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圣山研讨会纪要 主题:“文化使命与人性的完善” 主讲人:戴永富老师 时间:2021年11月25日 纪要整理:胡嘉乐、曾庆余 第一部分:主讲我们今天的题目是“文化使命和人性的完善”,副标题是“论自然法与新加尔文主义的理论互动”。我们今天的一些内容,可能涉及到比较深刻的理论问题。但是我希望我能够很清楚地解释给大家。 现在西方有两个影响力比较大的理论体系,一个是新加尔文文主义,一个是新自然法。新加尔文主义的代表主要是来自荷兰的思想家,比方说凯波尔和巴文克,虽然它现在的种类也比较多,比方说美国新加尔文主义跟荷兰的新加尔文主义还是有不同的重点。新自然法本来是来自天主教的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传统。但是如现在很多历史神学家所证明的,其实托马斯主义的很多传统也被宗教改革的神学家所吸收。尤其是在20世纪,当教会面临很多伦理难题——比方说堕胎的问题,同性恋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常常借用自然法的理论。 这两个运动——新自然法和新加尔文主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拆毁神圣-世俗之间的隔墙。对它们来说,所有的领域都可以荣耀上帝,所有的领域都可以促进人的灵性和人的幸福。它们也是处于这样的一种背景。世界各地,我们现在正在经历所谓的世俗化的过程。世俗化时代有两种危险,第一种危险就是过分的世俗化,教会越来越失去在社会的作用,人们越来越放弃他们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但是世俗化时代还有另外一个危险,就是过度属灵化,就是有些宗派或者基督徒的反智倾向、反文化倾向。他们觉得人生主要是跟宗教有关。所以对教育、健康卫生,对人生的各个方面不是特别重视,有强烈的反智倾向。新自然法跟新加尔文主义,不但是针对过分世俗化,也是针对教会里面的这种过度属灵化。 一、 新自然法介绍 现在我先给大家介绍新自然法。新自然法当然来自自然法。那何为自然法呢?自然法是基督教非常有影响力的伦理传统之一。自然法一开始有两种根源。第一种根源就是旧约和圣经本身的教导。圣经说人是根据神的形象和样式受造的。所以,人的本性就由上帝自己的创造决定,创造秩序离不开人的本性。另外的一种根源,就是罗马和希腊的哲学。我们发现初期教会有很多教父,有可能是大部分教父,包括奥古斯丁,他们的伦理观大体上就是一种自然法的伦理观。后来,自然法最重要的阐发者是托马斯·阿奎那。宗教改革虽然提出了对罗马天主教的救恩论错误的一种纠正,但是加尔文和路德,包括加尔文和路德所开始的改革宗和路德宗,还是接受自然法传统。这个传统到19世纪、20世纪,有一些神学上的反抗。但是自然法传统大体上也可以说是一种跨教会的传统。 自然法传统所肯定的就是道德生活和繁盛人性的一体。繁盛人性,英文,就是flourishing humanity。不仅是客观的幸福,道德的生活跟繁盛的人性是一体的。幸福跟道德生活是分不开的。幸福离不开成全人的本性,成全本性就是成全神所给人的本性,也是成全上帝的创造计划。基督教对堕胎、对同性恋婚姻,对一些道德问题的主要的对抗,也是出自自然法的考虑。圣经里把一些罪恶称为逆性、反本性的罪恶,这就是一种自然法的措辞。所以成全人的本性跟道德生活、跟顺从上帝的命令是一体的。上帝给我们律法,上帝给我们道德律,也是为了我们的幸福。这个幸福就跟我们本性的成全有关。 新自然法就是自然法于20世纪下半叶的复兴。带领这个自然法的复兴很多都是法学家,比方说牛津大学的约翰·菲尼斯,还有美国一些学者,像杰曼·格里塞茨(Germain Grisez)。新自然法注重什么呢?它注重时代的发展。它是在时代的发展里面,吸取阿奎那和自然法传统的资源,来发展一个新的自然法的理论。 新自然法在20世纪有力地批评自由主义、结果主义和法律实证主义。它为什么批评自由主义?因为自由主义认为所谓国家的自由,在形而上学上是中立的,所以你不管有什么观点,不管有什么信仰,我们都可以共同协商。当然它有它的好处,但是结果是什么呢?常常跟道德分离。结果主义认为最重要就是我们的行为的表现,不是我们行为的动机。法律实证主义认为法律的根据不是道德,而是掌权者的意志。 新自然法跟这些主义和思想是不一样的。新自然法的核心概念是善。理性有两种,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理论理性关系到是非,关系到对错。实践理性关系到善。所以理论理性判断命题的对错,判断知识的对错。实践理性判断行为,判断规范的善恶。实践理性的首要原则是,善要被追求并被行出来,恶要被避免。 善在这里是一种什么呢?善是一种目的。善是要被追求的,所以善是一种目的。当你说一个东西“好”的时候,比方说,当你说这个东西是好吃的,那个衣服是好穿的,它长得很好看啊,今天的气候这个正好,这个“好”的概念代表什么呢?好和善跟目的这个概念密切相关,甚至善这个概念跟目的是可以相互解释的。 善或者目的有两种,有工具性的善,就是作为一个手段的目的;有终极的善,终极的善就是最终的善,非工具性的善。工具性的善就是,它本身本来不是善,它是一种手段,比方说,我们感冒的时候,我们必须吃药,药是不是好东西呀?药是好东西,不过药的好处是相对于我们的健康,所以药是一种工具。它是善,它是好的,但是它是工具性的善。如果我没有生病,就不需要吃药。我不能够说我虽然没有生病,但是我很爱药。如果我这么说,肯定是有问题的。所以药只是一种手段。 但是有所谓的非工具性善,非工具性善就是终极的善,一种不只是手段的善,是真正的目的。伦理是关系到非工具性目的,关系到非工具性善,也就是终极的善。什么就是终极的善呢?对新自然法来说,终极的善,是人,终极的目的也就是人性,或者有待实现的繁盛人性。我们基督徒可能觉得,你怎么说终极目的是人?终极目的不是上帝吗?从自然法的这个角度是一样的。因为人也是通过他(她)的心灵享受上帝。所以说终极目的是神,说终极目的是人,都可以。如果你说终极目的是人,这种人也是离不开上帝的。就好像奥古斯丁说,最重要的就是上帝和人的灵魂。 终极目的就是人性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能够把人只是当作手段。这跟康德的说法差不多。康德说,人不只是手段,也是目的。所以我们必须爱人如己,把人当作目的。“爱人如己”这个圣经的教导,如果用哲学翻译出来,就等于说,把人当作目的。