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19|回复: 0

杨天道、曾庆余、胡嘉乐、杨荟等:“从卫斯理到宋尚节——本色化圣洁运动的....

[复制链接]

1535

主题

228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4671
发表于 2021-10-6 17: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2021年7月23日

纪要整理:胡嘉乐、杨荟、蔡琳、曾庆余

第一部分:主讲从卫斯理到宋尚节——本色化圣洁运动的思考
杨天道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感谢主,我们能够在网络上相见,能够继续研究我们去年提出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在中国教会的时代,思考教会的成圣之路。我记得去年也是这个时间,我们谈论到中国教会有几个很基本的问题:我们没有继承一个完整的教会历史,所以我们受到了很多限制,我们不能够从传统当中得到充分的养料。我们也提出,中国教会的未来在于对成圣的追求和果效,所以成圣是我们中国教会长期的一个事业,所以我把它称为一个运动,就叫“圣洁运动”。我们希望能够给予中国教会一个真实的目标,又是一个远大的异象。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更具体地去落实圣洁运动如何在中国操作,如何能够有一个很情境化的具体的运用,我们也可以透过教会历史的一个脉络来思考历史上属灵的伟人带给我们怎样的关于中国教会追求圣洁、成为圣洁的道路上的一些功课,一些榜样。
我想我们一起做个祷告:天父,我们满心地感谢你。我们今天晚上在这里聚集,不单单是愿意来为教会,为中国的未来,为着我们个人的生命向你来呼求。我们也恳求神,你帮助我们要借着教会历史和传统,借着我们对现在处境的思考,使我们成为更加有智慧、有见识的仆人。我们也愿意借着今天晚上的研讨,使我们一同来寻求神的心意,如何在这个时代成为圣洁,让中国教会成为真正的明光照耀的灯台,去影响这个时代,去影响未来的时代。主,我们也请求你帮助我们,借着这个研讨不单单使我们能够去更深地去反省我们的信仰,也使我们有盼望去追求未来的得胜,感谢你。这样祷告奉靠耶稣基督的圣名,阿门。
在去年的内容当中,我们提到圣洁运动,如果把它称为一个教会运动的话,它其实有一个发展的路线,或者说,我们把它分成五个阶段、代表性的五个历史的时期,包括修道主义、重洗派、敬虔主义、清教徒,还有循道主义。今天的内容,我就挑选了最后一个历史的代表,就是循道主义,或者说是约翰卫斯理开始的循道运动,把它作为一个历史的个案来做一些研究。同时我想透过卫斯理,也思想另外一个中国教会的属灵伟人宋尚节,然后将这两个人做一个对比,或者将两个人做一个关联。由此去思考我们中国教会自己,在中国的情境中,在中国的时代里,去追求圣洁运动的一些思路或者一些亮光。
我选这两个人物其实是有一些特殊原因的。一方面我觉得,约翰卫斯理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位是历史的伟人、属灵的巨人,却是非常的陌生的一个神学家。他的思想、他的工作可能中国教会了解的不多,虽然我们中国教会在历史上很大程度上受到约翰卫斯理和他的运动影响,包括在教会的宗派背景上。卫理公会在中国的宣教历史上,或者在中国早期教会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甚至今天你看东南亚的华人教会,卫理公会是一个主流的宗派背景。但是我还是觉得我们有必要把约翰卫斯理拿出来做一些研究和学习,因为他不单是一个被中国教会低估的神学家,也是对中国教会有深刻的意义的范例。他的工作、他的教导,我觉得有很多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养料。
另外一位宋尚节博士也是我们中国教会历史中的一位巨人,他影响了很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所以我们继承了宋尚节博士的心智,甚至他工作的果子。我们怎么去从他身上学习一些这个时代的功课?这两个人他们都对圣洁有非常长远的追求,并留下很多宝贵的遗产,所以从这两个人身上我们来一起思考本色化的圣洁运动。这两个人有非常有意思的关联,等一下我要说明卫斯理怎么影响了宋尚节的信仰和他的服侍的模式。
在今天的内容当中,我想提出三个基本的命题:
第一个,约翰卫斯理领导的循道主义复兴是教会历史上最成功的圣洁运动。我谈到的不是循道主义作为一个教会的增长运动,它的成功之处是,作为一个以圣洁为目标的属灵活动,循道主义从英国到美国的复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圣洁运动。历史上有不少追求圣洁的个人和团体,包括修道主义,包括敬虔主义,但是它们可能在教会内部发生了改革,可能会对个人的生命有很多建造,但是对于整个的社会,对于整个的文化甚至文明,影响力相对不是那么大。但是卫斯理的循道主义复兴,我认为它不单是影响到了一个人,影响到了一个国家,甚至可以说影响到了一个时代,所以我想把约翰卫斯理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个案研究,我认为他其实带给我们一个非常健康、正面的榜样。
第二个命题就是,宋尚节掀起的教会奋兴浪潮是中国教会历史上最深刻的属灵更新。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知道,其实并没有大规模的群体归主运动,直到宋尚节博士开始在中国各地布道,开始在中国各地举办奋兴会,他的这一系列工作就引起了教会的属灵的觉醒,属灵的更新,然后带出来的是比较扎实的交流会,比较有力量的信仰的见证。他本人的风格、他本人工作的模式也对很多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今天中国教会继承下来的非常宝贵的一个历史传统。
今天如果你去到美国的惠顿学院,那有一个葛培理纪念馆,你在入口处会看见很多基督教伟人的画像,其中中国或者亚洲区就一个人,就是宋尚节博士,他的画像列在这些历史名人堂当中。当然他是作为一个传福音的,作为一个布道家的身份,跻身在教会历史伟人的名单当中。但是我还是觉得他作为中国教会代表,是一个在历史,在世界的舞台上可以说是有足够代表性、被人尊重、可以说是美好的一个见证。
我们今天对宋尚节博士也很陌生了,这个方面,我想虽然我们这个题目是关于宋尚节和卫斯理,但我们不是介入一个历史的研讨,我们还是只是从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属灵观来分析如何借鉴他们信仰的遗产,去建造中国教会的圣洁运动。
第三个命题就是,中国教会是在一个很复杂的时代环境当中,这个环境其实非常有挑战性,非常艰难,我们来思考怎么样去在本土的,在本色化的情境当中,我们去操练圣洁,我们去发起一个中国教会自己的圣洁运动。
如果对这些命题我们先有基本的一个共识之后,我们再来看今天的主题:我们如何从这两位伟人身上来思考当今中国圣洁运动的一些功课。
一、  卫斯理的恩典观
对于约翰卫斯理的生平,如果我们今天花一点时间要介绍的话,只是其中他关于恩典的认识。
我们知道约翰卫斯理是18世纪的一位属灵领袖,1703年出生在英格兰,然后他曾在牛津大学完成了学业,获得了硕士学位,成为研究员。后来成立的圣洁团契是他后来的循道宗的开始。他也是热心服侍,带着宣教的心智去到美国,在美国有了一个不是很成功的服侍以后回到英国。然后经历了一次属灵的觉醒,然后他获得了可以说是真正的新生命的经历,然后在1738年开始了大规模的户外讲道。可以说是从这开始,他的人生就进入了一个奔跑的人生,从1739年到1791年,50年时间,他基本上每一天都是早上4:00起床,早上5:00开始讲道,每天讲道两次三次,每年要骑马旅行,最少4500英里以上,所以他一生差不多起码履行了二十二三万英里的路程。然后讲道有四万多次,大规模讲道有时候一次的听众达到两万人。他开办礼拜堂,差派传道人,办学校,办孤儿院,还有写作很多的书籍,出版很多的著作,直到他86岁的时候还在继续服侍。
他一生的年日是88岁,是一位留下可观遗产的属灵伟人。他的神学其实可以说是非常有实践性的,他不是一个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系统神学家,可是他对于神学的感觉,我觉得非常敏锐,或者说,他其实抓住了《圣经》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恩典的概念。
