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犹太家庭教育中的美德教育
<P> </P><P>李丽云 转自<A href="http://jpkc.snnu.edu.cn/fed/jiaoyan/shijian.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800080>http://jpkc.snnu.edu.cn/fed/jiaoyan/shijian.htm</FONT></A><BR> <BR> 谈到教育,就不能不谈犹太人。犹太人——一个由家庭完成教育的民族,家庭在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他们的民族与国家,为世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巨人。</P>
<P> 今天的以色列,国土面积约20000平方公里,在全世界中第133位,人口约500万之多,列世界100位;犹太人用自己的努力,在40年间,国民收入跻身于世界排名的20位,超过了许多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更为辉煌的是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打败了面积相等于他们五百倍之多,人口达一点五亿的阿拉伯国家,他们亲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战争历史上的神话。</P>
<P> 世界上人口数量如此之少的犹太人为什么会创造出如此的辉煌呢?有一个肯定的回答,那就是教育,是教育让这个民族实现了强国之梦。教育让他们的孩子成为有用之人,是教育让他们的国家走向富强与文明。</P>
<P> 犹太民族的家庭教育起源于3000年前。公元516年,波斯王居鲁士打败新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二世,允许巴比伦的犹太人返回故乡。一批犹太先知为了保持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进行了一系列宗教改革,家庭教育被看成是保持民族传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受到极大的重视。接受教育是他们每个人的任务,无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有着他们接受教育的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犹太人的家庭教育日臻完善,教育内容也愈益丰富,由最初的宗教教育发展到针对孩子一生的教育,这是这个民族中最为伟大的创举,也是教育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项成果。每一个犹太人都清楚地知道,他们人口数量少,国土面积小,只有教育才能保证国家的富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让人民都充满力量,也只有教育才能让自己的民族立于不败之地。</P>
<P> 《塔木德》(Talmud)一书是犹太人继《旧约圣经》之后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又称犹太智慧羊皮卷,或犹太5000年文明的智慧基因库,是揭开犹太人超凡智慧之谜的一把金钥匙。犹太人重视家庭教育,《塔木德》中重视教育的格言到处可见:如“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娶得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一切也无所谓。”“只有接受教育的人才能拥有一切。一个人要是没有从教育中获得的知识,那他还能有什么呢?他将一无所有。一个人一旦拥有知识,那他还缺什么呢?一个人不去学习并拥有知识,那他还能拥有什么呢?”</P>
<P> 犹太人重视知识,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知识才能得到智慧,一个有智慧的人也会得到财富与尊荣。但犹太人更重视德育,强调品德决定成就的高低。下面我试图从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的美德教育,主要从品德教育、爱的教育,以及挫折教育三方面来探索犹太家庭教育的一些特点,以便从他们的教育中吸取营养,加深我们对我国家庭教育的思考,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P>
<P> </P>
<P>一、犹太人的品德教育 </P>
<P> 人在智力上能够取得多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德有多么高尚。因此,犹太父母除了教育孩子热爱学习,掌握知识,拥有智慧外,还总是给他们讲品德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从小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乐于助人,实事求是。培养孩子勇敢、乐观、坚强、克服困难的品德。我们知道,历经2000多年的流散、浪迹天涯,屡遭屠戮的痛苦之后,犹太人仍然坚强地生存下来,与乐观、坚强、克服困难的品德息息相关。犹太父母要求孩子们必须热爱祖国,还注意培养犹太子女节俭朴实的品德。犹太人重视从孩子懂事的时候起,就给他们讲述从古到今的各种劝人为善的故事,讴歌仁爱、友情、肚量、勇气、牺牲的篇章,把孩子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P>
<P> 犹太人的品德培养非常重视从细微之出着手,比如在培养孩子要诚实时,犹太父母注重的是培养孩子能够反省自己错误的能力,而不是反复地批评。这比父母或他人指出其错误再改正,效果更好。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善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犯有过失,但过失可以教给你的,却是你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学到的。犹太人的拉比告诫世人,不要将大人的生气与自责,投射到孩子身上,打骂他们,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反而失去教育他们的机会。每个人都会说谎,因此不必太责备孩子的行为,给他们留一些空间,且适宜地给予关心和协助,相信孩子会成为你所期望的那种人。</P>
<P> 犹太人被誉为世界第一商人,除了犹太人经商的传统外,犹太父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每一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个步骤,也是不能漏掉的基本步骤,就是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要让关键性的想法“我会成功”支配孩子的各种思考过程。比如说当自己面临困境时,犹太人想到的是“我会赢”,而不是“我可能会输”。当自己与别人竞争时,犹太人想到的是“我跟他们一样好”而不是“我无法跟他们相比”。当出现机会时,犹太人想到的是“我能做到”,而不是“我不能做到”。犹太父母深知自信的重要性,并对他们的子女从小就灌输这种思想。照亮我的道路,不断给我勇气,让我愉快正视生活的理想。这就是信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增强自身的信心,用成功的信念取代失败的念头。正因为如此,犹太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P>
