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日行
<P><FONT size=4>七,时论(个人见证)</FONT></P>
<P><FONT size=4>第521篇 </FONT><FONT size=6> </FONT></P>
<P><FONT size=4> </FONT><FONT size=6> 北京一日行</FONT></P>
<P><FONT size=4> 前个月为一些事情到北京去了一天,来去匆匆,走的地方也不多。但对我来说,50年来旧地重游,还是有一点感慨的。 </FONT></P>
<P><FONT size=4> 我1958,5月到1960,9月曾经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了两年多时间。工作单位和宿舍都在北河沿,离王府井、紫禁城和北海都不远。在大院里有一机部第八设计院和农机部等单位。这个大院在解放前曾经是北京大学的一个学院的院址。在1958年的冬天,我们曾经在这个大院里的篮球场上大炼钢铁,把废铁炼成了海绵铁。</FONT></P>
<P><FONT size=4> 1988年10月我曾代表学校参加一个高等专科教育课题的研究班,在北京昌平教育行政学院学习了15天。也已经是20年以前的事了。</FONT></P>
<P><FONT size=4>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能到曾经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去。但坐了地铁,看了后海一带的市容,还是有一点感受的。</FONT></P>
<P><FONT size=4> 北京是我国大陆第一建成地铁的城市,第一条1号线大概有40多年的历史,比较新建的线路和上海及南京的地铁来,电梯要少一些,对老年人来说,就感到不便。但是在换乘新线路的路上,设有平面运输人员的传送带,我除了在上海的海洋世界地下乘过外,在其他地铁还未见过。这大大地方便了年老体弱的旅客。</FONT></P>
<P><FONT size=4> 在换乘地铁的过程里,我因为在站台的一角看地图,把背包放在一边,匆忙上了车后,才感到背上没有包了,心情很紧张。赶紧在下一站下车,折返原站,看到背包还在那里,同伴交了给我,心中一块石头才落了地,失而复得的喜悦是无比的。我感到对不起同行的同工,让他们跟着受累了。也感到北京地铁的治安还可以,这次没有出现顺手牵羊的人,真是万幸,感谢主。</FONT></P>
<P><FONT size=4> 我们在联系工作的空闲时间,还到恭王府和宋庆龄故居去参观。在北京市的旅游交通图上,一日游大都包括恭王府这个景点。我们看到到恭王府的游客比较多,许多是从珠江三角洲来的广东人,是组团来的。从面容举止和穿着打扮看来,大都是劳动者,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有经济能力出来旅游。听导游小姐的解说,大谈和珅的贪腐以及恭王府的龙脉、地脉、风水等一套迷信的东西。感慨今天的文化,由于不认识独一的真神上帝,就用一些传统的糟粕来填补,迎合听众的猎奇心理,真是可悲。坐落在柳荫街上的恭王府,游客如过江之鲫,但我感到与苏州及扬州园林相比较,艺术性和文化底蕴似都略逊一筹。也不如颐和园昆明湖和北海,能给人一种开阔敞亮的感受。</FONT></P>
<P><FONT size=4> 随后我们到宋庆龄故居,旧日也是一座王府。这里的游人稀少,未尝不是好事,有利于保护环境。我们照下了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约文本。也想看看宋庆龄的藏书里有没有圣经。她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对她的一生有哪些影响,也许是历史学家可以研究的一个问题。孙中山是一位基督徒,他们志同道合,不仅是在政治方面,更是在信仰方面。</FONT></P>
<P><FONT size=4> 座落在后海之滨的宋庆龄故居,环境很好,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城市的喧嚣。在广阔的水面周围有草地和树林,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FONT></P>
<P><FONT size=4> 随后我到宗教文化出版社的门市部买了一本《全彩图本圣经故事旧约篇》,内有1000多幅世界名画,由京华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原编著人为法国人让·米歇尔。由韩凌编译。从13世纪以来许多美术家以圣经内容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流传于世、影响深远的作品,这是人类文化精华的无价瑰宝。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说,欣赏这些名画,也使我们对圣经的理解更加深刻,印象更加深刻。</FONT></P>
<P><FONT size=4> 匆匆的一天过去了,我们乘着南去的快速列车第二天的清晨回到了家。</FONT></P>
<P><FONT size=4> 2008,4,27</FONT></P>
<P><FONT size=4> </FONT></P>
<P> </P>
<P> </P>
<P> </P>
<P> </P>
<P>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