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6-7 18:17:54

RAED TRUETT GILLIAM:隐喻的力量比我们以为的更大


隐喻赋予我们的经历“型态”,使它们能被见证,甚至可能被理解。

|2024年6月4日





https://www-images.christianitytoday.com/images/140847.png?h=528&w=940Image: Illustration by Mallory Rentsch Tlapek / Source Images: Unsplash / Getty


“我担心这些人只会拖累我,”扮演电脑科学教父艾伦·图灵的演员在电影里自信满满地说。 2014年的传记片《模仿游戏》将图灵描绘成一个孤独的、改变世界的天才,他不情愿地接受一些不如他聪明的同事的帮助,这些人只会影响他工作的效率,而且他必须瞒着这些人,隐藏可能会危及他的资格、职业和性命的秘密。但结果证明,他需要朋友的帮助来保住工作,他们一起破解了纳粹的恩尼格玛密码,并建立第一台电脑的原型模型,图灵机(这是历史,不是剧透)。图灵对智慧计算机发展的众多贡献之一是“图灵测试”,一种旨在探究机器是否有能力表现出人类观察者可能会误认成“人类行为”的智慧行为的方法。不用说,我们今日在人工智慧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在成功地设计出能在许多方面与人类自身的认知能力相匹配(甚至超越)的计算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混乱的战场——在这里,悲观的末日预言家对人工智慧将带来的灾难以及乌托邦式的科技乐观主义宣言正争夺着人类的灵魂。引导着这些科技发展的,是一个强而有力的隐喻(metaphor):人脑就像计算机。而我们越是使用这个隐喻,我们就越容易相信它。然而,当这种思维模式渗透到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中时,它也遭到越来越多的抵抗。想ㄧ想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冯·盖尔德(Tim van Gelder)在1995年的论文里所说,“如果认知(Cognition)不是种计算(Computation),那认知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他认为图灵机(一种计算模型)对理解人类认知模式的帮助不如他所形容的“动态系统(dynamical system)”——这种系统会不断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自动的取舍关系中做出反应和调整,而图灵机只专注于解开一个特定的方程式。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一直在成长,并且不断适应我们的世界;它们不是按照特定结果的固定演算法来编程的机器。赋予无形以形态在她的新书《你是一棵树:滋养生命、思想和祷告的其他隐喻》(You Are a Tree: And Other Metaphors to Nourish Life, Thought, and Prayer)里,作者乔伊(Joy Marie Clarkson)探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隐喻。当我们急于采用并融入一些强大的隐喻时,我们很容易忘记隐喻的定义是“不完整的近似”。正如乔伊在引言中解释的,“这就是为什么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Paul Ricoeur)提出一种可被称为‘隐喻张力’的理论概念⋯⋯介于字面解释和隐喻解释之间。当注意到隐喻的尽头时,我们不得不更密切地关注为什么事物实际上并不是我们所描述的那样。”乔伊是新一代订阅型作家和思想家的典范,他们透过分享自己的想法,将日记式的观察与研究和写作专案相关的博学笔记融合在一起,从而赢得读者。读着她的书感觉更像与老朋友喝咖啡叙旧,而不是坐在遥不可及的圣人脚下。虽然冯·盖尔德和乔伊在抵制“人类大脑即电脑”的隐喻上找到共同点,但相似之处也仅止于此。冯·盖尔德的写作风格绵密而数学化(如果你喜欢数学,会更被他说服),并仍然使用一种基于机器的隐喻来描述人类的思维。另一方面,乔伊是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神学和文学学者,她的文字流淌着对诗歌、文学、故事和圣经的热诚,透露一种跳脱框架的风趣和对日常奇迹的开放态度。她坚持使用更多农业和自然主义的隐喻,认为电脑“作为人类丰盛生命的系统性隐喻”是“不完整且不宽容的”。