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回复: 0

窦云峰、陈远尘、孙洁等:范亚峰《使徒行传的道路》研讨第五次

[复制链接]

1741

主题

348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6153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使徒行传的道路》第三十一篇(24章)
分享:窦云峰
保罗夹在罗马人与犹太人之间时,他临危不乱,用生命力驱动的智慧来柔和回应,既为福音争取罗马的制度空间,又向犹太人传达真理,即使在生命的末期也是一心为福音,按着道服侍神到最后。保罗体现出灵活性与原则性平衡的智慧,不畏强权,但不轻赴牺牲。
1、保罗被捕面对犹太人的控告,体现出按道侍奉神的心志与智慧
(1)保罗按着道侍奉神,意味着谨守遵行耶稣基督的真理,走基督所启示的道路,活出基督的生命。
(2)保罗在应对时,夹在罗马与犹太人之间,在反驳犹太人无理控诉的同时,积极在罗马法治架构中寻求制度空间。
(3)犹太人专门请了一位律师,来控诉保罗。在控诉的过程中,保罗实现了与犹太上层人士(大祭司)和罗马上层人士(巡抚)的沟通,传递福音到高层。
(4)犹太人控告保罗两方面:煽动群众(想借罗马打压保罗),异端并污秽圣殿(犹太内部也不容他);保罗有力自辩:我才来十二天,没有聚众耸动(破解煽动的控告),我所传的与以色列百姓是同一位神、同样的盼望和目标,且在圣殿中已经洁净自己、没有吵嚷(破解异端污秽圣殿)。可见保罗思路清晰,临危不乱,即缓和了罗马政府的紧张,又在柔和犹太人,他没有激进的争锋相对破口大骂,对福音不利。
(5)保罗在面对巡抚腓力斯的私下询问时,表现出不畏强权的精神,大胆讲述公义、节制和审判(腓力斯不想听这些,他觉得恐惧,因为他不是公义节制的人)。
另外我总结了其他重点:
(1)《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道有三个意思,真理、话语、道路;
《约翰福音》开头“太初有道”,道也有三个意思,真理、神(对应于第二位格,也就是神的话)、道路;
中国哲学同样出源于至理,是神普遍启示的体现。
(2)“把人带到神面前”,中国人喜欢个人崇拜,我们要寻找突破口,将人带向神,而不是带向人。
(3)”时时反省自己服侍的动机”,保罗一心为神奔使命,不是为了凸显自己或为自己求好处。
(4)”步步寻求上帝的带领”,我们时常想的做的比上帝快,圣灵没有清晰带领,而是自己想要去做;重要的事工要祷告,大事要慢。
(5)”不在教会培植自己的势力”,不做一言堂、不拉山头、不搞派系斗争(非异端情况)。
对我们的启发:
(1)我们如何能够临危不乱,仍然思路清晰一心为神的作见证?生命的操练、与神亲密的关系是前提。
(2)积极寻求可争取的利好,如罗马的政策空间,为福音广传尽力;而不要无谓的殉道,最后时刻也是心系福音。
(3)福音真理与中国文化有哪些契合点?要踏实探究,为福音在中国的大综合认真想,殷勤做。
(4)我们在服侍时,要用上述4条内容不断自省,避免操劳一生却是草木禾秸的工程。