把人当作目的是什么意思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这一点上,新自然法跟康德是比较相近的。 但是在康德里面,把人当作目的好像是比较抽象的。新自然法把人当做目的,要成全人,要给人带来幸福,也就是实现繁盛的人性。繁盛,flourishing,是来自植物学,其实也是来自圣经。圣经里在诗篇第一篇说,“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这个就是繁盛的意思。繁盛的意思就是结果子的人生,就是丰盛的人生。繁盛或者丰盛跟快乐不太一样。快乐主要是主观的东西,关系到我的感觉。繁盛是客观的,我的人性被成全。所以把人当作目的,把人当作终极的善,也就是实现繁盛的人性。 从新自然法的角度,繁盛人性有几个方面。这个几个方面也被称为基本善,所谓终极之善。终极之善也就是行动的最根本的理由。我为什么行动呢?行动的最根本的理由就是成全人的终极之善。终极之善是由各样的基本善组成的。基本善的种类是什么呢?按照新自然法,基本善种类是七个。生命、知识、友谊、工作与游戏的卓越性、为人处事的卓越性、审美经历和宗教生活,这七个基本善构成人性。从这几个基本善,我们就能够看见上帝自己的荣耀。 从新自然法的角度看,反智是错误的,基督徒不应该反智,为什么呢?因为知识是基本善。知识关系到人性的发展。友谊在这里就是家庭。我们不能够破坏家庭,我们不能够破坏友谊,因为破坏友谊就是破坏人性,破坏基本善。所以我们现在教育孩子,也不能够只让他们知识上有长进,我们必须提供全面的教育,让他们有很好的友谊生活,让他们的身体很健康,让他们的工作、游戏卓越,让他们懂得为人处事,懂得怎么样做决定,让他们审美经历很丰富,也让他们有很好的宗教生活。这个就是全面的人性。 那基本善的性质是什么呢?基本善的性质,从自然法的这个角度,是一种完善性的活动。这些基本善都是完善人性的,而且它们都是活动。自然法在这里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在于活动,所以幸福不是停滞性的。幸福不只是关系到身份,更是关系到活动。所以基本善就是你有活生生的生命力。而且这一切活动就是完善自己、完善人性。这么说,人更像动词,不只是名词。所谓丰盛的人性,也就是更完全地存在,以丰盛活动组成的一种实态。 从自然法的传统,这个好像效法上帝。为什么效法上帝?因为根据基督教神学——所谓这个基督教的神学,是大公教会的神学,包括天主教,包括基督教这个传统神学——神是纯实态,意思是,神里面没有潜能,神都是实现出来的活动,神是充满活力的。所以通过实现各样的基本善,人就活得越来越实在。 二、 传统自然法与新自然法的张力 但是,新自然法跟传统自然法有一定的冲突。这个冲突主要是关系到什么呢?主要是关系到传统自然法的终末论或者末世论。根据传统的自然法,我说这个传统的自然法是以托马斯·阿奎为代表的传统自然法,人最大的祝福是在末日,就是你的灵魂上天堂的时候、在新天新地里面,能够亲自看见上帝,这个被称为“荣福直观”。这个祝福这么大,原则上独立于其他的祝福。看见上帝的时候,你如此地享受,以至于你什么都不需要。传统自然法强调神对人的绝对充足性,所以神对人是绝对足够的。看见上帝,你什么都不需要,因为这个是最大的祝福。所以终极目的只能有一个,这是通过什么呢?成全人性。怎样成全人性呢?通过直接看上帝。所以自然法说,幸福就是成全人性,成全人性的表现就是看见上帝。受造物无法成为终极目的,我们不能够以人为目的,我们必须以神为目的。 新自然法对阿奎那、对传统自然法有批评。批评就是,如果我们的最终幸福只是看见上帝,那么就是高举一个基本善,轻视其他。他们的意思是,我们最终的目的不只是看见上帝,也包括身体的复活。当我们把末世论的祝福只理解为看见上帝的话,就把终末论过度理智化和属灵化。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他们不是说上帝不够,他们说我们的幸福也是在于上帝那里。但是我们享受上帝的方式,不只是通过看见上帝,我们享受上帝的方式也是通过我们得到复活的身体。如果我们说我们最终的目的只是看见上帝的话,就会带来一种矛盾。这个矛盾在哪里呢?人的终极目的就不需要人性的完善。如果人看见上帝,那人的身体怎么样呢?人不需要复活吗?阿奎那在这方面有一点含糊,他觉得我们还是需要身体的复活,为什么?因为圣经说,我们有身体的复活,所以这个不能否定。但是阿奎那对我们看见上帝是不是需要身体的复活,好像不是很确定。对他来说,原则上看见上帝就够了,好像没有身体的复活也行。 新自然法就反对这这个。所以对新自然法来说,比较符合圣经的说法,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看见上帝,而是天国的实现。当然天国的实现是以上帝为中心,在天国的实现里头,我们也是像《诗篇》第十六篇第二节这么说,“你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但是我们享受上帝的方式是多元性的,是多面性的,不只是通过看见,而是还通过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知识,各方面的基本善得到实现,包含着复活身体的整全生命。 终极目的既是多元也是合一的。为什么是多元呢?因为在新天新地,我们有身体的复活,包括友谊,包括知识,包括各种各样的卓越性,包括宗教的敬拜。所以我们在天堂不是从头到尾只是敬拜,我们可以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虽然是在新天新地,还是有文化活动。但是既是多元,又是合一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基本善,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知识,各方面的成全,都以上帝为中心,都体现出上帝的荣耀,通过与基督的人性联合,与三一神联合,也通过我们生命的丰盛。 新自然法也相信,一切善功和成就在国度里得以保存。这个是激励人的,因我们现在是与神同工一同准备未来。就好像保罗在圣经上说,在基督里的所有的劳苦,所有的侍奉都不会枉然,上帝会保证。 但是传统自然法跟新自然法的争论难以终结,因为基本善都可以在得见神的时候得到满足,所以这涉及到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我们现在也需要圣经理念的支持,所以我们需要自然法传统以外的理论资源才能够更令人满意地提出,我们的最终幸福在哪里。