<P> </P>
<P>二、犹太人的爱的教育</P>
<P> 中国人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中国人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最基本的涵义是爱父母,从自己的亲人做起。让孝敬父母的美德渐而扩充至社会大众,乃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中国人是非常注重孝道的民族,而尊重长者,也是犹太人崇尚的美德。根据调查,三代同堂的家庭,中间有一代孝敬长辈,孩子就会懂得孝敬父母和祖辈。而在这样的家庭中不仅长幼有序,而且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呈现出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这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孝敬父母是每一个人必须做到的,它可以促进家庭和睦、温馨幸福。但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关心、不孝敬的人,又怎能为他人、为自己的祖国献爱心呢?如此看来,古今中外,孝道本是人类固有的美德,犹太人也不例外。在教育子女方面各个民族也有许多相同的原则,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以下是犹太人培养孩子孝心的几条原则。</P>
<P> 首先,要明理。让孩子从小知道,孝心是一种美德,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还要让孩子们知道怎样做才算是有孝心。真正有孝心从孩子,懂礼貌,责己严,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其次,犹太家庭注重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序的家庭关系。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之间是民主平等的,父母有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时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这一点,就值得我们中国的父母们深思,由于我国实行独身子女政策,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就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像犹太父母们那样,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再次,犹太父母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总是创造机会,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如: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参与家务劳动,分担父母忧虑,不给父母添乱。与此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P>
<P> 犹太父母除了培养孩子的孝心外,还特别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犹太人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感恩这一美德。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的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做子女的不仅接受来自父母之爱,更应当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孩子只有学会分享,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的人相处和合作、因为将来的社会不仅仅是竞争的社会,更是合作的社会。犹太父母平时是这样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生活处处分享,如爱护环境,不随地乱扔东西,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等。其次,与人交往不忘感恩。乐于助人,关爱他人,不管是家人团聚还是伙伴交往,不称王称霸,不以我为中心。说出自己最感谢的人和事,学会赞美人、微笑,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大家分享,彼此互动,来培养感恩之心。</P>
<P> 犹太人爱的教育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培育美好心灵。众所周知,二战中600万犹太人惨遭屠戮,这大大动摇了犹太人的信仰。但这并没有毁灭犹太人对美好心灵的追求。犹太人长期遭到迫害,必须要面对现代生活中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生活,适应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调适、转换心态的能力必须要加强。正是这种情况促使他们十分注重自身心灵的修养,与此同时,他们也是这样教育他们的子女的。安妮·弗兰克是一名荷兰籍的犹太小姑娘,她在著名的《安妮日记》中写道:“不管怎么说我仍然相信人类的内心是善良的。我没有办法在混乱、悲惨和死亡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信心。我看到世界正逐步走向野蛮,我听到那正在接近我们的隐隐雷声,这响雷将毁灭我们。我能感觉到无数的常人正在遭难,但是,我仰望苍天,我想那响雷来的正是时候,这种残酷的局面即将结束,安宁和平静即将重新回到大地上。同时,我必须坚持自己的理想,因为我借以实现自己理想的时机将要来到”。安妮在看到自己的同胞在遭到杀戮时,仍然坚信人是美好的,这与犹太人的爱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因为他们相信人生的幸福美满其实只是人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外部世界是一回事,我们内心又是一种境界。一个人是欢欣鼓舞、兴高采烈,还是孤独苦闷、垂头丧气,这主要是由我们的心理、态度来支配。事物本身只能影响我们的态度,并不能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世界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意志坚强的人,另一类是心志薄弱的人。后者面临困难挫折时总是逃避,畏缩不前,面对批评,他们极易受到伤害,从而灰心丧气,等待他们的也只有痛苦和失败。意志坚强的人不会这样。所谓坚强,是在面对一切困难时,仍有内在勇气承担外来的考验,这就是美丽的心灵。</P>
<P> </P>
<P>三、 犹太人的传统挫折教育</P>
