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如:法科教师可以努力的限度——以黄药师对傻姑的武功教育为中心的考察 |
第20220317期宪道作者简介:蒋志如,兰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法学教育。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FEF6N6zmvpEJibpxQWtG4uQeaLcic1M48H0yW9iavrEZIg1OJx52BudbhV65QGicF1jCViaPhuA4aNjNiakOA4yiafxzg/640?wx_fmt=png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4bLXpUMibsRbPXLGKTDA1ZQlCn701I21VrOxiaPHV6NpibUMd3UbicZjULclH3k8oickhlNiaALnicAUUCacC1LVrGib6Q/640?wx_fmt=png内容提要:通过考察金庸武侠中傻姑与黄药师、郭靖与其诸老师间的武功教育过程,我们证明了如下结论:任何教育均是师生互动之结果,而非一方的独角戏。由于教师在年龄、知识、阅历等方面的优势,在教育这一关系中,教师实际上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决定性定位,他们努力的程度、限度决定了学生的发展程度、成长高度,如果从教师角度看,即教师可以努力的限度。而且,学生如果不聪明的话(如傻姑、郭靖),老师付出的努力(包括其努力的限度)更容易被观察到,在聪颖、心灵手巧之士来说,教师的努力程度则不容易被观察到。对照中国法学教育,由于考核、科研等压力、收入情况,法科教师很难有心情审视其教授的法学课程、培养优秀的学生,更不要说花费更多的时间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亦即中国法科教师很少花时间在教学和培养学生的事项上。要激发、促进中国法学教育向前发展,不仅仅需要鼓励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教学、培养学生事项上,更需要国家、高等院校或者法学院提供基本保障以使法科教师有心情,进而愿意或者更积极参与到其从事的法学教育。
关键词:法科教师、努力限度、武功教育、法学教育、分段式法学教育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4bLXpUMibsRbPXLGKTDA1ZQlCn701I21Vz1sDhR0rViaRQqOyYcAefuJ8Y40ZAMGUYRiakOyMduUChvicN8icH4LhOg/640?wx_fmt=png
一、问题、材料与说明
法学教育在现代社会首先是一种法学院教育、一种职业教育,是现代工业社会发达的产物,法学院教师(法科教师)在其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特别是在法学院学生还不具备任何常识、知识、对法律职业缺少认识的情况,其角色是基础性的。但法学院教师不一定是律师、通常不是法官、检察官等司法实务部门专家,通常是由专门的职业者(教师)组成(已与前者有迥异的经历、思考和角色承担),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或者讲授法)讲授法学理论实现其职业角色。一方面,虽然课堂、教学是教师自治的领域,大学或者法学院只能对法科教师提出最低要求,即学历、学位的要求(这是一种准入要求),而对其的教学风格、教学偏好、教学经验无法作进一步要求——此为最低层次法科教师要求。另一方面,法科教师虽然在理论上可以不作为、可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其职业角色、职业理论将激发其发自内心地通过教学达到培养更优秀法科学生的理想;进而言之,法科教师可以根据其偏好、经验,其对所授课程的精深理解和体悟,通过更好的方式培养的优秀的法科学生、甚至一流的法律人,换而言之,法科教师在其教学范围内可以努力的限度问题。
但,法科教师努力的限度是一个主观性非常强的问题,很难用一些客观要素标志之,因而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在这里,笔者拟从一些个案出发,挖掘在培养学生问题上,法科教师可以努力的限度;但又由于个人具有私密性,在中国当下法学教育语境下,也很难展开研究。进而,笔者将研究的视野投向与法学教育类似的武功教育,通过文学(武侠小说)中的案例(个案)描绘在武功教育中师傅努力的限度以展示、挖掘法学教育中法科教师可以努力的限度。
但在展开分析之前,我们还需要作一个说明,或者说解决一个前提性条件,即武功教育与法学教育为何有相似性,或者武功教育何以可以作为展示法学教育中法科教师努力的限度:
武功(武术)与法律具有相似性:武功首先有强身健体的意义,更有解决纠纷之功能,正如金庸武侠著名人物郭靖所言,“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地助守襄阳……”,即解决具体个人间的纠纷(保障个人权利),实现个体的公平正义,而实现的手段是武功,而武功的高低决定了纠纷解决的效果(当然,在武侠世界、在江湖中,这并不完全取决与武功,还有其他方面,但武功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根据郭靖的成长经历,其以武功、品德为基础,围绕在他身边的一批江湖人士帮助襄阳守城大将吕文焕守襄阳城,救大宋子民于水火,是为“侠之大者”。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也有如是功能,法律中的宪法可谓“侠之大者”(主要规范国家权力的法律),而其他部门法则为“侠之小者”(主要对公民的自由、人身、财产权利的各类保障)。
武功与法律是一种职业工具,是一项实践性的“科学”、“技艺”,均需要系统学习、长期学习和训练,这一过程即武功教育与法学教育,也因而两者也有了相似性。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武侠世界、江湖中教师(师傅)在教授徒弟们时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以及其培养学生的情况展示教师可以努力的限度;在这里,笔者将以金庸武侠中的故事为例,特别是《神雕侠侣》中的师傅(如黄药师、全真七子、郭靖等人)为例展示教师可以努力的限度。
二、黄药师及其弟子们
关于黄药师的基本情况和履历我们可以从两部著作中阅读到,即金庸所著的两部著名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对此有详细描绘,具体而言:
首先,就黄药师的武林地位而言:黄药师浙江世家、一直被封侯封公,历朝均为大官,后因政治原因充军云南,出生在云南丽江,后回到中原,凭借其武功、家世、行为方式,不仅仅获得非常高的江湖地位,更是在桃花岛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这表明黄药师拥有不菲的财富和势力。当然,这对于我们在这里的分析不重要,重要的是黄药师在江湖中的社会地位,正如江湖骗子裘千丈(裘千仞的哥哥)对当时武林高手的描绘:
当今学武之人虽多,但真正称得上有点功夫的,也只是寥寥这么几个人而已……武林中自来都称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人为天下之最。讲到功力深厚,确以中神通王重阳居首,另外四人嘛,也算各有独到之处……那一年华山论剑……天下武功第一的名头给老道士(王重阳—笔者注)得了去。当时五人争一部《九阴真经》,说好谁武功最好,经书就归谁,比了七日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尽皆服输……那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都是半斤八两,这些年来人人苦练,要争这天下第一的名头……
这是第一次正式、系统地介绍江湖中的五大绝顶高手,与《神雕英雄传》一开场就出场的江南七怪(或者江南七侠)、与全真七子、枯木大师比较的话,他们并不属于同一级别的绝顶武林高手;换而言之,武林高手之排名可以大致描绘如下:王重阳被公认为第一,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可谓并立第二(其实,还有周伯通),属于第一方阵;全真七子(王重阳的弟子,作为整体的武林地位)、陈玄风、梅超风(黄药师的弟子)、灵智上人等可谓第二方阵;江南七怪、一灯大师座下的四大弟子(渔、樵、农、读)则等而次之。第二次华山论剑、第三次华山论剑,黄药师的地位没有任何变化(第三次武林五绝为,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
因此,黄药师的江湖地位非常高,在其一生中仅次于王重阳或周伯通,如果以今天的标准评价的话,黄药师则为大师级别的人物,由于其武学的江湖地位、武学的独特性,是为一位具有开创性的大师,更是一名顶级的化学家——此为其自身地位的评价。
其次,黄药师,作为一名教师,其六名弟子的江湖地位、武功排名情况。武林五绝皆有弟子继之,中神通王重阳有全真七子(也包括周伯通)、西毒欧阳锋有儿子欧阳克、南帝段智兴有四大弟子(渔、樵、农、读)、北侠洪七公有郭靖、东邪黄药师则有六名弟子(曲灵风、陈玄风、陆乘风、武罡风、冯默风和梅超风)。从武学传承(武学教育、武功教育)的角度看,只有中神通王重阳开山立牌,建立全真教,成为江湖中非常重要的门派,其有终南山的道家场所、有众多弟子、达者7人(全真七子),是一个非常正式的一个教育机构(即宗教、意识形态与武学教育于一身),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力、以至于成吉思汗都愿意与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交往、并向其请教(一些问题)。西毒欧阳锋传欧阳克为家传,北丐洪七公更多是随缘(即遇到有缘的弟子,则传其技艺),南帝则是其四位大臣(亦师亦友),更无收其他弟子的愿望、需求;黄药师则处于其间,仅稍逊于王重阳,其招收了6名弟子,而且有一个固定的(教学、生活)场所(桃花岛)、琴棋书画无所不授。
黄药师的六名弟子武功、江湖地位的基本情况,简单地说,除了武罡风着墨不多(陆乘风简单交代其早已死去)外,其他五位弟子均有详细描绘,可以简单描绘如下:
其一,作为夫妻的铁尸梅超风与铜尸陈玄风,被江湖人称为“黑风双煞”:两人在桃花岛学艺数年,偷了黄药师妻子默写的《九阴真经》(下卷),随即躲起来,练习九阴白骨爪和摧心掌;而两人练功时以活人作为靶子,进而成为武林公敌,虽然武林正派人士的不断围剿,“黑风双煞”的名头却越来越大,正如梅超风自己所言,“师门所受的桃花岛功夫本来就十分了得,我二人单以桃花岛功夫,就杀得那些狗子望风而靡……此后横行江湖,“黑风双煞”的名头越来越响……后来敌人越来越强……全真教的道士也在暗中追踪……”。进而言之,梅超风、陈玄风两人的名头仅次于作为整体的全真七子,如果单打独斗,全真七子任何一人都不是两人的对手,江南七怪在整体上也不是两人的对手(作为江南七怪之首柯镇恶,一见到“黑风双煞”练功留下的骷髅即令其他人逃走)。
其二,作为黄药师的首席弟子,曲灵风:虽然曲灵风在江湖中并不出名,或者说没有挣得名誉,江湖地位也没有,特别是与作为反面形象的梅超风、陈玄风比较的话更是如此。但其武功、能力在其他人的叙述下得到比较充分呈现:(1)在《射雕英雄传》开始即出场,他瞬间杀死三名大内高手,看得杨铁心(杨康之父)、郭啸天(郭靖之父)心惊肉跳。(2)梅超风对曲灵风的评价,“大师哥曲灵风文武全才,还会画画……”;(3)师弟冯默风的评价,“……曲灵风,行走如风,武功变化莫测,擅长铁八卦神功”;(4)黄药师对诸弟子的评价,“我门下诸弟子中,以灵风武功最强,人也最聪明,若不是他双腿断了,便一百名大内护卫也伤他不得”。
其三,归云庄庄主陆乘风:陆乘风在江湖上则大大有名,与梅超风、陈玄风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正、一个邪,表现在:(1)陆乘风曾经作为正派人物领袖率领江湖人士围攻“黑风双煞”,能够率领群雄,则是其江湖地位的主要体现,其武功也不可能差,虽然也陈玄风、梅超风比较要低;(2)陆乘风(及其儿子陆冠英)所在的归云庄,其是领导太湖群雄的总舵;(3)当黄药师听说,陆冠英师从枯木大师时,要求陆乘风自己教,正如其所言,“枯木这点微末功夫,也称什么大师?你所学胜他百倍,打明天起,你自己传他功夫吧。仙霞派的武功,跟咱们提鞋子也不配……”。简言之,以武功而言,陆乘风虽然不如梅超风或者陈玄风,却也(应当)是江湖上的武林高手,比仙霞派的枯木大师高,也因而能领导其他群雄。
其四,最小弟子冯默风:冯默风离开黄药师、桃花岛时,年龄最小,武功最弱,以打铁为生,与江湖人物全然不通信息,无法比较其武功之高低、也无法论其江湖地位,其第一次与人动武,即江湖上人人谈之色变的女魔头李莫愁与之比试也不能轻易取胜,请看《神雕侠侣》的描绘:冯默风离开桃花岛后,三十年来练功不辍,练功时日久于李莫愁,但李莫愁横行江湖,大小数百战,经历见识多他百倍,拆得二三十招,李莫愁已知冯默风共功力不弱……。由此可见,当时冯默风的武功不低,与一般武林人士比较,可谓佼佼者,更或者说与当时的程英等比较至少不低,虽然与陆乘风比较的话有很大差距,与梅超风、陈玄风、曲灵风比较的确相差太远。
总而言之,作为武林五绝之一的东邪黄药师,其招收了六名弟子,除了武罡风不明之外,其他五名弟子在武学学习、武功境界上均有相当的造诣,由于五人的性格、偏好不同,在他们离开桃花岛独立成长过程中,江湖地位、武功成就表现迥异:曲灵风在江湖地位不高、其武功也无人知晓,只有桃花岛一众人清楚其武功之高低(武功最高),而梅超风、陈玄风让江湖人士闻风丧胆,其武功、江湖地位可以说仅次于五绝,基本上与全真七子并立,再次之则为陆乘风,最弱冯默风。
简言之,黄药师自己位列五绝,是为武林中、江湖上的顶级人物,其培养的学生、弟子,也均为江湖第一流人物,或者更确切地说,其弟子大部分都凭借黄药师传授的武功、能力挣得相当高的江湖地位。因此,我们可以说,黄药师的武功教育非常成功,正印证了那句谚语,“名师出高徒”,虽然与王重阳正式的开山立派式的武功教育比较还稍逊风骚,但与南帝、西毒比较而言,无论是武功教育,还是人生观教育,抑或其取得的社会地位均更胜一筹;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北丐洪七公教授的徒弟郭靖更是例外,或者说两者没有可比性,不能因为郭靖本人取得的成就暗示黄药师在武功教育上比洪七公差。
三、黄药师对傻姑的武功教育
另一方面,虽然黄药师异常聪明、而且无所不精,有极高的江湖地位、卓绝的武功,但由于其性格、偏好,即黄药师本人属嵇康式人物、性格比较冲动,对其弟子也带来了灾难性的人生际遇,无论是冯默风,曲灵风,抑或是梅超风、陈玄风,他们的人生发展、际遇和结局都不怎么好,只有陆乘风有较高的江湖地位、有更多的社会财富,成为了江南、太湖一代的江湖领袖。简单地说,黄药师在培养学生、弟子的武功上非常成功,但其负面效应也严重。在目睹梅超风、陈玄风、曲灵风的遭遇后,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首先同意了郭靖与黄蓉的婚事,随后,因自己既有过失带来的内疚补偿到其徒孙,令陆乘风传授其儿子陆冠英桃花岛的上乘武功,自己亲自传授曲灵风的孤女傻姑武功;进而言之,黄药师在年龄、经历中改变了对待其他人的态度、行为方式虽然不能改变其六名弟子的命运,却令其徒孙辈受益不少。
如果纯粹从武功教育角度审视的话:黄药师对六名弟子的武功教育均有一个好基础,即六名弟子均非常聪明,对其的武功教育不仅仅是老师努力的结果,更是六名弟子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师生良好互动的产物。因此,我们具体、准确测量黄药师作为教师在学生学习投入上的努力限度。不过,正因为黄药师对弟子的内疚,化为对弟子的孩子(作为徒孙),特别是无依无靠的傻姑投入更多的努力;这一努力过程、结果体现了其在武功教育中努力的限度,请看下面的具体描绘:
首先,傻姑的基本情况:
傻姑的基本情况可以作以下几个阶段的叙述:
(1)在《射雕英雄传》第一回即有对傻姑小时候的情况作出点滴描绘,“他(曲灵风或曲三,笔者注)那五六岁的小女儿,也常常捉鸡、追狗,跟爹爹胡言乱语一番,曲三没了妻室,要照顾这样一个小女儿,可着实不易……”;在杨铁心去买酒时,看见的情形,“……他那小女儿坐在地下,口中唱着儿歌,在独自玩弄泥巴。杨铁心心想这女孩癫癫傻傻,平日里尽胡说八道……”。
(2)在《射雕英雄传》第二十三回,黄蓉看到了十七八岁的傻姑,“内堂走出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来,蓬头乱服,发上插着一只荆钗……”;在对话中,“周伯通道:‘诶,你真是一个傻姑娘。’那姑娘咧着嘴欢笑,说道:‘是啊,我叫傻姑’”;在离开牛家村时对傻姑的评价,“傻姑学得傻里傻气的,掌如其人,只是不知她是从小痴呆,还是后来受到了什么惊吓损伤,坏了脑子……”。
在《射雕英雄传》第二十六回,当黄药师看到傻姑时,发现她与曲灵风相似,在看到曲灵风的遗言时确定了傻姑是曲灵风的女儿;在检视了曲灵风的遗物后,有如下一番文字:“黄药师……说到:‘我门下诸弟子中,以灵风务工最强,人也最聪明,若不是他双腿断了,便一百名大内侍卫也伤他不得。’黄蓉道:‘这个自然,爹,你要亲自教傻姑武艺吗?’黄药师道:‘嗯,我要叫她武艺,还要教她做诗弹琴,教她奇门五行,你曲师哥当年想学而没学到的功夫’,我要一股脑儿教她……”。
(3)中年的傻姑:黄药师不仅是武学大师,更是化学家(也应当具备相当的医学知识,其研制的“九花玉露丸”则是重要佐证),在将傻姑带回桃花岛后,必然欲以医治其疯傻的病症,但其效果如何呢?我们可以从《神雕侠侣》第十五回的描绘可以看出——如果从时间看,这时傻姑应当接近40岁(距离黄药师第一次看到她时又10余年):歌声是女子的口音,听来年纪已自不轻,但唱的却是天真烂漫的儿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了还要拿一包” ……她越唱越近,转了几转,从大门中走了进来,却是个蓬头乱服的中年女子,双眼圆睁,嘻嘻傻笑,手中拿着一柄烧火用的火叉……这蓬头女子正是曲傻姑。由此可见,黄药师并没有治愈傻姑的疯傻之病症,一如几岁、二十来岁的样子。
通过对傻姑三个年龄阶段精神状态的描绘,我们可以对傻姑学习武功或者说黄药师对傻姑的武功教育的基本条件作出判断:傻姑从小智商不高,精神处于疯傻状态,在其二十岁左右、中年时期,这一疯傻状态也没有改变,虽然导致其疯傻的原因不明。傻姑作为一个人,其疯傻状态,虽然不是纯粹的精神病,但精神状态也有瑕疵,这一瑕疵与正常智商相差较远,与郭靖小时候的情况也是不可比较的,如果从生物学角度看,其与动物的动物性更近,而非与正常智商的人相近——与前述的黄药师进行武功教育的其他弟子比较而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后者至少是正常智商,更多是聪明才智之士。
其次,作为师傅黄药师的努力
正如刚刚的叙述,黄药师对傻姑进行武功教育的一个不利基础,即傻姑智商很低,更接近动物,而非正常人。因而,在这一武功教育中,需要作为老师的黄药师付出更多努力方可令傻姑达到与他人同样的水平。对此,根据小说《神雕侠侣》之文本,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描绘:
(1)基础与常识:“至于她能绕过茅屋前的土堆,只因她在桃花岛住得久了,程英布置的尽是桃花岛的粗浅功夫,傻姑也不需需什么奇门遁甲,看也不看,自然而然地信步进屋…”当(专业)知识与生活常识密切联系起来,对于其他人而言,是精深的专业知识,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人(傻姑)则为生活常识;进而言之,当傻姑随黄药师生活在桃花岛时,其生活经历自然而然令其学习到了黄药师的奇门遁甲相关知识,推而言之,黄药师作为武林顶级高手,其生活中的言行(对于傻姑而言,特别是其涉及武功的“行”)则称为傻姑生活、学习武功的常识,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明师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知不觉步入攀登学习高峰的捷径。
(2)关于教授武功的内容:“黄药师知道什么变化奇招她决计记不住,于是穷智竭虑,创造出三招掌法、三招叉法。这六招呆呆板板,并无变化后招,威力全在功劲之上。常人练武,少则数十招,多则变化逾千,傻姑只练六招,日久自然精纯,招数虽少,却也十分厉害……”任何负责人的教师都会根据学生的既有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审视其教学的内容(范围、顺序)问题,在傻姑的武功教育中,黄药师也面临这一问题:(A)教学对象,傻姑是一个不会自己动脑、只能简单重复、机械的学习的人,因而黄药师不可能将其全部武学(而且黄药师的武学,不仅仅靠努力,更依靠聪明去思考,正因为这样,郭靖从没有学习黄药师一派的武功)一股脑儿传授给傻姑,虽然黄药师主观上想这样。(B)黄药师武学的基本情况:文武全才,自创桃花岛功夫,正如其弟子曲灵风的评价,“……文才武功,琴棋书画,算数韬略,以至于医卜星象,奇门五行,无一不会,无一不精……”,撷其要有弹指神通、玉箫剑法、桃花落叶掌、兰花拂穴手等绝技。(C)黄药师的努力:黄药师空有刚才提及的一身本领,却也不能一股脑儿将其传于傻姑,经过实践、经过挫折,将所有武功根据其理解、思考化繁为简、针对傻姑个性,融入到一套掌法、一套叉法之中,共计六招,进而符合了傻姑学习武功的基本情况。