这种资源来自新加尔文主义。 三、 新加尔文主义与新自然法的理论互动 托马斯主义跟加尔文主义的关系其实很密切。自从19世纪自由派神学,自从20世纪开始,尤其是自从巴特,情况有点不一样。不过过去很多加尔文主义的神学家都用托马斯的著作,都用托马斯的伦理,对托马斯非常看重。加尔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巴文克甚至说,托马斯·阿奎那、奥古斯丁和爱任纽,不只是天主教的神学家,而是所有教会的老师。阿奎那本身就是宗教改革之前的神学家,教会那时候还没有分裂。新加尔文主义在这里有更扎实的圣经基础,所以在这里,新加尔文主义可以跟新自然法有理论的互动。圣经的规范是跨宗派的,与此同时,新加尔文主义也重视普遍启示,认真考虑科学和哲学的研究成果。 新加尔文主义的奠基者主要就是荷兰的两位神学家——凯波尔和巴文克。他们两个人的个性不太一样。巴文克比较温和,很细心,是很详细的思想家。凯波尔就比较激进,比较有勇气,比较积极。凯波尔的这句话可以总结新加尔文主义的教导:“基督不仅是灵魂的救主,而是灵魂与身体、有形和无形之事、属灵与自然领域之造物主和救主”。所以,福音与创造无冲突,因为福音是医治并更新创造的力量。新加尔文主义对创造有比较积极的看法。 那我们该怎么样理解人性?从新自然法的角度,人性是由基本善组成的。新加尔文主义认为,从圣经理解人性,我们就会发现,神的形象是理解人性的关键。现在对神的形象有各种各样的观点。神的形象的功能性观点——20世纪比较受欢迎的观点——认为,所谓神的形象,人像神的地方,不只是人有理性,不只是人有灵魂,人像神的地方就是要看人的受造目的,也要看上帝赐给人的职分。我觉得这更符合圣经的说法。神的形象的功能性观点是什么呢?从《创世记》开始,受造目的并不是敬拜,而是修理、看守和管理,这个是广义的敬拜。当然不是说不敬拜神,但是敬拜上帝离不开修理、看守和管理。修理、看守和管理就是人的祭司和君王职务。人不仅是以理性定义的,所谓以理性定义就是结构性观点。但是我们现在用的是功能性观点,是以活动定义。所以该活动的性质是什么呢?把地球转化成一个丰富的社会文化世界。所以,怎么样定义人性呢?定义人性就是通过上帝赐给人的这个使命。上帝怎样赐给人使命呢?在《创世记》第一章第二十八节,“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这种使命其实不仅关系到农业和畜牧业,而且关系到文明的建设。这个使命一般来说,尤其是在加尔文主义的领域内,被称为“文化使命”。 从新加尔文主义的角度,文化的神学定义就是神的代表——人,与神创造的一切的互动结果。文化有客观和主观条件。客观的条件是什么?就是质料,比方说自然,我们的身体,这个就是自然给我们提供的质料。上帝创造一切以后,上帝没有说这一切已经完美了。上帝只是说好或者很好。一切都完美有待人使用他(她)的理性和意志执行上帝自己托付给人的职分或者职务。所谓文化产品,就是在客观的条件上留下人性的烙印。没有人,自然只是一种有待管理的质料而已。但是没有自然,人性只是一套有待实现的潜能罢了,所以人也是依靠自然环境。文化使命其实是指出人与环境的相互依靠。当然,人在这里有更积极的作用,人在这里有主宰的作用,但是人是不能够没有环境的。这么说,文化使命有两个框架性特征:文化活动、身体的存在。为什么身体的存在很重要呢?因为身体就是人与外在条件的互动的桥梁。文化的一切活动可以被归类为几样最基本活动,也就是繁盛人性的面向。 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圣经的人生观、人性观,也包括新加尔文主义所接受的人性观,可以跟新自然法有相互解释的功能。文化活动的最基本的面向是什么呢?关系到生命,关系到知识,关系到工作和游戏的重要性,关系到友谊,关系到宗教生活,关系到审美,关系到为人处事的卓越性。通过这种角度,我们看所谓七个基本善,也是离不开人的文化活动这几个最基本的活动,也就是繁盛人性的面向。这么说来,基本善的追求就是客观与主观条件的成功协调。生命这个基本善离不开我们用理性、用爱心控制我们的身体,使我们的身体有健康。因为身体是我们的客观条件。知识是关系,也是主观和客观条件的成功协调,我们怎样用理性和感性这种主观的功能认识客观的现实。友谊也是关系到我们怎样用我们的主观功能与别人相处。 以基本善补充天职和机构更新有好处。新加尔文主义常常强调这两个概念:天职跟机构更新。所谓天职是什么呢?天职大体上就是跟工作一样,当然工作是一个比较世俗的概念。天职的意思就是上帝对我们的呼召。从新加尔文主义的角度,所有的人大体上都是全职服侍的,不只是牧师、传道人。我们已经打破了神圣跟世俗的界限。所有的人,包括老师、医生,一切都是全职服侍的人。所以你的工作就是天职。新加尔文主义也强调机构更新,我们怎样完善我们的学校,我们怎样完善我们的医院。基本善有它的好处,为什么呢?因为以机构为重点的文化使命很容易轻易陷入权力竞争。按照巴文克,天职也是暂时的,不能说你以后在新天新地也是当老师。但是天职所塑造的人性是永恒的。这个恰好跟新自然法的强调一样。新自然法的强调就是通过你的天职,通过你的工作完善你的生命、你的知识各方面。而且从新自然法的角度来看,你的一生不能只是为了工作。否则不能够成全你的人性,你还是对不起上帝,所以你所成全、所塑造的这个人性——刚才我是用新自然法的说法,现在用新加尔文主义的说法——有永恒的价值,上帝会保证。 另外,新加尔文主义也有所谓的有机主题,事关受造物达到其终极目标的方式。根据新加尔文主义的解释,受造物是多元的,但是受造物也是合一的。为什么?因为有所谓的有机联合或者有机统一,受造物的有机性是基于三一神的样式。三一神是独一神性,有三个位格,所以多元性里有独一性,独一性里也有多元性。所以受造物的方方面面,每一个受造物都有多元性跟合一性或者同一性。这告诉我们宇宙万物的合一性。通过新自然法的角度,我们就能够看见本质和意义。本质给有机体的诸多成分以同一的运作目标。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基本善。各种各样的基本善都是合一的,都是同一的,为了同一个运作目标。这个目的论的联合,也就是运作目标,是上帝的荣耀。根据上帝的创造蓝图,每一个受造物的本质合一使之与其他的受造物一同实现目的的联合。比方说,我如果让动物成全它们的本性,我就是带领一切荣耀上帝,一同实现上帝的荣耀。所谓堕落就是本质合一和目的联合的破裂。所以我现在不能够成全我的本性,也不能通过成全我的本性荣耀上帝。 根据新加尔文主义,社会也有它的有机的多元性。这里有所谓的领域主权的概念:每一个社会领域有由神所定的规律,不可被干预或者取代。