我们知道,其实我们追求属灵的成长是我们需要的努力,但是这个努力不能够成为一个人为的工作,它不要成为一个人的工程,它应该是上帝的工作。怎么样来把神的工作带入我们的属灵追求,那就是“恩典”这个概念的意义了。所以卫斯理是借着对于奥古斯丁这样的教父的研究,发展出一个非常丰富的恩典观。简单说,他是把恩典分成更细的,有不同类型、不同的层级的恩典,或者说从恩典到恩典,我把它称为恩典六部曲。恩典的概念有包括先行预设的恩典、认罪悔改的恩典、领受信心的恩典、称义赦罪的恩典、重生释放的恩典、全然成圣的恩典。
先行预设的恩典的概念是说,在一个人能够认识信仰之前,其实我们作为一个全然堕落的人,是没有任何可能性去主动寻找神,或者说,我们其实对于属灵的世界是完全盲目、完全封闭、完全拒绝的。可是当一个人有了一点点的亮光,有了一点点对属灵事物的追求,有了一点点对自己罪的感受,这本身是一种恩典。虽然你找不到特别明确的去证明这个概念的《圣经》经文,但是他找到的可能是一些比较属于所谓的普遍启示、一般恩典的那个部分,当然这个不是简单的,只是我们有阳光有雨水这种恩典,它是一个属灵的意识,它是一个对于生命的一种可以说是清醒觉悟的这种恩典,所以《约翰福音》第1章第9节——这是约翰卫斯理很喜欢的经文——说,“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他借着经文,把外帮人,甚至那些没有开化的人,都能够对于真理的一点认识,认为是神的工作,所以这是先行预设的恩典。这种恩典没有人能抗拒,但是我们可以去忽略这种恩典,我们可能会对这种恩典置之不理,但当我们去接受这个恩典之后,就踏上了恩典之路了。
那么第二个恩典就是认罪悔改的恩典,在《约翰福音》第16章第7节开始,保惠师来的时候让我们,“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一个人就开始有了悔改的心,开始有了一个对自己的罪的发现,或者说我们其实开始有了对罪的惧怕。这种觉悟带出了悔改,当然这个悔改其实需要的不只是对自己的绝望,也需要对神的信心,那个信心怎么来的?我们都熟悉的经文,《以弗所书》的第2章第8节、第9节,我们知道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领受信心,或者说我们有信心,这就是一个恩典。卫斯理把悔改跟信心没有放在一个概念里头,还是把它们当作是两个方面的恩典,或者上帝给我们有悔改的恩典,也会给我们有信心的恩典。这两个稍微不太一样,因为其实他认为的悔改会发生在一生当中,不只是那一刻的悔改,不只是曾经那一次的悔改。
那么再往下看就是称义赦罪的恩典,我们被称为义,当然是因着信。可是称义,这是神对于信的人所加的一个恩,在《罗马书》的第3章24节提到说“蒙神的恩典,因耶稣基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第4章第5节也提到说,我们是 “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称义是我们今天都熟悉的概念,称义是个恩典。有了信心的恩典,再有领受的是称义的恩典。称义的人会经历到重生,不管重生是发生在哪一个阶段。在神学上对于重生发生的时间有很多不同立场,我们现在谈的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属灵的程序,而是谈的恩典的不同阶段。你会发现很多人其实他真正体验到重生,是在他悔改相信之后了,重生是一种恩典,等一下我们要说明重生的恩典的表现跟称义、跟悔改相信是不太一样的。
《罗马书》第8章第1节提到说“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头,就不定罪了。”不但不定罪,而且脱离了罪和死的律,得到释放,而且能够成就一种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新生活,这是重生的表现。在《约翰一书》第3章第9节,说“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这点很重要。对这个罪,其实卫斯理的理解是非常深刻,或者说非常丰富的,但是不犯罪是我们特别渴望的一个状态,一种阶段,所以重生其实开始了一种远离罪、胜过罪的信仰之路。
最后卫斯理提到说,其实我们渴望的,或者真正基督徒信仰的目标是要全然成圣,就像《帖撒罗尼迦前书》的5章23节提到的,让我们能够全人全然能够成为圣洁,我们“全然成圣”,并且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无可指摘”的人。《马太福音》的第22章也给我们看见,当一个人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的时候,当一个人爱人如己的时候,他其实就完成了一切律法和先知的要求,他(她)就成为一个可以说是没有瑕疵、完全的基督徒。
所以这是他把恩典分成好像六个路标一样,当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被上帝感动的经历,我们都有过悔改相信的一个经历,你要知道那是神的恩典的工作,我们还要借着上帝的称义,我们其实要完成的是更深的成为圣洁的这样一条人生之路。
所以我想这是卫斯理对于恩典的一个大体上的描述,把它分成六步的话,我想你不一定要把它当做是一个规定的概念或者是一个标准的答案,可是我觉得它的分法是很特别的,他把成圣作为一种恩典,而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目标,不是一个人努力,因人而异的一个结果。如果这是恩典的话,你可以期待,你也可以追求,你也可以去运用这恩典,然后你可以放心地说,这就是上帝对我人生的一个旨意,让我们成为圣洁。祂不单命定我们成为圣洁,也给我们成圣的一个能力,要把恩典加给我们,我想这就是他的恩典的说明。
卫斯理其实是一个非常热心追求,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有点点狂热地追求圣洁的人,他建立的圣洁团契也好,他从年轻时候开始做的很多工作也好,比如说胜过罪。他对罪的敏感,对罪的警觉,使他一生要去对付罪,我们想可能在他身上有一种所谓完美主义的倾向,但是我还是觉得他其实面对的不是个人的罪,而是世代的罪、整个社会的罪、教会的罪以及群体的罪,他认为罪是我们最大的难题,或者信仰所对付的是罪的问题。一切的不义,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罪。从亚当的罪到我们的罪,这个罪如果不解决的话,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信仰其实都是很悲惨的。
怎样解决罪?他提出用恩典的概念去思考罪的解决,所以他认为恩典其实是上帝使我们称义、使我们重生、使我们成圣的,都是为了解决罪的问题,分成三个层面去解决罪的问题。称义的恩典是解决罪的责任,或者是罪带来的那种,不管是罪的刑罚还是罪的控告,这时候称为罪咎。我们被称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是已经洗净了,我们可以说是已经清白了,我们已经成为一个不被控告的,我们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定罪的人了,这是罪咎的解决。称义是把我们的罪带来的一切的可以说是失败的地位,把我们受的刑罚和咒诅从我们身上拿去,我们恢复在神面前一个义人的地位。称义的这个工作就叫罪咎。
然后重生是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生命中发生的一个奥秘的事情,重生的工作是一个恩典,而这个恩典解决的是罪的权势,罪的权势要解决就意味着说这个罪在我们身上不能做王了,所以不能控制我们,坏习惯、那些的可以说是缠累我们的罪,一点点剥除。我们要胜过罪的权势,罪不能做我们的王,不能掌管我们。这一个过程虽然是很辛苦,但是一个我们成长必经之路。
最后他提到,成圣是什么?成圣到底有什么意义?成圣的目的不是单单使我们能够像基督一样,而且使我们能够解决罪的存在、罪的本性,罪在我们里头那一个可以说是像基因一样。这是一个最难的事情。全然成圣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不可能,因为我们其实跟罪好像一直是在那里共生共灭的,我们跟罪好像是没法完全分离的,虽然它不能控制我们,但是它还在那里,好像一个虎视眈眈的敌人看着我们,等待寻找机会要来攻击我们一样。罪性在我们里头不容易除去,因为那个是我们从亚当所继承下来的人性的一部分,但是成圣的目的是要胜过这个罪的存在,然后这个罪在我们里头找不到任何一点角落,任何的一个缝隙。这个其实是很多人,包括我个人,都觉得比较太乐观的一个想法,可是这是卫斯理对于恩典的乐观,他认为恩典是可以帮助我们,使我们能够不单成为一个可以说得到法律意义上自由的人,更能够获得一个在真正在生命中自由的人。恩典还使我们能够真的是没有任何的惧怕说有一天罪还会找到我,因为这个罪性要除去,使我们能够全然脱离罪任何的阴影。这是他对于罪的一个的态度,不但我们要面对罪,而且我们要相信神的恩典能胜过罪。
