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山双周 分享:汪时贵 我们一起读2节经文:(出埃及记 28:43 和合本)亚伦和他儿子进入会幕,或就近坛,在圣所供职的时候必穿上,免得担罪而死。这要为亚伦和他的后裔作永远的定例。” 【罗7:14】我们原晓得律法是属乎灵的,但我是属乎肉体的,是已经卖给罪了。 根据范老师的这篇文章。提到的两个问题。什么是罪?怎么遵行神的诫命?律法诫命是“属乎灵”:出于神,出于圣灵,并反映神的属性。罪是“属乎肉体”:反映人的本性,即悖逆神的特性。 然而,罪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叫诸般的贪心在我里头发动;因为没有律法,罪是死的。……那本来叫人活的诫命,反倒叫我死;因为罪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引诱我,并且杀了我。(罗马书 7:8,10-11 和合本) 看过《纳尼亚传奇》的可以知道,罪是动念,贪念,这个念是诫命的对立面。这个念是顺从肉体欲望的念。要说罪,先说诫命,知道神的诫命有哪些?上帝让以色列出埃及,是要在旷野事奉神,在旷野传达了10条诫命,除了10条,还有很多。最近我跟几个姐妹一起读的是出埃及记。今天读28章,祭司的圣服。我们在其中看到神其实非常的严谨,非常的严肃,非常的仔细。怎么做细节他指示的非常清楚,包括上面这句话,“进会幕,就近祭坛,必穿上,免得担罪而死”。这是什么意思,如此严厉,透过这节,我们知道神是圣洁的,不可轻慢的,神让我们带着敬畏的心见祂,在《新约》,耶稣再次重申用心灵和诚实拜祂?这就是诫命之一,也是重中之重。我们再回想,无论那条诫命,是不是让我们回到本分,作为人的本分,有人会问,回到本分会不会就傻笨,那是一种无知,摩西没傻笨,约瑟也没有吧。 透过《圣经》我们越知道神,越会知道自己的无知,知道什么是神的诫命?其实我们只要用心去体会,随便拿起一段经文都透着神的属性。可是我们很多人还是依然不认识神或者是说依然是很片面的。不是让某些说法辖制我们自己,就是用我们仅知道的那点东西去辖制别人。求神帮助我们,用敬畏的心读祂,认识祂,被祂充满,启示我们当明白的 谨守自己,更新生命。关于诫命,我们今天也就分享一个点,有机会以后继续。
圣山双周分享 分享:温正油 恩典人格的形成:恩典人格形成最重要的是“三心”,第一忧伤痛悔的心,破碎的心。第二是虚心,第三是清心。我们的第一心就是要不断认识上帝、认识自己,认识罪,我们才能真正的降服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面前忧伤痛悔,我们才能发现自己内心的破败不堪,七宗罪与七美德帮助我们在面对当下文化潮流时好让我们警醒。 社会上各样的冷漠与互害、根源是人的心中缺少爱与被爱的能力,最终的根源在于对于罪、恩典的体会的匮乏,我们内心深处对于罪的漠视和不敏感。公共秩序的混乱原因在于心灵秩序的混乱,根源是在于人心中的罪,没有被福音得着,没有被恩典得着。人心中充满了今天我们所读范老师的著述中所讲的七宗罪,自然而然也就行不出七种美德。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对于人的无限性的假设、人性善的假设,如果不承认自己是个罪人,不认罪悔改,就不会有一个爱、公义的人格产生。对于这样一个古老文明,福音能够带来赦罪的恩典,能从根本意义上把充满罪恶、苦毒、怨恨的人格变成恩典的人格,人与之间就能够真正的和平相处,这恩典是白白的,不配的,免费却昂贵的。张扣扣的事件使我们反思要认识罪,在罪中悔改后让耶稣基督做我们的主,从自己悔改做起。
分享主题-神的诫命与人的罪 分享:于小鱼 人能完全遵守上帝的诫命吗?自从堕落以来,无人能在今生完全遵守上帝的诫命;反倒天天在心思、言语和行为上,违背上帝的诫命。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认识神,我们作为罪人需要认识罪。人若不知道自己是个罪人,不会在神的面前谦卑、悔改、寻求神,也不会接受耶稣的救恩了,勉强加入教会也是过一种自我修行,自我完善的宗教生活。如果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罪,一定不会对神感恩。传道人不知道罪,不会明白圣经,只会传耶稣是道德榜样,耶稣的十字架就是愚拙的道理。真教会的建立,必须是建立在悔改重生圣洁得胜和传福音上(宋尚杰)。 我们常常是对神教导要做的事感兴趣,却对神自己不感兴趣。基督徒活在恩典之下,不代表就可以不守规矩,任意而行。 律法有三部分组成:道德法,有永恒性,普世的价值,也是基督徒的行为规范。民事法用于旧约以色列民族,原则适用于普世。礼仪法,仪文律法是福音的预表,基督来了,民事法也时过境迁。只有十诫是基督徒遵守的行为准则,以此为判断标准。 罪藉着诫命叫人死,恩典藉着义叫人活,所以我们需要思想:哪条诫命是我们常犯的呢?知道了要努力改正,并以信心的祷告接受耶稣基督的赦罪,及圣灵帮助你悔改的能力。愿神帮助,我们蒙恩得救后,过讨神喜悦的生活。阿们! 圣山双周评议 评议:徐星星 很感恩今天继续以评议的身份来跟大家学习,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圣山平信徒门训指南之五——七宗罪和七美德——忧伤痛悔的心,这个主题的课程,接下来将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从三位弟兄姊妹分享中的收获: 今天第一位分享的是于小鱼弟兄,感谢于弟兄的精彩分享;于弟兄首先通过“人能完全遵守上帝诫命”这个问题为我们展开,我们知道自从堕落以来没人能在今生完全遵守上帝的诫命,相反我们天天在心思、言语及行为上违背神。 