你在教会工作的时候,不能干预学校。你在学校工作的时候,不能够干预公司。当然它的意思不是说,学校或者其他的领域可以脱离基督教。但是每一个机构都有特殊的运作方式,所以必须要尊重它们的领域主权。这是基本善的不可通约性。所谓基本善的不可通约是什么意思呢?基本善有生命、知识各方面。所以我不能够为了追求生命,贬低知识。我不能够为了宗教生活,贬低家庭生活。从自然法的观点,包括从有机联合的观点,这是错误的。 当然有时候我因为工作,因为出差,因为侍奉的需要,或者因为迫不得已,我好像对不起家人,我不能够陪家人,这个没关系,只要你不是有意地贬低,就没关系。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基本善都是不可通约的,不能够用一个取代另一个。每一个基本善都必须被保留。当然我现在做老师,我所追求的基本善是知识。因为我追求知识,我很少有时间享受艺术,可能也比较少观赏自然。但是第一,如果这个地位不得已,这没关系,第二,虽然我的工作主要是与知识这个基本善有关,我必须想办法怎么样有创意地管理我的人生,使我不能够轻看艺术,使我也可以观赏自然,使我有机会发挥审美经历这个基本善。 所以人生就是全面的,我们一切所做的都是为了荣耀主。所有的领域都重要,这就是所谓的基本善的不可通约性。人是小宇宙,也有他(她)的有机联合的现象。所以我们现在有各样方面,有知识,有生命,有友谊(包括家庭),工作的卓越性,为人处事的卓越性,这些方面都重要,都是有机的联合。有机联合是什么呢?你不能够扼杀,不能够破坏。这一切可以统一。 社会机构与基本善有密切相关性。所以社会机构,比方说学校,也是为了我们的知识这个基本善。社会有家庭这个机构是为了友谊这个基本善,因为夫妻的关系本身是一种友谊关系。工作这个基本善也需要公司、工厂这些机构。所以社会的机构跟人的基本善是相应的。社会机构存在是为了成全人的基本善。 所以基本善有有机的合一性,目的的合一性,也就是神的荣耀。神的荣耀很丰富,神的荣耀很全面。所以我们只通过一个基本善不能够充分彰显出上帝的荣耀,神的荣耀只能通过人生的所有领域彰显出来。所以基本善可以说是窥视、体现神的荣美的几种视角,因为神的荣耀太伟大。这包括结构和方向。结构是神所设计的本性或者性质,方向是受造物与造物主的基本关系。新加尔文主义的教导是,堕落后,结构还得以保存,我们的本性还得以保存。但方向就不一样,方向要么朝向神,要么背离神。加尔文主义认为自然社会被罪恶影响,但不是彻底污秽或者世俗的。所以,我们的自然和社会不是完全不好。加尔文主义一般很反对我们为了完善社会,为了更新社会而推翻社会的一切。因为社会的机构、社会的结构,也都是从上帝来的。巴文克说,罪没有自己的本性,它只是一种质量,罪恶没有夺走事物的本质。宗教改革所要求的是一个只敌对罪恶而不敌对本性的基督教。人性是好的,当然人性是堕落的,我们可以这么说,但是人性本来是从上帝来的,所以它是好的。罪恶当然破坏人性,但罪不是来自我们的身体,不是来自我们的生命,不是来自我们追求知识的卓越性,不是来自基本善。罪是来自被扭曲的自由意志。所以现在我们如果重生,我们必须要定这个方向。唯有人能有方向,这是取决于人的理性和意志。方向的更新就是内心的转变和重生。 现在,我们所谓文化使命是什么呢?以新的心、以重生的心,使基本善和受造物有机地在同一的目的上合一。一是什么呢?我们还没有信主之前我们的本性,我们各种各样的基本善,可能还有它们的好处,可能还有它们好的一面。但是它们都是背离上帝的,都是远离上帝的。现在有悔改的心,我们就让我们的基本善、让我们的工作、让社会、让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朝向一个目的,就是到上帝那里去。 这样,所谓宗教在这里就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就是作为基本善的宗教生活或者礼仪。第二个,作为基本善的推动力的信仰。所以宗教有两种,第一是你的宗教生活,你在教会的侍奉,你的礼拜,这个活动不能够取代你人生的其他方面。但是,宗教还有第二种含义,就是推动的信仰。我们的所有领域,我们的所有的基本善都被宗教信仰所推动,一切都是为了荣耀主。这样的话,宗教是同等的基本善之首。这些基本善都是同等的,但是宗教是居首的。宗教提供动力,让我们完善其他的所有的基本善。所以没有一个基本善是不能让人荣耀神的,每一个基本善的最好表现都以神为对象。 所以国度生活是什么意思呢?国度就是神在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显现方式,人也是国度的缩影。天国的价值观是什么呢?天国的价值观就是爱和正义。爱人如己,这是天国的价值观。那所谓爱人如己在这里什么意思呢?促进自己的基本善与促进他人的基本善不应有界限,你的文化使命也是造福他者。所以促进你的基本善跟促进他人的基本善没有界限。为什么呢?第一,我们基本善,我们人生方方面面的实现,我们人本性的成全离不开他人,所以我们跟其他人是相互依靠的。第二,我们也要帮助别人成全他们的基本善,这是爱,这也是正义的。 神的国的实现就是基督徒的生命。我该怎样做使我的生活准备着,也是体现出国度的到来?所谓国度的到来,就是上帝在我们人生的所有领域的更新。我该怎样使我的生活准备着,也体现出国度的到来呢?从新加尔文主义的角度,包括从新自然法的角度,第一,就是与他人追求所属领域的卓越性。你不一定要成为最好的医生,但要根据你的本分、根据你的能力,追求你的领域的卓越性。第二,文化使命不需要从零开始,也不可以拆毁结构或者本性。这也有巴文克的新加尔文主义的一个信念:恩典以自然为前提,也会更新自然。拒绝不惜代价将事工效益最大化。 所以,现在我们基督徒所仰望的是什么呢?新天新地。由于神是无限美的,所以身为神形象的基本善也会得到无穷的实现。所以你的生命的发展是无穷的,你的知识的发展是无穷的,你的友谊生活的完善是无穷的。在新天新地里面,我们作为神的形象的载体,我们作为神的形象的管道,发出神的荣耀的晶体,我们的发展也是无限的。根据新加尔文主义,没有任何本性会消亡,在新天新地里,整个人生将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在基督教的很多宗派里面,我觉得主要还是这两个,也就是新加尔文主义跟新自然法,认为在新天新地里,我们所从事的活动不只是敬拜,或者可以说是广义的敬拜,关系到人生各个方面的实现。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创造使命,因为堕落,不能够很好地实现出来,上帝就给我们大使命,传福音。