我个人觉得卫斯理对于我们的信仰有一个很重要的的提醒,或者说是一个的影响,就是他其实对我们的救恩有了一个比较动态的、很丰富的理解。他认为救恩的意义其实是比我们所想的,很多人理解的更为广阔的。我们都知道宗教改革带来的是因信称义这个概念,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了。当我们说因信称义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称义?卫斯理的讲章有一篇叫做《因信得救》,当中,他这样讲,
在今世凭信心获得的救恩是:被拯救脱离罪和罪恶的结果,这两方面常以称义一词来表达。称义,广义来说,意味着从罪咎和罪的刑罚中拯救出来,透过基督的赎罪实际地实行在相信祂的罪人灵魂上,以及从罪的权势释放出来,透过基督成形在他的心里。因此,那被称义的人,也就是凭信心得救的人,实在是重生了。他是从圣灵而生,得了新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上帝里面。作为一个新生的婴孩,他欢喜地领受那纯净的灵奶并成长,在上帝的能力中向前走,信以致于信,领受恩上加恩,一直到他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你知道他对称义的理解,其实称义不只是那一个瞬间所发生的事情,而是一个过程,而是一个可以说是有起点、但没有终点,一直要延续到我们的整个信仰道路上的一件重大的事件。这个称义要帮助我们开始从罪的权势中的释放,还有基督在我们里面成长,所以这是一个很美的图画。称义其实好像是一个人走出法庭以后,并没有消失在画面里,大家走在一条义路上。他既被称义,也开始了信心的道路,所以在这个概念当中,他对称义的理解不是一个很平面的,而是一个很立体的一个图画。一个人好像可以站立起来,而且身上长大。义人不是一个静态的人,不是一个平面的人,他是一个活动的人,他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人,他是一个被称为义,又是在义中生活的人。
所以我想,当我们说因信称义的时候,其实更好的说法是因信得救,我不知道你怎么看待这四个字。我们中国教会其实过去常讲的是因信得救。但对因信称义的理解,可能我觉得是符合路德的神学的表述,可是我们也很担心,当我们的信仰只是停留在、只是浓缩在、只是固定在称义这一个道理上的时候,我们其实忽略了一个很广阔的救恩的图画。
我想这是对卫斯理神学一些简单的提炼,我想卫斯理太丰富了,我们今天不是专门讲卫斯理,但是我觉得他对于信仰的观念,他怎么思考动态的,可以说是透过神的恩典,我们要胜过罪,我们要不单是改变罪的地位,而且是进入到一个像基督一样的生命的完全的一个发展,一个属灵道路。
二、  宋尚节的信仰观
我们今天的时间太短,我们不可能完整地分析宋尚节博士他的信仰。我觉得宋尚节博士他的人生有很多的地方,其实跟卫斯理是有一个蛮强的类比性的。我们知道他的人生其实活得不是太长。一个蜡烛两头烧,他就活了43岁了,卫斯理活了88岁,他的人生差不多正好是卫斯理人生的的一半。他的生平分为几个阶段,从1901年出生到1944年去世,宋尚节博士经过了信仰的扎根,有过热心的服饰,有过在美国的求学,他也曾经行过幽谷,曾经因为他的信仰发生了很大的一个震荡,甚至被当做精神病关进精神病院。然后他回中国之后有差不多十多年时间在中国和亚洲东亚传道,最后,在1940年开始到最后他1944年离开世界之前,他是在病中隐藏。如果你有兴趣去研究他的生平的话,你可以注意到宋尚节博士他并没有太强烈的宗派色彩,他其实并不是一个宗派神学家,或者说他不是代表着某一个特殊的机构,所以他建立自己的伯特利布道团,它其实并不是一个宗派性的机构,他其实是所谓我们今天说的福音派的一个代表人物。但是其实影响他的人是谁?我的理解,也根据很多不同的研究,我认为他是受卫斯理影响非常深的一位中国属灵伟人。
怎么样的影响?第一个,他受到卫斯理的著作的启发很多,他在美国的时候,他说这种当地传道人的训练当中,他读的卫斯理的奖章,卫斯理的一些名作,他也特别爱读卫斯理的日记, 卫斯理的传记。宋尚节的日记当中,你会看见他提到的卫斯理的名字好多次,不是他用的那个字好像是不是我们的“保卫”的卫,是“因为”的“为”。他说为斯理的形状就是我的形状,他对卫斯理的敬佩之情跃然纸上。在1934年,他还写到日记说,求神赐我卫斯理的灵,加倍临到我身上,到处见复兴的火燃烧不灭。他愿意卫斯理感动他,能够加倍地感动,这是他对卫斯理可以说是很深的一种的钦佩和榜样。还有一些卫斯理对他间接的影响。他的成长的环境,宋尚节的父亲就是卫理公会的传道人、牧师,他从小其实生长在卫理公会。他父亲担任过当地联谊会的教区长,他童年也参加过一些奋兴会,所以他那个时候开始对于圣洁的思考,应该成为贯穿他一生的一个主题。
他后来去美国留学,是在俄亥俄州的卫斯理大学读本科。那时候大学正在经历到大复兴的一个尾声,所以每一年都举办复兴会,所以这是他曾参加过,影响蛮深的一件事情。当然卫斯理对于宋尚节的影响,也包括在伯特利布道团当中,有一些创办人,其中像一位叫石美玉的海归女医生,都是卫斯理宗背景的人。他的布道团的一些方法也都是蛮有特点的,包括叫人认罪之后一并祷告,当场呼召,叫人在台上起来,台上突然起来决志,这是很典型的卫斯理循道运动的奋兴会的一些模式和特点。
我们把宋博士的神学做一点点的概括的话,他其实并没有主动要去创新神学的课题,但是在三年的布道当中,他被被历史冠名为东方卫斯理。因为他的奋兴运动其实是非常宏大的一个工作,不是带一个人信主就就结束,它要做的事情,它鼓励人做的事情,就像当初卫斯理的圣洁运动一样。他把它定义为一个灵程,就是基督徒的人生其实分成有好多的一步一步的关头、关口,每一层都有它的目标,有它的成果。第一步就是认罪悔改。第二步是宝血洗罪,然后是重生新造,然后圣灵见证,然后完全委身,他提到一个叫成圣灵洗,这就是刚才提到的全然成圣的概念,还有传扬救恩,然后医治疾病,最后迎接主来。
你发现,其实宋尚节博士他的奋兴会不会只是一两个小时结束,它会有长时间的一系列题目,它其实就是要帮助一个人,从一个不信的人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基督徒,他需要经历到每一个的属灵的这些工作,他需要经历到每一种的恩典,他需要能获得这么一种体验,从认罪开始,到病得医治,到迎接主来。我个人觉得其实这是可能好像很多人认为说是遥遥无期的事情,但是宋尚节把它当作是一个可以在一个人一生当中,甚至是在一个相当短的时间内要实现的,从悔改,到罪被洗净,也就是称义,到重生,到有了圣灵确据,到完全奉献自己,我们全然成圣,传扬救恩。
他把这个成圣成为中间的第六战,一共是九站。所以,宋尚节看来,成圣并不是一个终点,迎接主来才是终点。这条道路其实是相当丰富,你不会觉得好像已经看到头了,你不会觉得好像都已经早就走完了,没有事可以做了。追求圣洁,我觉得它给我们看见一个意义是什么?圣洁并不是一个好像一个遥不可期的目标,而是一个中间的,可以说是核心的转折点,从这个开始,我们就有了传扬救恩、医治疾病、迎接主来的所谓戏剧性的一些的服侍。他自己本人也经历到,包括去热情的传福音,甚至他有很多行神迹奇事的能力之后,他将一生奉献给主的时候,他是带着“主耶稣,我愿你来”的信念离开世界的。
宋博士把我们基督徒的生命分为灵程三部曲,我觉得蛮有意思。其实他的神学有地方是值得商榷的,包括他太爱灵异性的解经,这一点我们今天看的时候有可能是比较不严格的做法。可是他的观察发现其实都蛮生动的,他对中国教会的影响在于他能够有一个本色化的方式去讲《圣经》,去诠释经文,包括他找到一些《圣经》里面的很有意思的一些阶段。他把《旧约》当中以色列人人出埃及、过旷野、进迦南,当做三部曲。他甚至有一次讲到《马可福音》第5章的三个神迹,一个是被格拉森的被鬼附的人从坟墓出来,还有医治了患十二年血漏的女人,还有叫睚鲁女儿复活,他把这称为三部曲。他的神学,他的救恩其实分成三部曲,他认为我们基督徒的生命有三大必定步骤:重生、成圣和得胜。
我们稍微看一下它的三部曲:我们要得重生,第一,需要把罪披露在主前,用信心领受主的恩,第二,要靠宝血洗净,第三,要接受圣灵改变,给我们新生命。重生是对罪的一个处理,是对罪的一个洗净,同时重生也是一个获得圣灵新生命的工作。
