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架七言的再思
文/徐振强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引言
以赛亚书第四首预言以色列人所期盼的弥赛亚的“受苦的仆人”之歌中,先知以赛亚说:“祂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或作祂受欺压却自卑不开口〕祂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赛53:7)
这一位在受苦的时候“不开口”的主,最后在十字架上还是“开了口”。但是,祂开口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咒诅,没有抱怨,却只有安慰与祝福的话。
在整个十字架上的过程,大致持续了6个小时。在这6个小时中,四本福音书的作者记载了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七句话。这七句话就是教会历史中有名的:“十架七言”(“Seven Last Words”)。这“十架七言”完全表露了耶稣为世人的罪所承受的痛苦。
圣经告诉我们:耶稣来到世界上唯一的目的,就是救赎、拯救一切失丧的人。为了要达到这一个目的,耶稣必须做出一件令人无法想像的事情,就是祂必须杀死“死亡”,并且是彻底地杀死“死亡”。甚至,祂还要做出另一件更是令人无法想像的事情,就是耶稣必须借着祂自己的死,来杀死“死亡”。这也就是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工作,借着祂自己的死,来彻底地杀死“死亡”。
圣经告诉我们:“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而“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神的儿子耶稣在十字架上承受了世人一切的罪,且为世人一切的罪付上了代价;使一切凭信心接受祂的救恩之人能得着永生。因此,罗马书6:23节接着说:“唯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6:23)
信息:
以下“十架七言”的排列是根据时间上可能发生的先后次序:
1. 赦罪之言:
当下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2. 保证之言:
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
3. 孝亲之言:
耶稣见母亲和祂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祂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19:26-27)
4. 被弃之言:
约在申初、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
“申初的时候、耶稣大声喊着说:“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翻出来就是“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可15:34)
5.苦楚之言:
这事以后,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说:“我渴了。”(约19:28)
6. 胜利之言:
耶稣尝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神了。(约19:30)
7.信托之言:
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路23:46)
要真正地明白“十架七言”的真意,我们必须要从整个架构来思想,来再思。
→耶稣在十字架上不一定是只说了这七句话,而是只有这七句话值得被记载下来。
→四本福音书的作者绝对没有事先商量好,要如何地分配这七句话。因为这四本福音书写成的时间和地点都大不相同。
→前面的三句话主要是注重在“横面的关系”(horizontal),是针对人说的,是描述耶稣暂时结束了祂与人之间的关系。
→后面的四句话主要是注重在“纵面的关系”(vertical),是针对神说的,是描述耶稣将祂的注意力从地上转向了天上,要完成祂救赎世人的使命。
当这“横面的关系”加上了这“纵面的关系”,就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了。
十字架是“神的公义”得着满足的地方;同时是“神的慈爱”得着表达的地方。
所以诗人说:“慈爱和诚实(信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诗85:10)
十字架向我们显露了“人丑陋的罪”(人类深重的罪孽)和“神伟大的爱”(天父无比的慈爱)。所以保罗说:“唯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
→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都只记载了一句话,并且都是同一句话。
虽然在马太和马可福音中,他们都是用了亚兰文;但是,他们对神的称呼却不一样。
在马太福音中(主要是写给犹太人的,形容耶稣是“君王”):“以利”(ἠλί)(Eli)是希伯来文的“我的神”( אֵלִי)(诗篇22:1)(ηλι ηλι λεμα σαβαχθανι)。
在马可福音中(主要是写给罗马人的,形容耶稣是“仆人”):“以罗伊”(ελωι)(Eloi)是亚兰文的“我的神”(ελωι ελωι λεμα σαβαχθανι)。
在这里还有一点值得我们特别地注意:根据时间上可能发生的先后次序,马太和马可福音所记载的这一句话(“被弃之言”)是处于正中心的位置(第四句话)。因此这一句话应该是整个“十架七言”的中心信息,所以用了两个作者来重复地强调。
→路加和约翰福音各别记载了三句话;并且都没有重复的。
路加福音:(主要是写给外邦人的,形容耶稣是“人子”)
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话,是以“父啊”的称呼作为开始,同时也是以“父啊”的称呼做为结束。这正符合了路加福音强调耶稣是“人子”的身份。
约翰福音:(主要是写给教会的,形容耶稣是“神子”)
事实上,约翰是记载第三句话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不只是四本福音书中唯一当时在场的作者,他还是耶稣“所爱的门徒”;所以耶稣将祂的母亲托负给他。
有一点令人感到惊奇的事,就是只有在约翰福音中记载了一段看似耶稣在斥责祂的母亲的经文:“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约翰福音2:4)现在,耶稣,祂的时候才真正的来到了,并且祂的母亲是与祂有相干的、是祂所关心的,耶稣就将祂的母亲托付给一位愿意跟随祂到死地,爱祂的、也被祂所爱的门徒。耶稣说:“母亲,看哪(ἴδε)(Behold)!你的儿子;看哪(ἴδε)(Behold)!你的母亲!”
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都记载了“那和祂同钉的强盗(是复数),也是这样的讥诮祂”(太27:44);“那和祂同钉的人(是复数)也是讥诮祂”(可15:32)。
但是,在路加福音23:39-42中记载了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其中的一个犯人悔改了,因此“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
与路加福音23:46一样,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都记载了“耶稣大声喊着,气就断了”(太27:50;可15:37)。但是,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却都没有记载耶稣喊叫的内容。
“十架七言”的第1,4,7句话都是耶稣向神祷告(父啊;我的神、我的神;父啊)。这表示了在苦难中我们要祷告;祷告是我们在苦难中的开始,过程,和结束。
结语
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故事,只有当它与耶稣有了关联之后,才会有真正的意义。因此追求我们生命真正的意义,是牧者主要教导的责任,也是教会里的信徒要彼此劝勉的。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每一个挣扎,都反应出我们内心信仰的本质性和真实性。
“十架七言”的英文是(“Seven Last Words”),就是“最后的七句话”。非常矛盾的,耶稣在十字架上这“最后的七句话”却是我们走向灵命成熟的“最先的七句话”。因此“十架七言”应该是用来反思我们内心信仰的最好材料。
难怪宾路易师母曾经这样地形容各各他的十字架:
“各各他是世界历史的枢轴,一切在它之前的都是指向它,一切在它之后的都是归回它,一切未成就的也都是基于它。天上那些蒙救赎之人所看见的,乃是在天上的中心,在宝座中间“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
“在苦难中服事”是耶稣为我们建立的榜样,而十字架就是这个榜样的最高峯。有一个传道人如此地挑战我们,他说:“有两件事永远是神的旨意,并且在这充满罪恶的世界中永远是非常危险的:说诚实话和爱那一些有需要的人。事实上,如果在我跟随耶稣的生命中,从来没有感觉到危险的话,那么我就该停下来,好好地省查这一个问题,我是不是在跟随对的耶稣?
“十架七言”一定可以帮助我们寻得这答案!
徐振强 来自台湾,牧师,现在美国华人教会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