大使命最后是要准备什么呢?也是准备这个创造使命的更新。在新天新地里,我们能够更充分活出新人的样式。 我们如果看圣经,《启示录》第21章第26节说,“人必将列国的荣耀、尊贵归于那城。”在新天新地里面也有列国的荣耀和尊贵,在这里,荣耀和尊贵可以被理解为列国的文化的成就。所以,在新天新地里,也有文化成就。巴文克说了一句话,世上一切真实、高尚、纯洁、可喜悦的事物都被保存更新,并被提升到最好的程度。 我们也发现,人的本性无法与物质及其他外在条件分家。很多时候,我们很多基督徒就是一种柏拉图主义式的基督徒。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更强调死了以后上天堂,我们没有强调身体复活的意义。如果我们是人,人生离不开身体,没有得到复活的身体,在天堂的灵魂就不是完美的人。所以保罗强调的是身体复活。 “我信身体复活,我信永生”,《使徒信经》这么说。人的本性无法与物质条件分家,包括身体。所以人本性上无法与基本善和文化活动分家。人的本性就是这样,人需要文化,因为人有身体,所以人需要跟周围的环境有互动。这样的话,我们就发现,这不是因为神无法成为人的唯一的满足,乃是因为人的本性使人只能通过多元的渠道享受神。这对我们现在也有启发,我们现在不能够只是通过教会生活享受上帝,我们必须通过人生的方方面面享受上帝。因为人生是多方面的,多元的。这个多元的人生有有机的统一,这个有机的统一是什么呢?有机的统一就是荣耀三位一体。所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人生的方面,通过生命、知识、家庭、工作、宗教生活,我们荣耀上帝。同样,以后在新天新地,就不像阿奎那或者天主教传统所说的,最重要的是能够看见上帝,我们不只是看见上帝,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看见上帝的面,通过多元的渠道享受神。人的终极目的还是神,但对神这个终极目的的享受是多样的。 通过新自然法跟新加尔文主义的这个互动,我给大家作个总结:我们的人性离不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活动离不开我们的身体跟客观条件的互动、主观条件跟客观条件的协调。主观条件跟客观条件的成功协调,就体现于七个方面:生命、知识、工作的卓越性、宗教生活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荣耀上帝,我们的本性都是从上帝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够诋毁我们的本性,不能够破坏我们的本性。一切也是为了准备未来。不管是在新自然法,还是在新加尔文主义,都可以看见,正确的终末论影响我们的人生哲学。当今的人生哲学跟终末论相互影响。如果我们发现,我们所做的一切有永恒的价值,如果我们发现,以后新天新地里面也有文化活动,而且人的一切能够得到完善,现在我们就看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有价值,都有意义。 不过我们有时候会有诱惑,这个诱惑是新加尔文主义的一个缺点。新加尔文主义的一个先驱者凯波尔说,要小心,新加尔文主义有一个缺点就是弥赛亚主义或者胜利主义,我们想办法用自己的力量来实现很好的社会、很好的生活。我们不能够做这个。为什么?因为第一,这不是我们的事,这是上帝的事情。第二,在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在人生非常有限、有很多软弱的情况下,实现最好的状态离不开破坏一些基本善。所以我们要避免胜利主义和弥赛亚主义的错误。只要我们还在世上,人生就离不开痛苦,只要我们还在世上,我们的成就就不是永久的。但是我们人生的改善,包括我们所成就的工作,上帝会保留。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只是一种导论的内容,也关系到文化使命和基督教的十字架神学,这个才是中心的内容,希望我们下个月可以继续讲。 第二部分:问答环节: 问题一:戴老师您好,很感谢您的分享。您讲到基本善的不可通约性,会讲到很重视各方面的全面性。但是会不会忽略了一种次序。就比如说,属灵的生活跟社会的生活的安排是不是还是有一个次序在里面?如果失去这个次序,是不是还是有问题的? 戴老师:这个次序是重要的。我们人生是离不开次序的,比方说我要工作之前,我要先祷告,我吃饭之前,我要先祷告。我不能够不把上帝放在首位,次序当然是很重要。但虽然有次序,不等于说其他的基本善可以被忽略或者被侵害。 有时候,我们的错误就是,觉得如果一切都有次序的话,可能这意味着最小的部分,这个次序最低的,也就是不重要的。次序就是能够帮助我们明白,我们有家庭,我们有上帝,所以我们必须要先敬拜上帝,我们必须要先跟我们的家人在一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今天不能够锻炼身体,没关系,但是这不等于说我可以通过家庭取代锻炼身体的这个需要。不可通约性在这里的核心意思就是,不可用一个基本善当作取代其他的基本善的借口。 但是,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因为你的时间很有限。比方说,因为工作的需要,比方说不得已,今天你不能够陪家人,这没关系。但是你不能够轻看它,因为这一切都是从上帝来的。 问题二:戴老师最后提到十字架神学,想问十字架神学是基督教神学的一种,还是基督教神学只能是十字架神学。如果是后者,想要了解十字架神学的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可以读哪些著作? 戴老师:我可以说,十字架就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内容,而且这个信仰的核心内容也是离不开三位一体本身的关系。因为三位一体的关系有虚己跟充满的关系。那十字架和复活就是体现出圣子耶稣基督的虚己而被天父、圣灵充满。但是要了解十字架神学,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就是路德,当然也有朋霍费尔,但是一般来说,路德在这方面写得最好。 问题三:新加尔文主义如何看待保罗所说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耶稣基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者基督”。 