正如她的书名所暗示的,乔伊认为你不像一台电脑(被设计以完美的效率工作),而更像森林中的一棵树。树与图灵和他的同僚一样,需要周围树木的根系支撑,才能在贫穷和富足的季节中茁壮成长。《你是一棵树》一开篇就极具说服力地重新介绍隐喻的概念,揭示隐喻“能如何巧妙地塑造我们”。隐喻不仅仅是一个人华丽语言工具包中的另一种诗歌类型工具——它们可以赋予无形的、难以表达的感受或想法以有形的形式,从而产生自我理解的“啊哈!”时刻。乔伊分享她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如何被迫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这让她觉得自己就像一株盆栽,根只能扎得这么深就又要走了。据她回忆,盆栽的隐喻“让我痛苦,但也让我满足”。一个好的隐喻是自由的,因为它允许我们“讲述我们的经历”,并“赋予这些事情形状,这样我们就可以直视它们、谈论它们,向其他人展示它们,使它们能被见证,甚至可能被理解”。透过隐喻,我们可以理解他人,也可以被他人理解。然而,拙劣的隐喻可能是危险的。无益处的对比不仅让概念更不清楚,而且会诱使我们赋予自己和他人误导性(甚至降低人性尊严)的特质。乔伊指出,“人类大脑即电脑”的隐喻将最高价值放在生产力上,这可能意味着生产力较低的人是有缺陷或过时的,因此相较之下更可有可无。这个隐喻暗示着,如果你不能更好地发挥效用,你就更没价值。因此,隐喻并不是中性的。无论我们有意识地选择隐喻,还是无意识地吸收隐喻,它们都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微妙而强大的影响,而与隐喻抗衡可以在我们个人的灵命塑造旅程发挥关键作用。在确定了以机器作为隐喻的缺陷后,乔伊保留了大部分的章节来解读一系列更好、更丰富的隐喻(以及隐喻中的隐喻)。她以一种耐心且令人愉悦的蜿蜒方式,追溯这些隐喻在圣经、文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展现。乔伊从诗歌、绘画、电影、歌曲甚至建筑中选取实例和建议,进一步帮助读者思考。陈腔滥调的智慧《你是一棵树》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指南,介绍了我们对上帝和我们自己的生命所使用的隐喻,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透过默想隐喻,让隐喻的深层含义对我们说话。乔伊的深度和洞察力来自她所涉及的许多隐喻——例如“智慧是光”或“生命是一段旅程”——这些片语你可能已听过无数次,甚至觉得有点陈词滥调,然而,乔伊总能为这些乍看之下老生常谈的语言注入新的活力。由于本书采取默想的形式,有时寓意深远,某些篇章可能会比其他部分更有趣,取决于特定读者对特定隐喻的共鸣程度。但当某些部分无法引起共鸣时,隐喻也可能会开始感觉有些单调,作者在章节之间意境贯穿的结构方式也可能会让人感觉没有重点。因此我建议大家以较短的篇幅(每章一至两次)阅读本书,而不是一口气阅读大量篇幅。作为一本页数相对不算多的书,《你是一棵树》涉及许多内容,有点像大学课堂在某领域的入门课本。不过,这本书充满真知灼见,如果你留心细品(正如作者经常提醒我们的那样),应能从中获得大量深刻的、有可能改变你视野框架的见解。在最后一章中,乔伊仔细阐述“人生是一段旅程”的隐喻,承认自己在书写这些普通短语时面临着棘手的平衡问题。她说,“我意识到,我正危险地接近成为家居园艺商店里一块可笑的心灵鸡汤牌匾: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旅程。”之后,她半开玩笑地提出一个哲理问题,“但是,人生是什么,旅程是什么?”透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乔伊撕开陈腔滥调的面纱——这种面纱往往掩盖住最简单却最深刻的真理。在反思人生为何真的是一场旅行时,乔伊提到奥古斯丁所称的“不安分的渴望感”,或者用她的话来说,“德国存在主义者可能称之为Unheimlichkeit,一种激进的无家可归感”,她再引用加缪、海德格、詹姆斯·K·A·史密斯和《魔戒》等人的思想,进一步阐述这一观点。我自己身为一个第三文化小孩(一个对“家”和“归属感”等概念有复杂情感的人)对这样激进的无家可归感有极大的共鸣。我将在自己的写作中更多地探索这一点。我相信,至少会有一个画面或想法(也许不只一种)也能同样引起你的共鸣。Raed Gilliam是一名作家和电影制作人,也是CT Media的副制作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RAED TRUETT GILLIAM:隐喻的力量比我们以为的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