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劭恺:新加尔文主义的“大公性”与“兼容性”
荷兰新加尔文主义研究 9月17日
作者 / 曾劭恺博士
原文 / “荷兰新加尔文主义丛书序”, 《赫尔曼·巴文克论荷兰新加尔文主义》排版 / Leo
注:内容已获版权方转载许可
1
这部编著的问世,乃华人教会神学的里程碑,改革宗神学尤然。进入正文之前,读者切勿错过编者徐西面的引论。简述巴文克生平后,编者贴切地描述这位伟大荷兰教理学家为“熟悉的陌生人”。此名讳对于华人教会并不陌生,特别是在改革宗圈子内,他乃是正统神学的象征。然而,巴文克的中文译作十分稀罕,在主流学术界当中更是极少出现研究巴文克思想的二次文献;华人神学院中,也甚少出现具有充分学术装备为学生介绍巴文克神学的师资。华人教会对于巴文克的理解往往以某种特土良(Tertullian)“基督与雅典有何相干”的二元对立思维为框架,将巴文克解读为正统捍卫者,以全然排他的态度彻底否定一切未重生理性所产生的思想。这种二元对立的好战态度往往也是华人改革宗神学的标志。
就笔者所知,徐西面是华人教会第一位在巴文克研究领域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学者。他是爱丁堡大学巴文克研究权威恩雅各(James Eglinton)的高徒,也是西方大学罕见在攻读硕士、博士的阶段,就在《现代神学》(Modern Theology)、《改革宗神学期刊》(Journal of Reformed Theology)等期刊发表研究成果的学人。恩雅各博士近年硕果累累,年不足四十,在巴文克研究领域所发挥的影响,已为人以“爱丁堡学派”称道。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zOj8JpYt3ArpQ4lkibXV1XtfIh7ickm5paNKFCCxVSWT4aPcfaQCXWE8c3QAdumO74iackfs5Zm4H5BUwbQibqgBQ/640?wx_fmt=jpeg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9zOj8JpYt3ArpQ4lkibXV1XtfIh7ickm5pr0rwlULUjZdmxjfYK9Vj8aPvyG9HQgtX9vDqOYqeqMw0ia85zeaStzg/640?wx_fmt=png点击侧方二维码购买此书(适合于国内读者,目前暂无纸质)*海外读者可以在亚马逊购买,如需购买链接请在公众号内留言
自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学界对巴文克的理解,深受“双重巴文克假设”(Two Bavincks Hypothesis)的影响,认为他在著作中体现了相互矛盾的双重身分——“现代的”及“正统的”。这种解读暗示现代思想、属世思想乃前后一致地与正统信仰、属灵世界观为敌。尽管“双重巴文克假设”的主导者冯赫夫(Jan Veenhof)教授自己非常反对特土良那种二元对立的文化观。
问题是新加尔文主义在强调重生与未重生思维的根本对立时十分强调未重生的世界观必然在各种预设与结论上自相矛盾、无法前后一致。这意味着没有任何世界观、任何哲学体系、任何文化能够前后一致地在一切信念上与上帝为敌。所有未重生的世界观体系都必然在不同程度上持有合乎真理的信念,而康德、黑格尔、士莱马赫等现代思想家在表述真理的片面时,往往非常精辟,值得正统基督教神学肯定、借用。
2
徐西面所属的爱丁堡学派非常强调巴文克及新加尔文主义“兼容并蓄”(eclecticism)的特征。巴文克并不以简单粗暴的敌我意识来看待重生与未重生的理性。一切真理都是上帝的真理。当未重生的思想家以精辟的洞见阐述片面的真理时,新加尔文主义者会把这些真理的片面从它们所属的预设体系中抽出,纳入圣经世界观当中,而不是全面否定未重生者的一切所思所想。未重生者也能够深刻地领悟上帝在普遍启示中所赐下的真理,是因为未重生者也蒙受恩典——普遍恩典。所谓普遍恩典,不仅是上帝借由创造及护理所启示的真理,而是上帝以超自然的恩典,在人堕落以后,继续以某种救恩以外的方式让未重生的理性能够领受上帝的普遍启示。尽管未重生的理性在领受真理的片面时,无法将其整合为前后一致的世界观,但他们仍然能够在某种意义上正确、甚至深刻地领受真理的片面。当我们肯定非基督教思想对于片面真理的论述时,我们所肯定的,其实是上帝的恩典。反之,当我们毫无保留地全面否定任何人的思想、行为时,我们所否定其实是上帝施恩的工作。
新加尔文主义对于基督身体以外的思想、行为、文化,采取“兼容主义”,对于基督的肢体也体现了深刻的“大公性”(catholicity)。新加尔文主义以改革宗教会为轴心,却不限于改革宗这一历史宗派。新加尔文主义一方面会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神秘主义、路德宗神学等提出异议,一方面也肯定这些传统与改革宗所共有的基督教本质。新加尔文主义并非排他的体系,也从不声称自身是唯一正确领受真理的神学流派。
新加尔文主义首先是为众教会服务的,也是为文化服务的。它具有强烈的大公性与兼容性。它不属世界,但它是入世的。这是当前华人改革宗迫切需要学习的精神。在这方面,本书能够带来莫大的帮助。
3
编者选择了四篇巴文克原典,从历史及思想的角度,呈现巴文克神学的大公性与兼容性。本书第五、六章是当代学者哈林克(George Harinck)及毛瑞棋(Richard Mouw)探讨巴文克的作品。这二位作者是新加尔文主义的泰斗,较恩雅各资深,也因此比爱丁堡学派更能体现当代新加尔文主义的样貌,尽管这二位大师皆十分肯定爱丁堡学派的路线。哈林克教授作为一位加尔文主义者强调“加尔文主义不是唯一真理”,体现了新加尔文主义的兼容性;毛瑞棋教授则强调新加尔文主义的大公性,呼吁新加尔文主义者效法巴文克等先贤——以改革宗神学服事众教会。
对于华人改革宗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剂良药:华人改革宗的排他主义已体现出种种令人担忧的症状。对于非改革宗读者而言,这本书能够澄清过去华人教会对历史改革宗神学的误解——这些误解往往是标榜“改革宗”的华人教会自己造成的。不论读者是否认同改革宗神学,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看见改革宗传统如何能够让大公教会的信仰更丰富,并装备基督徒活在天父世界,在世人中间为见证上帝在基督里的恩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