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0|回复: 0

游冠辉:混乱的世道,你的心灵安息何处?

[复制链接]

2843

主题

22

回帖

9941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941
发表于 2020-6-17 10: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混乱的世道,你的心灵安息何处?
——《圣徒永恒的安息》读后感

巴克斯特(1615-1691)是英国杰出的清教徒牧师,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敬虔的传道人。巴克斯特在传福音、牧会、神学以及推进教会合一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中国鲜为人知,然而,在历代圣徒中,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许许多多的人生命因他而改变。

喜爱巴克斯特近半个世纪的福音派著名神学家巴刻(J.I. Packer)写道:“我对你们所有人——包括教牧人员和平信徒、年轻的基督徒和年长的基督徒——说,去认识巴克斯特,并且一生不断认识他。你会一直从他受益的。”巴克斯特最为人所纪念的是贯穿于他一切侍奉之中的属天安息。在他的墓志铭上赫然刻着:“巴克斯特向人们指出了通往‘永恒的安息’之路”。

威尔金森( John Thomas Wilkinson)说:“正如班扬的名字立即能令人想起他的《天路历程》一样,巴克斯特的名字立刻会使人想到他的《圣徒永恒的安息》。”(中译本导言, 2页)

默想永恒的安息


巴克斯特年轻时便体弱多病,可能得肺痨,咳嗽吐血,长达两年之久,随时可能死去。因此,他更加关心灵魂的永恒状态。他发现自己心硬,便在神面前日夜流泪祷告,恳请神使他的心变得柔软,能忧伤痛悔。身体的软弱使他更加珍惜在世上的短暂时间。

除了身体孱弱之外,当时英国正经历内战,他被迫撤离基德明斯特,颠沛流离。 1642年巴克斯特成为随军牧师后,他目睹多场残暴的战争。这一切使巴克斯特饱受忧患,促使他更加渴望从今世的痛苦得彻底解脱,早日进入永恒的安息。

行军使巴克斯特的健康状况更加恶化。他不得不住在朋友家休养。当时,他身边除仆人外没有其他熟人,医生已给他判了死刑。他便开始更加严肃地思考永恒的安息并撰写《圣徒永恒的安息》一书。巴克斯特在题记中写道:“拙作是出自一徘徊于生死线上之人的手,他的创意和情感的能力均因体力匮乏实有不济,本书主要部分都是在除圣经外作者手边没有一本书的情况下写成的,即使作者有人为点缀之便也无心如此。如今回想上帝的这一安排是何等地甘美啊!这安排迫使我进入了属天默想的美好操练(先前我就发现它对我的灵魂饶有裨益);剥夺了我所知道的其他帮助则更是对我的怜悯,这使我的默想全凭这属天题目供给营养,如此默想比我今生所有的冥思都使我获益!”(献词, 2页)

巴克斯特默想的主题便是《希伯来书》 4:9中所说的安息:“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这是神应许赐给他子民的安息。神应许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美地,不过是这安息的预表和凭据。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都得了迦南美地的应许,但他们“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来 11:13-14)。他们是在盼望、等候那天上更美的家乡,那永恒的安息之所。

巴克斯特在《安息》中阐述了这安息所包含的几重含义:“圣徒不再使用上帝在世上的赐福手段;他们彻底摆脱了一切恶;圣徒个人的身体、灵魂最大程度地得完善;圣徒最亲近地享受上帝——终极福祉,并且全身心地,幸福而永久地享受上帝。”( 6-7页)那时,我们歇了手中一切的工,不再劳苦;我们不再犯罪,天上也不再有不洁不义,不再有哀伤和眼泪;我们的身心都得以完全,得以享受天上无与伦比的荣耀;我们与上帝之间再没有阻隔,可以与他完全合一;我们将满怀喜乐地享受与上帝的同在,直到永远。

