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55|回复: 0

思考上帝如何可能 ——普兰丁格对康德的反驳

[复制链接]

2843

主题

22

回帖

9941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941
发表于 2020-6-12 10: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思考上帝如何可能 ——普兰丁格对康德的反驳
转自国度网论坛
十八世纪以后的宗教哲学绕不开康德。康德“概念不适用于上帝”的宣称取消了任何关于上帝的思考的合法性,上帝是超验的,任何使用知性能力为上帝的存在辩护或对上帝存在的批判都是苍白的无力的最终沦为先验幻相,没有客观必然性。康德宣布了理性辩护之路的终结。康德以后的宗教哲学家要想在理性辩护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必须越过康德的断言。普兰丁格也不例外,他的《基督教哲学的知识地位》一书第一章就是对康德的回应,运用严格的逻辑分析普兰丁格成功的解构了康德的魔咒,从而为自己的理性辩护之路扫清了障碍。
鉴于康德思想的艰涩性和康德著作行文的复杂性,普兰丁格试图在各种合理的理解背景中对康德进行反驳。现象与物自身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存在样态还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事物,便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理解背景。普兰丁格将两种理解分别称为“一世界描画”和“二世界描画”。
二世界描画是对康德比较传统的理解,这一描画认为现象和物自身是两个对象界,现象存在于时空之中,物自身存在于时空之外。普兰丁格引用了《纯粹理性批判》几段话来为这一里解提供佐证:“现在我们必须记住,‘先验感性论’中所限定的显象概念,其本身已经建立了本体的客观实在性,并且提供了正当的理由,支持我们把对象区分为现象和本体,进而把世界区分为感性世界和知性世界……”(A249)“……显象不是物自身;它们只是表象,但它们也有自己的对象……”(A109)“自然应该依照我们统觉得主体根据来左右自己,应该依赖它来确定自己是否符合规律,这听起来非常怪诞。但是考虑到自然不是一个物自身,而只是一簇显象,心智的许多表象,……”(A114)等。
一世界描画认为只有一个世界,一种对象,现象和物自身是以两种方式思考和看待同一世界的结果。这一个世界就是本体、物自身,现象是本体向我们的显现。现象——本体的区分只是事物之自在与事物之显现于我们之间的区别。普兰丁格引用两位学者伯德(Graham Bird)和戴维特(Michael Devitt)的观点为一世界描画提供支持:伯德说:“这样的短语(比如‘先验对象和经验对象’)不应该理解成指两种不同的实体,而应理解成指谈论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式。”(1)戴维特说:“……显象不是心中的感觉材料,而是如我们所知的外在对象。与此相对,物自身是独立于我们对它的知是的对象;它不是第二种对象,并且不是,也不能是显象的原因。……”(2)普兰丁格提示,与传统的二世界描画相较,一世界描画在晚近大概战取了优势。
普兰丁格首先论证,在一世界描画的理解背景下康德的断言不成立。普兰丁格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按一世界描画的理解,只要概念适用于任何东西他一定适用于物自身,因为任何东西都是物自身的显象,概念表述了物自身的显象也就是对物自身的表述。这一推理的前提是概念可能适用于某种东西,这个前提无疑是成立的,康德本人也如此主张。普兰丁格的具体论证如下:
普兰丁格从分析“某一概念适用于某物”的意思展开自己的论证过程,与一个概念适用于某物相应的是一物下属(fall under)某个概念。一个概念适用于某物(某物下属于这个概念)仅当该物具有这个概念所规定的性质,反过来说也成立,一物具有某个性质仅当该物预设了它适用于这个性知所下属的那个概念,因此概念与性质是相互联系的。普兰丁格进一步指出:如果某个概念不适用于某个东西,那么这个概念的补概念(该概念的否定和补足)一定适合于这个东西。如果“红”不适合于某种颜色,那么“不红”一定适合于这种颜色。概念加上它的补概念穷尽了各种性质的一切可能,那么,不难得出,没有任何事物是概念所不能适合的。既然概念适合于任何事物,一世界描画理解下的本体、物自身、上帝无法用概念指称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
