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神学”所身处的社会—历史处境和思想论争的基本语境不是别的,一言以蔽之,乃是“中国的现代性问题”。在《汉语神学与历史哲学》中,刘小枫将“中国的现代性问题”称之为“历史哲学”问题。如果今天他再重写这篇文章,我猜想他会将标题中的“历史哲学”换成“政治哲学”一词。[5]从“历史哲学”到“政治哲学”视角的转换意味着,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审视将从“古今中西之争”的历史问题,进一步深入到这一问题的实质内容,即“心性-政制问题”。也就是说,处于古今中西之中的“中国的现代性”到底应该在什么样的心性之上建立与其相应的什么样的政制?而中国自身的古典传统以及西方的古典传统和西方的现代传统能够为我们的心性的重建和政制的探求提供什么样的“基本的精神抉择”(the fundamental alternatives),以拓展我们理解我们“现在的历史(history of the present)”和我们“现代性的精神气质(the ethos of modernity)”的目标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