那安息是何等荣美!它是神的爱子耶稣基督用重价买赎来的,是白白赐给我们的恩典。它绝对完美,因它除去了罪和苦。那时,我们不再对神的爱感到疑惑,不再担心神不喜悦我们,不再受撒旦、世界、肉体的试探,不再受逼迫,也不再有分裂和纷争。而这安息将永无止境。这永恒的安息是为神的选民,亦即悔改重生之人预备的。错失这安息的人将失去神本身,自己无法享受天上荣耀的个人完善,也无法享受与众天使和圣徒蒙福的团契。这等人不仅在今世要承受罪的后果,失去上帝的恩惠、一切的盼望、良心的安宁、现世的欢乐和享受,而且死后还要遭受神的审判,落入地狱的永火之中,受无尽的折磨。

巴克斯特怀着炽热的激情,不断地为我们描绘天上的荣耀场景和地狱的可怕刑罚。他深情地呼唤读者要默想这属天的安息:“要认真投入这默想的功课,将在基督里的上帝视为你唯一的安息,专注于他胜于一切,因为无需多久,主就要召你去向他交账,判你到永久不变的结局中去了。永生上帝是他圣徒的福祉与安息,求他藉这默想将我们属肉体的心变得属灵,将我们属世的心变得属天,使我们能深爱他,以他为乐,求他让这默想成为我们毕生的功课……”

默想在清教徒灵修传统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约翰 .欧文、汤姆 .华生、卡拉米等多位清教徒作家专门写过论述默想的著作。布鲁克斯将默想比作消化属灵真理的肠胃。和布鲁克斯一样,巴克斯特认为只有借着默想,灵魂才能消化吸收真理。

巴克斯特将默想的重点放在天国上。具体应当如何默想天国?第一步,要使用深思。认识能力领受了真理之后,将真理存在记忆里,深思则将真理传递给情感。第二步,要以默想的对象来激发爱慕、渴求、盼望、勇敢和喜乐的情感。第三步,借着自语(内心独白),劝说自己的心灵,向自己讲道,直到内心的火燃烧起来。第四步,以祷告直接与上帝交谈,向上帝祈求。巴克斯特认识到,默想天国的最困难之处在于,“在心中维系对天上之事鲜活的意识”(261页)。信心的对象遥不可及,而感知的对象近在眼前。为了帮助人默想,他认为人的想象力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由可感之物推想天上之事和将感官的对象与信心的对象做比较的建议。在这一点上,他突破了一些清教徒前辈。《安息》中充满了生动的想象和精彩的对比。

在这些具体的指导之后,巴克斯特在最后一章还为我们提供了如何默想天国的示范。最后一章是全书最精彩的一章。从中我们看到,巴克斯特不是纸上谈兵,他切实在实践自己所教导的默想。在其中,他让我们瞥见了天堂的荣美,品到了天上的喜乐;在其中,他让我们看到如何“使自己从一团泥,变作一团爱火;从一个健忘的罪人、世界的情人,变作切慕上帝的人;用一个胆小怕事的懦夫,变作立定心志的基督徒;从不接果子的可怜虫,变作满心喜乐的生命”( 280页)。他在默想中,“将自己的心从地上劝到天上”(280页),直到安息在永恒的荣耀之中。

巴克斯特在前一章中说:“据我理解,在我们的默想中能时而自语,时而祷告,时而与己心、时而与上帝交谈,乃是属天操练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在最后一章中,我们看到的,正是这种时而自语、时而祷告,直到对永恒安息的渴慕被完全点燃的最高默想境界。

默想永恒安息带来的生命改变


使徒保罗说:“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 4:18)所不见的天国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态度和生命的样式。而属天的默想便是让那所不见的天国深深地刻在我们的生命中,直到我们的心安息在其中。巴克斯特在本书的结语中说:“基督徒能活出他应有的样式,行事为人能与他口称的原则、信仰相符,必定都是他在默想的功课上最认真、最勤奋的时候。”