(3)黄药师武功教育的效果:“……十余年来,傻姑在名师的督导之下,却也练成了一套掌法、一套叉法……”黄药师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傻姑在十余年的重复后,练成了其师公的这套只有六招的掌法和叉法,通过时间的浸润,傻姑的武功也有不小成就,至少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再次,黄药师对傻姑武功教育的社会效果:与其他比较下的成功度
武功对于江湖人士而言是基本工具,好像任何问题均可通过比武的方式解决,包括武林排名,第一次华山论剑后产生的以中神通王重阳为首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和中神通五绝即如此,这是学武之人学习武功,或者说师傅教授武功欲以达到的社会效果。就本文指涉的问题,即黄药师对傻姑进行的武功教育,其取得社会效果;能充分体现这一点的可以通过傻姑与李莫愁的“比武”,根据《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之文本,可以简单描绘如下:
此时她见李莫愁拂尘打来,当即火叉平胸刺出。李莫愁听得这一叉破空之声劲急,不禁大惊:“瞧不出这女子功力如此深湛。”急忙绕步向左,挥拂尘向她头颈击去。傻姑不理敌招如何,挺叉直刺。李莫愁拂尘倒转,已卷住了叉头。傻姑只如不见,火叉仍往前刺。李莫愁运功急甩,火叉竟不摇动,转眼间已刺到她胸口,总算李莫愁武功高强,百忙中一个“倒转七星步”,从墙壁破洞中反身跃出,方始避开了这势若雷霆的一击,却也吓出了一身冷汗。她略一凝神,又即跃进茅屋,纵身而起,从半空中挥拂尘击落。傻姑以不变应万变,仍然挺叉平刺,敌人已经跃高,这一叉就刺向对方小腹。李莫愁见来劲狠猛,倒转拂尘柄在叉杆上一挡,借势窜开,呆呆地望着她,心想:“我适才攻击的三手,每一手都暗藏九般变化,十二招后招,任他哪一位武林高手均不能等闲视之。这女子只是一叉当胸平刺,便将我六十三手变化尽数消解于无形。此人武功深不可测,赶快走吧!”
李莫愁虽然不是《神雕侠侣》的主人公,却也是该部小说的重要人物,其武功很高,是江湖中普通人人谈之色变的“女魔头”,也是江湖中的武功最高的两位女性(即黄蓉与李莫愁),在黄蓉与见面后的第一次比武之后,也非常佩服李莫愁的武功。因此,虽然李莫愁在江湖上的具体排名不能确定、却可以对其江湖地位做一个基本评估:在女中豪杰中,李莫愁可以名列第二(小龙女在江湖上还没有多大名头),在整个江湖的武林高手中也能位列前茅,或者说她在江湖上也是一流人物。
当傻姑面对李莫愁时,却也可以通过六招的一套掌法、叉法化解李莫愁的绝学武功、并令其落荒而逃,认为傻姑的武功深不可测,虽然在本质上两人武功不处于同一级别,但至少表明,傻姑的武功已然不弱,至少可以和当时的程英、陆无双等并列。
综上所述,我们作出如下一个判断:根据傻姑的既有条件、先天基础,通过黄药师的努力,其竟也可以达到江湖高手、至少可以说武林好手的行列,即使行走江湖,一般人儿已不能打败她。从武功教育的角度看,黄药师对其的武功教育非常成功,然这一成功不是师生互动的结果,主要是黄药师努力的结果、经过时间的浸润,对傻姑武功教育的成功自然而言、水到渠成,已达致教师可以努力的极限。
四、分阶段教育可以努力的限度:洪七公等人对郭靖的武功教育
对傻姑的武功教育,由黄药师一人负责,是一种学徒制教育,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努力的限度。但现代教育是一种分段式教育,由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等阶段组成了一套完整教育体系,后者是对前者教育的继续,与黄药师式的教育迥异。因此,我们需要追问一个问题,即在分段教育模式下,我们如何考察教师可以努力的限度,在这里,笔者将以郭靖之老师们对郭靖的武功教育为例展开分析:
从郭靖的成长经历看,其师父有很多,不是一个,首先是哲别,其次江南七怪(七人)、全真七子中的马钰、洪七公、周伯通等人;郭靖之成功(无论是武功,抑或江湖、社会地位,均极佳,被尊为“北侠”,是为武林新的五绝之一)不是一为教师的努力,而是诸多教师努力的结果。这些老师水平不等,可以用当下的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来分析郭靖老师在不同阶段努力的程度(限度):