关于成圣,他说“我们切不要以为重生就够了,还要再进一步,就是成为圣洁。充满主爱的人,一点儿罪都不留在心里。圣洁的心是爱。”重生并不是终结,然后还要再进一步就是成为圣洁。这个圣洁的概念,其实我有些惊讶,因为其实他在这里他这个讲章当中,可以说是基本上是借用了卫斯理的“成圣”、“圣洁”的概念,就是全然的爱,就是完全的爱,就是被主的爱充满,就是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地爱神还有爱人。这个是圣洁,圣洁并不是一个很冰冷的概念,是一个很有温度、很火热的概念,充满了爱的概念。爱使罪恶不能够再存留,这是他认为圣洁的心,就是爱,一个全然被爱充满的人,是一个圣洁的人。
第三步是得胜,他说“我们心里的老脾气、老习惯、老成见,简直说就是老旧人或说是老亚当。毒根一天不除,一天便没有平安。要得平安,除了顺服以外,便是对老亚当下逐客令,使他不能立在唯我独尊的位上。”他说的其实是罪性,罪的根性或者罪的基因要除去,这就会涉及到卫斯理关于全然成圣的概念,就是罪的存在要除掉。所以换句话说,得胜是要将我们整个人生的本质发生改变,要脱离一切可以说是缠累我们的罪也好,影响我们的性情也好,然后要把那些任何旧的生命的痕迹要除掉,这是他认为得胜的概念。
三、  本色化圣洁运动的思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思考本色化的圣洁运动。
(一)救恩的深刻体认
救恩是比称义更丰富的神学观念。救恩的意义比很多人想的、理解的要深刻的多。不管是卫斯理还是宋尚节,他们其实不只是布道家,不只是把人带到教会来,他们其实要给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救恩。
不管是六部曲还是九部曲,其实他都把救恩的内容变得很丰富,得救就好像旅程一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救恩”是一个比“称义”更丰富的神学的概念,或者说“救恩”包括了有好多层面的经历,不只是“被称为义”,所以也许我们应该多讲的是“因信得救”。
得救是从罪的各个层面得释放。当然“得救”可能比“称义”更难讲,因为得救是一个从罪的各个层面得释放,不单是从罪责中和罪疚中得释放,也是从罪的权势中得释放,更是从罪的存在中的释放。
得救不仅是相对于罪的地位改变。“得救”不仅仅是对我们的地位改变,它其实是一个主观的跟神的关系的重建,地位改变是客观的改变,但是我们跟神的关系的重建是一个主观的改变,就是我们从“与神和好”到“以神为乐”,从“认识神”到“与神同行”,这才是真正得救的一个完整的图画。或者说我们不只是要问我当做什么才能够得永生,或者是救恩是不是会失落的问题,我们应该问的问题是:怎么样与圣洁的神相交?怎么样能够行在光明中?就是我们怎么样建立跟神的一个丰富的、亲密的,又是深邃的关系。
(二)成圣的有效策略
从确立信仰的开始,赋予成圣的属灵目标
我们帮助自己和别人成为圣洁,帮助教会成为圣洁应该有有效的策略。第一就是要从确立信仰的开始就给他树立长远的属灵目标,即要成为圣洁。我们鼓励新信徒、鼓励慕道友追求圣洁。像宋尚节博士一样,他会到处都是要传讲人、要胜过罪、要恨恶罪、要拒绝罪、要脱离罪、要与罪相争,这是属灵的一个目标。如果我们没有把成圣作为信仰的开始任务,可能走在信仰路上的时候就会遗忘,或者以为自己已经完成了所谓的信仰的任务了。所以,我们应该在信仰的开始就赋予每个人成圣的目标。
操练在恩典中成长,运用各种蒙恩的途径
我们知道成圣必须是一个人不可以放弃的追求,我们也要操练在恩典中成长。卫斯理给我们看见的,是恩典的有效性和丰富性,透过恩典我们是可以去获得神要我们所得到的的产业。
如何去运用恩典有各种的途径,包括是灵修生活、团契生活,包括一些小组当中的代祷,也包括在教会当中的一些服侍,甚至包括我们在社会上的一些的侍奉,这都是蒙恩的途径,这都是我们去运用恩典的一些手段。
发展出圣洁的团体,培养与神和人的亲密
我想我们应该发挥、发展出圣洁的团体。卫斯理教会的小组模式,其实目标是建立一群相互问责的人。相互问责很重要,在我们的小组当中,大家不应当只是单纯分享自己的一些的成功,更是要去彼此督促,一起对付罪,一起去过圣洁生活。我们要彼此激励,要远离罪,彼此监督,要拒绝罪。不管是什么团体、做什么样的事工,其实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培养我们跟神、跟人的亲密关系。
今天很多的小组聚会,大家其实是貌合神离的,因为我们在一起谈论都是有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题,都是一些无关信仰内涵的话题,或者我们其实在一块其实相互取暖,并不是真正在相互的推动,我们并没有在圣洁上成长,或者我们也不在乎别人和自己有没有在圣洁上成长。这样的小组聚会其实并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灵命的更新,也不能够使我们彼此亲密,因为大家还相互带着面具来相交的时候,其实是非常的虚伪,并不达到一个亲密关系的层次,我觉得要建立圣洁团体,也包括我们带着软弱,但是我们其实都有一个目标,要追求圣洁。
这是我想中国教会可以去做的事情,不管是三、五个人还是十个人的功能团体,应该更是一个属灵的团体,是一个以圣洁为本质的团体。
(三)任重道远的运动
从悔改开始的恩典经历
可以称之为运动的,一定不是一个能够迅速完结的工作,一定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我们每个人其实也是同样。中国教会是正在经历世俗的教会了,虽然教会规模还在增加,但是对基督委身的人并不是很多,也并没有一个属灵的罪疚感。其实很多人对于伦理的问题,包括金钱、职业、家庭都接受了比较世俗的价值观,虽然表面上很宽容,其实背后是没有一个清晰的道德尺度,这个就需要我们的悔改,这个悔改其实应该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和教会的每一个的阶段。
从开始悔改,你会发现我们会经历到更丰富的恩典。透过悔改,不管是信徒的悔改还是非信徒的悔改,其实我们不只是解决问题了,其实也是进入下一个恩典,进入更深的恩典,也发现神其实并不是要把我们抓住不放,逼着我们,让我们觉得很丢脸、很没面子。实际上神是给我们恩典,这个恩典是让我们能够进入下一步、进入成圣,完全进入真正“以神为乐”,进入真正的爱神、爱人的圣洁的爱、真正的快乐中。
卫斯理有句名言,他说快乐就是活的圣洁,即 happy is to be holy,快乐就是活的圣洁。所以其实只有成圣才能够带给我们真正上的满足感,不圣洁的生活其实并不快乐。恩典其实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更满足的喜乐,那么悔改就是启动恩典的必须的步骤,渴望恩典的人一定会悔改。
成圣道路上的得胜心志
成圣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一些对于这种得胜的信念,宋尚节博士的奋兴运动,其实带给我们很大的一个的积极的信号,就是说我们其实是可以打败罪的,我们可以改变一团一片漆黑的属灵的光景,我们可以去动摇撒旦的工作,我们甚至可以说去将很多的看起来已经无药可救的人把他们释放出来。宋尚节博士他说好像就是一个做手术,好像给教会做大手术,但是手术成功了。手术改变了教会的空气,改变了教会的体制。成圣的路上,我们要有得胜的心志,我们其实是一个所谓的长期抗战的一个人,需要有这样的心志。如果我们没有得到那个乐观,没有在恩典中乐观、对神的乐观的话,其实我们很容易就会放弃,很容易就会早早的投降,很快的就会停止追求。
我要说成圣的道路一定会有起伏,甚至会有退步的时刻,会有跌倒的时候,但是卫斯理也好,宋尚节也好,他们的主张说我们其实是要渐渐的上升的趋势,我们的整个的趋势是要成为完全的。那么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心志,我们谈的不是一个在社会意义上的得胜,而且我们谈的是在属灵意义上,在于对于我们的信仰的追求的事情上,我们有没有取得一些战役的胜利,我们有没有去获得一些成果,如果有的话我们就可以期待下一个得胜。
对信仰生活的完整体验
其实圣洁运动并不是让教会分出高下,并不是让教会好像有更加属灵的和不属灵的区分。其实我想说的是,不是要把人或者教会区别出来,而是让每个人都实现信仰生活的完整体验。卫斯理的恩典六步曲、宋尚节博士的九步灵程,其实都是给我们看见,信仰不只是刚刚悔改得救的那一瞬间的体验,不只是很早期的蒙恩的体验,不只是“被称为义”的客观的地位的确信,而且是一个以神为乐的、得胜有余的能够传福音、能够去服侍、能够全然的去献上自己、能够经历到一些神迹奇事,甚至所谓圣灵的洗等一系列的完整体验。