普兰丁格接着论证二世界描画的理解背景下康德的观点同样不成立。普兰丁格把二世界描画又分为两个次级描画:a.温和的次级描画和b.激进的次级描画。温和的次级描画认为,有些概念适用于物自身,我们可以思考、指称物自身,但不能对它形成任何知识。普兰丁格认为温和的次级描画并不完全融贯一致,它在概念适用于物自身与不适用于物自身之间没有融贯一致的立场,但放下这种不一致不说,这种描画并没有提示出任何东西让人想到康德的断言,它要提示的只是知识之路与意见之路的对比。激进的次级描画认为,“我们既不能指称上帝,也不能述说它的性质”(3) 普兰丁格认为在这种描画下,概念行使着别样的作用方式,这种作用方式与普兰丁格前文所指出的概念在与性质的相互关系中发生的作用方式大相径庭。这种别样的作用方式康德称为规则的方式:概念是综合杂多的规则,是构造现象的规则,这种规则施用于经验构造出现象。在这种解释下,概念既然只是从经验中构造现象的规则,它当然不适用于本体。普兰丁格承认,按激进的次级描画,我们不能指称、思考上帝也不能述说它的性质。但普兰丁格指出激进次级描画的思想方式存在着一个深层的矛盾,如果概念不能适用于本体,康德经常提示的我们不能认识物自身、物自身不在时空之中等表达又如何可能呢?
作为进一步的思考,普兰丁格追问道康德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什么理由来主张他的断言了吗?或者他提出什么样的论证来支持他的断言了吗?毕竟康德的断言要求相当有力的论证。经过一番追索,普兰丁格认为康德关于二律背反的论证包含着他为自己的断言提供论证的努力。康德的思路可以简要概括如下:概念是知性的能力,它必须与感性直观相结合才能形成知识,概念脱离感性直观在思维中单独使用(即概念的超验使用)所得到的只是空洞的玄想,缺乏客观必然性,所以概念不能适用于作为超验之物的本体。康德以知性的二律背反论为自己的上述观点提供论证,所谓二律背反就是对于一个概念作超验使用所得到的正反两方面的结论,也可以说概念所作的关于本体的正反两方面的结论,在经验领域都能得到同样强有力的论证。正反两方面的结论同时成立这足以让人困惑,走出困惑的办法是认识到知性概念的局限性,将概念的运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之内,不作超验的使用,承认我们不能思考物自身。康德的解决方案是釜底抽薪式的,宣布理性的超验使用不合法从而从源头上杜绝了二律背反发生的可能。暂且放下这一解决方案合理性,康德概念不适用于上帝这一宣称的论证过程才是普兰丁格矛头所指的目标。下面着力介绍普兰丁格对康德“二律背反论证”——暂且这么称呼吧——的反驳。
普兰丁格将康德的论证分解为以下步骤:1、如果我们能够思考和指称物自身,那么二律背反论证的前提就都是关于自身的,且都是真的。2、如果二律背反的前提为真,则而律背反的正题和反题都为真,于是矛盾也是真的。3、矛盾不为真。4、故我们不能思考或指称物自身。如果把第一个前提弱化一下,那么就要把第二三个前提加强,结论如故。普兰丁格认为上述论证至少有两个显著的症结:一是消耗性的,一是致命的。消耗性的反驳核心是如果把前提中的物自身换称现象,上述论证同样成立,结果是我们不能思考或指称现象。普兰丁格说,上述论证如果证明了什么,那么它实际上证明的是我们既不能思考本体也不能思考现象。致命的反驳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上进行的:康德对正题和反题的论证都是不充分的,二律背反这种状况的出现只是康德在错误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的虚幻的假象。普兰丁格以对第一组二律背反的剖析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其判断的证据所在。
且看普兰丁格对“世界在时间上是有开端的”这一正题的剖析。
康德的论证如是展开:(1)如果我们假定世界在时间里没有开端,那么到每个给定的时刻都有永恒流逝过去,并且一个由接续的事物状态组成的无限序列在世界中消逝于前。(2)但是一个序列的无限性正在于它永远不能通过接续的综合来完成。(3)由此的出,一个无限的世界序列不能已然消逝,因此,世界有一开端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A426 B454 序号为笔者所加)
普兰丁格的分析:
对于(1)普兰丁格假设了另外一种可能,这种可能并不是(1)所包含的,所以(1)是不全面的。这种可能是:如果时间与世界在某一点同时开始,那么我们可以说世界在时间里没有开端,虽然它跟时间一起由一个开端。
对于(2)普兰丁格根据目前关于无限的知识,假如每个事件所用的时间以合适的量递减,就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无限的序列,比如事件发生的时间以11/21/41/8秒……递减,那么,在两秒的有限时间里就能完成无限的序列,一个序列的无限性就可以通过接续的综合来完成。康德的结论是在预设了事件以恒定的比率增加的前提下得出的。
