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81|回复: 0

傅士德:灵命塑造的方针——未来三十年优先要做的三件事

[复制链接]

1528

主题

228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4580
发表于 2020-6-17 18: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傅士德 | 出处:校园杂志

今日的世界渴望一种能帮助灵命成长的神学,这种神学可以证明,它能有效的面对每一天严苛的现实生活。很不幸的是,许多人早已放弃了品格塑造成长的可能性。

许多人原本是满腔热血,却在教会的事工中耗尽了自己,发现为主事奉并不曾真的改变自己的生命。他们发现,自己跟刚刚挑起沉重的教会服事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缺乏耐性、自我中心又胆怯怕事。甚至,比起初还更糟。

另有一些人,投身在各种社会服务的方案中。但是,当帮助他人的热忱随着时间日渐消磨,他们才发现,自己费了好大力量去做的事情,到头来内在生命几乎没留下什么持久的痕迹。事实上,所做的事情有时候反而使他们的内在更糟,充满沮丧、愤怒、苦毒。

还 有一些人抱持的是一种无法让灵命成长的实践神学。实际上他们可能还把灵命成长视为坏事。这些人曾因恩典得救,现在却因恩典麻痹。任何一种为灵性生命长进所 做的尝试,对他们来说都是“靠行为称义”。他们的宗派传统告诉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罪的,不论是在每一天的话语、思想、行为上,全都犯了罪。因此断定:这 就是他们此生的命运。天堂才是唯一能从这世界的罪和悖逆中得释放的地方。结果,这些本意良善的人,年复一年地坐在教会的长椅上,却不明白如何靠着上帝,让 自己的生命往前迈进。

最终,一种日渐普及的文化毒素一步一步地感染我们。我指的是,我们对于功能不彰的各类现象习以为常。对于媒体不断地报 导信仰群体间的丑闻、生命的破碎、混乱与伤害,顶多付诸一笑,或呵欠连连。我们几乎无所期待,甚至对我们的属灵导师也是一样──也许属灵导师才是更让我们 不再期待的一个主因。在我们的文化里,这样的麻痹非常普遍,以至于模糊了我们对灵命成长的清楚认识。今日,我们缺乏荣耀的圣徒典范。

然而,历世历代的众多属灵先辈,却用他们的见证回答了我们的麻痹,告诉我们有种更丰盛、深层、完满的生命。在人生的旅途中,他们找到一种拥有“在圣灵里的仁义、平安和喜乐”(罗马书十四章17节)的生命。他们发现:真实、稳固、实际的更新变化以至于更像耶稣,是可能的。

这群人见证了品格塑造是几近乎神奇的一件事。他们看见自我中心的欲念,逐渐让步给这种无私和谦卑的心灵,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爱、怜悯、亲切,取代了报复、仇恨、敌意。

在超过两千年的记载中,已有许多活出这等生命的属灵伟人。奥古斯丁、圣弗朗西斯、大德兰、金碧士,甚至其他更多的人,都在这条道路上辛勤地跟随耶稣,成为品格纯正的人。这份丰富的属灵遗产,随时都欢迎每个想要一探究竟的人进入。

三 十年前,当我初次提笔写作《属灵操练礼赞》时,我们面临两样重大的工作:首先,我们需要恢复教会对于灵魂塑造的重视与讨论;其次,我们必须把这些讨论,具 体落实在个人、会众和文化的生活经验里。坦白说,过去的三十年当中,我们在第一项工作上,获得比较多的进展。如今,许许多多的基督徒都明白我们需要灵命塑 造,并留意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圣徒们的榜样,做为灵命塑造的指引。

未来的三十年,我们需要花更多心力在第二项工作上。假使我们在这些战线上没有真正的进展,之前所有的努力也都是白费功夫了。

当 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讨论前,有个重要的提醒:灵命塑造提供的不是工具箱,用来“修正”我们文化或个人所遇到的各样问题。我们的任务不在这里。所以,灵命塑 造绝对不是某种“拯救美国免于道德沦丧”的工作,其目的也绝非是要重建教会昔日的光彩,或甚至将个人从毁灭行为中搭救出来。不是的!我们从事灵命塑造工 作,因为这是国度的工作。灵命塑造工作有点儿像是位于神国地图的中央。因此,我们欣然将其余所有的事情都留交在上帝的恩手中。

