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81|回复: 0

舍禾:从四福音看“主的晚餐”之不同记载及作者不同的神学观

[复制链接]

2843

主题

22

回帖

9941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941
发表于 2020-6-20 15: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10-10 03:26:39)

文/舍禾

读经:太26:17-30,可14:12-26,路22:7-39,约13-14章

 

    生活在古代近东的人,通常每天只进餐两次。午餐较为简单,以果腹为主,晚餐则是一天之内最重要的时间,不仅可以饱餐一顿,还可以享受家人欢聚的天伦之乐。

    在所有的晚餐当中,逾越节的晚餐对犹太人的信仰生活最为重要,它被称之为“含救赎意义的晚餐”。[1]当神击杀埃及地头生的时候,涂在门楣和门框上的羔羊的血可以保护以色列各家免受灭命之灾。因此,神吩咐以色列家要世世代代守逾越节。

    福音书记载了主耶稣与门徒共进最后一次的逾越节晚餐,这次晚餐被称为“古往今来的逾越节的成全和高峰。”[2]就在这个晚上,耶稣用饼和杯设立了圣餐,这正是有名的“主的晚餐”(Lord’s Supper)的来历。

    不过,在福音书作者的笔下,“主的晚餐”同中有异,而细节的差异往往反映出作者思想的不同,以及神学观点的不同。本文正是尝试分析不同作者的不同记载,及神学观点。

一、“主的晚餐”的重要意义

    “主的晚餐”(κυριακὸν δεῖπνον)这一名称出现在保罗的书信中(林前11:20),这个晚餐是主耶稣亲自设立的,也被称为“圣餐”,或是“最后的晚餐”。在四福音中,除约翰之外,其他三位作者都较为详细的记录了这件事情。[3]

    “主的晚餐”之于教会,犹如逾越节之于以色列人。因此,“主的晚餐”是具有救赎意义的晚餐,它使神与人之间的“盟约”得到了升华,被称为“新约”;它的范围超越了旧约的逾越节,守约者可以是来自万国万邦的人。为此,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宣布他要为救赎人类而受死,并嘱咐门徒要守这晚餐,以作纪念。

从早期教会的记录来看,“主的晚餐”已逐渐失去了逾越节的色彩,不再注重当节的时间,也不再注重逾越节晚餐所享用的食物。就时间而言,“主的晚餐”可以天天举行,也不受地点的限制(徒2:46);就“食物”而言,没有苦菜,甚至没有逾越节的羊羔,仅仅以葡萄汁和无酵饼来表示晚餐全部的意义(林前11:23-28)。然而,“主的晚餐”却赋予逾越节全新的意义,因为,基督亲自成为了“逾越节的羔羊”(林前5:7),他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就成了永远赎罪的根源(来9:12)。故此,圣餐的饼和杯用来表示耶稣的身体和血,而这两者都代表基督的牺牲和受死,并由此使人类从罪恶中得到释放。

    不仅如此,“主的晚餐”也表示了跟从者的团契和感恩,以及对耶稣再来的盼望。[4]

二、“主的晚餐”在四福音中的不同之处

    仔细比较福音书中关于“主的晚餐”的记载,我们会发现很多细节上的差异,笔者把这些不同之处罗列如下:

1、吃晚餐的时间不同

    符类福音都认为耶稣是在逾越节的晚上和门徒共进晚餐,而约翰福音则把这个时间提前到逾越节的前一天。

太26:17

可14:12

路22:7

约13:1

逾越节的第一天

逾越节的第一天

除酵节…的那一天

逾越节以前

    按照神当日吩咐摩西的话,逾越节要从尼散月(正月)初十日就开始预备(出12:3),并在十四日,就是逾越节的当天宰杀羔羊,当夜就要用火烤了吃,并不能留到第二天(出12:6-10)。紧接着,以色列人要守除酵节七日,就是从正月十五到二十一日(出12:15)。把两个节日加在一起,共有八天,这八天都要吃无酵饼(出12:18)。在两约期间,犹太人将这八天的节期通称为“除酵节”,约瑟夫在《犹太古史》15:1和《犹太战争史》3:1都记载了这件事。到了耶稣时代,这种思想得到延续,福音书的作者也采用了这个名称:“除酵节,又名逾越节,近了。”(路22:1)因此,符类福音所说的“逾越节的第一天”是指十四日,也就是传统犹太人吃逾越节晚餐的日子,即十四日的黄昏,十五日的开始。

