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回复: 0

《马克思的神学隐喻》Enrique Dussel《The Theological Metaphors of Marx》一书的核

[复制链接]

1648

主题

319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5476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eep research

《马克思的神学隐喻》一书的核心内容。书名已明确由恩里克·杜塞尔(Enrique Dussel)编著,内容较为学术且专业。

以下为 Enrique Dussel《The Theological Metaphors of Marx》一书的核心内容概览:

一、研究定位与总体框架
  • 跨学科使命:Dussel 在本书中首次将“马克思学”(Marxology)、神学批判与伦理理论紧密结合,从而揭示马克思批判政治经济学的深层神学意蕴。 (Duke University Press)
  • 两大阶段结构

    • 第一部分(草稿考订与拜物教解读)——聚焦马克思早期手稿与《资本论》四大草稿,考察“拜物”(fetishism)如何从宗教隐喻转化为对资本主义异化的核心批判。
    • 第二部分(隐喻神学析构)——剖析马克思如何借用圣经/礼仪文本,将商品拜物比作“偶像崇拜”与“献祭”,并论述其“反上帝”(anti-God)或“魔鬼”(Devil)意象。 (JSTOR)


二、商品拜物教:资本主义的“偶像崇拜”
  • 神学起点

    • 马克思早期在《1844年手稿》中批判宗教为“人民的鸦片”,Dussel 指出,这一论断不仅是对宗教本身的批判,更是对社会异化的预示——“鸦片”背后是对人自身潜能的麻醉与掩盖。 (Duke University Press)

  • 拜物教的转喻演进

    • Dussel 追踪《资本论》前后四版草稿(1857–1882),展示“商品拜物”如何从早期政治范畴(国家批判)转向经济范畴:商品成为现代性的“魔鬼”或“反上帝”,支撑对劳动者的剥削。 (Duke University Press, JSTOR)


三、“隐喻化的神学”与献祭语境
  • 隐喻化神学

    • 在“Metaphorical Theology”一章,Dussel 论述马克思笔下的诸多神学概念(如救赎、审判、末世论)实为对资本主义结构的隐喻化批判。 (JSTOR)

  • “拜物的献祭”

    • 本书深入分析马克思如何引经据典,将商品交换与古代宗教献祭仪式并置,指出资本主义以商品为“圣物”,通过市场交换完成“异教式崇拜”。 (JSTOR)

  • 圣经文本的运用

    • Dussel 展示了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时借用《旧约》中对耶和华意象的颠覆,以及对以色列先知否定“假神”的精神与马克思“无神论”的内在契合。 (JSTOR)


四、从“末世救赎”到“人间国度”
  • 革命的末世论色彩:Dussel 强调,《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蕴含着类似宗教末世召唤的救赎语际——革命被描绘为对旧秩序的最后审判。 (Duke University Press)
  • 人间的“天国”意象:尽管 Dussel 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式的“天国”,但他认为马克思保留了宗教希望动力,将其转化为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全面自由的“天国在世”方案。 (Duke University Press)


五、“净化之火”与历史唯物主义
  • 火焰隐喻:整本书贯穿“革命如烈火”意象——既象征对资本主义旧世界的焚毁,也寓意新社会的净化与重生。
  • 伦理与救赎:Dussel 认为,马克思批判政治经济学的过程可视为“伦理救赎”运动,旨在推动人类自我解放,而非单纯的经济技术论争。 (Duke University Press)


小结
Enrique Dussel 在《The Theological Metaphors of Marx》中,通过对马克思早期文稿与《资本论》草稿的细致考证,重构了资本主义批判深层的神学隐喻结构——从“鸦片式宗教”到“商品魔鬼”,再到“末世革命”与“净化之火”,将马克思批判政治经济学的全过程置于一个“神学”转喻框架下,揭示了资本主义异化的宗教本质及人类解放的伦理维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5-5-9 21:58 , Processed in 0.0475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