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2|回复: 0

刘澎:两个转变-中国基督教的前景(四之完结)

[复制链接]

1552

主题

228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4760
发表于 2020-6-17 23: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机遇(二)
2、如何抓住机遇
面对中国社会信仰缺失的危机——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基督教能否抓住机遇,成为中国社会信仰危机的解决方案,在中国现有各个宗教、各种信仰的竞争中胜出,要看基督教能否克服自身弊端,策略得当,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定位要明确。中国基督教首先应该明确将自己定位为中国社会信仰体系与精神支柱的供应者、道德标准的制定者与捍卫者,并以此身份占领伦理道德的制高点,积极主动地承担和弥补中国人道德缺失的社会责任。这是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力争从边缘向中心移动的大前提。只有从绝大多数人的实际信仰需求出发,为绝大多数人提供可以方便得到的、可信赖的精神信仰产品与满意的灵性服务,基督教才能在主流社会、主体人口中得到承认,才能真正在中国发挥价值。
主动是关键。能否达到这个战略目标,基督教的主动进取精神极为关键。此时此刻,中国基督教不能再等待、再无动于衷了。如果中国基督教此时不能或不愿意填补中国信仰缺失造成的真空,不能主动地实现在中国社会从边缘到中心的转变,中国人的信仰与精神支柱的危机问题,就只能留待别的宗教、别的信仰体系来填补,去解决。基督教在中国人、中国社会最需要的时刻的缺位,只能导致自己与上帝为其在中国打开的历史性的发展之门失之交臂。
培训“新人”。中国基督教的目标应该是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教会不是私人企业,不是秘密组织,不是传销训练班,也不是逃避社会现实的避风港。教会是基督徒实践上帝话语与自己信仰的中心,是树立信仰、净化心灵的圣洁之地;是灵魂得救、生命更新的开始之地;是中国社会中最可宝贵的“道德孵化器”与“新人培训所”,也是练习民主与法治的舞台。“个人得救”与“作光作盐”的载体是个人,但其结果却不仅是为了个人,更是为了教会,为了整个中国。如果一人皈依了基督教,就会被公众视为是有信仰、有道德、有爱心、守纪律、甘于奉献、尊重生命、服从法治、清廉公正的“新人”,基督教就在中国社会中成功地建立了“山上的城”,重建了中国人心中的灯塔,基督教就不会继续停留在社会的边缘,基督教的影响就会远远大于它的信徒数字,这是基督教需要练就的“内功”,是基督教在中国现实处境中战胜一切竞争者、办好教会的最佳方式。
改变管理模式。每一间教会、每一位教会的牧者与信徒,都必须认识到中国基督教会自我更新、自我改造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教会不论大小,都应该在教会内部治理上狠下功夫,进行自我改造,消除中国封建文化与功利主义带给教会的负面影响。管理教会要靠制度,而不是个人;要改变教会领袖人个人负责、个人专权的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民主管理监督机制;要把牧师从教会行政管理的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让牧师专心研读圣经、提高牧养水平;要把提高主日崇拜与布道质量作为保证基督教信仰产品的大事来抓。
敞开大门。基督教中从来不缺少老弱病残、不缺少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人、不缺少弱势群体,他们是教会关怀与救助的对象,但教会不能仅仅由这些人组成。要想真正帮助有病有难的弱势群体,教会本身要有足够的人才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为此,教会要向全社会开放,向各行各业各阶层各领域各群体人士敞开大门,真心诚意地吸引和欢迎社会上的各类精英人士与专业人员加入教会。社会上大批优秀人员不能加入教会,责任在教会。教会要建立能够吸引人、留住人的机制。没有个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优秀人才加入基督教、献身基督教,教会的爱心是苍白的,无从体现;教会在社会上难有作为。
加强宣教。中国基督教要将宣教作为教会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宣教与福传的教会,是没有生命的教会”;离开了宣教,基督教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与存在的意义。教会不能坐等别人上门。每个教会都要研究与宣教有关的一切细节,制定教会在本地社会与文化环境中最合适的宣教策略;要简化宣教材料,解决让别人听什么、看什么、信什么的问题——要用最简单的语言使不了解基督教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什么是基督教,为什么信基督教。教会领袖不能满足于维持主日聚会,而应将主日崇拜看成是对宣教效果的检验,用宣教带动教会发展,用教会发展支持宣教。
开展慈善服务。开展慈善事业是基督教进入中国社会不可缺少的通行证。中国基督教应该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提供社会服务、开办慈善事业。基督教要把开展慈善服务作为促进教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做到“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教会、凡有教会的地方就有慈善、凡有慈善的地方就有基督徒”。大教会做大项目,小教会做小事情,要让教会成为慈善领域内最优秀最可信最廉洁而又无处不在的主力军,让信仰与慈善成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代名词。
做到了以上诸条,中国基督教就顺利地完成了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四、结论:
基督教在中国面临空前的历史机遇,但能否发展取决于基督教能否抓住机遇实现两个转变:从边缘向中心的转变;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基督教进入中国的许可证不是政府的认可,而是中国民众的认可、中国社会的认可、中国文化的认可。有了民众、社会、文化的认可,政府的认可是必然的。反之,即使政府承认和支持基督教,没有主流民众、主流社会、主体文化的认可,基督教仍然在边缘。基督教要适应中国的社会需要,现在是空前未有的历史机遇。为中国人提供精神支柱,解决中国社会的信仰危机,是基督教发展的突破口。<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SP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5-1-10 12:58 , Processed in 0.0432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