戴老师:这是很好的问题。一般,这种经文被误解,人家觉得这个经文就是鼓励禁欲主义的生活,所以我们基督徒什么都不需要,最重要就是爱主就可以了。保罗自己反对禁欲主义。保罗自己说,第一,凡是要做的是为了主做的,所以保罗没有说,你们的工作是不重要的,最重要就是服侍上帝。保罗很严格地说,不工作就不要吃饭。而且保罗也说,一切从上帝来的都好,所以要以感恩的心领受。保罗是这样说,这个经文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看,保罗也没有撇弃万事,他还是做帐篷,他没有放弃他的传道生涯,他没有放弃他的友谊,他没有抛弃他的同工。保罗在这里的意思就是什么呢?就是说,撇弃万事,就不要把这一些事情当做是你的偶像,当作是你的安全感的所在。那所以《腓立比书》第三章的这个部分,必须从那个之前的部分理解。保罗之前说什么呢?我是很骄傲的,我是以色列人,我是便雅悯支派,我是法利赛人,他说这一些身份对我来说是一种骄傲。他现在发现了,他过去表面上像对上帝很虔诚,迫害基督徒。但是其实呢他所崇拜的不是上帝,他所崇拜的就是这些偶像,他的身份,他作为一个法律赛人的身份。所以他的意思就是,现在,对我最重要的就是基督。 那对我们基督徒的挑战,现在我该怎么样在我一切的领域内能够享受基督。因为一切都是好的,一切都是从上帝来的,那我的家庭,我的事业不能够成为我的偶像,而且我要随时做准备,如果上帝要拿我的财产,要拿我的性命,我我就心甘情愿。但是只要我还在世上,我就是上帝的管家。上帝给我的这个生命、知识、家庭,我必须要好好管,因为这是从上帝来的。这才是保罗的人生观。 问题四:在文化使命当中是否可以抽离掉福音使命本身?还是在文化使命当中嵌入福音使命?或者怎么样去处理这种互动。比如说基本善,是不是可以单纯从人性的自然角度讲,我们不用认识基督,就可以某种程度上实现,还是必须要有基督才能实现。这个张力怎么处理。 戴老师:新加尔文主义,包括新自然法,就是强调有所谓的普遍恩典和普遍启示。因为一切都有上帝的普遍的恩典,所以人不需要信主才能够有所成就。所以从新加尔文主义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向那些不信主的人,不信主的专家,不信主的艺术家学习。因为什么呢?因为一切都有上帝的普遍恩典,一切都有上帝的普遍启示啊,这是第一。所以不明白福音,不听福音的人,他们也能够展现出一定程度的荣耀。 但是这种没有上帝的表现有不好的地方。第一,它不完整,因为它没有把荣耀归给神。第二,它不稳定。为什么不稳定呢?因为它的方向不对。新加尔文主义认为,结构很多时候上帝还还保存。所以这个世界虽然堕落,还有很多好的东西,上帝还会保存。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这个结构慢慢就毁掉了,这个结构慢慢就灭亡了。 所以在这里就是福音使命的重要性。所谓福音是什么呢?福音不只是关系到我们的罪被赦免。福音是关系到所有创造被更新的大工程,这是上帝的一个大事业。那我们传讲福音的意思就是重新决定这个方向。通过这个正确的方向,这个结构包括文化成就各方面会得到保留。而且通过正确的结构,文化事业的成就不但更稳定,也更完整。因为什么呢?因为你认识出它的源头,认识出它的目的。所以从新加尔文主义的角度,对一个东西的认识是离不开对这个东西的出发点和目的的认识。没有这种认识,你就不完整,你也不会稳定,因为你跟上帝隔绝,所以你所成就的很多东西也会一同灭亡。所以福音使命跟创造的更新分不开。 而且这个也是圣经始终的信息。圣经重视上帝的创造,圣经很重视上帝所创造的物质,一切都是来自上帝。从这一点看,我们甚至可以说,在很多宗教里面,基督教可以说是最世俗的宗教,基督教跟其他的宗教相比,很强调受造物的美,受造物的价值。福音使命也离不开这个。 追问: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其实今天您讲的内容,实际上里边有创造论和基督论或者救恩论之间的嵌入或者互动? 戴老师:确实。所以我觉得。如果救恩论离开这个创造论,救恩论会被过分地属灵化和被过分地个人主义化。所以这就是对于福音某种程度的歪曲。所谓相信基督什么呢?所谓相信基督,就是我今天晚上死了以后,我可以上天堂,只是关系到这一点。圣经的信息比这个更丰富,圣经的信息就是所谓相信基督,就是上帝创造的这个伟大工程,更新天地的工程。所以创造论跟救恩论是息息相关的。 但是创造论如果没有救恩论会很危险,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会产生一种天真的乐观主义,认为一切都很好。但是通过救恩论,我们也发现一切都已经堕落了,所以我们需要上帝的救赎,上帝的更新。 问题五:新加尔文主义如何看待圣灵在基督徒信仰生活中的作用? 戴老师:非常看重。宗教改革,大家都知道有这种口号,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基督,唯独信心。唯独圣经,为什么呢?因为圣经是我们得救的源头,通过圣经我们就认识基督,效法基督,而且借着耶稣基督的救赎果效得救,唯独基督。那这一切是通过信心。不过之所以有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基督,是因为有唯独圣灵。所以,加尔文说了一句话,圣经没有圣灵就不会起作用。所以圣灵跟圣经的工作是分不开的。这样的话,所谓圣灵,也就是基督的灵,必须成为推动我们效法基督的力量。没有圣灵,我们什么都不能做。为什么呢?一,因为没有圣灵,我们不能够与基督合一。加尔文说,基督就是两千年之前的,那我们怎么能够沾两千年之前的十字架和复活的光呢?我们之所以能够沾光——如果我用这个词,就是因为有圣灵把基督跟我们联合起来。因为我们跟基督联合,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文化使命各方面都是基督自己通过我们的工作。 问题六:新加尔文主义很看重文化,怎么看待现代的这些科技?比如说像人工智能,像现在很多很前沿的这种科技,这个看起来是不是使我们对人的理解有很多不同。比如说包括很多生命科学,包括人工智能,还有元宇宙,其实实际上对传统的人性和人的生活方式,其实提出了很巨大的挑战。那从新加尔文主义来看,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戴老师:就是用刚才所说的结构和方向。结构包括人的本性跟来自本性的各样的文化产品。所谓文化产品当然包括科技。