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research:属灵三层次理论恩典(grace)、恩膏(anointed)、恩赐(gift)辨析
范亚峰博士在其神学中提出属灵成长的三层次理论:即恩典(Grace)、恩膏(Anointing)和恩赐(Gift)。他认为这是上帝工作的三个层次,其中“恩典”为最高层次,“恩膏”次之,“恩赐”为最低层次gongfa.comgongfa.com。简单来说:
[*]恩典(Grace):指上帝白白赐予的救赎之爱和同在,是将人带到神面前的根本力量。范亚峰强调,最重要的是借着恩典使人与神和好、生命扎心,被基督之香气所吸引gongfa.com。恩典代表人与神之间的救赎性关系,是一切属灵生命的根基。
[*]恩膏(Anointing):指圣灵特别的同在和能力的膏抹,赋予服事和生命属灵的能力和滋润。范亚峰指出,有圣灵恩膏的教导如同膏油,使人心滋润、散发基督馨香gongfa.com。恩膏体现为圣灵主动的运行,如讲道时圣灵的感动、大能医治和释放等,使事工超越人自身才能。
[*]恩赐(Gift):指圣灵所赐的各种属灵恩赐和才干,例如讲道才能、方言、预言、医病等。范亚峰认为,恩赐只是最低层次,属于工具和表象层面gongfa.com。他特别提醒,当代某些灵恩派过分看重恩赐是误区,若只追求超自然现象而忽视了更重要的恩典与恩膏,就本末倒置gongfa.com。
依据范亚峰的观点,恩典至关重要,恩膏次之,恩赐居末。一个传道人可以有很好的口才洞见(恩赐),但没有圣灵恩膏就远远不够;唯有更高层次的恩膏、甚至更高的恩典同在,才能使信息大有能力,触动人心归向神gongfa.com。这一三层次结构试图强调:上帝的同在之恩(恩典)和圣灵的实际运行(恩膏)高于任何具体的属灵才能(恩赐)。这样的层次划分是否符合正统基督信仰?在历史神学中是否有基础?以下将从四大传统加以分析:基督教密契灵修传统、灵恩运动神学传统、早期教父神学传统以及新教系统神学,分别考察各自对于恩典、恩膏、恩赐的理解及其层次关系,并对比范亚峰的观点。同时引用历史上神学家的见解(如奥古斯丁、伪狄奥尼修斯、加尔文、卫斯理、约翰·派博、马丁·劳埃德-琼斯等),说明范的三层次模式有无历史神学依据和圣经支持。密契灵修传统的视角基督教密契主义(Mysticism)强调人与神直接相交、合一的属灵经历。密契灵修传统中,“恩典”常体现为神圣之爱的浇灌和与神的合一恩宠,被视为最高的属灵追求;相形之下,各种异象奇恩等“恩赐”则被看作次要、甚至可能是对人追求神的扰动。1. 对恩典(圣爱合一)的强调:在密契传统里,最大的目标不是获得奇异能力,而是被上帝完全占有、与神合一。fathergoodrich.com指出:“基督教密契主义的主要目标不在于拥有超凡能力或经历,而在于被神所拥有(possession by God),即与神合一,而不只是知道关于神的知识”。换言之,密契派渴慕的乃是上帝本身——这可以被视为“恩典”的极致体现:神以爱和恩典使人进入祂的同在中。这种亲密关系超越一切理智知识与中介,被视为直接经验上帝的爱。正如哲学家D.D. Martin对密契的定义:“基督徒密契主义寻求描述一种体验到的、直接的、非抽象的、无中介的对神的爱的认识,可被称为与神连合”thegospelcoalition.orgthegospelcoalition.org。在这样的合一状态中,人的灵魂“经过一切知识的静默无为,进入与神契合为一的幽暗之境”plato.stanford.edu——这是伪狄奥尼修斯所描绘的最高境界,意味着灵魂超越了任何感官和理智的层面,完全沉浸在上帝奥秘的恩典之中。2. 对恩膏(灵里恩宠)的理解:密契传统虽然不像现代灵恩运动那样频繁使用“恩膏”一词,但他们经验中的圣灵内在涂抹(unction)与范亚峰所说的恩膏颇为相似。奥古斯丁在解释约翰一书时称:“属灵的膏抹就是圣灵自己,外在用油作礼只是其可见记号;这内在的恩膏实际就是那爱(charity),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信徒心中”newadvent.orgnewadvent.org。他进一步指出:“若没有这内在师傅的恩膏,同样的话语在外面只是空响”newadvent.org。换言之,真正使人明白真理、进入神爱的,不是人的教导才能,而是圣灵恩膏在心中的涂抹和启示。中世纪许多灵修作家也提到一种内在的“holy unction”(圣膏),指圣灵直接在心中作工,使人进入祷告的甘甜或悔改的忧伤。这正类似于范亚峰所谓圣灵膏油的滋润:当圣灵亲自触动人时,人的情感被洁净、心灵被更新,得到一种来自神的能力和平安holymountaincn.org。密契派注重的默观祈祷,常伴随圣灵微妙但深刻的恩膏,使人在无言之中被神的同在所充满。3. 对恩赐(超常现象)的看法:密契传统通常淡化对超自然恩赐现象的追逐。历史上的大多数灵修大师(如十字架的约翰、阿维拉的德肋撒等)都警告不要刻意寻求异象、预言、说方言等奇异恩赐,因为这些并非圣洁的衡量标准,反而可能成为灵命的绊脚石fathergoodrich.comfathergoodrich.com。