心的工作

上帝已经赋予我们每个人“在恩典中有长进”(彼得后书三章18节)的责任。这件工作,我们无法请他人代劳。我们每个人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顺从那位被钉且复活的主基督,跟随祂的脚踪行。

所 有真实的灵命塑造都是“心的工作”(Heart Work)。人类的心灵是行为发动的源头。所有灵修大师都呼吁我们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洁净我们的心。伟大的清教徒就是持续留意这项工作的例子,十七世纪英 国的约翰·费福(John Flavel),便在《保守你心》(Keeping the Heart)这本书中说道:“使人信主最大的困难在于为神赢得人心,信主后最大的难题则是如何保守我们的心能与神同在。……心灵的工作实在是最艰难的工 作。”

当我们着手内心的工作时,外在的行为从来就不是我们注目的焦点。外在行为是由更为深邃的事物所带出的自然结果。

古老的 箴言“行动跟随本质”(Actio sequitur esse)提醒我们,我们的行动总是与我们心中的内在实况一致。当然,这并非贬抑好行为的重要性,但行为的确是次要的。行为是结果,而非源头。首要的是我 们与神生命的连合,我们在基督里的新生,我们在圣灵里的浸润。这是一种洁净了心灵的生命。当枝子接在葡萄树上,从树上接受生命,属灵的果子便是自然的结 果。

这是为什么道德哲学家会说:“美德是容易的。”当心灵被圣灵的作为洁净,活出美德就会是世界上最自然不过的事了。对于纯净的心灵而言,邪恶是困难的。

一而再、再而三的回到我们最起初的爱,这并不是白费力气的事情。持续不懈的呼求神来寻找我们,来了解我们的心,来根除我们内心每一条偏邪的道路(诗篇139篇23-24节)这本身其实是一种信心的行动。这是上帝救赎中最有活力的一面。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许多纠结在一起的动机组成的:盼望与恐惧、信心和怀疑、单纯和复杂、诚实和虚假、坦诚和狡诈。神是唯一能够从虚假分辨出真实的那位,也是唯一能够洁净我们内心各样动机的主。

可是,上帝不会是不请自来的。假使我们的内心从未经历神医治的触摸,那么或许就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向祂敞开,欢迎祂来鉴察。

最重要、真实、持久的工作都是在我们内心深处完成的。这样的工作得独自面对,且深入核心。这工作是看不见的,甚至我们自己也看不见。这是唯一只被神明白的工作,是心灵洁净、灵魂翻转、内在更新、生命塑造的工作。

心 灵的工作首先要借着回到耶稣的光中开始。对某些人来说,这过程缓慢至极,一直要到我们能够回转到正确的方向为止。但对其他人来说,这又是立刻发生且充满荣 耀的。不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相信耶稣、接受耶稣成为我们的生命。约翰福音第三章曾告诉我们,我们都是从上头生的。既然我们从上头生的,我们就需要全人都 从上头来塑造。因此,从圣灵而生,只是美好、荣耀的起点,却不是结束。

在我们能受得住天国的火焰之前,许多深刻的塑造工作是必要的。在我们能成为一种人,可安然自如的与神一同治理、作王之前,许多训练是不可少的。

因此我们需要被导引至这种新的关系里。就像彼得在他的第一封书信写到,我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借着神活泼常存的道。”(彼前1章23节)神常存至今!耶稣实实在在运作于我们芝麻大小的事务中。

