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可可:小总结与略思考——基督教古典教育研讨会
https://img3.doubanio.com/icon/u52282749-3.jpg2014-03-19 16:25:37
写在前面的话:
1 感谢主,很有幸参加了一场基督教古典教育的研讨会(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听众)。受益匪浅。故总结一些所得,分享之。另,其中的一些思考只代表个人不成熟的意见。语言不准确,逻辑结构有误的地方,望指正。
2 部分内容参考:www.churchchina.org/no130901以及www.churchchina.org/no131111
一、 八方面
基督教古典教育所涉及的八个方面(或者称之为八个维度)分别是:1 智力 ;2 品格;3 信仰;4 中国文化基础;5 人际关系能力;6 国际竞争能力;7 职业准备;8 智慧。
在刚看到这八个词条的时候,我不自觉的将其压缩如下:1 智力(中国文化基础、国际竞争力、职业准备);2信仰(品格、智慧、人际关系能力)。可能是自己所受的教育体系的缘故,所谓的文化基础、国际竞争力、以及职业准备应该都是囊括在智力这个大框架里面的,比如国际竞争力会包括学习素养、工作素养以及语言要求。职业准备则包括职业技能以及职业心态等。同时,(归主信教之后)也就自然的认为,品格应该是在以“十戒”为基础的律法要求之下,通过鼓励做、默许做以及不能做三种分类的事情来体现出来的;智慧则是在面对以及处理问题的时候,在不违背品格要求的前提下,解决问题;人际关系能力,则是在品格以及智慧的基础之上,借助反思以及祷告,以期解决问题。
但是,若是按照我思考,古典教育就不是通过八个方面来考核体现,而应该是,智力+信仰这两个方面就足够了。甚至于“聪明”是从神而来的,而“属人的智慧”是不被提倡的,所以只要“信仰”这一个方面就足够了。
(以上这些,会涉及到会后某弟兄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在文尾会讨论一下)
二、三艺:Trivium
语法:内容、结构、规则 记忆能力
辩证:逻辑、连结、原因、原则 思考能力
修辞:应用、整合、沟通、说服 运用能力
主讲人在介绍三艺的时候,用了鱼竿作为比喻。由此,个人认为:语法是基础,辩证是方法,而修辞则是目的。在此基础上,回过头来再考虑“八方面”与“三艺”的问题(八方面的分法是不是合理,暂不讨论)。个人觉得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构了。
根据“三艺”的各阶段的要求以及各阶段应该有的目的,同“八方面”归纳、比较,总结如下:
语法(基础:记忆能力):内容、结构、规则 (中国文化基础、信仰)
辩证(方法:思考能力):逻辑、连结、原因、原则 (智力、信仰、智慧、职业准备、品格)
修辞(目的:运用能力):应用、整合、沟通、说服(人际关系能力、国际竞争能力、信仰、智慧、品格)
语法(基础)阶段:文化基础(字母、汉字、故事等)以及信仰的基本知识(包括经文背诵、圣经故事等)
PS:想起一个小插曲。曾经一个弟兄称赞一个5岁小孩问的问题(刚翻了手机微信聊天记录,没有找到,找到会补上),如何有蒙神的恩典等等。在此继续阐述个人观点:小孩子对于新鲜知识的接受能力与想象能力,常常是超过成年人。所以,问出任何的问题都不稀奇。成年人要做的,只是不要偏颇,耐心解答就好。至于,此刻是否蒙神的恩典问了这样的问题,或是在他之后有怎样的生活历程。作为一个比他年长许久的成年人,去给他下这样的论断,恐怕很不合适。
辩证(方法)阶段:智力(逻辑思考能力),信仰(发问,求真理),智慧(通过智力与信仰去判断和处理事情),职业准备(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心理准备)
PS:实话说,在主讲人阐述“三艺”之二是“辩证、逻辑”时,吸引我很大的兴趣。就我自己而言,很多福音文章,我往往读起来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既抓不到作者想要说明的重点,又弄不懂语言推进的层次。更何况,鉴于自己很欠缺的神学知识,往往看完一句话,就冒出一个问号,然后就找不到跟这句话有密切逻辑关系的其他说明了。最近正在读路易斯的《返璞归真》,在书序里介绍说,他曾经有一段时间离开教会,研究了很久的罗马、希腊文化以及哲学方面的东西。虽然从书的目录里看不到很明显的大的逻辑框架(后来知道是从讲稿整理而来的),但是文章字句里清晰的脉络结构,还是让我如饮甘饴。推荐一下。
修辞(目的)阶段:以品格、智慧、信仰为基础,从而提高人际关系能力与国际竞争能力。
PS:以人际关系能力来说明。不消说外邦人,但就主内的兄弟姊妹,也会因为家庭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神学的装备不同,而导致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做法很不同。就不要提跟外邦人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的相互不理解。那在面对这些的问题时,不管处理的方式是从神而来,还是从人而来,却都是通过人最终的体现在外的行为来表示的。所以,反过来讲,若是单从行为,能不能断定出TA处理人际关系方法的源头??再者,如果只是从态度谦卑、心地温柔、为他人着想等等这些等同于人际交往的“普世原则”(或者是普遍恩典)来判断,又如何体现出基督徒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特别之处??