    不过,约翰却把这个时间提前了一天,并特别提到当清晨犹太人把耶稣解往衙门的时候,恐怕会沾染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所以,他们自己不进衙门(约18:28)。以此理推,耶稣被钉死正是逾越节的当天,即十四日午后时分,这看法与日后保罗的看法相同,因为保罗也曾说:“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林前5:7)

  2、对逾越节的描述不同

可14:12

路22:7

宰逾越节羊羔

宰逾越节羊羔

    虽然,约翰福音没有出现“宰逾越节羊羔”的话,但约翰确曾在其他经文中描述耶稣是“神的羔羊”(约1:29,36),而且,约翰也影射耶稣在犹太人宰杀逾越节羊羔的时刻被杀。因此,独有马太福音没有提到“羔羊”与耶稣基督的关系。

  3、马太略去了关于门徒预备筵席的精彩描述

    在符类福音中,唯马太略去了这个生动的细节描写,但加上了“我的时候快到了”一句。马可和路加基本上相同。关于打发门徒一事,则唯独路加记载两个门徒的名字是彼得和约翰。

太26:18-19

可14:13-16

路22:8-13

打发门徒

打发两个门徒

打发彼得、约翰

到某人那里去

见到拿水瓶的男人

见到拿水瓶的男人

“我的时候到了”

 

 

    虽然,约翰对这段故事没有任何的记载,但他对耶稣的“时候”到与未到的记载却是不少:约7:6、8、30,8:20,这与马太记载的“我的时候到了”相辅相成。

  4、预言犹大卖主的记载不同

    在这一段落当中,出现很多不同的记载:

太26:21-25

可14:17-21

路22:21-23

约13:21-30

预言犹大卖主在设立圣餐前

预言犹大卖主在设立圣餐前

预言犹大卖主在设立圣餐后

没有具体说明

(门徒忧愁)

(门徒忧愁)

 

耶稣心里忧愁

 

 

“与我同吃的人”

 

门徒询问主

门徒询问主

(门徒问主在之后)

一个门徒询问主

“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

“是十二个门徒中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

 “那买我之人的手与我一同在桌子上”

 “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

多了犹太与耶稣的对话

 

 

 

    路加把耶稣预言自己被卖的事放在设立圣餐之后,约翰则没有清楚的时间记录,不过,很多学者认为约翰记载犹大在圣餐设立前就离开了晚餐的现场。

    四福音中只有约翰指出耶稣在预言自己被卖的时候是“心里忧愁”。

    另外,在耶稣预言自己被卖的时候,唯有马可加上了一句话:“与我同吃的人”,用以表明耶稣与犹大的亲密关系,很显然,这句话出自于诗41:9。我们本来以为马太一定会将这节经文引用过来,以证明旧约预言的应验,但马太却不以为然,而且,他还增加了耶稣和犹大对话的篇幅,可能其他门徒一个一个询问主的时候,犹大并没有同时询问主,他反而在经文中显示出犹大与耶稣的关系并不亲密。犹大在太26:25,49中对耶稣的称谓一反门徒惯用的“主啊”,而用了拉比(先生),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称呼,在马太福音中门徒从不用它来称呼耶稣。另外,马太直接称呼犹大为“卖耶稣的”,这显示耶稣和犹大的关系并不亲密。不过,留意上下文的读者应该也会看到,马可在福音书的上文已经指出犹大想要把耶稣交给祭司长(可14:10)。可见,马可的记载并非为了证明犹大与耶稣亲密的关系,而是证明了犹大与耶稣曾经有过亲密的关系(可14:20),而现在,耶稣期盼犹大能悔改;同时,经文也反映出犹大的虚假,正如他用虚假的亲嘴来出卖耶稣那样。