因 此,我们开始祷告,开始进入一种与神相交的团契里。起初,我们的祷告局促不安、时断时续。我们的注意力反反复复,从神圣的荣耀到尘世家庭和工作的事务。来 回反复,反复来回。这样的交替,通常比不祷告还要糟糕,而且糟糕许多。这一刻,我们沉醉在神圣的荣耀中,下一刻,我们的心思便耽溺于低劣欲望的阴沟里。

我 们的生命碎裂成片。如同汤玛士·凯利(Thomas Kelly)所说,我们活在“因急切的狂热引致令人难以忍受的混乱”里头。我们感受到许多责任义务的拉扯,并且试图履行,因而成为“愁苦、沉重、牵强、压 抑的,担心自己会变得愚蠢。”但是透过时间和经验──通常是大量时间和累积经验,神开始在我们灵魂的中心,赐下最不可思议的平安。我们的全人深处,不再反 复无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不朽坏的生命,得以在神真实同在的面前谦卑颂赞。

这种生命和方向所带来的,不会是属灵的狂喜,而是一种宁静自适、不可摇动、稳妥如山的生命。用乔治·福克斯(George Fox)的话来说,我们都是一群拥有坚固生命、“被神建造”的男男女女。

我 们开始培育养成这种向神靠近的习惯。这绝非至善论(主张人在现世可以全然成圣),却是我们与神同行生命的必经过程。祷告的内在工作也变得更加容易、轻省。 慢慢地,我们发现每天一点一点地凝视天堂,一次又一次地安静呼吸,都能带领我们的心习惯于回转向神。这就是操练神的同在,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 如今,就连外在有形的祷告,也都只是一条支流,汇入我们内心那股稳健的暗流,这宁静崇拜的暗流可以支撑我们的每一天。

每天在地生活的背后,是持续不断地以天上为依归。

这就是在神面前让心受塑造。套用凯利的话,这是“一种满有平安与能力生命,是单纯的、宁静的、奇异的、得胜的、荣耀的。不执着于时间,却占据我们所有的时间。”

身为耶稣的学徒,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如何好好生活、好好爱神、好好爱我们的另一半、好好养育我们的孩子、爱朋友与邻舍,甚至爱我们的敌人。我们努力向学,勇敢地面对各样苦难,好好的经商理财、过团契生活、对边缘人伸出援手,最后安然离世。

一旦我们学习如何好好生活,我们也要将所学到的分享给他人。这便是爱的工程,是为了建造基督的身体。

进行这类重新塑造心灵的工作,我们并非独自一人。我们需要在各个方面都竭尽所能地彼此帮助。今天我们最需要的是一群受过“属灵指引”训练的属灵导师。这些属灵导师,以爱贴近人群,帮助他们领悟,如何在生命各样的境遇中持守信仰。

请注意,我说的是“受过训练”的属灵导师,不是“拥有证照”的属灵导师。

近 年来,确实有一种错误的想法,在我们身边不断流传,那就是认为如果我们修些课、念些书、得到某些证照,我们就能够成为属灵导师。我要说很抱歉,我真希望事 情这么简单。但事实却非如此。我们这边谈的是生命的锻炼。唯有借着生命的锻炼,我们才能培育出一种生命,那是一种明白什么是在圣灵里享受公义、平安、喜乐 的生命。在伤痛的时候有能力饶恕,热望祷告,这就是我们期望在每一位属灵导师身上能够看到的生命质量。

我们真正的问题在于每个人都想要改变世界,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那之前要先改变自己。我们都渴望成为良善,却很少有人花时间在塑造灵魂的事情上,好让良善自然而然地从我们的心中散发出去。这种让生命被塑造、学像基督的工作绝不轻松,我们需要用一生之久的时间,持续地投入。

凝聚团体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要谈谈,未来几年在灵命塑造上需要努力的第二件工作:会众的更新。如果没有在自己的教会里,推动灵命塑造的工作,就不可能有更多在灵命上被神雕琢过的精兵。不论我所说的会众是指传统教会会友,还是近几年来新兴的基督徒团体,灵命塑造都是最重要也最关键的工作。