正如一位神职人员总结:“对于追求与神合一的 mystic 而言,他在过程中或许会领受某些属灵恩赐,但这些都是附带的,甚至可能成为对其与神关系的干扰”fathergoodrich.com。爱的联合才是目标本身。如果有人沉迷于神秘体验本身(如狂喜、异梦),反而会“从真正的灵性高峰上被抛下来”fathergoodrich.com。中世纪英国密契主义者希尔顿就教导说:“不要向神求别的,只求‘爱’这一恩赐——圣灵的恩赐。因为在主所赐的一切恩赐中,没有一样像这恩赐之珍贵:它本身既是恩赐也是赐予者”fathergoodrich.com。这与范亚峰强调恩典最高的思路不谋而合:上帝把自己(爱与圣灵)赐给人,才是一切恩典中之极致,远胜过任何具体的属灵恩赐。由此可见,密契灵修传统实际上支持了范亚峰“三层次”中的基本次序:与神之爱的合一(恩典)被看作终极目标,圣灵内在的膏抹引导人达到此目标,而异象奇事等恩赐充其量是旅程中的副产品。奥古斯丁等教父亦认同,没有圣灵的恩膏和爱,外在的知识和能力就算不得什么newadvent.org。因此,从密契角度看,范亚峰将恩典置于首位、恩赐置于末位,是符合历代灵修神学精神的。这种排序提醒教会:不要本末倒置,应追求那最宝贵的——上帝自己和祂白白的爱,过于追求属灵经验本身。圣经也如此教导:“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且有全备的信,可以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了什么”bible.com。没有爱(出于神恩的爱)为根基,再惊人的恩赐也毫无益处。灵恩运动神学传统的视角灵恩派/五旬宗运动起于20世纪初,重申圣灵恩赐与能力在今日教会中的有效性。表面看来,灵恩运动非常强调“恩膏”和“恩赐”的彰显,例如说方言、医病、预言等,因此有人担心其是否会将恩赐置于不当高位。然而,从神学演变来看,大多数正统的灵恩派神学家也逐渐形成了与范亚峰相契合的优先次序:恩典/救恩为根本,圣灵的膏抹/充满次之,具体的属灵恩赐运作为再次之。这一传统在实践中不断寻求属灵恩赐与圣洁爱的平衡。1. 恩典与救恩的根基:灵恩运动虽然以圣灵工作闻名,但其核心仍然是基督的福音恩典。五旬节派承袭了基督教对救恩的基本教义:人唯因信称义,靠耶稣宝血白白得救(弗2:8-9)。许多早期五旬节派信徒本身来自循道卫理等复兴传统,他们接受了约翰·卫斯理所强调的“重生与成圣之恩”。卫斯理虽生活在灵恩运动之前,但被认为是“五旬宗先驱”之一,因为他相信圣灵持续的恩典工作。卫斯理明确区分了“奇迹性的非常恩赐”和“常时性的恩典”:他承认神迹奇事在使徒之后仍可能发生,但频率降低;然而圣灵首要的工作是在人心中施行成圣的恩典,这一工作即使没有超自然恩赐相伴也照样进行firebrandmag.com。他强调圣灵在信徒里面所结的圣洁之果远比外在恩赐重要,没有后者,基督徒仍可成圣得救,但没有前者,光有奇事也无益firebrandmag.comfirebrandmag.com。这一思想深深影响了灵恩派:真正重生得救、活在恩典中乃属灵生命之本,属灵恩赐只是肢体造就的工具。2. 圣灵恩膏与充满:灵恩神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圣灵的浸/充满(Baptism in the Holy Spirit),这可视为范亚峰所谓“恩膏”的集中体现。五旬宗传统通常教导,重生得救后,信徒应当寻求圣灵的进一步浇灌,以得着能力(power)来见证。经典五旬节派甚至将圣灵的浸视为“一次独特的属灵经历”,常以说方言为初证。这固然提高了“恩膏/能力”在属灵历程中的地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灵恩传统多半并不将圣灵浸看作救恩本身,而是服务于更有效地服事主。正如马丁·劳埃德-琼斯所强调的,一个人可以在理性上明白真理、讲道内容准备充分,但若没有圣灵的膏抹(即圣灵能力的涌流)就没有果效gracequotes.org。他本人虽然属改革宗,却拥抱灵恩式的观念,认为传道人必须“等候圣灵降临的大能”方能带出属灵震撼力gracequotes.org。灵恩派的讲台与事工实践普遍认同这一点:属灵恩膏是事奉从平凡进入超凡的关键。很多灵恩派教师会说:“讲道需要圣灵的恩膏充满,使听者觉得扎心;敬拜赞美也要有圣灵运行,才能医治释放”holymountaincn.org。因此,在优先次序上,他们将圣灵的同在与能力(恩膏)置于各具体服事技巧(恩赐)之上。一句流传的箴言是:“没有圣灵的火,讲道不过是讲演。”——这与范亚峰所言“有恩赐却远远不够,必须有恩膏”如出一辙gongfa.com。3. 属灵恩赐的地位:灵恩派以恢复属灵恩赐闻名。他们鼓励信徒按照罗马书12章、哥林多前书12章的教导,发现并运用各人恩赐服事教会。然而,正统的灵恩神学并不鼓励无节制地追逐恩赐表现,反而常提醒要有爱心和秩序。