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发表于 2020-6-17 20:18:56

中国早点-京城偶寄]另一种见闻

<P>&nbsp; <BR>● 韩咏红<BR>  都江堰聚缘中学的废墟旁,心情沉痛的家长蹲在瓦砾旁,指出瓦砾堆中暴露出来的折弯生锈钢筋,用四川话缓缓地说些什么。他身旁有个人在录像,另一个年轻人拿笔记录些什么。我最初以为他们都是中国国内记者。</P>
<P>  我一周前走访这个在地震中倒塌、导致500多个师生遇难的学校,是因为看到西方通讯社报道说,悲愤的家长准备连署要求政府彻查学校建筑质量。</P>
<P>  同一范围内其实不少建筑还伫立着,像附近的聚源小学虽然也成了危楼,但校舍没坍塌,师生得以及时逃生,因此坍倒得一塌糊涂的聚缘中学更显刺眼。在地震一周后,附近仍有群众在废墟堆旁议论着校舍的豆腐渣级质量,有一个老百姓从都江堰过来寻人,她的邻居在地震中遇难了,而邻居的女儿也在这个学校念书,她于是过来看看能否替亡故的邻居找到女儿,哪怕是尸骨也好。附近,两名痛失爱儿的家长在废墟前徘徊不去。</P>
<P>  我上前问那个悲痛的父亲,是否知道家长连署上告的事情,政府至今给他们作了什么交代。父亲一愣,只说当然必须要政府给予交代,对于连署一事却没听说。</P>
<P>这时他身旁的年轻人抢过话头说,国家现在全力在救灾,责任问题以后会追究。说罢,他又告诫随后来到现场的另两个青年说,别跟外国记者多谈。我后来知道,他们是从外地来到灾区想帮忙的年轻志愿者。</P>
<P>  震后采访,我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面——年轻人跳出来义正词严地说:“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或者,试图制止其他人和我谈关于工程质量的问题,以防外国媒体做出对中国不利的负面报道。</P>
<P>  然而,也是在地震悲剧的场景下,我对年轻人的行为感到无名的愤怒。一个国家的国民有强烈爱国心、强大的民族荣誉感,还有因饱受多年屈辱不平而形成强烈自尊,这些都可以理解。然而,当这种民族自尊与骄傲驱使他们打断灾民的谈话时,就让人难以接受了。</P>
<P>  汶川大地震让中国展示出强大而令人动容的凝聚力和爱国热情,举国上下,从儿童到70多岁的老人纷纷挺身而出参与救灾、赈灾,有人捐出压岁钱,更有人冲上前线抢当志愿者。</P>
<P>  灾后冷静分析,这股热情的背后除了中华文化固有传统价值观的支撑,今年3月西藏骚乱以来,个别西方媒体人和影视界明星支持藏独的言行,奥运火炬险些被抢,中国社会与西方舆论对立的氛围,种种背景相信或多或少都加强了中国社会的危机感和凝聚力。到了地震的重大灾难时刻,强烈爱国意识和民族主义情怀得到几十年来不见的正面表达机会。</P>
<P>人们说,民族主义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汶川地震中,中国民族主义做出闪亮的积极表现,在整个四川灾区随处可见互助友爱的感人画面。但积极氛围中,一些年轻人试图要外媒“只报喜不报忧”的行为,又十分可议。<BR>  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也许是无意识的做法,已踩到专制的边缘。</P>
<P>  幸好中国政府不是这样的态度。反之,它这一次由于开放和透明,而获得更多国际支持与尊敬。现在考验是在年轻一代身上:中国将不可阻挡地逐渐崛起、强大,新一代青年的能量和民族意识很可能随之更加高涨,但要怎么运用这股握在他们手中的力量,如何在保持团结的同时继续开放和积极对外的心态,还是护短且期待所有人和他们想法一致?时代将检测出年轻人的态度,外界也在密切关注。</P>
<P>&nbs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早点-京城偶寄]另一种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