今天很多的人想去体验但是却很贫乏,或者我们觉得很没有意思,对教会生活也好、服侍也好失去了动力,原因就在于体验太差、太单薄、太平面、太苍白。我们追求恩典、追求圣洁的目的不是要让我们能够变得很远离世俗,而是我们需要去获得一个更加完整的体验,我们体验到上帝呼召我们要得的产业何等的丰富,我们要经历到上帝恩典的浩大,同时我们也看见很多恩典我们还没有追求到,也还没有体验到。没有体验到这个滋味,就会让我们的中国教会走的很艰难。当本身物质环境、政治环境、客观环境又不是有很友好,我们自己里面又没有经历到这些的恩典的时候,我们就只是简单抓住一两个教义、一两个的神学上的结论,我们就觉得满足的话,其实我们的信仰是很可怜的。
这是圣灵运动的一个很大的思考话题,我们一两次讨论都不能完成的,今天只是提出一些概念来。今天我谈到的卫斯理和宋尚节这两个人,他们并不是昙花一现,他们留下的影响力到今天仍然能够激励很多人。所以我想中国教会的出路不单在于追求圣洁,而要在圣洁当中能够获得真正的富足。
第二部分:互动与答疑
问题一:约翰卫斯理成圣这样的一个运动,要怎么具体运用在个人生命当中?据我简单了解,他对于成圣的追求应该是有系列的体制来推动,那么他的灵修方式或者圣洁小组的运动是怎么运作的?谢谢。
回答:我想卫斯理建立教会目的就是为了要去推动他所追求的圣洁的概念,卫斯理的小组,其实分成了不同的层面,包括所谓的小团、班等等。其实是有非常清晰的管理体制在保证,以保证每个人都在恩典中成长,并且有人去专门负责任,而不是透过一些简单的、机械的方式,是通过探访、祷告,通过常常在一起服侍等等,这些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在给人一个操练,而不只是一个署名的活动,包括他们一起帮助穷人,一起去看望病人,去做一些慈善事业,所以教会的所有的活动都在或多或少的促进一个人的生命被塑造成为一个圣洁的生命。
我觉得或许除了体制的设立之外,我们中国教会现在看起来其实规模不大,但是不一定非要设置那么多的层级的,其实我们一个小组再小都可以做事情,而不只是一块查经而已。我们是有祷告,但没有敬拜;我们有一起掰饼、一起灵修,包括分享、听道,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一起去服侍。这里服侍的概念不仅是彼此的服饰,也包括服侍外面的人。
卫斯理的小组运动其实是把很多的工作都下放到下面进行了,其实今天我们同样可以把小组做得更加完整。完整是指小组的功能。我们在团契里仅仅是建立交情,其实是蛮安逸的。如果去研究卫斯理的教会,其实他建立小组的第一目的就是为了筹钱,筹钱去帮助穷人。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才能拿出钱出来,那时候没办法微信转账,所以大家到一块来就是凑钱、祷告,然后出去服侍穷人,是一个很有行动力的小组。我个人觉得今天我们设置的很多部门机构并没有行动力,其实只是执行一些比较机械的功能,甚至就变成了只是一个敬拜团或者就是财务部门,它的功能太专一了,也太贫乏了。
问题二:我想要了解宋尚节博士的神学思想。
答:这块我还没有来得及搜集太多,因为准备的时间有限。我没有太多去搜集到宋尚杰博士的专著,但是他的讲章、讲道集、传记都是蛮好的资料的。我之后看到也会通过曾老师给到大家。
我个人认为,宋博士真的是中国教会上绝无仅有的一个伟人,也可以说是没有道德瑕疵、没有污点(他活得很年轻就去世了)的一个属灵伟人,他是我心中的英雄,我把他当做是我自己心目中的真正的属灵传统。
问题三:我刚才看了一下卫斯理,他是创建了寻道宗,他具体对中国教会的影响都有哪些方面,您能够简单介绍一下吗?
答:第一,如果说从教会层面的话,可以说中国的宣教的开始,相当多的中国宣教士是来自于卫斯理宗的背景。早期进入中国的宣教士当中,有卫斯理工会的宣教士不少,比如伯格里,比如当初华北地区的很多宣教士,都有卫理工会的宣教士,包括我们知道的那本灵修的著作《荒漠甘泉》,就是卫理工会的传道人考门夫人所写的。
戴德生的祖父父亲曾经是听了威士忌讲道信的主,后来卫斯理在他们家还住过,是在他的祖上啊,所以可以说是为自己是影响戴德生的真正的一个属灵伟人了。
卫斯理是很爱宣教的人,他说一句名言说全世界都是我的牧区。并且,他还有一个宣教主张,可以说是发展出平信徒领袖运动的人,所以他的模式对中国教会还是有另外,虽然威斯理本人已经 在18世纪末就离开世界了,离我们太远,但是卫理工会、寻道会其实就已经在中国立足了,可以说是当年最早来中国的。他们的工作是有先驱性的,他们的后人后来也有影响到中国,所以可以说是间接影响到中国教会了。
第二,卫理工会其实也对女性、对平信徒相当的宽容开放,愿意让姐妹起来服侍、鼓励平信徒服侍,没有那种所谓门第的概念,包括对于教会的体制上,也没有那么保守的做法,这一点其实对中国教会是有很正面的意义。
当时的卫斯理教会不是很保守的,但是今天美国的卫理工会已经有些的地方在过度的开放,包括对于同性恋问题的开放性,我觉得是危险的事情。
第三,卫理工会的影响,其实是兼顾的是个人的属灵的成长以及社会的服侍。所以你会发现他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对于社会的关怀,这一点是中国教会挺需要的,比如办孤儿院、去帮助穷人、设立医院、学校,这是卫理工会一直做的事情,也是他们擅长做的事情。包括宋尚节博士当年能够读大学,接受卫斯理大学的教育,也是接受了卫斯理公会对他的帮助。
我们今天也可以思考,所谓“圣洁”不但是全人的圣洁,也包括我们社会的圣洁,通过教会影响社会该怎么去做。包括卫斯理曾经参与了很多年废奴的运动,这些是可以说是一个很宽广的教会的影响力。
我们今天也需要在这个方面思考我们该怎么去做,才能使教会不只是照顾到这个人的灵魂的问题,而是也包括他要去关怀“全人”。
当前中国教会对卫斯理的了解挺少,从近代来看卫斯理是绝对要毫无毫无疑问的在其中有一席之地的。另外,我要说一句话,就像加尔文派跟加尔文不是并不是一回事儿一样,那么寻道跟卫斯理本人可能已经慢慢越走越远了,这也是我们今天看见西方的一个悲剧,一个悲哀,所以他们和我们都需要去重新来捡起来卫斯理的遗产。
问题四:从神学角度来讲,卫斯理的神学思想对我们中国教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答:我个人认为是利大于弊的,我现在没想到它的弊端在哪里。您觉得想讲的弊端,因为我觉得正面看的时候,其实对很多恩典观念予以澄清了,梳理得更加清晰、更加完整。
如果说弊端的话,可能会造成某些人觉得太不现实或者太难了,也许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信仰起来并不那么轻松,本来觉得好像我们信耶稣就好了,信耶稣就是为了要安息,结果信了怎么还这么累这么忙,我们希望能够轻松一些,所以这可能并不符合我们的观念。
可是从来没有轻松的信仰,从来没有廉价的恩典,但是恩典虽然贵重,却也很丰盛。利的方面去讲,其实是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看不见的、没看过的世界的大门,好像把一些没有看见的地方给我们照亮了一样,让我们看见一些新的可能性。
包括“成为圣洁”,很多人就认为卫斯理是给了人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给人画了一个空中楼阁,但是其实不是,因为没有目标的话,其实我们人生是没有定向的。我个人认为它其实给我们描绘的一个图画,这个图画并不是空的、虚的,而是一个非常准确、具体的图画,就像宋博士的灵程一样。今天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人灵程的概念,虽然也会被异端利用,但是从正面看的话,就是要不停止追求,不要原地踏步,不要停止不前,不要满足于现状,不要只是活在一个最低限度的信仰体验中。
不管是从个人灵性层面,还是我们能够去服侍的范围看,卫斯理比较明显地放大了我们的尺度,扩大了我们的心胸和疆界,包括宣教。所以我觉得他的布道的模式、奋兴模式、教会的管理模式,都特别适合于中国教会。不是要求那么的传统、机械、规范,很灵活却又是很火热的。所以我觉得它可以给中国教会注入一些火热、得胜的信念,注入一些的更长远的眼光和异象。
如果说弊端的话,也许会造成一些人觉得会有被控制的,或者会有被约束、压力太大的感觉。但是我老觉得今天人抱怨压力大,可能是一个时代病,到教会压力也大,参加聚会压力大,给他布置一些功课压力太大,但我觉得今天压力远远小于过去的压力了,在那个时代,英国的社会其实也充满了好多的问题、挑战、困难,甚至可以说在卫斯理在英国的瘟疫还没有真正结束,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问题五:因为我一直在城市教会里面,信主也是大学的时候在城市教会里面,感受最深的其实是很多城市教会讲神学,对于怎么祷告、怎么成圣、成圣的步骤次序,以及在整个灵程路上怎么成长的路径,讲的不是很多。讲的内容很多都是很神学性、思想性、观念性的。我因为接触教会也不少,感觉这个现象很普遍,它的原因是什么?另外,您觉得应该怎么解决比较好?
