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回复: 0

路加:起来,燃烧吧!——《属灵的秘诀:戴德生信心之旅》读后感

[复制链接]

1547

主题

228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4741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教会杂志网站


文/路加
引言
戴德生这个名字,我第一次听到是在一本书中,书名叫《带着爱来中国》。当时我正在读初中,是母亲从教会带回家给我读的。

这本书对我的冲击很大,感动很深,我现在都能记得当时的情形。但那时的我并没想到“戴德生”这个名字会伴随我如此之久,对我生命的影响如此之深。大学选专业我受他的影响学了医学,全时间事奉之后也像他一样选择了跨文化的宣教之路,并为了认同所服事的群体,穿他们的衣服,吃他们的食物——几乎各个方面都受戴德生的影响。我觉得并不只是我个人受到他如此影响,而是那个时代之后的宣教在策略和方法上都得益于戴德生乃至整个内地会的做法。

今天,已到中年的我在禾场中再次读到关于戴德生的书《属灵的秘诀:戴德生信心之旅》,对我的触动仍然不减当年。

戴德生的一生不知道影响了全世界多少人。他那份对主的爱和忠心,对中国灵魂炙热的爱与负担,带动了一代又一代神的儿女踏上效法耶稣这位最伟大宣教士的信心道路。这本《属灵的秘诀》读起来引人入胜,让人似乎回到当年,与戴先生面对面地交流,又似乎回到那地,看他在人群中行走。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的感慨太多,每读一章都写下了大段的笔记,要我用简短的文字来总结实在困难,因为无论选择省略哪一部分的感动都会觉得可惜。我与妻子交流感想时,她也拿出了几页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感言和触动。面面相觑之后,我们决定就简单写一点吧。

如果可行,我强烈推荐每一位在禾场上的宣教士都亲自读一读这本书,也希望预备做跨文化宣教工作的肢体们都读一读这本书。

一、关于这本书
我想首先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和写作特点,然后就书中的精彩之处,尤其是戴德生的为人和宣教策略进行观察和推介。

本书作者与写作特点

作为一本传记类书籍,《属灵的秘诀》这本书是由戴德生的次子戴存义(Frederick Howard Taylor,1862-1946)及儿媳戴金乐婷(Mary Geraldine Taylor,1865-1949)共同撰写。我所读到的版本是由卢逸斯修订、乐恩年翻译的中文版。本书的内容详细又不失精炼,写作风格看似古板又不失风趣,严肃认真又不失生动活泼。

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编写而成,从戴德生的出生到最终荣归天家,每一章仅以年份为标题,使读者对戴德生的生平和事工能够一目了然,并铭记于心。

第二个特别之处在于,每一章的开头都引用了一句戴德生的书信中的一段话作为该章的主题内容和引言。这一特色,使得发生在几个世纪之前的每件事情又生动活泼地向我们一一展现。文中对于戴德生本人所说的话和信件基本保持了原貌,读起来情真意切。

另一个与其他传记的不同之处,就是其中真实地记载了戴德生的一段软弱和内心的挣扎,这不像通常的人物传记使人读了之后只感觉望尘莫及,反而可以使人产生许多共鸣,得着安慰和鼓励,并愿意效法戴德生的脚踪去行。

本书的结尾部分也是别具心裁,把历史和当下结合起来,介绍了一个多世纪之前的戴德生和现在的戴家子孙,之前的内地会和今天的海外基督使团OMF。曾经的宣教士们所做的事情,今天的读者们照样可以做,而且机会就在眼前,呼召就在耳边。

戴德生给我带来的感动

当读到戴德生那用信心走过的一次次艰难历程,不禁使我内心悔改,良心受到责备,自己应该重拾起初对主的爱心和信心。当读到他不顾周围同僚的反对,顶着极大的压力穿上中国服装,束上长辫。尤其是当时染发技术很差,但是他为了认同所服事的群体,仍然坚持把头发染成黑色,以致头皮奇痒难忍。为了使头发一直保持黑色,他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染一次,这样的的坚忍,对我是极大的鼓励,使我更加坚定要在外在的衣食住行上与自己所服事的群体认同,以便更好地住在他们中间,把福音传给他们。