(以上三段PS都是临时考虑到的。尚未有严格的思考,恐有较多错谬。)
所以,总结之前所说,不管是哪一阶段的学习,信仰从基础知识,到思辨真理,再到具体的运用,是贯穿始终的。而像其他七个方面的学习,则应该是按照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而已。
三、问题解答
1 某弟兄的问题“基督教古典教育,有无圣经依据,圣经又如何是在其他各个科目上体现的?”(第一段留的问题)
主讲人答案(只概括重点):有圣经依据(不过貌似没讲具体章节)。圣经告诉了我们真理,但圣经并没有记载或说明各个科目的具体知识。比如数学中的2+2=4。
个人意见:首先,圣经的无误性。同时,圣经不会也不可能记载各个方面的知识。这是大前提。
基督教古典教育(不明白为啥常有人翻译成“经典教育”,虽说是一个英文单词,但是翻译不同之后的“诱导性"还是挺大的)强调的着重点是在“教育”上,这个教育过程采用的是“古典教育”这样的一个模式,而所谓"基督教“三个字,只是给这个教育模式画出了大的框架与指导性的原则。而当首次听见”基督教经典教育“这么一个观念之后,却不自觉的把它倾向于“神学教育”的观念,才会有上面这个问题。同时,注意到,在主讲人介绍这个教育体系时,信仰的教育是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但同时,却也并没有把“信仰"教育变成高于其他科目,囊括其他科目,甚至于渗透其他科目的那么一个存在。所以,如若是像我前文假设的那么一个分法,那就不会是可以称之为的“教育”了。
2 我的一个问题“逻辑思辨能力是理性思考的基础,从小接受逻辑方面的训练,会不会对信仰方面的学习造成影响??”
主讲人答案(只概括重点):科学与信仰在某些时候是表现对峙的。但是圣经是无误的。所以像中世纪时,科学对的时候,并不是圣经错了,而是理解圣经的人错了。信仰的学习是需要理性思考的。但是,也要承认,某些信仰中的问题,理性并不能找到答案。
个人意见:“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马太18:4。“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马太19:14。后一节经文有多处用到。兄弟姊妹中,有很多人会提到“像小孩子一样相信”这个概念(除了这两句,我没找到更大的经文参考),以至于在某些时候,心里一直跟自己强调,不要怀疑,信了就好。甚至于有的时候,多想了点,就会自己生出自责的情绪。
学习真道,是要经过理智、意志、情感三个层次的吧。只是,必须是得依次通过这三个层次的理解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明白懂得了么??还是有某些时候,某些话语或是真理,会直接到达第三个层次??假使我们直接在“情感”层次上做到“相信主耶稣”,那这种“相信”的“信心",到底是来源于主的恩赐呢?还是来源于“自我懒于辨思的自我麻痹”?这两者又该如何分辨?所以,我们既不能落入理性主义的圈套,却也不能踏入反智主义的泥潭。这中间该有怎样的尺度??(以上问号,只有问题,想不出答案)
四、结语
虽说现在还没有女朋友,更别提孩子。但是,听完整场讲座,还是获益很深。无论是很基础的学习英语的方法,还是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这是一门很难的功课,现在就要开始预备、学习。
感谢主。阿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