答:好的,谢谢,我们其实不太讲灵程、道路或者是走到第几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我们失去的传统。
我们有一本书叫《天路历程》,他就是讲到信徒要一步一步走向见主面的时候需要经历的人生中的一些挑战。我现在问很多年轻人,他们都不看这本书了,一般是听过但是没有去看。因为他觉得好像信仰就一直是那样一个模式、一成不变的走下去就好了,或者像跑步机一样一直在那里跑,用同一个方式跑就可以了,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
就像人生会经历很多的阶段,从大学毕业到工作,到结婚生子,到慢慢的变老,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一些特殊的挑战,特殊的功课和特殊的成长经历,所以我觉得需要有人指导他度过这些经历,需要有人给他看见下一步是什么,需要有人做向导。所以真的是需要属灵导师这样一个观念,从阅历上可以帮助年轻一代的导师。让新信徒从信主开始就知道要走过哪些步骤。比如,他有一天宣教的话,他经历过哪些阶段才可以成为宣教士。我们现在好多人其实并没有完成整个步骤,就像他没有通过科目三就开车了,我觉得这个事情可能是忽略的部分。
培养一个人的生命,也许要从开始培养,但是不能停止在悔改诚意就结束了,甚至包括他要去传福音,他要去奉献自己,他要去经历到一些的能力,这都是需要的一个的过程,或快或慢,但是需要完成的过程,我觉得教会需要有各种层次的训练班、各种层次的培训、各种层次的职份给到他,让他看得见,就像一个上升之路,并不是说我们要追求虚浮的荣耀,而是说让他看见他前面还有人在跑,或者看见下一步会是什么。
互动:正好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属灵路上的拖与带》,他就讲属灵导师。这两年我也有接触过耶稣会的一些内容,他们灵修操练等都是有属灵陪伴者的,或者叫属灵导师,就是他们有这样一个陪伴你走灵程之路的导师,就是我可能在前面已经走过了,或者有我的老师带着我走过了,然后他陪伴、导引新信徒,让他知道哪个是上帝引领他走的路。他们是有这样的一个很好的机制,这样的陪伴方式。我们看中国教会是非常少的,有没有可能性也用这样一种方式去推动这种属灵导引,其实圣洁运动其实这个也可能是一个方向,我自己的体会。
答:是的,圣洁运动它其实不只是一个灵修的运动,卫斯理很注重祷告,很注重读经,灵修神学就是从他对灵性的一个思考而来的。经历到了一些的属灵的阶段,是能够诊断出一个人属灵状况的,能够给出引导来,这个其实是我们不太熟悉的一种属灵的传统,是需要我们去发展的。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灵修大师、研究者也在专门做一些这种属灵操练的硬件、软件,包括教材。但是今天不管是导读的方式做灵修,还是用一些的所谓的一些方法,像禁食、像静默,重点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的灵性有没有诊断的办法、评估的方式,对于罪有没有更加敏感,也包括我们对灵魂的爱是不是更加增强了。
第三部分:分组讨论
曾庆余组
苏云:今天这个课对我的帮助很大,因为在这几天当中,我一直就有一点苦恼,觉得特别无力,并且有好多身边的弟兄姊妹就觉得,我们的家庭条件越来越好,我的孩子也越来越好。我一直特别苦恼,就是说在信了耶稣以后,这些生命这些家庭都好了,就去做这样的见证。我不是说这样不好,而是我觉得他们就在这种因信称义的过程当中,他们是认识神的,他们也知道神有能力,但是我怎么做才能够把他们跟神的关系更亲近一点?我怎么去做这样的事情?
我觉得我好像很另类,今天听的时候,我觉得卫斯理对称义的理解,其实有的时候不仅仅限于我们认识神了,还有因信称义了,还有很多的是我们要最终靠着神从罪中走出来,我们要去做很多的事情,我们还要把我们自己摆上,还要去经历各样的事情。生活当中很好是神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我们不能仅限于这个位置当中,我们还要去为神去做,我今天就领受这么多。
庆余:好,谢谢苏云姊妹的分享,我就着我刚才听到的杨老师讲的这几点,回应一下您说的问题,就算我们的一个互动。刚才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杨老师讲到的最后有一个成圣的有效策略(PPT)。您刚才讲的,很多弟兄姊妹其实把信仰理解成好像我蒙上帝的祝福,特别是好像家庭幸福了,经济条件好了,我就好蒙福啊,然后让人觉得信耶稣很好,就停在这了,这是肯定不行的。
其实特别重要的是成圣的属灵目标,就是要不断地成为圣洁。我的理解还有服侍神的角度,就是不仅仅把个人的成圣当作属灵目标,还有一个就是服侍神。圣经当中说“你们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就是神加给我们的那些祝福,其实根本不是我们要追求的更高的目标,我们更高的目标是要求神的国、神的义,如果家庭幸福了,跟神的国有什么关系?我的家庭经济上更富裕了,跟神的国有什么关系?这些上帝给我的恩典、恩赐,我怎么用来服侍神的国,怎么用来更好地被神使用?这应该成为一个属灵目标。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属灵目标,就会觉得一直会停在这个层面上打转,进步不了,然后久了以后会枯竭。
第二个杨老师讲得特别好,就是操练在恩典中长进,运用各种蒙恩的途径。其实每个弟兄姐妹都需要不断地去灵修,灵修还不仅仅是普通的读经祷告,它实际上是不断的改变,对付罪,然后激发爱,有更加崇高的属灵追求,要不断地在恩典中长进。
第三个就是发展出圣洁的团体,圣洁的团体就是大家不要在一起老分享,你看我家里多好了,我家多赚了,我家又盖房子了,我家的孩子又怎么学习成绩好了,然后我家庭多么幸福。成为圣洁的团体,就是我们应该在一起更多分享,你看我怎么又胜过罪了,我在哪块又成长了,我们一起去服侍什么,我们怎么样更好地服侍神,我生命当中有哪些属灵上的软弱,还有我没有对付的罪,应该彼此分享这些,这样成为一个圣洁的团体。小组也好,我们教会也好,大家在一起不是分享一些生活化的事,而是要分享这种属灵的事情。这三点其实对于刚才苏姐妹分享的,我觉得都很有帮助,我觉得您可以把这三点好好再深入思考一下。
苏姐妹:对。我现在我困惑的就是面对这些人,我面对这些每天你看他们都挺火热的,每天也会发见证,比如现在你看高考刚结束,谁的孩子考得很好,其实他们发的这些见证我也挺赞同,我知道神有这样的能力,神在眷顾我们每个人,其实他们也在做,也在积极地去传福音,但是我就觉得他们做的特别积极的传福音的界限就在于信神吧你信了就各方面要感恩,还处在这种阶段当中。
Charles弟兄:这一次听的关于成圣挺有感触的,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确实走走停停,好像这个目标太小了,或者在成圣的路上不是一直持续地往前走的,所以当分享的时候,我感受就是这个是一个过程,不断地追求,像宋博士那样的知道仰望主,所以它是一个不断的过程,不是一个停止的,还有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在进行的,但是实际的状况当中,在教会当中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得好处得恩典吃饼得饱的阶段。所以,带领家人的时候都还是谈论的属灵的事儿比较少,目标都停留在家庭生活这些比较多一点,就像您刚才分享的一样。还有一个就是对付罪。好像这个罪是一生都要对付的,罪就在旁边,然后一直要在这种争战当中度过的。我就觉得这两点挺有感触的。
庆余:谢谢弟兄的分享。就我个人的感受,当然我其实也在努力当中,当我们还处在罪这种状况的时候,需要一些机制去推动。比如说家庭的话,你要怎么样带领家庭走向这种敬虔,怎样走向属灵成长,需要有一些机制。比如说清教徒时代,他们很注重家庭礼拜,在家庭每天会有半个小时,甚至有些家庭有几个小时,早晚都有一半个小时,还有半个小时在一起读圣经祷告,然后一起分享圣经,他们其实一家人有半个小时,每一天都这样的话,就会带来整个家庭属灵氛围一个极大的变化。但今天我们大多数信主的家庭,别说家庭礼拜了,家庭里面谈论属灵的事都很少,这就很难营造出属灵氛围。
如果没有这些机制,就会一直在这个层面上打转,其实人都是属性上懒惰的,而且魔鬼撒旦天天诱惑我们,没有这种属灵的机制推进我们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基本上不会改变的。对罪也是一样,我们跟罪的争战不是永远失败的,必须不断地去得胜。
特别看一些属灵伟人的传记,他们到属灵成熟的时候,仍然有可能面临罪的试探,但他们实际的犯罪已经很少了,因为他们常常警醒和争战。
当然我们不是说罪已经完全地消除(从我的神学讲),而是他有胜过罪,是靠主的恩典可以胜过了,因为运用主的恩典已经很熟练和很经常了,所以其实我们是能达到的。我自己是有自信,但是我还没达到,我只是说我们努力追求的话是会达到,但是有一个路径,那么需要有个机制去推动。
Charles弟兄:在教会当中或者在小组当中有没有这些机制,你刚才说家庭当中可以有这样的,在实体当中在教会当中有没有?