疏于默想的基督徒所顾念的往往是世上的暂时之事,不会以天国的事为念。而默想天国必然带来生命的更新和改变。默想的益处诸多:“常思念天国的安息,能见证你的敬虔是真诚的;这是基督徒性情中最高尚的美德;它导致的是最心安的生活;它将成为对犯罪诱惑的最有力防范;它必能为你的恩典与尽责增添活力;能成为你在苦难中的最佳强心剂;能使你为他人带来最大的益处;这尤其能荣耀上帝。”我在本书和巴克斯特的身上,最突出地看到了属天默想所带来的三个方面的改变。

1.尽心爱主,竭力做成得救的功夫

如果认识到那永恒的安息是那样荣美,而地狱的永刑是那样的可怖,那么我们就当来信靠耶稣,竭力追求进入这安息。我们信耶稣便得永生。但何谓真实的信心?我们是否有得救的确据?蒙恩得救的人应当有什么样的表现?

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巴克斯特说,一个身患重病的人会急切地询问医生自己是否能过这一关,可在自己是否得救的问题上,怎能不寻求确据呢?今天,我们想当然会把一个做了决志祷告、受了洗又正常参加教会生活的人视为一个悔改重生的人。清教徒们却不是这样。他们相信,如雅各所说的,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巴克斯特写道:“从没有一个渴慕上帝不胜过世上一切的人能与上帝共享安息,‘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我们身上残余的旧本性会极大地削弱我们对上帝的渴慕,但绝不能泯灭这渴望。”

一个真正蒙恩得救的人必然会渴慕上帝和永恒的安息,会以天上的事为念,而不再爱世界,因为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巴克斯特力劝读者要认真省察自己,看看是否有蒙恩得救的记号。他提出两个可以鉴别我们是否享有永恒安息的标记:“其一,你是否将上帝视为自己的终极福祉;其二,你是否真心接受基督作自己的唯一的救主和主。”我们若是视上帝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且真心接受基督做自己唯一的救主和生命之主,就必进入那永恒的安息。前者涵盖律法的第一个诫命:“你要尽心爱主你的上帝。”后者则涵盖福音的诫命:“当信主耶稣,你就必得救。”巴克斯特说,履行这两条是敬虔与基督教信仰的总和。

许多人信了主以后,生活和过去没有两样,仍在世上追名逐利,放纵肉体的情欲,不追求上帝的国和上帝的义,不尽心、尽性、尽意爱上帝。巴克斯特警诫这等人,不要以为自己的救恩是稳妥的。他决绝地说:“凡不将上帝看作自己最高福祉和生活终结目标的人,骨子里都是不信上帝的人,都是邪恶的偶像崇拜者。”而蒙恩得救的基督徒,“生命就要在恩典中努力长进,增强、增进自己内心对基督的关注,弱化、制伏自己对肉体的关注;不要用所谓‘基督已完成了所有的工作,没有为你留下任何事做’的想法欺哄自己。相反,你要胜过世界、血气和魔鬼,并为此随时穿好军装警惕着,准备奋勇、坚忍地作战到底,这对于我们得确据、得救都是极为重要的。”这并非说救恩是借着我们的行为,这是做成得救的功夫。

巴克斯特的一生是“与上帝一起猛跑”的一生。他几十年处在病痛当中,几乎没有一时身上没有病。他把身体的软弱看作上帝给他的恩典。他说,身体的软弱大大减少了试探,使他轻看世界,使他更加爱惜光阴,更加竭力多做主工。巴克斯特 22岁时被按牧,26岁时被聘为基德明斯特教会的牧师。后因英国内战爆发中断,被邀请去做随军牧师。行军使他的健康状况恶化,住在朋友家休养。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圣徒永恒的安息》这部巨著。痊愈后,他又回到基德明斯特牧会,长达 19年之久,在那结出丰硕的果子。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2年查理二世于颁布《划一法案》( Act of Uniformity)后,许多不从国教者被褫夺牧职,巴克斯特也被逐出英国国教会,无法在基德明斯特继续牧会。在此后29年的生涯中,他历经坎坷,多次被控告、受罚款,甚至坐监。他能讲道时就讲道,不能讲道时就著书。无论在什么境遇中,他都以神国为念,尽心爱主。在几十年间,他写下了130多部的著作。莱尔主教评价巴克斯特时说:“他是一个‘不属世界的人’,一直把上帝、基督、天国、死亡、审判和永恒摆在眼前,毫不关心世上的好处。”