保罗在林前12-14的教导成为灵恩派的重要准则:教会当“切慕属灵的恩赐”,更当**“追求爱”**(林前14:1)。约翰·派博牧师就指出,追求爱与切慕恩赐并不矛盾,因为恩赐乃圣灵赐下让我们彼此相爱的工具desiringgod.org。恩赐若使用正确,能带来属灵的建造和爱心服事;若滥用,则反而破坏教会desiringgod.org。派博进一步强调:“爱是属灵恩赐的目标。离了爱,即使拥有并运用令人惊叹的恩赐,我们也算不得什么”(参林前13:1-2)desiringgod.org。因此许多灵恩派教会在实践中也订立原则:一切恩赐的运作必须顺服于圣经真理和基督爱的原则之下。他们会制止炫耀式、无秩序的恩赐表现,提倡恩赐服事要检验其果效是否使人更爱主、更爱人firebrandmag.com。可以说,在健康的灵恩神学中,恩赐永远服从于恩典和恩膏:恩赐只是彰显上帝恩典的渠道,若无圣灵恩膏引导和爱心约束,恩赐就失去意义。总的来看,灵恩运动传统与范亚峰“三层次”理论并非冲突,反而在成熟阶段日益吻合。早期五旬宗常讲“初步的恩典(重生)、进一步的恩膏(圣灵浸)、以及由此带出的恩赐迹象”,这与范氏模式有一定对应关系,只是表述不同。而当代许多灵恩派领袖更清楚强调:恩赐不是评判灵命高低的标准,爱和圣洁才是。他们的座右铭是“恩赐要看果子”,正如耶稣警戒的:“当那日,许多人对主说:‘我们不是奉你名说预言、赶鬼、行异能吗?’主却要说:‘我不认识你们’”bible.com。缺少与主之间真实的恩典之关系,再多超自然事工也是枉然。这种教导与范亚峰的观点完全一致:属灵生命的重心应当放在与主相交的真实(恩典)和圣灵同在的能力(恩膏)上,恩赐则是为服事这重心而存在。因此,可以说范亚峰对三层次的次序强调,正帮助灵恩派信徒回到一个健康平衡:既不轻视圣灵大能与恩赐,也不将其推到不应有的高度,而是让恩赐在恩典与圣爱的“有序自由”中运行holymountaincn.org。教父神学传统的视角早期教会教父的神学虽未使用现代术语“恩膏/恩赐”分类,但他们的著作中蕴含着类似的层次观念:上帝的恩典与爱是源头与高峰,圣灵的内在工作是达到圣洁的必要途径,而奇迹异能等特殊恩赐相对次要且短暂。从奥古斯丁到伪狄奥尼修斯,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思想脉络。1. 奥古斯丁对恩典与爱的至上性:拉丁教父奥古斯丁极力捍卫“恩典”在救恩中的首要地位。他在反驳伯拉纠派时指出:离了上帝的恩典,人毫无行善得救的可能,一切得胜皆是神的恩赐newadvent.org。他将“恩典”定义为“上帝所吹入我们心中的爱,以圣洁的喜乐使我们能够行出所当行的事”monergism.com。换言之,恩典就是上帝将祂自己的爱浇灌在人心里所产生的能力(参罗5:5)。因此,在奥古斯丁思想中,恩典绝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开恩,而是圣灵在我们里面实际运行,赋予我们爱神爱人的心。这可以对应于范亚峰的“恩典层次”:人与神恢复爱的关系,本性被圣灵更新。奥古斯丁也强调了爱的优先性:“知识或有奇能都不及爱更宝贵;若有知识而无爱,也是无益,因为知识会过去,唯有爱永存”philonew.files.wordpress.com。他在注释哥林多前书13章时认同保罗所言:“现在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13:13)bible.com。可见,奥古斯丁承袭了新约精神:爱的恩典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2. 奥古斯丁对圣灵内在恩膏的理解:奥古斯丁也发展了圣灵内在光照与恩膏的观念。在《约翰一书讲道》中,他多次提到信徒领受的“圣膏”(unctio)newadvent.orgnewadvent.org。他解释说,这圣膏即圣灵,是真理的教师,使信徒在内心认识神。“圣灵的恩膏教导你们一切”(约壹2:27)是奥古斯丁神学的重要命题。他形象地说:我们在外面听牧者讲道,其实只有里面那位教师——基督的灵——才能真正教导我们;“若圣灵的恩膏不在心中,外面的言语都是徒然的响声”newadvent.org。由此,奥古斯丁将圣灵恩膏(内在工作)置于高于外在讲道才能的位置:讲道人或许口才(恩赐)过人,但唯有当圣灵亲自在听者心里动工时,那话语才有果效。范亚峰的三层次论与此不谋而合:恩赐(口才)不如恩膏(圣灵直接动工)重要。奥古斯丁甚至把圣灵的恩膏等同于神圣的爱(charity)newadvent.org——因为真正受圣灵支配的人,心中充满爱,就自然明白神的心意。这显示在奥古斯丁神学中,恩典(爱的浇灌)与恩膏(圣灵内助)实际上是融合为一的:都是指圣灵把神的爱和真理亲自应用在信徒里面,使之成圣。这进一步支持了范亚峰将恩典和恩膏视为高层次,而人的才干恩赐居下层的观点。3. 教父对于奇迹恩赐的态度:教父时代经历了由使徒权威到规范教会时期的过渡。大多数学者认为,早期教会存在圣灵奇恩,但随着教会建立,这些奇恩不如使徒时期常见。然而,并非所有教父都认为恩赐全然停止。