庆余:当然了。我们比如说建立小组的时候,我们会有特别有注重,比如说我们特别注重分层次小组运作,比如说像我们有平信徒门训小组,我们就非常注重在平信徒门训小组当中共同的灵修。比如说我知道的一个朋友,他也是做传道人的,他们有短宣小组,比如说暑期他们年轻人的短宣小组,提前一两个月的时候,短宣小组已经一起要灵修了,为短宣准备。其实这个短宣小组的一起灵修,就是一个具体的推动,比如说我们在分享小组、查经小组,大家就可以号召一起灵修,像微信群这么方便,我们一起在群里面灵修,我们来报告我们灵修的情况,来分享我们灵修的心得。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推动。
Charles弟兄:我们也在推动一些比方说祷告啊一起分享啊,但效果还不是很明显。
庆余:其实我觉得缺少一个很重要的机制。我今天刚才跟杨老师互动的时候提到一本书叫做《属灵路上托与带》,他讲的是属灵导引。属灵导引的意思就是我可以带着一个人,告诉他他应该怎么去跟神建立这种属灵的关系,他怎么走他的灵程。我作为传道人,我是做很多这种属灵导引的工作,其实有些传道人和有些教会不是很注重的,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这种属灵导引的机制。
今天我读这本书对我触动很大,其实我们教会一直在做这个,但是我还是在努力学习,没有做得特别成熟,我们一起探讨一起学习。
Chelsea:卫斯理对称义的理解,你能总结几条吗?
庆余:他对称义的理解是比较广义的,它不是我们从法律意义上说,我们在属灵法庭的上,因为主耶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赎了我们的罪,所以我们在地位上已经被称为义了。这是我们通常对称义的理解,卫斯理对称义的理解就更广义,他认为从称义一直到我们对付罪的各个层面,其实他把称义跟成圣放在放在一起去理解。通常说称义是个起点,不断地对付罪,然后一生都在走这样的一条路,卫斯理把称义不是看为一个点,而是一条路,这样理解就是广义的称义。所以好像他不是特别讲因信称义,而是讲因信得救。得救就是从罪的各个层面上被救出来,我翻到PPT你可以看一下。这是讲到“称义的广阔理解”,所以广义上意味着从罪疚和罪的刑罚上拯救出来,然后透过基督赎罪实际的实行来相信他的罪从灵魂上以及从罪的权势上释放出来,透过基督恩典,透过基督成形在他心里,所以这是非常广的。
Chelsea姐妹:谢谢。我是一个这样的基督徒,虽然受洗很久了,也曾经有过重生的经历,甚至是比较好的时刻,但不是很稳定,像今天我就理解成说对一个信徒来讲,可能他要终其一生都要去对付那种罪疚感,但事实上他在教会里面他可能就是说这个团体除了是呼召悔改之外,然后要尽快地缩短他这样一个成长的历程。就是说这个人他在受洗之后,他就应该有意识地去这样走一条靠着恩典去成圣的过程,然后要胜过那个罪,而不是说他要花很长的时间在跟罪去搏斗,但这种罪有可能是一种罪疚感,但是确实也是因为他犯罪造成的后果没有得到解决,包括负债或者是说其他的一些的状况。它可能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事情,需要教会在实践当中去帮助会友去成长,可能要在这一块上下一些功夫,因为我自己的经历就是,虽然很多人都为我着急,但是长不大还是长不大,有一些灵程的阶段和标准,它是可以去评估,可以去测量的,但是有一些东西也是没办法逾越的,就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比如他会反复,对吧?生命的成长是会反复的,他可能会有高低起伏,一个圣洁的团体就是一个小组,它成圣的这个目标,它不仅是个体的目标,也应该成为一个小组的目标或者是一个教会的目标。那么就像圣经里面说的,不俊美的肢体要给他加上俊美吗?在这当中怎么办?其实刚才杨老师的分享,他最后有一点其实蛮鼓励人的,他是带着盼望来说的,其实宋尚节牧师他会很快地去呼召人来决志,然后呼召他来马上做医治祷告,然后呼召他来做一些的事,这样会尽快地缩短历程,但是确实属灵的成长又不能够去像奥林匹克运动去追求更快更强,所以我们怎么去在实际当中去处理,怎么去平衡。
庆余:我回应一点好吧?关于基督徒的成长我是这么想的,就是我们说实话,我们的人任何一个人犯罪了以后,那个罪对他本人的人格都是有破坏作用的,任何一个罪它对我们的人格都有破坏作用。当我们称义了,我们来到神面前,我们的地位身份被改变,我们不被定罪了,然后我们会除掉那种罪疚感。就着那个罪,因为被赦免了,我们罪疚感被除去,但是那个罪对我们人格的破坏,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还是存留的,不是一下子就改变了。我们后续的很多成长是需要靠着神的恩典,靠着基督的救赎去不断地恢复我们个人的人格,以及恢复我们在基督里讨他喜悦的生活方式的。所以像大卫在犯了罪以后,先知的指责,他悔改,然后先知也宣赦,就是说神赦罪了,但是他的犯罪带来的是很严重的后果,他必须要去承担,靠着神的恩典去胜过这个后果的,对吧?我们很清楚他的跟拔示巴的在罪里生的孩子死了,后来押沙龙的背叛造成整个大卫家刀兵不断,对吧?我们都知道他也是靠着神的恩典要去面对这些破坏,最后靠神的恩典去恢复。我们都知道。所以首先那些罪疚感在神的面前,我们真实地把交给神,然后认罪悔改,把罪拿到神的面前,那个罪疚感是没了,但是我们后续的成长是要去靠着恩典去胜过那个对我们人格的破坏,不断恢复,讲到什么?讲到其实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属灵成长是渐进的,它有一个灵程的阶段,它每一个阶段是由你能够承担的属灵责任构成。这个是什么?这个是一个应该去承担的一个积极面对的阶段,这个时候要积极地善于用神所赐的恩典,那么你要在这个阶段当中要去承担你该承担的责任,努力去靠着神的恩典去改变,那最重要的是第一个不要失去盼望,第二个是不要失去力量,软弱的时候要寻求帮助,祷告,寻求,我们讲圣洁的团体,寻求弟兄姊妹的帮助、代祷、扶持等等,然后帮助你再次获得力量去成长,这是应该去做的。好吧,我简单地回应吧。
Chelsea姐妹:好的,谢谢。
庆余:最后还有一分多钟,我稍微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体会吧。我自己认为杨老师分享的主题还是特别的重要,而且特别杨老师讲的主题,不管是宋尚节博士也好,还是约翰·卫斯理也好,都是有很实际的影响,带来教会很大的复兴。我觉得今天中国教会确实是非常需要这样的属灵的复兴。我关心的是这种属灵复兴如何实现,怎么样在有效的策略有效的步骤当中去实现。我觉得杨老师给我们很多的方法和他的思考,他的这种路径也非常有效,其实我体会特别深的,其实第一个和第二个讲成圣的有效策略,我是非常熟悉的。在牧会中我也讲很多,比如说赋予成圣的属灵目标,我们圣山教会会讲,找到你个人的使命与呼召,或者有的时候我们也会讲异象,找到你个人的异象就是找到上帝给你的托付,给你的这种方向。
但是属灵目标这块我们也会特别强调什么?不断的属灵生命的长进,我们会有很多的不同的阶段长进的,比如说我们强调门徒训练的时候,我们特别会给他一个属灵诊断,以及给他提供一个属灵路径,比如他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我们会用门徒训练的时候会讲平信徒初期、中期、后期,牧者初期、中期、后期,这样他会有一个台阶式的属灵目标,所以这是我们是很熟悉的,在我们实际的服侍当中。
第二个就是运用各种蒙恩的途径,这个我们也讲得特别多,我们在门徒训练的时候,我们就会讲到。
李庆伟组
庆伟:今天有几个问题可以帮助或者引导大家的讨论。第一个问题就是卫斯理对称义的理解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发?第二个是宋尚杰关于灵程的教导在今天有何意义?第三个也是和老师讲的相关,你对于中国教会本色化的圣洁运动有什么样的一些建议?然后我们就可以基于这三个问题,有一些的小组的讨论分享。