2.挚爱灵魂,全力传扬拯救的福音

默想永恒使巴克斯特一方面热切盼望天国的安息,另一方面更感到地狱永刑的可怕。看到世人远离天国之路,正往地狱的路上狂奔,巴克斯特心急如焚。天国是如此美好,上帝又愿罪人悔改,不愿一人沉沦灭亡,因此激发人寻求永恒的安息、免受地狱的刑罚便是已经悔改重生之人的责任。

面对许多基督徒对传福音的工作内心冷淡,巴克斯特感到悲哀:“然而,我们却不肯严肃地向他们指出,他们已误入歧途、命在旦夕,并帮助他们回归正途,使他们能得永生。可悲的是,全力以赴救人灵魂的基督徒少而又少!”他在《圣徒永恒的安息》的第九章花了很大的篇幅分析基督徒不传福音的原因,并为各种人群提供具体的传福音指导。

巴克斯特深感传福音的迫切。他写道:“做这项工作要从速。你如果不想让对方贻误回转的机会,就不要在力求使他们回转的工作上拖延。在你思量着是否该去劝导、帮助一个人的同时,也许对方正更多地欠下罪债;也许上帝的盛怒正在蓄积;罪也许正在扎根;积习也许正把他越绑越紧;犯罪的诱惑也许在成倍地增加;他的良心也许正在枯萎;他的心也许变得越发刚硬;也许魔鬼控制了他;基督被关在门外;圣灵受到抗拒;上帝也许每日都在受羞辱;上帝的律法遭到违犯;上帝应得的敬拜正在受剽窃;时间正在流逝;死亡和审判已到门前;就在你思量该如何避免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对方若是死去,堕入地狱,又怎么办!”

巴克斯特教导人要全力以赴拯救灵魂,他自己是热切传福音的典范。他在基德明斯特牧会的时候,按照巴刻先生的说法,他差不多使整个基德明斯特城的人都信了主。他主日在教会传讲,周间去信徒家中探访,以要理问答系统地教导他们,使他们切实地认识福音,并在生活中活出上帝的道。他在一首诗歌中表达了自己传福音的热切:

主呼召我趁着白日做工;
警告可怜灵魂回转切莫迟延:
决心速速传播主道,
效法安波罗修随学随导。
时时记住我不能长存于世,
为救人灵魂争战心如火烧。
每每讲道,如今生最后一次,
又如将亡之人传给将亡之人!
啊,传道者该如何切望罪人悔改,
谁知教堂与墓园原是比邻?
看到人在传讲,在听,在死亡,
转眼从时间进入无尽的永恒!

他不仅借着讲台传讲,而且借着著书来传讲。 1658年,巴克斯特写了一本小书,书名直截了当称为《对未悔改者的呼唤》( A Call to the Unconverted)。这本书获得的成功仅次于《圣徒永恒的安息》,该书印行了三万多册,不仅带领了成千上万的人信主,而且对怀特菲尔德和司布真这样的大布道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传福音的心冷淡,甚至有些传道人以自己没有传福音的恩赐为由,很少向人传福音。即便我们传福音,有时常常更多把它当作一项事工或一种活动,而不是出自对灵魂的爱去做。甚愿巴克斯特的《安息》能激发我们对灵魂的爱,点燃我们传福音的热心,使我们看到抢救灵魂的迫切,从而竭力去完成主交托给我们的福音使命。