    此外,约翰则以“一个门徒”靠近耶稣的胸膛询问主来代表了大众的意思,特别是彼得的意思,学者大多承认这个门徒就是约翰福音的作者约翰,他是一个很亲近主的门徒。这位门徒的举动在很大程度上衬托出犹大与主耶稣的关系并不亲密。故此,四福音作者都指出了耶稣对犹大的期待,以及犹大的虚心假意,约翰更以反衬的手法显示犹大与主关系的恶劣。

  5、设立圣餐的用语及过程不同

    路加较为独特,多了一句:“我很愿意在受害以先和你们吃这逾越节的筵席。”(路22:15)“我很愿意”带有强烈、热切渴望的意思。不过,最大的区分还不在这里,路加竟然出现了两次的“杯”和一次的“饼”,即先“杯”后“饼”再“杯”。如果说,逾越节晚上共要喝四次杯的话,提到两次杯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约翰则在耶稣的一次对群众的教训中说到了他自己的“血”和“肉”的事情(约6:53-54),不过,很多学者不同意这是有关于圣餐的教导。

    关于神国度的用词,马太和其他两位作者不同:

太26:29

可14:25

路22:16,18

父的国

神的国

神的国

    关于耶稣流血要拯救谁的问题,福音书的作者与保罗有相似之处。不过,马太加上了“使罪得赦”一句,这是一个赎罪的神学思想。

太26:28

可14:24

路22:20

林前11:25

这是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

这是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

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

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

    另外,关于耶稣祝谢饼和杯,除了路加两次都使用了“祝谢”,马太和马可则是“祝福”和“祝谢”轮流使用。

太26:26,27

可14:22,23

路22:17,19

祝福(饼)、祝谢(杯)

祝了福(饼)、祝谢(杯)

祝谢(杯、饼)

    此外,四福音当中,唯有路加记载圣餐是为了纪念主,这和保罗的神学思想是一致的:

路22:19

林前11:24,25

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

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只有马太使用了命令式动词:“你们拿着吃”(26节)、“你们都喝这个”(27节)。这似乎与马太要表明的耶稣的身份有关。

  6、路加与约翰的独特记载部分

    路加在“主的晚餐”中加入了几个较为尖锐的话题,而约翰则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了主耶稣的一些教训。有人认为约翰福音14:31中的一句“起来,我们走吧”表示逾越节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耶稣一边走一边教导门徒,直到约18:1过了汲沦溪。不过,也有学者认为,14:31应该放在17章的结尾,但没有证据证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此,笔者认为,约14:31正是结束逾越节的时候。

路22:24-39

约13:1-14:31

耶稣平息门徒中间谁为大的争论 24-30节

耶稣洗门徒的脚 13:3-35

对西门的警告和劝勉 31-34节

预言彼得三次不认主 13:36-38

差遣门徒前的简短嘱咐 35-38节

安慰门徒 14:1-14

 

应许赐下圣灵 14:15-31

    以上独特的记载,各自反映了作者不同神学观点,因此,会产生不同的侧重面。

三、“主的晚餐”的不同记载所反映的不同神学观点

    每位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基本上都有一个假定的受书群体,以及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主旨),因此,他们对全书资料的编排,以及用词的表达都有一定的模式和要求,这也包括“主的晚餐”这一段经文。总结以上的细节差异,我们稍稍可以了解各位作者的部分神学观点。

1、马太福音作者的神学观点

1从马太写作的对象而言,马太福音应该是写给犹太人的,因此马太在行文中使用犹太人非常熟悉的字词以及事件,比如:家谱,耶稣的一生都应验先知的话,称呼耶稣为大卫的子孙,称耶路撒冷为圣城,以及称呼神为“我们在天上的父”等,而在最后的晚餐中,马太使用了他一贯的手法,称“神的国”为“父的国”,这是因为犹太人不敢直接称呼神的名字,因此,马太在整卷福音书中大量的使用“天国”(共33次),而“神国”则只有出现4次,“国”出现14次。