庆伟: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好,就是关于灵程的教导,刚才关于卫斯理这部分讲了灵程的三部曲,重生、成圣和得胜。现在确实我觉得可能大部分的城市教会,可能也包括农村教会,都很缺乏这样的一个灵程的陪伴。一个像老师讲到的是分不同的级别,当然不是说为了分高下,而是说按照生命的程度,然后有不同的分级的牧养,或者培训教导,或者带领也好,然后我自己觉得也是,还有他也讲到了很缺乏的一点,对于属灵状况的一个评估或者诊断,可以有人能够有能力去分别去分辨弟兄和姐妹的属灵状况是什么样子,有没有一个更适合于他的一个牧养或者教导的一个体系给他。我觉得这个确实是我们现在挺缺乏的。希望可以有一些办法让教会有这样的契机去做这些事情,当然是最好的了。
吴静芬弟兄:第一个问题关于卫斯理的称义的理解。更似乎是他是对称义这一个教义的应用和实践。不侧重于怎么如何精确的定义教义,但是他这样的一个理解的方法方式,我觉得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对称义,他的理解更加的立体,也是我们常常缺乏对称义的教义和真理进行深入的经历,对称义的教义的提供了方向性的东西,我觉得很多的时候把称义把它简化到一个拓扑结构,这样子很多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称义就变得非常的空洞,没血没肉的。
卫斯理的这样的一个理解的方式,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我们从多层次多多面向理解称义这一教义的一个方向,我觉得以后要多多应用这样的一个理解的方式。
庆伟:我觉得很好,因为现在我们的信仰确实空洞化太严重了,很多的教义对我们而言可能仅仅是停留在一个理论的或者神学的层面,离我们实际的生活太远。也就是说,从我们个人生命的这种经历上面,对于他的这种体验都是特别少,所以好像特别地轻,像飘着一样,很空洞,没有实际的意义,所以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一点,就是您刚才提到这一点。圣洁,本来就是如果杨老师今天不讲的话,我觉得圣洁可能对于很多人而言也是一个比较空洞的词,而且可能大家对它理解比较狭窄。好,谢谢。我们继续。
吴静芬弟兄:关于第二点宋尚节的灵程的一个体会是非常生动,但是很多时候也有一个问题,它很生动,同时也很模糊,因为它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现在是到了第几级,现在先给我们一个作为解题的辅助线,我觉得还是好的。
庆伟:你这个分享也让我想到了大德兰的七宝楼台,她讲的灵程进展有七层,像一个七宝楼台一样,然后从第一层到第七层的这样一个进阶。当然我觉得我们太缺少这样的分析,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样一个分析是不是不太好,是有一些分门别类,或者说另一个层面就是我们现在没有能力,或者牧者也没有时间去做这样的一个对大家属灵生命的诊断和评估的工作,可能不把它作为牧养的一个部分。
吴静芬弟兄:我觉得如果有一种分类评估体系的话,它也有很大的一个局限性,本身有局限性。因为生命的成长不像一个物理化学的指标一样可以被测量,有时候是一种模糊的状态,我们似乎觉得它是这样,但是也不一定就是那样的一种状态;另外一个,它也并不是(很清晰地)到了第一层,到了第二层,然后第二层到第三层,好像第三层就比第一层高,有时候第一层的这不不同的情境当中,第一层的弟兄姊妹的表现,反而好像就比到了第三层的更加的成熟。而到了第七层的人一下子可能会今天在第七层,明天可能在谷底,第一层都没走到。所以这样的分,我觉得因为我个人是认为做这样一些量化地分有点不太现实,另外一个也不是很可取,但是你对这样子分的话,有时候我们的一灵修生活确实需要一些摸得着看得见的一些坐标,不然的话就是会迷糊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体会。
苏灵程弟兄:您好,我不知道从何说起,感受就是蛮深的,但是我也是觉得是说,不管是好像现在讲卫斯理的或者是宋尚节的,其实我是觉得目前的教会非常大的一个困局就是目前的中国的家庭教会——我是来自家庭教会,我就说家庭教会的这支——其实特别是跟过去的传统断裂的一个教会,就像我是全职服侍,所以我在很多的服侍之后就感觉服侍很辛苦。
庆伟:是很多东西都是从零开始是吧?要去建立。
吴静芬弟兄:对,要去建立。但是当我看这些属灵前辈他们的服侍或者他们当时的一个情况的时候,他们其实有非常完整的各方面的一种传承,哪怕教导方面引导人培训成长各个方面,甭管他是哪一个支派的,不管你是卫理公会或者是长老会或者是什么,不管是哪个神学体系的,不管你是阿米念的或者是加尔文的,从今天的我们中国教会角度上,好像大家只是从神学层面一个纯粹神学的字意上表面上来去辩论来去讨论,在不会去特别留意它在一个具体的实践应用,和对人的生命的影响,和对教会成长这方面的影响方面的关注是非常不够的。
所以特别是他们这里面,虽然是说有圣洁运动或者是像宋尚节他们的一些属灵方面的一些灵程,它其实从亘古的时候,它也有早期的教父的,哪怕这些修道的传统其实也是类似的,把属灵的和把神学和实践,把属灵的感受和这种生活的经验和属灵的经验,把你个人生命的成长和你生活的应用,各个层面都是很有机的再联系起来,结合起来的。
所以今天的教会当中这种神学,甭管你是哪个背景的,只能说你的头脑上是你的,嘴巴上是你的,行动方面很多方面是脱节的。
所以像刚才给的三个题目,我觉得具体分享起来我很难,只是我是说这个话题非常重要,是非常值得现在去捋一捋这个事情的,不管是哪一个体系的,应该特别去看一看。
过去的传统,过去的这些老一辈,他们在属灵方面的真的是,不管他们的祷告或者读经,或者是灵修,或者是信仰栽培,每一个都有它他的特点。而且在那个时代当中,比如说就假设讲宋尚节时代当中,你会整体发现他不光是他一个人,是整个一个时代的教会都是那样的有力量,哪怕就说他错,哪怕你今天说他的程序上他怎么去有争议,但是他都是非常有有他的一套的他的信仰和生活是非常的有这种紧密的。
比如说他的灵修程序或者是灵工团的一些做法,甚至包括耶稣家庭的一些做法,都是把这些事情都是特别有信仰、有生活、有灵,有内在有外在,有教会、有社会,各个方面都是很完整的,但今天的教会实在没法讲,所以我就我就讲这么多,讲讲自己的感触好吗?
庆伟:本来研讨会也是希望让中国不同的教会,而且跨宗派的不同的教会城市农村教会大家都可以有一个平台来去分享探讨,有一些碰撞,思想的碰撞,借这些分享碰撞,大家可以有自己有一些启发,不是说我们要达成某一个共识,而是说借着这样的一个分享,有不同观点的弟兄姐妹的表达,可以对我们现在所在的教会个人的服侍,包括个人灵命的成长,有一些的启发,有一些启迪,能够让大家的生命更好,然后特别是在中国,让真的在中国的这样的一个背景下面,能够帮助到中国的教会,这也是这个论坛设立的目的。
刚才苏弟兄讲了,我觉得也确实是,中国教会要看中国的教会的历史,我觉得中国的教会历史因为实在是太短了,当然我们讲真正的(教会历史),比如说从49年以后的,之前当然受到一些逼迫,之后的城市的教会的建立,包括河南教会,包括温州教会的兴衰,包括北京教会,还有从农村到城市的教会的这样一个发展,这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去传承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们怎么去传承,或者怎么去找到这些有真正的宝贵的真正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去传承下去的东西,我们可能还是需要去了解这一部分的历史,去了解教会就是在这30年或者50年时间跨度里面的历史。通过历史或许我们能够找出在未来的方向,对于我们而言本色化的一个方向,这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个人的一些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4-12-21 20:33 , Processed in 0.0754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