所以科技,如果是从上帝赐给人的这个天赋和这个本事发展出来的,当然是好的,为了服务人是好的。那不好的地方不是科技本身,不好的地方就是人的心本身。所以基督教的特点就是邪恶的来源就是人心。邪恶的来源不是在,比方说身体,不是在这个人所创作的这些东西,科技。因为人心邪恶,所以这个科技就被扭曲了,被歪曲了。所以现在比方说,对人工智能的这种滥用。这一点主要的问题不是在于科技本身,主要的问题就是因为人心还没有悔改。所以,文化产品本身是好,科学本身也是好。但是对科学的解释,对文化产品的使用和方向最要紧。 通过新加尔文主义的角度,这个问题主要的解决的办法,不是通过我们怎样改变我们的科技,我们怎样,比方说,放缓科技的这个进步,而是改变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个就是福音使命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没有福音使命,文化使命的意义也可以说不大。因为通过福音使命,你才能够有完整的世界观,这个在完整的世界观里,你就知道人是有尊严,人是根据神的形象和样式受造的。所以我们不能够用科技来扼杀人的尊严,或者来否定人的尊严。这一切必须来自一个世界观,必须来自一个信仰的更新。 追问:那这个理论是抽象的联系吗? 戴老师:不是抽象的联系,是真正的联系。通过圣灵,你跟基督成为,好像保罗说“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你能够感受基督的感受,你能够思想基督的思想,基督就是成为跟你在一起的活生生的位格,在你里面。这个是真正的联合,不是抽象的,不是理论。 问题七:新加尔文主义强调人性的堕落和需要得救吗? 戴老师:是,加尔文主义有一个强调就是人的全然败坏,所以人的方方面面都败坏。但是方方面面的败坏不等于说人的败坏是在于他(她)的身体,或者在在于他(她)的科技,在于他(她)的文化,而是在于他(她)的心。他(她)的心影响人生方方面面的破坏。 问题八:方向可以通过自由意志的选择完成吗? 戴老师:方向关系到选择。当然加尔文主义不相信自由意志,所以我们的选择也是上帝给我们的。上帝在我们的心里产生选择,当然这个是神学问题。但是方向离不开选择,这个是肯定的。 问题九:戴老师可否再概述一下阿奎那和新加尔文主义的主要区别? 戴老师:,特别有意思的是什么呢?他们的共同点很多,非常多。加尔文跟阿奎那的主要区别大概在三个地方。第一在教会论。阿奎那的教会论,当然跟天主教的教会论是一样的,不过在这一点上,你也要发现,奥古斯丁的教会论也是比较接近罗马天主教的教会论。 然后第二,阿奎那比较强调功德,功德是merit。所以阿奎那认为,人相信上帝以后,他的行为会产生功德。所以,人在天堂得到赏赐,也是根据他的行为的功德。加尔文不接受这个,这个加尔文认为人的成圣,人的一切工作,这一切都是来自上帝的恩典。所以加尔文对功德的词很敏感。 第三,阿奎那的称义观跟路德,跟加尔文不一样。但是这个也不能够太扩大,为什么呢?因为加尔文和路德之前的称义观,可以说,从路德的这个角度,大部分还是错的,包括奥古斯丁的称义观。阿奎那认为,称义不仅是关系到归算,你被算为称义。路德和加尔文的称义观是有很浓的那种法律的色彩。我被算为义人,这个关系到我的身份。阿奎那认为这个不只是身份,涉及上帝把他的义灌注到我的本性上。但是,除此之外,在神论,在预定论,在人性论,在基督论,差不多都一样。 问题十:如果个体在社会结构中难以自处,甚至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人来自上帝的本性。如何认识到,如何能够理解社会结构也来自上帝。 戴老师:社会结构肯定是有罪的,破坏的,但这个不等于这个社会结构本身不是从上帝来。当然我们需要有一个敏锐的分辨。过去很多基督徒有错误,认为奴隶制度也是从上帝来的,所以奴隶制度是一种这个上帝所决定的社会结构。后来,自从16、17世纪纷纷有更多的神学家否定这个是上帝愿意的。所以这个是我们需要有敏锐的这个辨别能力。但我们可以看,家庭肯定是上帝设立的社会机构。第二,政府也是,国家政权也是从上帝来的,这是有圣经根据的。还包括社会的各种各样的组织。我们可以这么说,一切跟人性完善有关的社会机构都是从上帝来的。当然它们还可以被滥用。 这个新加尔文主义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视角。它反对用极端的方式破坏社会。所以新加尔文主义诞生的主要背景之一就是法国革命。它反对法国革命,认为这个法国革命摧毁了很多这个社会机构。对于他们来说,社会机构、社会结构里面有很多都是好的,是从上帝来的。他们认为要更新一个社会必须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必须不是通过破坏这个机构,而是通过从里面慢慢更新。 问题十一:新加尔文主义强调悔改得救吗? 戴老师:他们也强调悔改,甚至他们说,文化使命没有悔改的,就是不可能做到的。当然,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新加尔文主义有一个缺点是什么呢?它强调那个文化使命强调到什么地步呢?教会生活就被忽略,可能福音使命就被忽略了,这个就不好。然后有一种弥赛亚精神,所以基督教的信仰就变成政治化,变成世俗化。这也很危险,因为上帝的国度不是来自这个世界。 问题十二:新加尔文主义和康德的关系怎么样? 戴老师:这很复杂,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不同意康德的认识论,虽然他们也是吸收了康德的一些理论。他们认为康德就是19世纪自由派神学出现的直接的导火线,因为康德把宗教只是放在道德领域,把事实的领域和形而上学的领域割让给科学和哲学。当然我觉得康德还是比较温和,而且康德是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问题十三:新加尔文主义的繁盛人生怎么能够和成功神学区别开? 戴老师:这个很重要,和成功神学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啊?我们基督徒在这里必须要小心有两种极端。第一种极端就是成功神学。因为我们是上帝的儿女,所以我们就可以发大财。我们可以健康,我们可以长寿,这个是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就变成禁欲主义,轻看上帝的受造物,苦待身体,这个是保罗所反对的。对,所以我们要避免成功神学跟禁欲主义的极端。