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清楚教会当前的处境。

首 先,我们的教会都生了一种名叫“匆忙”的病。有许许多多的基督徒,他们的生活都受到肾上腺素的主导,每天就是匆匆忙忙、上上下下、起伏不定,充满了声音、 拥挤和焦躁。灵命塑造的工作向来却是慢工出细活。“快”绝不是灵命塑造的重点。耐心、投入时间的关怀,才是灵命塑造的正字标记。

另外一个我们会面临的处境,便是以敬拜赞美作伪装的“基督徒娱乐事业”。当教会里的敬拜文化,总是聚焦在乐趣、舒服、愉快,我们又怎么可能有一颗敬畏的心,来到以色列的圣者面前,并且真实地悔改?我不知道答案,但是毫无疑问的,这是我们当前教会生活的现象之一。

第 三个处境则是弥漫在整个美国文化里,面对宗教时的消费者心态。这种心态把自己摆在最前面:“在我想要的时候,就要得到我想要的一切,而且多到是我想要的那 么多。”然而,灵命塑造讲的正好相反,灵命塑造教导我们从自己想要的,转移焦点到真正需要的,例如需要向自己死,然后背起十架,紧紧地跟随基督。

所有这些问题,以及其他更多的因素,确实让在会众中推动灵命塑造的工作变得非常复杂。面对这样复杂的问题,我确知自己还没有找到答案。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任务不是找到答案。我们的首要工作是实践灵命的塑造,并且是在一群人当中实践。

首 先,这代表我们需要经历灵命塑造所带来那股凝聚团体的力量。我们的教会既是更正(re-formed)后的教会,因此是会不断更新塑造(re- forming)的。如果我的心、我的意、我的灵魂都被重新塑造,渴望认识耶稣、跟随耶稣、服事祂,并且被塑造成祂的样式,那么,我就会很自然地被一股力 量驱使,去和一群同样也渴望认识耶稣、跟随耶稣、服事祂,并且被塑造成祂样式的人们,一同组成团契。一个拥有耶稣那样美丽生命的人,身上自然就散发出一股 召聚团体的力量,人们无法不被这样的人所吸引。

其次,让我们尽自己的能力去做我们可以做的事情:ecclesiola in ecclesia──在教会中成立小教会。“在教会中成立小教会”是每一位上帝子民都应该承担起来的工作,而且绝对不是指要成立另外一个宗派。“在教会中 成立小教会”不是要搞分裂、不是要破坏,更不是要设立一个新的教会或教派。我们留在我们的教会里,在这个组织中点起一个一个小小的光,然后让这些光闪耀, 照亮整个教会。

教会历史就有三次“在教会中成立小教会”的故事,值得我们借镜:

1、十七世纪德国的施本尔(Philipp Jakob Spener,1635-1705)以及他的敬虔团契(collegia pietatis)。我们可以来看看这位敬虔派(Pietism)之父施本尔,如何用他一生的时间,操练并且教导人心的悔改与圣洁的生命。听过他讲课的 人,都被他深深打动,很想获得进一步的指导,纷纷询问他是否愿意多花一些时间,跟他们讨论分享。慢慢地,施本尔与这些想要更深认识耶稣的人成立了许多小 组,先是在他的家,然后在别人的家,最后甚至在一个公众的建筑物里,一群又一群想要活出圣洁生命的人们,在这些小组当中得到装备。

2、十八 世纪英国的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1703-1791)以及他所成立的社群、课程和团队。这些团体提供了一种通往全新生命与改变的方法与操练,每一个社群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 真正的团契,每一个课程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基督徒承担起责任,每一个团队的目的,则是要把爱和认罪悔改的信息带给世上的每一个人。

3、十九世 纪挪威的侯格(Hans Nielsen Hauge,1771-1824)以及“体制内宣教”(the inner mission)。当时的挪威因着侯格的布道,带起许许多多的复兴运动。但是,侯格有个关键原则,就是鼓励他的跟随者,继续留在挪威的国教──路德宗教会 里。他训练自己的跟随者,然后鼓励他们回到自己的教会里组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组织──他用“体制内宣教”来形容这些塑造生命与心灵的敬虔工作。