2马太福音的主旨就是要证明耶稣是弥赛亚,是天国的君王,因此,他具有君王的权威。马太特意略去了预备逾越节的那段生动的细节描写,而加上“我的时候快到了”一句,这表明了他对事件的发展非常有把握,他的生命不在人的手里,更不在犹大的手里;他更愿意顺从神为他的安排,他愿意把自己交托给父神。另外,耶稣用命令的方式让门徒领他的饼和杯,也表示他有君王的权威。

3马太比其他作者多加了“使罪得赦”一句,我们在上文已经提过,这是一个赎罪的神学思想。它很可能是基于赛53章的经文,又与耶31:31-34遥相呼应。这是贯穿马太福音全书的主题之一,旧约的逾越节救赎了以色列民,新约的逾越节救赎了一群真以色列民,其约的标记都是“流血”,但耶稣的血胜过动物的血,故此,耶稣成为了更美的中保。此外,“为多人流出”是犹太人的一句惯用语,它指所有的人。因此,这句话表明了马太福音不仅仅是写给犹太人,也写给外邦人;马太也要证明这位弥赛亚是救赎人脱离罪恶的弥赛亚,正如他所写的那样:“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

  2、马可福音作者的神学观点

1照传统的看法,逾越节的晚餐就在马可的家里举行,因此,马可对门徒如何找到吃筵席的楼房的那段描写,显得精彩多姿,不像马太那样一笔带过。

2马可对圣餐过程的描写显得较为简单,在四个福音书中应该是最简化的。这与马可的写作对象有直接的关系,[5]因为马可的读者并不熟悉犹太人的习俗,也似乎不会对这些习俗感到很大的兴趣。[6]马可所要证明的耶稣就是一位忍辱负重的仆人,他朴实无华,却愿意为人的罪舍命。

3从经文对照和分析来看,马太与马可在用词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在一些圣经词典中,把马太与马可的关于这段经文的相似用词放在一起,以示与路加福音的区别。[7]这让我们看到这两本福音书有其内在的关系。学者们大多认为马太参考马可。

  3、路加福音作者的神学观点

1路加把耶稣被卖的预言放在后面,这有他个人的写作目的,他很可能要先把主耶稣的誓言带出来,[8]这对提阿非罗等希腊的读者而言,更能抓住事件的重点,毕竟,预言被卖不是整个晚餐的重要内容。

2路加记载饭后的教训比马太和马可都完整,这可能与路加的写作前设有密切的关联,因为路加说过,“这些事我既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写给你。”(路1:3)故此,路加能掌握更多的细节也是合理的。

3路加记载门徒在最后的晚餐中争论谁为大一事,在四福音中是唯一的,这个问题最后被耶稣解决了。耶稣说:“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那掌权管他们的称为恩主。但你们不可这样;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事人的。是谁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吗?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事人的。”(路22:25-27)可见,路加刻意要证明耶稣和他的门徒并不是动乱者和抗争者,耶稣并没有和政治有任何的关联。反而,在整本路加福音中让我们看到一位关心贫穷人、受欺压者、被罪恶捆绑者、被疾病困扰者等社会边缘群体的耶稣。并且,路加常常记载令人意想不到的大逆转,比如卑微的升高,骄傲的降卑。总之,耶稣作为一个服侍者来到世上,而不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对抗罗马政权。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路加福音的创作背景是保罗去罗马上诉的情况下写的,路加以此证明保罗并不是暴乱者,他是耶稣的仆人,跟随耶稣那服侍人的脚踪而行,他是一个传扬和平福音的使者。对于这个观点,笔者认为还是有说服力的。