奥古斯丁晚年在《上帝之城》中记录了他那个时代一些神迹医治的见证,证明神仍按祂旨意施行奇事。但总体而言,教父们很少将神迹视为灵命成熟的必要标志。例如,奥古斯丁反思马太福音7:22-23时,直言有些人奉主名行了异能却仍被主拒绝,因此有奇迹恩赐不代表被神悦纳,唯有遵行神旨意、活出爱的人才是主所认识的cmcbiblereading.com(“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bible.com)。另一位第五世纪的神学家伪狄奥尼修斯(Dionysius the Areopagite)提供了更体系化的灵性层次观:他在《教会圣品论》中描绘了从初阶信徒(经过洗礼、圣餐等礼仪启蒙)逐步上升到修士、神秘神学的高峰,即心灵完全沉静于神的“幽暗的光明”中plato.stanford.edu。在他的体系里,礼仪圣事(可视为一般恩典渠道)和属灵教导属于下层的引导,而真正与神合一的爱是最高境界;至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象(他偶尔提及天使显现等),只是作为象征来辅助信心,并非终极目标。可见,伪狄奥尼修斯将**“更隐秘更高的恩典经验”置于“感官可见的恩赐现象”之上**。这种思想在东方教会延续为“神化”(Theosis)理论:人领受圣灵恩典,逐渐有分于神的性情(彼后1:4),成为发光的圣徒;此过程中,若有奇迹不过是成圣道路上的副产品。总的来说,教父传统倾向于:永恒的恩典与德性高于暂时的奇恩异能。综合教父们的观点,我们发现一种一致性:历史教会最看重的是神内在的恩典工作(更新人、使人成圣的爱),而非外在奇事。这一点与范亚峰强调恩典>恩膏>恩赐十分契合。无论是奥古斯丁关于圣灵恩膏教人的教导,还是伪狄奥尼修斯关于灵魂向神的逐级提升,都表明:真正决定属灵高度的是人与神爱的联合和被圣灵充满的程度,而不是他行使了多少奇异恩赐。圣经佐证也俯拾皆是——使徒保罗告诉我们:“恩赐必归于无有,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8)bible.com;“没有爱的恩赐一文不值”bible.com;耶稣也说“凭着果子(品格、爱心)认出假先知”,而非凭神迹(太7:15-23)。因此,从教父传统看,范亚峰的三层次理论不仅合乎古代教会正统精神,且有坚实的神学和圣经基础。新教系统神学的视角在新教系统神学中,“恩典”、“圣灵工作”、“属灵恩赐”各占有明确的位置和次序。宗教改革以后,神学家们系统化了救恩论和圣灵论,强调因信称义的恩典至上,并讨论圣灵在信徒生命中的内在见证与成圣,以及属灵恩赐在教会中的运用。总体来说,新教系统神学延续了圣经和教父的传统:救恩恩典是基础和最高准则,圣灵的感化与恩膏紧随其后,而属灵恩赐被视为圣灵辅助教会的次要手段。这种顺序与范亚峰的观点高度一致。1. 改革宗神学:恩典藉圣灵临及人心。加尔文的神学以高举神恩著称。他反复强调,人在救恩中毫无可夸,“我们的得救完全出于神的恩惠”tabletalkmagazine.com。同时,加尔文也深刻论述了圣灵的内在见证作用:圣经真理之所以能在我们心中确定无疑,不靠人的证明,乃靠圣灵在心中的印证和说服azquotes.com。他说:“唯有当圣经的确据建立在圣灵内在的劝服上时,圣经才足以让我们得着救恩的知识”azquotes.com。这“圣灵的隐秘见证”实际上就是一种属灵恩膏:圣灵亲自光照人心,使人“心被熔化,甘甜地降服于神”azquotes.com。可以说,在改革宗看来,恩典(救恩真理)必须藉着圣灵的恩膏才能临到人心而发生效力。正如加尔文所言:“若没有圣灵在我们心版上盖印,一切外在的人证都是徒然”azquotes.com。这与范亚峰强调“单靠人的恩赐才能还不够,必须有圣灵恩膏才能让人真实遇见神”如出一辙。gracequotes.org中劳埃德-琼斯的名言也印证此点:“没有圣灵的恩膏,你有知识有预备也毫无能力,讲道不能触及人心”。在改革宗系统神学中,“圣灵与圣道”被视为密不可分:圣道提供恩典客观真理,圣灵恩膏则主观启迪人领受这恩典。两者相比,若论人的得救和成圣,显然圣灵实际将恩典应用在人心上才是决定因素。这一定义上的“恩膏”地位就高于单单外在的道或人的才能。在改革宗对恩赐的看法上,大体持谨慎态度。许多古典改革宗(包括加尔文本人)认为使徒时代以后的超自然恩赐逐渐熄微(即“渐止论”),但并不否认圣灵依然按照祂的主权赐下各种服事教会的恩赐(如讲道、教导、治理等恩赐仍蓬勃发挥)。只是,他们倾向于将属灵恩赐纳入圣灵护理教会的平常秩序,而不视之为信仰生活的中心。与之相比,他们更强调所谓“恩典的外在途径”(means of grace),即圣道和圣礼,认为这些是圣灵通常工作之渠道。换言之,在系统神学架构中,普遍恩典/救恩恩典处于核心教义地位,论著中着墨甚多;圣灵的内工紧随其后,讨论诸如重生、成圣、圣灵的印记等等;而奇异恩赐通常在圣灵论末尾或教会论中简短涉及,重要性远不及前两者。这种比例本身就体现了三者的相对层次:恩典为本,圣灵恩膏次之,特殊恩赐末之。