我想,当时的外国宣教士并不止戴德生一个,他的学问并不比其他人高(高中毕业),对中国的了解和宣教经验也远不及很多人,但是为何他竟有如此大的魄力和勇气,离开外国人在上海的安全地界,住到中国百姓中间?又为何从头到脚地使自己改变得更像一个当地人而不是他们眼中的“外邦人”?是因为基督的爱在激励他!在每日与主不间断地深入交通中,是主亲自把自己对灵魂迫切的爱放在他的心里,以至于戴德生无法抗拒这份爱的驱使——看到身边数以万计的灵魂正在走向地狱,他无法入眠;就像耶利米先知一样,当他闭口不说的时候,就像有火在他心中燃烧,使他痛苦。

书中提到,戴德生出行的时候必带的随身物品是火柴和洋烛,就是为了使自己在天未亮或夜深人静时可以阅读神的话语,以得着属天的每日供应。可想而知,戴德生的行程是多么忙碌,事工是何等繁重,加之外界环境的恶劣,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但是他每一年都会把圣经通读一遍。在当时如此艰难、随时会挨饿甚至丧命的环境中,也唯有主的话是他的支撑和力量。就像他不断对自己说的:“活在地上,以主的信实为粮。”在本书的十三、十四章中重点记载了戴德生在属灵生命进深中的挣扎,通过他的家书我能感受到他并非是一直信心刚强,也会有灰心软弱的时候,但他始终相信神的信实和得胜。

他在禾场中经历的艰难(有人嫉妒他,有人看不起他,又有人憎恨他,还要背负莫须有的罪名,一个个宣教站建立起来后他所担当的压力和责任,等等)是如此地真实,我相信这些经历着实能鼓励并坚固今天在禾场的每一位工人。虽然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是我们所面对的挑战仍是一样的艰巨。

我看到戴德生一方面在努力地做神国的工作,用信心与神同行,另一方面是主耶稣在亲自塑造和教导祂的仆人,从青年到中年,甚至到老年,他的属灵生命在不断地提升,不断地老练,沉稳,越来越散发出基督的馨香之气。尤其是在十四章深刻地描述了他对福音更加深刻的认识: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能达到圣洁,而是基督已经做成了。他对于“我住在基督里,基督住在我里面”这一真理的思考和体会使他如释重负,如鹰展双翼,面对如此之重的责任,如此艰难的环境,他却能喜乐、安息。

尤其文中提到,当他接到一个令人伤心的消息——自己的一个同工在宣教站遇到坏人袭击受伤,整个情况还在继续恶化——戴德生却镇静自若地唱起一首赞美诗歌,使当时站在他旁边的同工很是不解。书中记载,六十多岁的戴德生的生命是那么祥和、平静,他已经学会了依靠基督,住在基督里面,他同时又是那么的热切、坚定、勇敢,他的生活是刚与柔共聚一身的写照。

二、对比、反思与帮助
戴德生的属灵秘诀:不间断地读经祷告

戴德生是众宣教士的榜样。他是信心差会的带领者,是传福音的实践者,是整个内地会的国内国外的管理者,是向中国内地宣教的开拓者和全世界向中国宣教的推动者,但同时他活出的生命又是谦卑的仆人,苦难之人的安慰者,患病之人的医生,慈祥的父亲,温柔担当的丈夫,值得信任的同工和长辈,如此众多的角色和责任集一身,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神的恩典和能力一直在他身上,就像章伯斯的一句格言:“神并没有把得胜的生命赐给我们,我们是一边得胜,一边得着生命的。”而戴德生得着这属灵生命的秘诀就是:读经祷告,与主在内室的生活。戴德生自己也承认,宣教士最大的困难莫过于保持一个恒常的读经祷告生活。

这看似简单平常的一句话却是像看不见的地基一样重要。在这一点上我自身就有许多失败,也看到禾场中在内室生活上的软弱的工人比比皆是;但凡看到刚强得胜,又勇敢做见证的工人,就能知道他一定是每日与主有亲密关系的人。