3.不惧死亡,切望进入永恒的安息

凡基督徒,头脑中都应该知道,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我们死后是歇了一切的劳苦、进入永恒安息之中,与主永远在一起,享受甜美无比的荣耀。然而,为什么在现实之中,不少基督徒在面临死亡时仍充满恐惧,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巴克斯特一针见血地指出,那是因为我们心中隐藏着太多的不信:“如果我们真相信上帝确实为信徒预备了上好的福分,那么我们肯定就会像眼下怕死那样对活着不耐烦,在末后的日子到来之前,我们会度日如年。既真相信死亡将使我们从痛苦迁到无比的荣耀中去,又不愿死去,这有可能吗?”

正是因为我们疏于默想天国,对天国感到陌生,对天国的安息并不渴慕,我们面对死亡才会那样恐惧。面对一位垂危的病人,巴克斯特敢对他说:“谁要是不愿意死去,谁就是不肯与基督同住。”我们敢吗?巴克斯特和保罗一样处在两难之间,知道离世与主同在好得无比,却又感到在肉身活着还有必要:“你是知道的,我并不厌倦做你的工,只是厌倦了痛苦和罪;在你仍要用我的时候,我愿意在世上逗留,快快地做你交给我的工作;但我恳求你,到我的工做完之后,不要让我在世上耽延……”

因着他对天国长期的默想,他对死亡的恐惧变成了对天国强烈的渴望,对死亡的恨恶变成了对主的憧憬。他向主呼求说:“主啊,求你不要耽延,免得活着的人停止盼望;求你不要耽延,免得这地变得有如地狱,免得你的教会因分裂而支离破碎;求你不要耽延,免得你的仇敌在你的羊群面前得手……主啊,让那伟大的复活之日快快到来吧!”最后,他与使徒约翰一起说:“主耶稣啊,我愿你来!”(启 22:20)

巴克斯特一生都在预备人面对死亡、面见上帝。对于那些尚未悔改之人,他急切地呼吁他们悔改。他把每次的讲道都作为最后一次,仿佛是将亡之人对将亡之人讲。对于那些已经信主的人,他教导、劝诫他们要时常默想天国,竭力进入永恒的安息。

有一回,在讲道的时候,塔尖上坠落一块砖头,引发了警报。教会一片混乱和恐慌,人们纷纷挤门外逃。有一老妇大声求主饶恕她来此教堂,并许诺若主救她,以后永不再来此。混乱中,唯巴克斯特巍然不动。待秩序一恢复,巴克斯特站起来说:“我们在服侍上帝,以预备自己在世界的销熔声中坦然无惧,那时天要废去,一切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熔化。”

巴克斯特如此传讲,也如此活出。莱尔说他离世时像夏日的落日那样平静安详,心中不仅没有恐惧,而且充满了对永恒安息的期盼。“临终之前的几小时,他用在预备他人和自己面见主。他对来访的朋友说:‘你们来此是学习如何死亡。这是一条世人都要走的路。不要被这虚妄的世界所迷惑,不要放纵肉体的情欲。一定要选择以上帝为你杯中的份,以天堂为你的家乡,以上帝的荣耀为你人生的目的,以上帝的道为你的准则;如此你们便再也无须惧怕,我们也必欢然再见。”(莱尔,《巴克斯特小传》)

巴克斯特同时代的清教徒神学家约翰 .弗拉维尔说:“巴克斯特每日仰望并愉快地翘望圣徒与上帝同在的永恒安息,他几乎是活着天上,只是作为信心生活的杰出典范而暂时留住我们中间。”(前言, 7页)三个多世纪以来,他的著作和生命见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圣徒。祈望这本《圣徒永恒的安息》能激励你我更多默想天国,并与巴克斯特一同向着标杆直跑。

(巴克斯特《圣徒永恒的安息》,许一新译,三联书店,2013年3月,橡树文字工作室策划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4-11-23 15:43 , Processed in 0.0840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