事实上,加尔文本人在**《基督教要义》中几乎未正面讨论过舌音、医病等具体恩赐,却用了大量篇幅讲解因信称义和圣灵重生的恩典作用。这并非否认恩赐存在,而是强调了救恩恩典和圣灵内工才是信仰的根本,恩赐只是附随的果效**。这恰与范亚峰的重点相符。2. 循道卫理及圣洁运动:圣灵成圣恩工优先于超然恩赐。约翰·卫斯理作为18世纪复兴家,也发展了一套系统神学框架,重视恩典在各阶段的连续工作:包括先行恩典、称义恩典、成圣恩典。在卫斯理思想中,圣灵最重要的工作是在人心里成就圣洁的更新,使人得以在爱中完全(即“完全成圣”教义)。对于预言、医病、说方言等奇恩,卫斯理持开放但谨慎的态度。他承认这些恩赐在初代教会显明过神的大能,并不否认当时偶有发生,但他从未将之视为常规或灵命必要条件。事实上,卫斯理时常告诫他的跟随者不要只寻求超常现象,而要追求内在圣洁。据研究,卫斯理在书信中解释过为何后来教会中神迹较少,指出这是因为“大多数所谓基督徒的爱心冷淡了”firebrandmag.com——并非神不能行,而是教会灵性光景不佳所致。但这也反映出他的关注点始终是爱心和圣洁本身。当18世纪有人指责卫斯理自称有行神迹的恩赐时,他坚决否认,谦称若有病得医治乃神垂听祷告,并非他个人有奇恩firebrandmag.com。他更重申:“我并不教导这些奇恩是信徒生活的常态;圣灵主要的工作是成圣人心,这工作即便没有奇恩相随也会发生”firebrandmag.com。他坚持用圣洁的果子来检验一切属灵现象,将品格的改变置于高位,把外在的超常恩赐放在服从地位firebrandmag.com。这一点在他的方法主义小组中体现明显:卫斯理班会注重彼此认罪、守规约、督促成圣(关注恩典与圣灵果效),而并未鼓励聚会追求说方言或预言(尽管偶有发生,也被允许但不鼓励)firebrandmag.com。可以说,卫斯理建立了一种“以圣洁为导向的神学”,其中恩典与圣灵使人成圣是中心教义,而特殊恩赐被校准为附属且非常的事项firebrandmag.com。范亚峰理论与此完全一致:他也主张以圣灵所结的爱与圣洁之果来衡量属灵生命高低,将其视为“最精华部分”,而将才干恩赐视为末位的工具holymountaincn.org。3. 当代福音派的融会:20世纪下半叶,不少改革宗与福音派开始重新思考圣灵恩赐,形成所谓“开放但谨慎”的立场。其中约翰·派博就是典型代表:他神学上继承加尔文主义,高举神主权恩典,却也相信今日圣灵照样赐下诸般恩赐(包括预言、医治等)。他在讲道及著作中将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一方面,他呼吁教会顺服圣经,不可禁止说方言、藐视预言(参林前14:39,帖前5:19-20)desiringgod.org;另一方面,他更反复强调恩赐必须用于爱心服事,而不能炫耀或彼此攀比desiringgod.org。派博指出,“神赐下属灵恩赐,是要我们以此彼此相爱,追求更大的爱心”,若离开了爱的目标,就失去了赐恩赐的目的desiringgod.org。这种观点实际重申了宗教改革和保罗书信的一贯教训。他也强调真理原则与圣灵引导的平衡:教会生活中既要坚持圣经真理的准则,又要敞开胸怀欢迎圣灵随己意运行,如此才能达到“有序的自由”holymountaincn.org。另一位广受敬重的福音派圣工者马丁·劳埃德-琼斯则更聚焦于圣灵恩膏对传道与祷告的重要性。他在《讲道与讲道者》中著名地说:“讲道最高的要素就是给人一种神和祂同在的意识”gracequotes.org——这正是圣灵恩膏的结果。他批评有的传道人只依赖神学训练和讲稿(恩赐),却缺乏圣灵能力的浇灌,导致讲道没有属灵果效gracequotes.org。相反,有圣灵恩膏的人,即便言语简单,却能使会众遇见神。这些现代教牧神学的洞见再次印证:圣灵直接的工作(恩膏)和神同在的恩典,才是教会事工和信仰生命的核心动力,各样技巧才干(恩赐)当居次位。从系统神学视角看,当代神学已经把这一点融入实践神学与属灵神学之中。综上所述,新教各支派的正统神学都不同角度地支持了范亚峰提出的属灵层次结构。改革宗以清晰教义阐明了恩典>圣灵工作>恩赐的逻辑:人赖恩典得救,靠圣灵成圣,至于说方言行异能并非必要;卫斯理宗则以实践圣洁突显了爱与圣灵果子的优先性;当代福音派融合二者,既开放恩赐又坚守爱的至上法则。历史神学的脉络一再表明:范亚峰的“恩典-恩膏-恩赐”三层次论扎根于教会传统,对于抵挡各时代倾向恩赐炫目的风潮,有着正确的矫正作用。这也契合圣经整体教导——救恩之恩贵于金玉,圣灵同在如同膏油使信徒有能力有亮光,而各样奇妙恩赐不过是为造就教会短暂服事的工具:“各样的恩赐原是圣灵所随己意分给的,为的是共同的益处”(林前12:7),最终目的是建立基督的身体,让众人长大成熟,以致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2-13)。爱和圣洁永存,恩赐异能终必止息(林前13:8)bible.com——范亚峰层次论所强调的正是这样一个圣经真理次序。“生命之道”框架中的整合与应用最后,我们将范亚峰的“三层次”模型置于他整体的“生命之道”神学架构中,探讨如何整合入其体系,并阐明这一模型对门徒训练、灵命塑造、属灵辨识、教会建造的实践意义。范亚峰的“生命之道”神学旨在融合圣经真理、现代科学和中华文化,构建适合中国教会的属灵生命重建之路holymountaincn.org。在此宏大框架下,“恩典-恩膏-恩赐”三层次模型可视作属灵生命运营的核心原则,为门徒训练提供层次分明的目标,为灵命塑造提供平衡的路径,为属灵辨识提供判准,为教会建造提供架构。对门徒训练的意义在门徒训练中,三层次模型帮助建立循序渐进、主次分明的培养重点:
[*]首先强调进入恩典之门:训练初信门徒,首要确保他们扎根于基督的恩典福音,建立稳固的救恩确据与与神的亲密关系。这对应模型中的最高层次“恩典”。具体实践包括教授核心救恩真理、带领悔改重生、建立每日灵修祷告习惯等,使门徒首先体认自己是蒙恩的罪人,一生倚靠神的恩典而活。范亚峰在门训指南中提到基督徒生命的根基在于“谦卑顺服的意志、真理认知的理性、圣洁有爱的情感”holymountaincn.org——这些都源自神恩典的更新。
[*]其次培养敞开圣灵恩膏:在门徒稍有根基后,训练应引导他们寻求圣灵更深的充满与能力,学习顺服圣灵的引导和恩赐的运用。这是模型第二层次“恩膏”的实践。具体做法如:教导祷告等候圣灵、祈求圣灵赐下属灵恩赐用于服事他人,操练聆听圣灵的感动。在团契小组中,可鼓励见证圣灵工作、为彼此按手代祷、祈求医治等,以体验圣灵的真实。同样强调圣经原则与圣灵运行并重:既不压制圣灵的感动,也按正统信仰规范引导,让学员在有秩序的环境中学习圣灵恩膏如何服事人holymountaincn.org。通过这些训练,门徒将明白才干恩赐需要圣灵恩膏来激活,属灵服事不是靠血气才能,乃靠耶和华的灵方能成事(亚4:6)。
[*]最后指导服事恩赐的实践:当门徒在恩典中站立、领受一定圣灵恩膏后,训练的第三步是帮助他们辨识并运用自己的属灵恩赐来事奉教会。这对应“恩赐”层次。具体可通过恩赐测评、服事实习等方式,让每个门徒发现神给他的独特恩赐(无论是教导、怜悯、治理、音乐、技术或超自然恩赐),并在小组或教会中服事他人。在这一阶段,三层次模型提醒导师和学员:所有恩赐的运用都应当顺服更高层次的恩典和恩膏。因此,训练中要不断检视:运用恩赐是否以荣耀神、造就人为目的?过程是否依靠圣灵恩膏还是倚赖肉体才能?果效是否让参与者更谦卑、更相爱?如此引导,可防止门徒在服事中因恩赐果效而骄傲或偏离,确保他们始终牢记**“最大的是爱”**的原则bible.com。范亚峰也将传统教义条目模块化为门训的“属灵基因”,让学员牢牢记住所信的恩典真理,再把真理转化为实际品格行为holymountaincn.org——这保证了恩赐运用时有正确的恩典之道作指导。
通过以上循序三步,三层次理论成为门徒训练的骨架:先立根基,再添能力,后出事工。每一层次都有清晰目标又互相关联,防止了训练中可能出现的两个极端:要么只重头脑知识技巧(恩赐)忽略属灵生命,要么一味追求超凡经历忽视真理扎根。最终培养出的门徒,将是既深知自己在神恩典中身份,又乐于顺从圣灵引导服事,并能正确使用神所赐恩赐的人。对灵命塑造的意义灵命塑造(属灵生命形成)指信徒在圣灵带领下渐进成长、愈发像基督的过程。三层次模型为灵命塑造提供了全人平衡发展的框架:
[*]意志层面(恩典):首先,人在灵命成长中需要不断回到神恩典的福音上,塑造出谦卑悔改、信靠顺服的心志。范亚峰提到,只有当人的意志降服于神,承认一切都是恩典时,灵命塑造才有正确起点holymountaincn.org。这意味着培养属灵习惯时,要强调认罪、省察、感恩等操练,使人常住在恩典中。比如灵修默想十字架,可以破碎骄傲的自我,让位于神恩。
[*]理性层面(真理恩赐):灵命成熟也要求理性知识的更新。虽然“知识”本身可视为神的恩赐,但塑造中需引导信徒将知识升华为智慧和顺服。这里,“恩典—恩膏—恩赐”提醒我们,知识恩赐必须被圣灵恩膏所充满才能变成生命。故灵命塑造要结合属灵教导与圣灵祷告:一方面通过查经、教义学习充实信徒理性对真理的领悟,另一方面鼓励他们祈求圣灵将所学活化在心,成为内在动力。加尔文所谓“圣灵在心中印证圣道”azquotes.com正是如此。在塑造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人追求知识却缺乏爱心,就需提醒他们回到恩典的源头,而不仅炫耀恩赐才能。反之,对于灵命热心但真理浅薄者,也要帮助他们借着神的话语丰丰富富地住在基督里面。
[*]情感层面(恩膏):灵命塑造很大程度上涉及情感的洁净与重塑。范亚峰指出,只有当情感被圣灵的恩膏浸透洁净,人格才趋于健全holymountaincn.org。因此,在属灵操练上,要提供环境让信徒情感向神开放,让圣灵来医治扭曲的情绪、赐下属灵的热情。例如敬拜赞美、默想祷告、灵修诗歌等都是有效途径。在敬拜中敞开心灵接受圣灵的爱,许多人会经历眼泪洗礼、内心被爱融化的过程,从而释放长期压抑的伤痛holymountaincn.org。这正如范亚峰引用的图景:圣灵的恩膏如同天上甘露的“气”运行,打通人情感堵塞的经络,让爱与喜乐重新流淌holymountaincn.org。随着情感被洁净、定向于爱神爱人,信徒的灵命就更加丰满稳定。