  4、约翰福音作者的神学观点

1关于约翰福音在时间上的记载与符类福音不同,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历法”的观点。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有两种历法,一是祭司(或者撒都该派)的历法,一是法利赛派(或是爱色尼派、或是昆兰群体)的历法,有人认为,符类福音是使用法利赛派的历法,约翰福音则使用祭司的历法。[9]一些支持符类福音的人认为,约翰是在引入一个异常的历史,为了要获得一个神学论点,即耶稣不仅是真光、真葡萄树,也是真正的逾越节羔羊。这似乎就是约翰的神学。[10]可见,时间不同并不是很重要的问题,作者所要体现出来的神学观点比时间更为重要。

2在约翰的神学词典中,“爱”是一个重要的字眼,因此“洗脚”成了晚餐的重点,而圣餐的仪式却没有记载。藉着洗脚,耶稣颁布了伟大的命令,那就是要门徒彼此相爱(约13:34-45)。这是作主门徒的记号,这爱与主的牺牲更是一脉相承(约3:16),为此,有学者认为,洗脚的本身在于表达主的牺牲,这就是晚餐的主题。

3卡森认为,约翰把圣餐的内容从最后的晚餐中抽出来,放在第六章当中,这正暗示饼和杯就是指向耶稣自己,他是从天上来的真粮食,只有他才可以赐下永生。[11]而永生也正是约翰所重视的信息之一。

4“天国”或“神的国”是符类福音的中心主题之一,但是,在约翰的笔下却极少提及。故此,在“主的晚餐”这一段,我们就没有看到“神国”,而其他三卷福音书则都提到这个主题词。

5约翰也重视耶稣对门徒的安慰,以及重视有关圣灵的教导,因此,在最后的时间里和门徒谈论这方面的信息。

 

    总结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福音书的作者虽然记载了“主的晚餐”,但其写作的着重点和神学观点是有差异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才能看到有关耶稣的丰富多姿的事工记录。


 

 

参考书目:

1、陈惠荣主编:《证主圣经百科全书》,香港:福音证主协会,2001年6月初版。

2、马唐纳著:《新约圣经注释》,香港:角石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12月第二版。

3、孙宝玲、黄锡木等著:《耶稣生平与福音书要领》,香港:基道出版社,2005年12月三版。

4、卡森、穆尔著,尹妙珍、纪荣神译:《21世纪新约导论》,香港:天道出版社,2007年12月初版。

5、陈惠荣主编:《证主21世纪圣经新译》,香港:福音证主协会,1999年。

6、Green, Joel B, Scot McKnight and I. H. Marshall, Dictionary of Jesus and the Gospels,(INTER VARSITY PRESS, 1992).

7、马有藻著:《天国的福音:马太福音诠释》,美国中信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

8、D·A·卡森著、潘秋松译:《约翰福音注释》,美国麦种传道会,2007年1月初版。



[1] 陈惠荣主编:《证主圣经百科全书》,香港:福音证主协会,2001年6月初版,页386。

[2] 马唐纳著:《新约圣经注释》,香港:角石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12月第二版,电子版。

[3] 约翰更侧重耶稣对门徒的教导。

[4] 孙宝玲、黄锡木等著:《耶稣生平与福音书要领》,香港:基道出版社,2005年12月三版,页177。

[5] 典外文献资料指出,马可福音的读者是一群外族的基督徒,大概是在罗马。(参卡森等著:《21世纪新约导论》,页159。)

[6] 陈惠荣主编:《证主21世纪圣经新译》,香港:福音证主协会,1999年,页1073。

[7] Joel B. Green, Scot McKnight and I. H. Marshall, Dictionary of Jesus and the Gospels,(INTER VARSITY PRESS, 1992), P445.

[8] 同上,页1074。

[9] 参马有藻著:《天国的福音:马太福音诠释》,美国中信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页271。

[10] D·A·卡森著、潘秋松译:《约翰福音注释》,美国麦种传道会,2007年1月初版,页711。

[11] 同上,页7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5-1-22 23:46 , Processed in 0.0447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