首先,郭靖的本科教育。郭靖的本科老师可以分为三类,培养了其不同侧面却是不能少的能力:(1)哲别是郭靖的第一人老师,主要传授其行军打仗需要的箭法和武功,郭靖学习之可以强身健体。(2)江南七怪教授的武功才是江湖人士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通过武功与他人比试以解决纠纷,江南七怪七人(虽然张阿生逝世,由七师傅韩小莹代为传授)将其所学的武功知识、倾其所有一招一式地授于郭靖。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虽然对敌能力不强,特别是与尹志平比试后,显得他学习水平或者说江南七怪的武功教育不高(而杨康的武功比尹志平高),但就其该段教育的要求而言,郭靖习得所有的基础知识均已达标,因为他努力学习、努力练习,牢记了江南七怪所授于的武功知识,只是还不会运用。(3)全真教掌教马钰对郭靖的内功教育。根据《射雕英雄传》,江南七怪注重郭靖的具体武功知识的学习、练习,却很少注重内功教育,正如该书的描绘,“原来马钰得知江南六怪的行事之后,心中好生相敬,又从尹志平口中查知郭靖全无内功根基”,进而到大漠,通过两年时间,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授了上乘轻功“金燕功”,大大提升了郭靖的武功水平,也远远超出了其本科学习阶段应该达到的境界。
在本科毕业时,郭靖与中原的鬼王龙门沙通天的四大弟子“黄河四鬼”的对敌可谓毕业典礼,标志着其达到较高的本科学习水平,也反映了哲别、江南七怪、马钰教学的成功,申言之:三类老师从不同方面对郭靖进行武功教育,而且几位教师均尽心尽力、花费数年功夫进而令郭靖成为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进而言之,在数年间,根据郭靖的智商、能力,三类老师进行尽力,虽然他们没有共同备课、一起教学,却也达到了教师可以努力的极限。
其次,硕士研究生教育
郭靖从漠北到中原,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黄蓉。在黄蓉的帮助下,得以拜武林五绝、北侠洪七公为老师,即郭靖的硕士生导师。郭靖的硕士研究生学习过程或者说洪七公对郭靖武功教育的过程,可以作如是初步描绘:(1)郭靖的性格、品德:郭靖虽然智商不高、但实诚、勤奋、有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勇气,具有孔子有倡导的君子的风范,有勇者、仁者的品德,宽广的胸怀。(2)郭靖的武功基础:正如前述,郭靖从外功看,学习了江南七怪所有的武功,从知识的角度看,他学习到丰富的武功知识,或者说积累基础丰富的通识知识,虽然还不能灵活应用;从内功角度看,学习到全真教的正宗内功心法;从经验角度看,郭靖与黄河四鬼的对敌,到中原与梁子翁、杨康、梅超风等人交战中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为下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3)洪七公本人的性格和降龙十八掌的特点:洪七公作为丐帮帮主,行侠仗义,性格耿直,其成名武功有打狗棍法和降龙十八掌,前者以巧,后者反之,正如《射雕英雄传》对其的描绘:“这‘降龙十八掌’可说是外门武学中的巅峰绝诣,当真是无坚不摧,无固不破。虽招数有限,但每一招均具有绝大威力。北宋年间,丐帮帮主萧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极少有人能挡得他三招两式,气盖当世,群豪束手。当时共有‘降龙二十八掌’,后经萧峰及他义弟删繁就简,取精用宏,改为降龙十八掌,张力更厚。这掌法传道洪七公手上,在华山绝顶与王重阳、黄药师等人论剑时施展出来,王重阳等尽皆称道……”。进而言之,萧峰、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与他们的性格、品德相适应的一门武学,在学习、实践中发挥了该武功的最佳效用,成为丐帮帮主的成名绝技。
在郭靖投入到洪七公门下后,洪七公根据其性格、品性、既有武功基础,仅传授郭靖“降龙十八掌”(而非打狗棍法),而且刚开始只传授了一掌,“亢龙有悔”,后来传授十五掌,最后才补齐到十八掌。进而言之,在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硕士生导师不再传授该专业的所有具体专业知识,而是根据其特长、体悟,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某一领域传授,令学生专攻该具体领域,进而成为学习者的成名绝技。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导师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审视自己专业知识的特点,选择与学生相匹配的领域,进而提升武功教育的境界。
再次,博士研究生教育
当郭靖到桃花岛时,遇到周伯通,学习空明拳、双手互博,进而窥探《九阴真经》,可谓其博士学习阶段。在该阶段博士生导师不止一个,应当有洪七公、周伯通二人,虽然周伯通作为一名老师与黄药师比较而言有差距,但在方向上的引导却是功不可没,洪七公与郭靖(还包括黄蓉)一起参研《九阴真经》则更好地融会贯通其既有的降龙十八掌,进而成为优秀的博士生,第二次华山论剑可谓其毕业典礼,当其义守襄阳10余年后,第三次华山论剑,其获得“北侠”的地位,武功、人品均至高,成为真正的武学宗师的境界。不过,在这里,笔者主要就其接受(武功)教育的角度审视,其教师努力的限度:
无论是空明拳、双手互博,抑或《九阴真经》与郭靖既有的学习,都有方向性地转向,由具体的知识,转向方法的学习,申言之:(1)空明拳是周伯通在桃花岛十五年的时间内独创的一门功夫,这是一门以道家理念、思维方式为基础有七十二式拳法的武学,与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迥异。(2)双手互博,则为方法的改变,由一人转变为两人,如果与人对敌则是两人对付一人;就周伯通而言,则仅次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甚至相若),有了双手互博,则变为天下第一,也在第三次华山论剑真正位列五绝的第一(中顽童)。(3)《九阴真经》更是以道家理念、原理为基础的一门武学,更多在于内功修为上,而非具体的武功上(如九阴白骨爪、摧心掌等),郭靖在与洪七公、黄蓉参研该门武学时,更多不是学习具体武功,而是学习其中的内功心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而言之,虽然周伯通传授郭靖这三门武学是出于好玩,带有偶然性,但的确将郭靖带入到另外一个境界,其意味着:当知识达到一定程度时,不仅仅需要具体知识的继续增加,更需要方法、理念、思维方式的转变,以登堂入室,当时间经过(亦即洪七公与黄蓉、郭靖参研《九阴真经》解决面临欧阳锋威胁、黄蓉受伤等事件)时,即标志博士研究生生涯的结束,第二次华山论剑即是毕业典礼,不仅仅有武学的提升,更有人格、品德的完善。
通过诸多老师对郭靖武功教育三个阶段的分析和展示,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事实,或者作如下总结、甚或推论:
(1)在每一阶段,诸老师均用心引导郭靖学习武功,达到了其所在阶段的最高境界;同时后一阶段的老师不再负责前一阶段武功的巩固和提升,而是根据其基础选择一个更具体的领域令其学习,到最后,老师传授于学生的与其是知识,还不如说是方法、理念和思维方式,与现代分段式教育,即本科教育(通识兼专业基础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某一专业中选择跟具体的领域)、博士研究生教育(某一领域、甚至某一问题上研究方法、理念、思维方式训练的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不管什么阶段的教育,诸位老师均用心指导学生、尽量让学生达到该阶段的最高境界(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达到的限度),而非由学生自生自灭,或者说由学生自己摸索、探求学习之范围、路径;在学习阶段,学生没有能力意识、认识到学习的基本任务和最高目标,也不知晓学习之规律。
(3)当然,我们更应当注意:诸教师可以的限度如果在聪明、贤达学生的武功教育中可能体现得不够充分,但在郭靖、傻姑身上,我们可以明显捕捉到教师在武功教育中的努力程度,而且越在早期,教师的努力体现得更明显、也更辛苦(如江南七怪对郭靖的培养),到后来随着武学知识的积累、实战经验的丰富,学生的勤奋、主动思考与教师的努力结合到更紧密,进而诸教师的努力不容易得到充分体现(如《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跟着张三丰学习太极拳与太极剑)。
(4)当然,对于郭靖而言,其硕士、博士同学黄蓉的努力也是郭靖成长至关重要条件,没有黄蓉的努力,以郭靖的能力、机遇,很难接触到武林绝顶高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周伯通等)——但这已不是本文可以分析的内容,笔者将在其他地方予以专文描绘。
总之,诸多老师的主观努力对郭靖的武功教育是非常成功的,郭靖被培养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研究生,是其最终成为一名武学宗师、一代大侠的基础性、必要条件,虽然不是充分条件,或者说,从武功教育的角度看,诸位老师的努力非常成功、已经达致努力的极限。
五、作为对照:中国法学教育教师努力的现状
根据前述,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对聪敏之士而言,学习不是一件难事,如果还有名师指导,则容易达致学习的最佳效果、并可能超出其所处在的学习阶段,如《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其学习之效果远远超出其所在学习阶段应当达到的境界,并且在诸多名师的影响、指导下,不断审视自己学习到的武功,并将思念小龙女之情感寄托于武学,进而创造出全新武学,《黯然销魂掌》。在此过程中,导师的努力不容易被揭示,但对于不聪明人来说,如本文涉及的傻姑、郭靖,老师们的努力很容易被观察到,而且老师努力的上限也容易被观察到;以傻姑为例,傻姑之师爷黄药师通过审视自己拥有的武学,针对傻姑的傻、疯之特点(不能主动学习,只能被动接受),删繁就简,创立一套叉法、掌法(凡计六招),是为教师可以努力的上限。大部分人绝不是杨过式的天才,而是一般智商、一般努力,如果教师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达致其努力的限度),学生首先可以更顺畅地进入学习的轨道,学习效果也更佳,更或者当机会、机遇出现时,学生可以达到该阶段的极限,甚至超出其所处的阶段。
在武功教育中,老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带来的正效应,对法学教育有什么启示、借鉴呢?