<P> 犹太智者朱比特说:意志是一个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概念。一个人在达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意志活动的过程,强大的意志力正是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犹太儿童从小就从拉比和父母的各种故事中知道:自强不息是犹太人的优良传统;困难和挫折吓不倒他们,迫害和残杀也阻碍不了他们前进的道路。从罗马帝国时期开始,犹太民族家园就被侵占,犹太人被迫离开故土,从此流散天涯。在漫长的流亡岁月中,犹太民族虽然灾难不断,几乎遭到灭族之灾。1900多年过去了,人们发现今天的犹太民族的特性、文学、传统、历法、宗教、语言、文化习俗和勤劳智慧的资质没有因为这些年悲惨的民族历史而分崩离析,他们至今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凝聚力。长期以来他们遭受到大放逐、大迁移、大捕杀,但他们仍做出种种惊天动地的伟业。千百年来,犹太人人才辈出,精英遍布世界。处境恶劣与成果产出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正是这个民族的旺盛生命意识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反映。也正是这样一种面对挫折自强不息,致胜人生的态度,使得犹太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P>
<P> 《圣经》中说:从没有人发现智慧存在于什么地方,或曾经进入过智慧的宝库,而且那些做过尝试的人也都消失了。你想要得到智慧,只有用你的身躯去接受你的命运的考验。人的一生中,遇到挫折是十分正常的。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能使人沉沦,也可能铸造成人的坚强的意志品质,成就一个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他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养成坚强的意志,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中国古代的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看来对于挫折和困难的看法犹太人和中国人是相似的。</P>
<P> 犹太人的三大节日是:逾越节、五旬斋节和结茅节。犹太父母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教给孩子们有关民族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对孩子们进行挫折教育。以逾越节为例,节期举行为时数日的繁复的收割仪式,到逾越节的前夕则通过祭神活动激励儿童发问,从而父亲向子辈讲解祖先在埃及的饥苦年代,返归祖国的艰苦岁月,借以教导儿童感激上帝的仁慈而信仰神灵的伟大,也可养成下一代热爱国家而团结奋斗的精神。在逾越节的宴会中,人们通过讲述历史来缅怀苦难。宴会上摆有嫩芫荽,象征春天万物成长的希望;烤鸡蛋表示古代圣殿中的祭品,硬鸡蛋提醒人们超越死亡的人生,咸水象征犹太人为奴的泪水,苦菜代表奴役的苦楚,无酵饼则是摩西率众寻自由时吃过的食品。</P>
<P> 犹太人的挫折教育中还包含了宽容和“忍”的教育。中国明代书法家郑板桥有句名言:“难得糊涂”,就是指小事善忍是维德的品质。因为善忍能化解矛盾,长忍者久安。忍字是心上插一把刀。常言道:“忍一忍平安无事,退一步海阔天空。”善忍则息事宁人,则家和,家和则万事兴。这就是为什么生活中善忍的意义所在了。《圣经》中有很多故事都是在告诫世人,宽容忍让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能让人们和平共处。犹太人深知这个道理,并身体力行地执行上帝的这个契约,除此之外,犹太父母还经常通过各种故事教育孩子,让宽容和忍让从小就进入他们的心田,成为他们自身道德修养的一部分。</P>
<P> </P>
<P> 从以上几点所述,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犹太人的教育抛弃了很多浮华的东西,正如犹太先知希莱尔所说:知识如汪洋大海,人之生命有限,一生勤奋摄取,也无法全得。但先学习什么知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由教育决定的。人们日常所犯的错误和步入的误区,常常是虚荣先于实用。犹太人的父母对此具有明确的观念:即我们追求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生命有限,因此我们就得把学习放在最见成效的地方。这与犹太民族的实用主义有关。犹太民族是一个讲究真才实学的民族,以谋生为目的的教育是主要的,也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任务。能够谋生处事,是犹太民族教育的宗旨。犹太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人生活得更好,因为教育使人完美。而这些正是中国的当代父母们在实行家庭教育时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P>
<P> </P>
<P>参考文献</P>
<P>《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黎鸣著,华龄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P>
<P>《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集》,刘新科、栗洪武、田建荣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P>
<P>《塔木德》,赛妮亚编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P>
<P>《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以色列国》,孙正达、张暄、蒋加明著,重庆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P>
<P>《外国教育通史》第一卷,滕大春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P>
<P>《四书五经·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章,袁祖社主编,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1版</P>
<P>《犹太人教子枕边书》,王中合编译,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P>
<P>《圣经旧约》前五章</P>
<P>《犹太的思想》,罗伯特·M·塞尔茨 著,赵立行、冯玮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6月第1版</P>
<P>《犹太人》,查姆·伯曼特著,冯玮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5月第1版</P>
<P>《犹太家教智慧》,赛妮亚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P>
<P>《困顿与再生——犹太文化的现代化》,张倩红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BR> <BR></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