那必须在中间。在中间是什么呢?在中间就是,第一,我们要享受上帝所赐给的一切好处。现在祝福都是从上帝来的,我们要感恩。第二上帝赐给我们的天赋和生命各方面,我们必须好好发挥,必须成全。 所以新加尔文主义的那种神学的出发点不是自我享受,而是当好管家。当然这个是离不开痛苦。 问题十四:现在老师请问成全人性的追求中,教会的角色和使命是什么呢?如何装备信徒? 戴老师:那教会的使命是这样子。第一,在教会的侍奉里面,必须要推动更多的信徒的参与,根据他们的才能。所以教会必须要充分使用弟兄姐妹的能力。第二,新加尔文主义有比较特殊的这个观点:教会需要从事公共领域,教会必须要服侍穷人,教会必须要建立学校,教会必须要建立医院。但是建立好医院,建立好学校以后,教会成为这些机构、这些组织的属灵的力量。但是教会不能够干预他们的工作。 问题十五:新加尔文主义属于保守主义吗? 戴老师:可以这么说,虽然现在保守主义,尤其是现在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非常复杂。而且新加尔文主义跟这个美国新兴的加尔文主义有点不一样。比方说跟约翰·派博,他们就是new confidence。当然美国比方说提摩太·凯勒,还有哲学家普兰丁格,这些人他们受这个新加尔文主义的影响。而且新自然法现在在美国的法学界,尤其是保守派的法学界,相当有影响力。美国的这些大法官有一些就是约翰·菲尼斯等新自然法大师的学生。 现在我觉得很多人把新加尔文主义跟所谓的美国的优异基督教混淆起来,这个不太好。很多这个新加尔文主义者,尤其是老一辈的新加尔文主义者,政治上是很温和的。 问题十六:如何看待现在的基督教在我们中国特殊的环境。 戴老师: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要理解,新加尔文主义的模式,文化使命的模式有它的局限性,不是在所有的社会能够用。这个我们要看它的情况,用到多少,用到什么程度。所以这个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新加尔文主义需要得到新自然法的补充,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太强调天职,太强调这个社会机构,那有一些社会可能不具备这些条件。作为一个基督徒,你无法参加这这些机构,无法从事这些机构的这个工作。所以,我们也需要强调人本性里面的各个方面,不只是靠社会里面的组织或者机构。 凯波尔,写了一本书,很小的这个册子,他认为这个教会有三个问题,也包括新加尔文主义的问题:第一,没有心的头脑,只是知识,但是没有感情,没有灵性;第二,没有头脑的心,只是强调灵命,但是没有神学知识;第三,没有头脑更新的手,只是强调工作,只是强调权利,只是强调使命。我觉得加尔文主义的这个主要的缺点就是两方面。过度的知识化,强调神学到什么地步呢?宗派主义的产生。第二,就是有一种弥赛亚主义,一种救赎主的精神,因为有文化使命,就是想迫不及待地很快改变一切,这个很危险。 小组讨论: 发言人A:我觉得,戴老师提到,信仰生不能太过于偏重属灵对于我而言是有提示的。然后说到具体的这些基本善都应该值得去追求,它们有不可通约性,我觉得都挺好的。 曾传道:戴老师今天他的分享其实是在讲两个理论流派,一个是新加尔文主义,一个是新自然法。我自己的体会,新自然法更强调的是人性的完全,讲到繁盛人性。我们有两个路径去理解神对人的心意,一个路径去理解就是,神跟人的关系当中,人对神的责任,就是荣耀上帝,敬拜祂。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是神对人的责任来看,或者神对人的爱,神对人的恩典,神是希望使我们有丰盛的生命的,比如说主耶稣说过, “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诗篇》第一篇,“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这是一个繁盛的人生。所以从这里边讲人性的成全,这是神的心意。当然人性的成全,它本身是跟人对上帝的责任是一致的。人性的成全不是说我什么方方面都好,我又有钱,我又有知识,我又有道德,它是荣耀上帝的。当然它不是冲突的,它是协调一致的。比如说,人活得很丰盛和人荣耀上帝应该是一体的,和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人性的完善,通过对圣经的理解来说,是符合神的心意。 然后还有那新加文主义,今天戴老师讲的时候,他特别强调新加尔文主义的文化使命,它其实是人的活动。人性的成全和人的活动本身应该是互动的,但侧重不同的方面。今天戴老师特别强调新自然法的人性观是新加尔文主义的文化使命观的一个一补充或者是一个完善。那这种完善其实它有一个更强调本的东西。就是,可能单从创造角度来讲,文化使命立根于这个创造的世界。但是新自然法的人性观可能又强调人本身的本质。人的本质和这个世界的一个互动是一个文化的活动啊。可能这是我的理解。它有一个内和外的关系啊,一个内外关系。那你忽略内,人可能过多在外面的活动当中。而忽略了外面的活动,人变成一个内在修养,很容易个人化或者过度属灵化。所以其实是需要有一个平衡。那刚才这位女士也分享了,戴老师也讲了,具体的基本善的七个层面是不可通约的。不可通约就是你不能忽略,其实也不能够失衡。刚才也讲到秩序,秩序其实保持一个平衡态,也不能失衡,所以其实是需要有一个平衡的人生啊,在人的不同领域其实需要有一个平衡。 这种平衡我觉得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平衡,它是有秩序的,彼此互动的一个平衡。它是达到人性的完善必备的。自然法的人性观。它所强调的,起码我们可以理解成一个有秩序的平衡。这种有秩序的平衡,它其实是在一种比较健康的秩序中达到的彼此互动,不是彼此拉扯。它恰恰应该在这样一种平衡的关系当中彼此促进。你的教会的生活应该促进你的家庭,你的家庭建造会促进你的信仰成长,促进你的教会生活。所以,我觉得不应该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那今天讲的这个我觉得七个基本善可以给我们很好的指导,让我们去认真地评估我们个人,我们的家庭,包括在对他人的这种帮助和服侍当中。其实在这些细节当中,我们也可以去思考,怎么样在教育当中可以达到人的这种基本善的一个平衡,达到比较完全的一个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