在笔者看来,我们得首先描绘中国法学教育中教师的基本情况:
就其性质而言,高等学校或者法学院的法学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法学本科教育、法学硕士教育、法学博士教育,从法学专业教育而言,这是一种分段式教育。这一现代(法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即教育的制度化,其中一项即为对(法科)教师的要求:教学大纲、教学日志、教材、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等均是对(法科)教师从制度上提出的要求,法学院的法科教师通过共同努力培养出国家规定的合格、优秀的法科学生。这是将前述教师可以努力的主观领域,通过一定的要素、内容客观化,进而不需要每一类老师审视学生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规格等事项,这是一种规模化培养学生,与学徒制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中国现实而言,法科教师在课堂上无力可使、课后无可辅导,而且在考核、考试时常常为了所谓的及格率、毕业证等因素的影响而放松了考试的监考、改卷、总分等,进而考试成为一种形式,亦即中国法学教育被虚置。就法科教师而言,该虚置表现在:由于收入低、管理行政化、衙门化、考核的倾向化(偏向科研),老师们不仅仅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思审视其教学内容,更不可能花心思琢磨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将来职业生涯需要的法律知识和技能,仅仅是根据既有教学大纲、教学日志、教材、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对课程作简单化处理,以在形式上完成教学任务、完成教学考核。进而言之,法科教师们在主观上并没有尽到应有的本分,即没有根据法律职业的需求、学生的情况对其教授的课程作一个严肃、认真的整理、提升(这是底线),更不要说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其可以努力的限度(此为上限),申言之:
法学本科生阶段:教师在法学本科教育中还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他们以一个PPT、一本(不断再版的)教材可以用若干年、甚至用到退休,其很少花心思、精力在教学上,不仅仅备课没有“心”,而且课堂上没有“心”、课后也没有“心”,亦即花费了最少的时间、精力在教学上,虽然中国(法学)本科教育以对老师提出最严格的要求展开。
法学硕士生教育阶段:虽然学生在法律领域中有一个更具体的领域,如民商法、诉讼法、经济法等方向,但法科教师们并没有对学生作系统的教育,他们往往可能以本科的PPT、教案即可应付,还可能让学生讲、老师点评或者其他方式完成,即教师花费了比本科更少的时间教育学生,老师们基本上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虽然也有一套完整的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方案。
法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在法学博士期间,导师、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是方法论领域的引导和训练,不过在这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大大提升,三年主要围绕博士论文展开,而法学院设置的课程均为形式、摆设。简单地说,老师可以在博士教育中花费很少的时间,指导也零零星星,只有学生的自我探索,刚刚有点收获就毕业了。
通过简单描绘中国法学教育教师的参与情况,可以作如下总结:(法科)教师花费的时间不多,对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法律更是少的可怜,针对本科生的指导基本上付之阙如,只有在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中,有一些个别指导,更确切地说,只有零星指导。
六、作为结语:法科教师可以努力的限度
针对中国法学教育中师生时间、精力付出问题,特别是法科教师在教学、教育培养学生中付出的时间、精力问题,我们法科教师应当如何改进呢,亦即中国法科教师可以努力的地方:
首先,法科教师应当花(更多)时间审视自己所教授之课程。现代社会分工严密,每位老师在其所在领域有数年、数十年经验,有时间、有经验、更有能力审视、反思其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所教授的课程。但由于系列原因,老师们没有时间、精力、甚至主观上不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审视自己所教的课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从现状看,中国法科教师还达到审视自己专业、课程的水平,进而无法根据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就其所教课程,删繁就简,在课堂、学校(四年或者三年)时间里令学生更顺畅地学习专业知识、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因此,法科教师应当花费更多的时间审视其所教授的课程,其才有能力、有机会引导、辅导法科学生。
其次,法科老师们应当花费更多时间审视法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长规律,以便教师根据其不同阶段作出不同的引导、指导,申言之:
根据前述,法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有不同特点,如果对照前述对郭靖武功教育,我们也可以说,法学本科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学生应当掌握法学理论、实践的常识(正如郭靖学习江南七怪七人的武功和马钰的全真内功一样,均应当认真学习和实践);法学硕士教育则是一种更具体的领域(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方向,如民商法、诉讼法等),法学院、教师则应当在诸如民商法更具体领域有一个更系统培训的领域,对应于郭靖跟随洪七公学习降龙十八掌;法学博士则是在一个具体领域(如诉讼法学等)某个具体问题展开研究,着手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的改变而提升对法学理论等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对应于郭靖学习空明拳、双手互博和《九阴真经》。法科教师在此基础上,对所带学生进行指导,以使学生能够在其所处阶段达到最高水平。
总而言之,法科教师应当花费更多时间、精力以适应培养合格学生、优秀学生的需要(同时也是老师们提升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和思考,对其科研有相当之促进作用),因为未来的法律人基本上来自与法学院培养的学生。虽然法学教育是分阶段教育,亦即法学院的学生不会在一个学院攻读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其将经历本科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一名教师不可能对学生作全面、系统的思考、审视、并安排相关事务,但应当在其所处阶段发挥应有的指导、引导角色,实现其努力的限度。
但是,我们应当注意一点,法学院老师们努力的限度问题不是高等院校或者法学院可以对教师提要求的问题,而是老师们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凭职业伦理花费更多时间指导、引导学生的问题。由于中国教师的待遇、考核等原因,老师们的心思并不在教学、培养学生上,他们不太可能用够时间培养学生成为合格、优秀的学生,花费更多时间(以达到培养学生问题上老师努力的上限)则是更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法科教师们可以努力的限度问题不仅仅是其主观愿望努力的问题,更是国家、高等院校、法学院应当保障老师在教学、生活中处于一种有闲、平和的状态,有心情主动努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最佳状态;如果他们处于焦虑(行政考核、科研考核的压力)、烦扰经济(房子、车子等)状态,很难有心情花时间、精力培养学生,更不要说有心情花费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培养优秀学生,不仅培养不出开创式杨过式人才、郭靖式人才, 反而可能培养出误入歧途的学生来!
本文原载于《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感谢作者赐稿。因公号推送略去注释,感兴趣的学友可查阅原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