与主的关系亲密,从主那里得力量和信心,这一点也是戴德生凭信心不向人募款,只祷告祈求神感动人奉献的原因之一。无论是未出发之前在英国时的经历还是他在中国的经历,都在说明这一点,这位信实的主从未改变——不仅一次次在他断粮的情况下彰显祂的信实,更是在他痛失至亲以及同工的一个个无比伤痛经历中,让他看到神的安慰和信实。

反思今天的行动:迟缓无力

想想戴德生那个年代的挑战和艰难,今天我们所做出的牺牲与他们根本就无法相比。现在信息发达,交通发达,各个方面都利于我们去传扬福音,而我们今天的行动却令我们汗颜羞愧,我们宣教士的属灵力量和忍受环境的耐力也与他们不能同日而语。虽然戴德生来中国时才21岁,是一个看似不经世事的“毛头小子”,同时在属灵上是一个看似才重生没几年的“幼儿”,也没有圣职,在当时的情况想加入任何差会都甚是困难,甚至他当时的医学课程也尚未完成,算不得一个合格的医生,但是他却抓着一个机会,自告奋勇地登上了开往中国的船只。

通过戴德生与妹妹戴贺美和母亲的信件中可以看出,他自幼成长在一个敬虔的家庭,有一位敬虔的妈妈做他属灵的榜样,因此他重生之后便如饥似渴地读圣经,一有机会就服事人。在决定要来中国以后,他便开始预备自己。在英国的那几年里,他一边跟一个医生实习,一边去贫民窟探访讲道,几乎天天都有聚会查经,同时刻意地操练凭信心生活。这样一位年轻人若是放在现在的教会中也肯定被差遣打发出去了。

对比现在我们的教会情形,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都不是从小信主,即使有,也鲜有从小在属灵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对圣经知识的了解,对受苦的认识,对服事的理解实在不能说深刻,也难怪今天即使极力地在教会中呼吁,也极少有人愿意出来宣教,即或有一些,也是时常软弱无力,我们实在需要主的怜悯。但我们仍然有盼望,不是吗?主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

宣教榜样/同工的重要性:宾威廉

文中特别提到对戴德生影响很大的一位长辈,就是宾威廉先生,他是在中国禾场中非常有经验的同工。他们相见恨晚,戴德生谦卑请教,宾威廉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提醒并指导戴德生的工作。在后者被捕之前他们一起同工了很长时间,二人相得益彰,工作大有果效。当戴德生穿戴中国服饰时得到宾威廉的大力支持和认同,宾威廉也一起穿戴起中国服装。我深深地体会到,在禾场上有生命成熟,又有见识的属灵宣教长辈环绕身边是多么重要。

可以想象,对于既年轻又刚入禾场的戴德生来说,那段时间若是没有宾威廉的影响与指导,他会走许多的弯路或耗费许多时日和心血才能学会一些功课。如今的禾场上,我们见过的年长前辈大都是年龄在五六十岁左右的韩国宣教士或华裔同工,他们非常乐意给中国的宣教士提供帮助、关怀和指导。而且他们生命中带出的基督馨香之气也使我们深受鼓舞。特别地感谢神,他知道我们的软弱和需要。同样,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一批批年轻的中国宣教士来到禾场,我们也要预备自己,到那时候能成为给别人带去祝福的“宾威廉”。

宣教策略的对比反思:后方支持+前方决策

我印象很深的一点就是,内地会的办公室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在总部英国,另一个在中国禾场。后方只负责推动宣教,招募筛选新宣教士,接受奉献,报道禾场情况,出版刊物,与各个教会联络等。而关于前方的策略、方向,禾场同工遇到的问题,有关禾场的开拓事宜等等,则完全由前方的同工们来自行决定。英国后方所要做的就是理解、支持、建议、祷告。

