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发表于 2020-6-19 19:47:57

江登兴: 平安夜,徒步穿越中关村——圣诞节的故事之二

<STRONG>原载麦种杂志第四期<BR><BR>□ <BR></STRONG>
<P>  </P>
<P>  在北京,圣诞节越来越热闹,到了平安夜,你可以感受到整个城市的躁动。 <BR>  2004年12月22日晚上,路过人民大学双安商场附近,看到雪地里,浮动着圣诞气息的城市和无数的灵魂,忽然心中有一阵感动,这些躁动的人群将如何度过平安夜?有谁将平安夜的故事告诉他们?于是有一个想法,平安夜到这里发福音单张。 <BR>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的早祷会上,我祈求神给我预备1000张合适的福音单张。给一个阿姨一打电话,她的书店里刚好剩下1000张制作精美的圣诞节福音单张。大雪天里,快递公司居然把一大箱的单张当天就递到了我们的手里! <BR>  平安夜,我和弟弟准时出现在清华园,那一天,从清华大学到北外,我们在雪地里徒步,把精美的单张送给情侣们、中学生、抱小孩子卖黄色光盘的妇女、保安、打工仔、武警战士,每一个人,我们都对他们说一句“圣诞快乐”!有接受的,有不接受的。有感到挫败的时候,但是,当最后一张单张送出去时,是很有成就感的。 <BR>  北京这座城市是有无数探头的,我们知道这样做的危险性,头几天我们为此有许多的祷告。显然这是一次“为耶稣冒险”的行动。 <BR>  这个特殊的平安夜过去已经两年了,至今刻骨铭心的是,在海龙大厦附近面对满街兴奋的圣诞男女时,心中的那一份冲动:“我们该如何把福音传给这一代的人呢?”他们很多人没有听过福音,他们在今夜找不到教堂,今夜这个国家的传媒大部分不讲与耶稣基督有关的事情。 <BR>  他们把圣诞节当作一个快乐的节日,然而他们不知道圣诞节的真义。 <BR>  我们欠他们福音的债。 <BR>  北京这个城市里的许多教会近年来都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办圣诞节的晚会,并且把这个当作最大的福音机会。然而,近年来圣诞聚会举办的难处越来越大,纵使能够举办少数的小型聚会,却是远远不够满足许多的人群的需要。 <BR>  由此想到一个问题,就是“记号”的问题。 <BR>  我没学过传播学,但是我自己对传播有一个理解,当一个“记号”从一个文化向另一个文化传递时,很可能那个“记号”的信息会被扭屈,会被稀释。然而,纵然如此,一个记号的流行,却提供了一个传播的机会,使这个记号所包含的原来真正的意义在未来可能会被广泛接受。<BR>  打一个比方,《纳尼亚传奇》据我所知似乎没提到耶稣基督,但是它把“正义”、“狮子”、“复活”这几个记号或者说是符号带入了公众的视野里,将来当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遇见基督教的相关信息时,他马上会生出亲和力,就能够比较容易地接受相关信息。<BR>  这种符号的传播不需要我们把符号中所有的信息一次性地全部输灌给别人,我们只需要传播一到两个方面的信息就好了。此外,就是要注意传播时候的亲和力。 <BR>  由此回来说圣诞节,圣诞节的流行,一定是有神的作为在其中。虽然人们表现得非常的世俗,但这也许是神在中国为我们兴起的一个福音机会。只不过,我们需要往一个被扭屈和世俗化的圣诞记号中注入这个记号原初的意义。<BR>  也许我们的圣诞节,除了举办大型布道会外,还需要化整为零,就是用一张卡片,一个小礼物,一本小书,一首歌曲,把圣诞的问候和祝福送给亲友们,让他们被圣诞这个“记号”中的快乐、平安、夜晚、光、天使、马槽、圣诞树、圣诞老人感动,这一切都可能在未来把人们带到那位“包着布,卧在马槽里”的圣婴耶稣身旁。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登兴: 平安夜,徒步穿越中关村——圣诞节的故事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