[*]品格与行为层面(恩典果子):最终,灵命塑造要落脚在品格的改变和圣洁生活。当一个人长期活在恩典中、跟随圣灵恩膏,其生命必结出圣灵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等(加5:22-23)。这些品格就是恩典的果效。塑造过程需要密切关注信徒的品格成长,鼓励他们操练属灵纪律(如禁食、服事、节制等)来配合圣灵工作。例如导师可以让学员尝试一段时间的禁食祷告,不仅为恳求能力,更为操练节制、专注神(正如劳埃德-琼斯所言,禁食不仅限于不吃不喝,凡出于爱神放下合法的事皆属禁食gracequotes.org)。通过这些实践,圣灵逐步烧毁生命的渣滓,塑造出基督荣形。
由此可见,三层次理论在灵命塑造中促成恩典的扎根、圣灵恩膏的浇灌、恩赐(含才能和知识)的净化并结出品格之果的全程统合。它提醒我们塑造工作不能头重脚轻:既不能只注重外在行为(低层恩赐)而忽略内在动机(高层恩典),也不能只停留在个人内在体验(恩典、恩膏)而没有实际顺服行动(恩赐服事)。唯有三方面融会贯通,人才会“在恩典和知识上都有所长进”,成为全备的基督门徒。范亚峰的人格论正是建立在此:意志谦卑、理性亮光、情感圣洁三者结合,造就出有见证的基督徒品格holymountaincn.org。这品格深扎灵性的变化,体现了“恩典-恩膏-恩赐”在一个人里面的全面塑造。对属灵辨识的意义属灵辨识是指分辨各样属灵现象、教导或引导是否出自圣灵、合乎圣经的智慧。范亚峰的三层次模型为属灵辨识提供了明确的标尺和层次分析工具,帮助信徒“不轻信灵,试验那灵是出于神的不是”(约壹4:1)。
[*]辨识他人服事与恩赐:在教会生活中,我们常需分辨某一讲道、预言或神迹是否真有圣灵同在。三层次模型提示我们观察高层次的果效而非只看低层次的表现。具体来说,可以提出两个问题:(1) 这事工/信息是否将人指向了上帝,使人更爱慕神、更加谦卑倚靠恩典?若是出于圣灵恩典之工,必定高举基督、让人归荣耀与神;相反,若某传道人的服事虽有奇效却令人崇拜他本人、偏离基督十字架中心,那就值得警惕。圣灵来的使命是荣耀基督(约16:14),凡出于圣灵恩膏的教导,一定带来人心向神的**“馨香之气”gongfa.com。因此,“是否使人归向恩典之主”是第一试金石。(2) 这服事是否展现了圣灵的品格和同在?真正有恩膏的讲道,会让听众心中产生圣灵的感动、平安和爱,甚至“觉得扎心”而悔改holymountaincn.org。若只有言语之能(恩赐)却缺乏圣灵同在,其信息多半干巴无生命;或相反,有些所谓预言虽然玄奇,但可能伴随狂躁混乱、人与人争竞——这些都与圣灵果子相悖(林前14:33说“神不是混乱的神”,加5:22表征圣灵的和平忍耐)。因此观察事工所散发的属灵氛围与品格**也很重要:正如范亚峰所说,看一个团契有无圣灵,可从两点判断:“摩擦力是否减少?有无基督馨香之气?”gongfa.com。圣灵在场之处,人际间爱增进、冲突减少,并有难以言喻的甘甜同在。反之,则需要质疑其中所谓恩赐的真实性或源头。
[*]辨识个人内在引导:信徒个人在祷告、灵修时,可能会有一些意念或异象自称来自圣灵,需要分辨。这时三层次原则也可应用:首先用圣经恩典真理(最高权威)来校验任何内心引导。圣灵不会违背自己在圣经中启示的恩典之道,所以凡引导人放弃救恩根基、否定基督主权的“启示”都必然不从神来。“判断诸灵最大的准则是:它是否认耶稣为主”(参约壹4:2-3)。其次,看这引导在你心里产生的属灵品质:是圣洁之爱呢,还是骄傲之心?圣灵的恩膏会激发我们更爱神爱人、更谦卑、更迫切祷告;邪灵或人意的引导常诱发骄傲、自义或极端情绪。如果某“启示”叫人自认为高人一等、藐视肢体,那极可能不是圣灵。卫斯理也教导用“圣洁的效应”来判断一切非常现象firebrandmag.com。所以,以圣灵恩膏结出的果子来验证是必要步骤。此外,还应求神赐下智慧的恩赐作进一步印证,但总之,坚持“恩典与爱”和“圣灵果子”两大标准,就能避免绝大部分的迷惑。这与历代圣徒经验相符:圣女德肋撒据说凡遇异象便看其是否使自己更加谦卑、更顺服教会权柄,借此辨明来源。范亚峰的模型正提供了这样的思路——高层次支配低层次,即真圣灵不会只给人能力却不引向圣洁之爱。
[*]建立团队辨识:教会在鼓励恩赐运用时,需同步建立团队性的属灵辨识机制。按照三层次,高层次的恩典和圣灵见证往往借由多位成熟信徒共同明辨。比如初期教会先知讲话,旁人要“辨别是非”(林前14:29),今日也可设立属灵长者团队,对重要预言或异象做祷告分辨。这团队应德高望重、生命丰厚(即充满恩典和圣灵),才能有属灵权柄评判某恩赐事工。这有助于防止个人偏失,使教会整体在恩典中蒙保守。此外,范亚峰引入中华文化某些概念辅助辨识,例如他曾将圣灵运行比作“中脉贯通百脉”holymountaincn.org来解释:与基督关系若通达,其他关系才慢慢得医治。这类比喻虽源自文化,但道出了辨识的一个要点:先看核心关系是否对——人与神的中轴(恩典关系)若不对,其它属灵现象就算热闹也多半有问题。反之,若一个人持续活在与主的爱中,那他偶尔的属灵经历多半不会错到哪里去。因此,我们在团契中,重视培植人与神健康关系胜于鼓励到处追求新奇经历,这本身也是属灵辨识的未雨绸缪。