究其原因,首先,戴德生自己是内地会的创办者,自己又亲临禾场,亲自训练、引导新来的宣教士,在各个方面做他们的榜样,带领他们开辟一个个宣教站,英国后方的同工对他有足够的信任。不仅如此,当时戴德生对中国情况的了解也是那些在英国从未踏足中国土地的同工所不能及的。

现阶段中国教会跨文化宣教刚起步,与内地会当年的情形也有所不同,但我盼望并相信中国教会在普世宣教工作上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宣教士也会越来越成熟,差会也会越来越完善。

总结

一言以蔽之,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相信这不是暂时的,而是持久常新的,不是因为戴德生本人,而是因为住在他里面一直与他同行,在他里面燃烧的那位圣灵,我相信祂会把这份属灵的祝福赐给凡渴望被祂充满,与祂同行的每个宣教士。不,不只是宣教士,而是每一个基督徒。

在这里我对宣教事工有几点想说的。第一点就是,宣教是教会牧养的果子。如果一间教会忠心的宣讲神的话语,以基督为中心地讲解圣经,高举基督,宣讲福音,就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宣教士。因为当人们看到基督的荣耀,品尝到基督的大爱,就必然会效法基督,为基督而活,跟随祂的脚步而去向福音荒凉之地。当然,教会在宣教的事工上也不必着急,只要我们做我们该做的事,宣教是必然的果子。另外,像内地会在伦敦的做法,教会在传递宣教信息,为宣教士代祷和奉献上也要积极参与。我认识几间教会,主日崇拜中的公共祷告部分一定会留出一段时间为宣教祷告,详细又精炼地在宗教信仰方面做介绍之后,邀请大家一起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祷告。每主日都是如此,年复一年地坚持,很难想象这样的教会会没有宣教士走出来。

另外一点就是,戴德生来中国之前专门去学习医学,为将来更长久地接触并服事中国人做准备。这也是保罗的“支帐篷”策略。教会和差会也应对此做好充分的预备,避免“帐篷”生意兴隆宣教士却无暇顾及福音工作,或是宣教士在禾场成了“无职业”游民,以及“帐篷”收益如何支配才不至于落入试探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考量。

最后一点就是,在前方的宣教士会面临各样的挑战,包括跨文化的压力,禾场特有的挑战,以及与福音对象的关系等等,因此需要后方的鼎力支持和理解。由于失去原有的团契生活,与熟悉的弟兄姊妹之间断了联系,所以宣教士的经历和处境往往不能被弟兄姊妹所理解;加之属灵的争战,恶者的攻击,宣教士很容易陷入灰心软弱之中。此时,后方的教会及时的沟通、关心和支持,又能和差会之间保持沟通,会成为宣教士非常大的安慰和力量。我自己就为我的母会如此的体恤和关爱而深深地感恩。几次在灰心失落中,主都透过教会的爱和支持再次鼓起我的勇气和信心。有些教会也专门有牧者同工定期与禾场工人交通聊天,这使得他们大有能力。教会对于自己的宣教士充分地信任,使得宣教士被激励去更加努力地作工。

三、呼吁
真心盼望每一个位禾场的工人都能像戴德生一样被主的爱激励,与主同行,为主燃烧。当年的戴德生就是因为看到了千千万万未听闻福音的中国人,他和他的一家像蜡烛一样为中国燃尽。不仅如此,直至今天,他的后裔为了真光能照亮世界更多的地方而继续燃烧着自己。

我们,已经出黑暗入奇妙光明的中国基督徒,在哪里呢?我们的大西北,仍然是处在一片黝黑的黑暗之中,那里有那么多的民族,他们在等待谁呢?一直活在宗教捆绑中的穆斯林,有人留意到他们了吗?听到他们的呼声了吗?我们周围那么多的伊斯兰教国家、佛教国家,有谁能明白主的心意呢?如果戴德生现在还活着,我相信他一定会对今天的中国教会大声疾呼的,那么你一定能想到他会说些什么。你听到了主借着戴德生的生命对你所说的话了吗?起来,燃烧吧!



作者简介:
路加弟兄,目前受差作跨文化宣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5-1-9 04:05 , Processed in 0.0483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