直到今天,灵命塑造的工作持续地“在教会中成立小教会”,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团契与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如此便产生了一种心、意、灵魂互相连结、牢不可破的合一。一个满有惊喜、关怀与分享的团契生活,能带领我们度过每个困难的时刻与环境。

这就让我要对于会众的灵命塑造,提出第三个建议:那就是学习如何一起受难。

我 相信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苦难即将来临。许多现象让我有这样的想法。譬如说,这个文化对于基督徒的敌意有增无减。我们无须讶异,更不用想改变它。我们应该要 做的,是打造一个如磐石般坚固的团体生活,当苦难来到,我们不至于四处奔逃。相反地,不论路上遇到了什么,我们都将会稳固地一同站立,一起祷告,一同受 苦。一同受苦正是神所使用的方法,为要打造一群属于祂的新子民。

回到世界

最后,我们要来谈谈文化更新的问题,或是用神学家的说法:“文化使命”。在这里我只稍微提出一个观察。

许 多灵修大师都曾谈过,我们的心在接受训练之后,会往两个相对立的方向发展:先是舍弃世界( contemptus mundi ),然后热爱世界( amor mundi )。舍弃世界的目的,是要我们能脱离这世界的野心,摆脱对世上事物的依赖;在那之后,我们将重获力量,用神那种愿意为世人受苦的怜悯心肠,回到世界。

一 开始,神把这世上的一切从我们身边挪去──祂要我们舍弃世界( contemptus mundi )。我们将从权势和欲望的束缚中得释放。所有心中想要受世人瞩目、让自己名字如星光闪耀的欲望,都将慢慢散去。我们将学习如何放手、不再操控。我们将会自 由并且快乐地活着,不再有罪恶感。因着从这对世界的依赖脱身,我们认识了真正的荣耀。

然后,就在我们从这世上的一切脱身,得享真正的自由 之后,神又把这世界放进我们的心里──祂要我们回去热爱世界( amor mundi )。我们要在神无限温柔的爱中,怀抱这世界。对于这世上受逼迫、受伤害、任人处置摆布的人们,我们的心会有越来越多的不舍。我们以一种新的、无私的、充满 喜乐的方式,为别人心痛、祈祷、劳苦。我们的心向那些边缘的人们扩张,我们的心向世上所有的人扩张,也向世上所有的被造之物扩张。

是amor mundi的呼唤,让圣派崔克( Patrick )重新回到爱尔兰,去挽救当时低迷的属灵状态。是amor mundi的呼唤,让圣法兰西斯( Francis of Assisi )展开他巡回各处的事工,将神的怜悯带给各地的人们、动物,以及世上被造的万物。amor mundi更驱使芙莱女士( Elizabeth Fry )进入像地狱入口般的伦敦新门监狱( Newgate prison ),又让威伯福斯以一生之久废除奴隶交易。amor mundi也让戴明神父( Father Damien )进入莫洛凯岛( Molokai )与麻疯病患一同生活、一同受苦,甚至终老其间,又让德蕾莎修女( Mother Teresa )展开服事印度以及世界各地贫穷人的事工。

amor mundi如今正激励著成千上万如你我一样平凡的信徒,一同以基督的名走近我们的邻舍,也就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去服事人,现在就让我们动身吧!

(本文转载自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2009 )

-全文完-

作者:傅士德( Richard Foster ),著名的灵修作家,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最新一本中译著作《一生渴慕神》, 2009年7月由校园书房出版社出版。本文是他在《属灵操练礼赞》这本书出版三十周年的纪念会上,所发表的演讲。

本文原文转载自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2009

链接: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 ... .29.html

本文译文转载自校园杂志2009年7、8月号,译者/张大虹、余欣颖、应仁祥

链接:https://shop.campus.org.tw/cm/ebooks/20090708p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4-11-23 13:04 , Processed in 0.0824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