读范亚峰老师《使徒行传的道路》
分享:陈远尘
谢谢大家,重新读了范老师发在网上的这几篇讲道以后很被触动,尤其是当代教会处境的内容,视野是历史、神学与现实交织的,很深邃。使徒行传的四大神学主题,历史、教会、耶稣、圣灵,初代教会从弱小走向普世,也为现在的教会提供穿越瓶颈的智慧。范老师一开始就将使徒行传定位为“圣灵的福音书”或“第五福音”,重点是上帝在历史中的计划,事件的发生皆出于神的旨意、教会生长为圣经应验、神在关键时刻的带领,以及神迹奇事的彰显。使徒行传的结构以耶路撒冷会议为界,前半部准备外邦人问题,后半部展开普世宣教,类似于中国教会从乡村向城市的扩展。
第十一讲讲了政教关系的三原则:权柄神授、权力合乎公义、一般顺服但在邪恶时不服从。让我感受到使徒行传是历史记录,又是神学指南,揭示神如何通过弱小的一小群教会的群体对抗三大文明,实现福音扩展。真正的复兴不是人数增长,而是圣灵工作、内力成长和重生悔改。顺从神不顺从人,在敌对中推进,福音路线往往是“殉道者的血是福音的种子”。现在教会面临的敌人,比如我们经常说争战,那其实这些相对主义、消费主义……并非外部威胁那么简单,而是内部灵性衰退的放大。保罗的谦卑不是求名利,而是流泪则是昼夜关切灵魂,这种品质体现了十字架,不只是受苦,而是视死如归的地步。
很可贵的是作为牧者,范老师不是鼓励盲从或对抗,而是在一般情况下顺服权力,但当权力丧失公义时,顺从神成为义务。这种辨析我很难在教会里看到(所以挺悲哀),特别适合适用在复杂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推论出来不少难抉择的事怎么处理。在这里插入一句,可能会被批评,我私心是认为中国的教会反智化是比较严重的,而且喜欢拿大原则去套,不愿意思考,愿意思考的那群又经常不成体系。保罗不直接批判偶像,而是从创造论入手,呼吁转向永生神,这个可以说是因地制宜,而不是一刀切。范老师反复将使徒行传与中国教会类比,这让我特别关注从温州(耶路撒冷)到河南(安提阿)再到北京(罗马),经历了逼迫与复兴。但如今进入新时代,面临神学思维和人才培养的瓶颈。未来中国教会要处理中国文化、共产主义、西方现代性,类似于保罗的大综合,希望主能兴起中国的保罗,也让我们重新得力,穿越瓶颈,迎来新纪元。
耶稣的灵读后感
分享:孙洁
使徒教会开始核心领袖十几人,同工层数百,信众四五千,面对犹太,希腊,罗马三大顶级文明,最终在君士坦丁米兰敕令中脱颖而出,福传使命从耶路撒冷到地极,这是地理扩展,还是圣灵推动的征服。
20世纪尼采说上帝死了后,人试图取代上帝。中国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到共产主义,这是在历史里灵知现代性与基督宗教的交互,很妙的比喻是倒置的杯子,表面是基督教形式却指向地上崇拜。赵天恩牧师的三化异象虽有洞见,但不足以捕捉这种复杂转型。使徒行传核心是上帝的故事,教会是见证者。圣灵论揭开了伪神学的遮羞布,毛泽东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圣灵提供了自我崇拜以外,而是基督替代性救赎的奥秘。我知道处境很难讨论,但是不能不讨论,只有个人体验没办法面对灵的争战。
圣灵定义是位格的能力的同在,首先,范老师强调圣灵是“父所应许的”,圣灵有独立位格,却与基督一体,关系性存在,在三一团契里。基督徒不能同时是党员,不能精神上同时拜毛泽东与基督,这是位格性的不可调和,真神不容假神共存。
圣灵是赐予能力的同在,也是见证的灵,和预言的灵,能力源于基督的十字架、复活与荣耀。这点最深刻:能力不是超自然表演,而是见证基督的替代性救赎,是圣经奥秘的核心。否认灵恩或全盘接受,皆因未把握基督为智慧与奥秘,能力在弱小中彰显,体现主的谦卑和能力。
圣灵的同在平等赐给犹太人与外邦人,不分阶层和种族文化,最终是为了三一真神的荣耀。我们应该拒绝混合主义,比如找出来教会里有哪些党员基督徒。要敬畏天父,活出三个基督,圣灵的预言恩赐点燃星星之火,有智慧的互动。能力来自升天的基督,同在来自受苦的基督,位格来自父神的旨意,我自己也需要问圣灵的同在是否取代内心的自我崇拜?
中国教会偏于钉死的基督,忽略崇高的基督论和圣灵的同在,对罪迟钝。我们自己也要多多认罪,勤奋操练,在历史中延续神的计划。
使徒行传的道路 讨论
孙洁:感谢主,感谢范老师透过圣灵论揭示的深度智慧,愿中国教会从中得力。
于小鱼:自我崇拜就是内心的“毛泽东“。
陈远尘:我们可以利用家庭、互联网多纳入外邦人。

范亚峰:耶稣的灵(使徒行传的道路第四讲)

范亚峰:按着道侍奉神(使徒行传的道路第31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5-10-19 21:56 , Processed in 0.0478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