总之,三层次模型将属灵辨识聚焦于恩典真理与圣灵圣洁这两大坐标。凡偏离福音恩典的教导、没有圣灵恩膏同在的活动、只炫恩赐不结圣洁果子的现象,都应判为可疑甚至伪冒。fathergoodrich.com所载“属灵恩赐若成了对神关系的干扰”正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有恩赐表象就忽略这些负面迹象。凭此模型,信徒可以不被末世各种神秘风潮所迷惑,持守在基督纯正的道上。对教会建造的意义范亚峰的“三层次”理论对整体教会建造提供了健康架构的蓝图:首先,在教会异象与使命上,它提醒教会当以彰显神恩典的福音为首务。教会不是炫技的舞台,而是上帝恩典的见证群体。范亚峰提出“教会是神的家、神的国度”gongfa.com,其根基在于圣约恩典关系而非人在组织上的才能。由此,教会的一切事工(敬拜、宣教、教育、服事)都应牢牢围绕传扬和活出基督的恩典这一中心展开。恩典层次居首意味着教会必须每周、每堂、每项事工都把十字架恩典凸显出来,使会众常被神白白的爱所激励。这样的教会才有属灵生命力,而不会沦为才艺俱乐部或道德讲堂。其次,在敬拜与圣礼方面,三层次模型强调圣灵恩膏与真理礼仪的结合。正如前文所述,范亚峰倡导“有序的自由”敬拜观holymountaincn.org:敬拜程序以圣经真理为准则(保持有序、内容正确),同时预留空间让圣灵自由运行(可能即兴祷告、流泪悔改)。教会可据此调整崇拜:既避免过于程式化压抑圣灵,也防止只追求感觉忽略真理。比如诗歌选择既考虑神学深度也顾及圣灵感动的时机;祷告环节既有预备也允许圣灵带领新的代祷方向。又如圣餐礼拜,在遵循圣经设立的同时,牧者也应祈求圣灵使礼仪成为有能力的记号,在信者心里作工holymountaincn.org。如此,恩典的宣示(透过圣礼)与恩膏的临在(透过圣灵感动)合而为一,教会敬拜生活就充满生气。再次,在事工架构与团队上,三层次理论有助于教会平衡多元事工。教会内常有不同恩赐的人:有些擅长教导治理(偏向理性、秩序),有些热衷祷告医治(偏向属灵感动)。三层次框架提供了共同语言,使各类同工看到自己恩赐的定位:任何事工都要追求最高层的恩典果效,而不能各吹各的号。教导型同工可以认识到,需要依靠圣灵恩膏才能让真理入口心入;祷告型同工也会明白,服事需合乎真理准则方能有序建造。这样一来,不同取向的同工彼此不再对立,而是在恩典与圣灵的大框架下互补合作——正如保罗所比喻的,一个身体上不同肢体不可彼此轻看,因为都受一位圣灵所用,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林前12:4-7,弗4:12)。范亚峰本人积极倡导培养“国度性工人”,即有见识有属灵生命的人才holymountaincn.org。三层次理论可以成为培养属灵领袖的准则:要求领袖既明白神学真理(恩典之道),又有属灵热忱(圣灵恩膏),同时具备实际才干恩赐并懂得谦卑使用。按照这模型选拔和塑造的团队,将更全面、更稳健地带领教会。最后,在牧养与教会文化上,这模型塑造出恩慈相爱、又追求圣灵的教会文化。教会建造不仅是结构和事工,更是软性的属灵生态建设。有了恩典为先的理念,教会文化会更加强调彼此相爱、彼此接纳,因为大家都在恩典下,没有谁比谁高(骄傲会减少)。有了恩膏为重的追求,教会会营造祷告渴慕神的风气,鼓励成员敞开生命邀请圣灵工作。这两者结合,将避免两种不良文化:一种是冷冰冰的教会,只重制度教条没有圣灵火热;另一种是狂热派教会,只求超自然而缺乏真理爱心。取而代之的,是既敬虔又温暖,既有真理纲纪又有圣灵自由的氛围holymountaincn.org。这样的教会,对内能让信徒健康成长,对外也能成为良好见证(众人看见彼此相爱的见证,就认出主门徒来)。总而言之,范亚峰的“恩典-恩膏-恩赐”三层次理论,作为其“生命之道”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了一套完整的属灵神学架构:上承圣经启示与历史神学智慧,下启中国教会实践之路。在这一架构中,恩典是源头,圣灵恩膏是动力,属灵恩赐是器具。三者各安其位、层次分明又互相关联,为个人灵修到群体建造提供了原则和次序。这种架构有力地整合了密契灵修的深度、灵恩复兴的火热、教父传统的根基、新教神学的理性,再通过范亚峰融入中国文化的比喻体系,成为中国处境中可理解、可操作的属灵生命蓝图。实践证明,以此模型指导的教会和门徒,能更全面地追求灵命成长:既不忽视理性真理,又渴慕圣灵能力;既发挥神赐才能,又常驻基督恩爱。它引导我们建造的教会,必是“恩上加恩,荣上加荣”的教会——在神恩典中成长,在圣灵能力中服事,在各种恩赐配搭中完成主的大使命,归荣耀于那赐恩典、赐恩膏、赐恩赐的三一上帝。gongfa.comfathergoodrich.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