌:

我留心听,听见他们说不正直的话,无人悔改恶行,说: “我作的是什么呢?”他们各人转奔己路,如马直闯战场。空中的鹳鸟知道来去的定期,斑鸠、燕子与白鹤也守候当来的时令;我的百姓却不知道耶和华的法则。(耶8: 6—7)




上帝的哀歌为一种远超乎我们所能想象的痛苦作了见证。“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这些情形揭露了这位守约的上帝与悖逆的人类之间关系的彻底破裂。

然而,如果上帝爱我们如此之深,以至于为我们邪恶的悖逆而哀叹,那《以赛亚书》中所描绘的“受苦仆人”的形象就进一步显明,上帝甚至准备去为我们的罪而受苦。在“受苦仆人”的哀歌中——亨德尔的《弥赛亚》将该主题以令人震撼的方式诠释了出来——这位仆人借着自己的受苦得到了上帝的认可。他为自己的仇敌代求,不再控告他们;这群人相信,他乃是代替他们而受苦和受死。哀歌变成了深刻救赎与医治的表达。

在旧约与新约之间,在犹太人与基督徒之间,还有什么比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上帝乃是位格性的上帝,他与世人所立的恩约永存——更清楚地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呢?这一点带领我们从绝望走向希望,从死亡走向生命,从自我走向团契生活。实际上,上帝在他救恩的大能行动中为我们所计划的,正是这种在相交中生命的恢复和从与他隔绝并绝望的状况中脱离出来。这正是他对我们心意所及的范围。

祷告

天上的父啊……求你叫我们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刻晓得那致人于死的是什么病,并晓得我们全都深受这病之苦。噢,主耶稣基督啊,你到世上来为要医治那深受这病之苦的人,好救那意识到得了这病的人脱离唯有你才能医治的这病;帮助我们在这病中抓紧你,叫我们在这病中,若诚实盼望得着医治,你就与我们同在,叫我们没有一刻因拒绝你这位至大医生,以致走向灭亡,而是与你同在,我们就得以脱离自己的病。因为与你同在就是得救脱离我们的病;并且,我们若与你同在,就从所有疾病中被拯救。
——索伦·克尔凯郭尔,《致死的疾病》



延伸阅读

《诗篇》第3篇:哀歌例解

文|戈登·菲、道格拉斯·斯图尔特

哀歌是《诗篇》之中数目最多的一类诗篇,共有六十多篇,包括个人和团休的哀歌。个人的哀歌(例如,3、22、31、39、42、57、71、88、120、139,142篇)帮助人向神表达心中的挣扎、痛苦或失望。团体的哀歌(例如,12、44、80、94、137篇)是对于一群人而非个人有同样的作用。

你沮丧吗?你的教会正处于困难时期吗?你所属的团体不论大或小是否想知道,为什么事情的发展不如你所期盼的那样顺利?若是如此,使用哀歌大可以帮助你向神表达你自己的忧虑。古代以色列人常常历经艰难。《诗篇》中的哀歌深切、真挚地表达了人们所感受到的痛苦。

下面我们选择一篇是个人哀歌诗篇来仔细研究,以说明了解一篇诗篇的形式和结构对于我们理解其信息大有禆益。

学者仔细地比较所有的哀歌诗篇之后,归纳出几乎在所有哀歌中以某种方式出现的六个要素。按照它们特有的顺序,这些要素是:

1 . 称呼:诗篇作者表明诗篇祷告的对象。这当然是神。

2.诉苦:诗篇作者诚实而有力地倾吐心中的苦情,说明痛苦何在,以及为何寻求神的帮助。

3.信靠 : 诗篇作者立即表达对神的信靠,这是作者诉苦的前提。(如果你不信靠神,何必向他诉苦?)此外,你必须相信他会以他认为合适的方法而不一定是你所希望的方法,来回答你的苦情。

4.拯救:诗篇作者向神呼求将他从所说的困境中拯救出来。

5.确信:诗篇作者表达祂确信神必拯救。这个确信与表达对神的信靠有些相似。

6.赞美:诗篇作者赞美神,为了过去、现在和(或)将来的福分而感谢神,归荣耀于神。


《诗篇》3篇

1耶和华啊,我的敌人何其加增,
有许多人起来攻击我;
2有许多人议论我说:
“他得不着神的帮助。”
3但你耶和华是我四围的盾牌,
是我的荣耀,又是叫我抬起头来的。
4我用我的声音求告耶和华,
他就从他的圣山上应允我。
5我躺下睡觉,我醒着,
耶和华都保佑我。
6虽有成万的百姓来周围攻击我,
我也不怕。
7耶和华啊,求你起来!
我的神啊,求你救我!
因为你打了我一切仇敌的腮骨,
敲碎了恶人的牙齿。
8救恩属乎耶和华。
愿你赐福给你的百姓。


以下是这篇诗篇里哀歌的六个要素:

1.称呼:这是第1节的“耶和华啊”。请注意,称呼不必冗长或过于特殊。简单的祷告总是有效的。还要注意,称呼在第7节中重复了两次。

2.诉苦:包括笫1节下半节与第2节全部。大卫描写敌人(在这些诗篇里,敌人实际上是任何痛苦或问题的拟人化象征),以及他的景况多么凄凉。任何困难都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

3.信靠:第3-6节全在表达对神的信靠。神是谁,他如何应允祷告,甚至当他的子民处境显然已无指望时仍然保守他们——这一切都证明神是可靠的。

4.拯救:在第7节上半节(“耶和华啊,求你起来!我的神啊,求你救我!”),大卫表明他(和我们)恳求帮助。请注意大卫在这《诗篇》里如何等到此刻才直接请求帮助——在表达对神的信靠之后。这个顺序不是必需的,却是正常的。请求与赞美的平衡似乎是哀歌的特色,而这一点对于我们自己的祷告应该有益处。

5.确信:第7节下半节(“因为你打了……”)说明了他的确信。也许你会问:“把神描写成像拳击家一样,究竟表达了哪一种确信?”事实上,这里的措辞也是一种隐喻,不能按字面的意义来解释。“你已经击倒我所有的真问题”会是很适当的意译,因为“仇敌”和“恶人”代表大卫那时和我们现在所感受的问题与痛苦。这种生动的描述显明那压迫我们的事物已被击败。但请记住,诗篇的这部分并未应许神的子民会无忧无虑。它所表达的是确信神会按照他自己的时间,并根据他对我们的计划来处理我们真正重要的问题。

6.赞美:第8节赞美神的信实。它宣告神是一位拯救者,而且在请求他赐福时,毫无疑问地宣告他是赐福者。

我们可以从《诗篇》3篇这样的哀歌学到许多。或许最重要的一点是平衡的祷告非常重要,有请求也应有感激,有诉苦也应表达信赖。请注意大卫受启示多么自由、强烈地表达他的苦楚和恳求。诗篇中所显示的诚实,使我们更愿意坦率地向神表达我们自己的意思,不隐瞒我们的问题。

但这篇诗篇不是专为教导人而写,是要给予人引导。当我们不知所措、沮丧、似乎被问题所包围、觉得被打败之时,我们可以使用这篇诗篇。它会帮助我们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感情,并依靠神的信实,正如它曾帮助古代以色列人一样。神把它放在圣经中,为的是让它帮助我们与他亲密交谈,“将我们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我们”(彼前5:7)。

群体哀歌诗篇,有时又被称为“团体哀歌”,同样有六段的模式。一个面临困境的教会或群体,可以依照个人使用《诗篇》3篇的方式来使用这些诗篇。

(摘自《圣经导读:解经原则》,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哀歌: 绝望的解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