接着于弟兄为我们分享了我们最重要的是认识神,因为认识神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那我们作为罪人也需要认识罪,通过于弟兄的分享让我们认识到:认罪不是某个时间点做的事情,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做的事情,因为随着我们对神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认罪悔改也会随之深入,换句话说我们的认罪是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我们也知道当下我们都活在神的恩典下,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不守规矩任意而行,也不代表我们就能什么也不做躺在恩典上睡大觉,我们不仅仅只对神的恩典/祝福甚至神迹感兴趣,我们更应该感兴趣的是更深的认识神自己。 最后于弟兄为我们分享了律法的组成部分,因为认识罪我们要回到律法,就像保罗在罗马书7章7节中说的“…只是非因律法,我就不知何为罪…”。律法由道德法、民事法、礼仪法组成,这是路德宗遵循奥古斯丁传统根据当时犹太会堂经师的划分来的,面对这个分法感兴趣的弟兄姊妹可以多去了解一下。 第二位分享的是汪时贵姊妹,感谢汪姊妹的精彩分享;汪姊妹为我们从旧约出:28:43节的经文开始到罗:7:14帮助我们看到罪与死、罪与圣灵的关系;汪姊妹从纳尼亚传奇带我们看到贪念与诫命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看到在外面身上发动的罪。 接着汪姊妹为我们分享了旧约神为以色列民颁布的十诫带我们看到罪的严重性与上帝的可畏性。最后再次劝勉我们要通过《圣经》认识神、认识自己,只有认识自己的无知、有限,我们才能怀着敬畏的心,我们就能在经文中理解神的属性,所以我们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认识神、以致于我们的认识不一直片面的,最后我们不能被罪辖制,也不能用我们所知道的去辖制人。 第三位分享的是温正油弟兄,感谢温弟兄的精彩分享;温弟兄为我们分享的主要围绕范老师的讲章展开:从我们当下的环境以及我们的文化背景,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罪与圣经教导的罪是不一样的; 恩典人格的形成:恩典人格形成最重要的是“三心”,第一忧伤痛悔的心,破碎的心。第二是虚心,第三是清心。我们的第一心正如前面两位弟兄姊妹所分享的:不断认识上帝、认识自己,认识罪,我们才能真正的降服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面前忧伤痛悔,我们才能发现自己内心的破败不堪;温弟兄为我们再次复习了七宗罪与七美德,帮助我们在面对当下文化潮流时好让我们警醒; 最后通过张扣扣的事件带我们一起反思,如果我们真的认识罪,在罪中悔改后,让耶稣基督做我们主之后的美好景象,并劝勉我们要认识罪、从自己悔改做起,我们才有希望,我们才能成为世人的光。 很感恩今天三位弟兄姊妹们的分享,也很感恩我们有机会学习平信徒门训的系列课程,盼望我们通过对罪的学习,帮助我们从自己开始悔改,只有当我们回到基督的十字架面前,我们才会有真正的敬畏、从心的悔改,建立真正的基督徒人格,才能真正让世人在我们身上看到基督。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 圣山双周讨论 于小鱼:回应姊妹的分享:罪趁着机会,藉着诫命叫诸般的贪心在我们里头发动。没有律法的时候,罪是死的,当我们试图遵守这些诫命时,罪就活了。例如十诫中的不可贪恋本身不是罪,但是诫命摆在我们面前,激发我们内心的贪心时,罪便在其中运作,引诱我们违背诫命。这种属灵的斗争揭示了人类内心的腐败与罪性,也显示了律法与罪的关系,可以更好理解为何罪会藉着诫命来引诱我们。 崔盛恩:罗马书7章7节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律法是罪吗?断乎不是。只是非因律法,我就不知何为罪。非律法说“不可起贪心”,我就不知何为贪心。然而罪趁着机会,就借着诫命叫诸般的贪心在我里头发动,因为没有律法罪是死的。我以前没有律法是活着的,但是诫命来到,罪又活了,我就死了。那本来叫人活的诫命,反倒叫我死;因为罪趁着机会,就借着诫命引诱我,并且杀了我。 Lily:罪就是故意违反神的诫命,或明知真理却没有正义地行事,就是犯罪。
chatgpt deep research:
范亚峰先生的《七宗罪和七美德——忧伤痛悔的心》这篇文章,结合了传统基督教的忏悔思想与现代中国社会的伦理讨论,提出了关于“恩典人格”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如何通过基督徒的精神原则应对社会矛盾和人际冲突。 核心思想: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的意义:对中国教会的意义:综上,范亚峰的文章提供了一个跨文化的伦理反思,将基督教的教义与中国社会的伦理文化相结合,对中国社会和教会的深刻意义在于如何通过信仰构建一个更有爱与理解的社会。
范亚峰、杨宁编:圣山平信徒门训指南之五(罪、人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