对于(3)普兰丁格认为有(1)和(2)根本不能得出“一个无限的世界序列不可能已然逝去”:如果(2)的反面成立,则得出一个无限的世界序列可能已然消逝。按康德的理解,不可能已然消逝的结论是在事件的序列由一个开端的前提下得出的,而这一点正是康德最后要证明的结论,所以康德犯了丐题的错误。 康德的理解是这样的:从某点出发,按恒定的比率增加事件,则不可能有无限多的事件发生。而如果不是从某一点(开端或距开端有限远的某点)出发而是没有开端泽无限的时间序列就是可能的。所以说康德“一个无限的世界序列不可能消逝”的结论预设了开端。
普兰丁格论证的关键在对(2)即 “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否有无限多的事件发生”的分析,正是由于对康德关于(2)的理解所作的深入分析使得普兰丁格看到了康德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循环关系,从而从康德思想系统的内部瓦解了康德。
再看普兰丁格对“世界在时间上是没有开端的”这一反题的剖析。
康德这样来论证反题:“让我们假定它(世界)有一个开端。因为开端是这样一种存在,它之前的时间里没有这个事物,所以一定有一段在前的时间,其中尚没有世界,就是说,有一段空的时间。但是,空的时间里不可能有事物产生,因为这种时间不会有那么一个部分,跟其他部分相比它拥有某种特异的条件,导致存在而不是非存在。……”(A427 B455)普兰丁格指出这个论证包含如下两个前提:1、一个事件的开端总是接着一段在前的时间,其中尚没有那事物,就是说,有一段事物不存在的时间。2、在空的时间(无物存在的时间)里没有东西能够产生,因为它没有理由在空事件的一个部分产生而不在任何其他部分产生。(4)针对前提1普兰丁格指出,它又依赖这样的前提:时间和世界必须非同步产生。但这个前提并没有必然性。针对第二个前提,普兰丁格质疑道,上帝为什么不能随便选择一个时间让事物产生呢?普兰丁格举出三个例子来支持他的质疑:上帝尽力创造最好的世界,如果上帝可选择的世界没有最好的,那么有什么理由认为上帝不能选择一个并非最好的世界呢?一个永生的老人藏着一瓶一天比一天醇厚得酒,有什么理由断定他永远不会喝掉这瓶酒呢?一个驴子在两堆草之间无从选择,有什么理由断定这头驴子必须呆在原地直到饿死?
以上分析表明,二律背反论证并不能为康德的断言提供论证。普兰丁格指出,实际上以二律背反来论证“概念不适用于上帝”的断言是论点与论证的脱节,论点和论证文不对题。普兰丁格以两个悖论为例说明这一点。罗素悖论说一个包含“是不属于自身的”这一属性的集合,那么这个集合是自身当且仅当它不是自身的元素。我们并不能由罗素悖论得出我们不能思考和谈论集合本身,而只能思考我们自己构造出来的集合或显现于我们的集合。同样,自我例示悖论也不能得出我们不能思考和谈论性质本身的结论。
随后普兰丁格以反证法对康德的论断进行了进一步的反驳。如果康德的论断是正确的,那么它需要什么条件呢?普兰丁格认为条件最起码应包含如下内容:“我们强烈的倾向于接受一个命题集合中的每一个成员——这些命题都是关于某个主题的,而这个集合(通过我们非常强烈的倾向于接受的论证形式导致矛盾。”且“存在多个这样的关于这个主题的命题的集合。每一个涉及到的前提和论证都必须有非常有力的、最大程度或接近最大程度的直观依据”由如上条件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或者根本就不存在这个所谓领域的对象,或者,如果存在,我们根本无法思考它们。”(5)普兰丁格进一步认为这个论证还需如下前提 a“如果存在多个关于性质的前提的集合,每个集合的每个成员都有最大程度的直观保证,而且每个集合的成员一起导致了矛盾,那么,我们就不能指称和思考性质本身。”(6)普兰丁格指出:前提a与结论“或者根本就不存在这个所谓领域的对象,或者,如果存在,我们根本无法思考它们。”(这个结论与前提a的后件“我们就不能指称和思考性质本身”表达同样的含义。)之间存在着矛盾:前提a关乎性质本身而结论则否认我们能够指称和思考性质本身。普兰丁格指出这个论证包含有一种“自指性的自我反驳”:前提a是关于本体的,如果这个论证是成功的,则能推出前提a一定为假,如果前提a为假则论证又是不成立的。自指性的自我反驳使得该论证倾覆于一旦。
通过上述反驳,普兰丁格得出结论:康德的论断并不能让人信服,理性对上帝的思索并不因康德的限制而止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4-11-15 15:47 , Processed in 0.0892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