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2|回复: 0

王霄:怪异的“法门寺”是今日中国的缩影

[复制链接]

2843

主题

22

回帖

9941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941
发表于 2020-6-17 11: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去陕西做文化考察,法门寺是一个必去的地方。但是计划内的2小时游览,却在1个小时结束了,让在外等候的陕西朋友都有点吃惊。在回答他们的询问时,同行的老领导、政府官员和企业家都说:观感很差。

  观感只是表面上的直感,虽然强烈,但是作为个例,似乎还难以和中国的基本面貌产生联系。只是回来后看了网上的相关评论,我才想,这个所谓的“法门寺”,大概可以算做是今日中国的一个缩影。

  特点之一:名实不符,利字当头

  人们一直是把法门寺当作佛教圣地之一来看待的,原因无他,只是因为这里发现了佛指舍利,并因此关注它千年古刹、名刹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蕴含。但是,现在的“法门寺”,其实与佛教只有着脆弱并且可笑的联系:它是一个全新的、只有数年历史的赝品景观,由一个所谓的法门寺景区文化产业集团(由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宝鸡法门旅游开发建设公司、陕西延长石油公司、金堆城钼业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和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等多家企业组成,注册资本为11亿元)投资兴建,而原来的老法门寺只是龟缩于景区一隅,游人不多。这个新“法门寺”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弘扬佛教文化,而是为了赚钱。

  我过去一直觉得陕西人忠厚爽直,有所谓“关西大汉”的古人之风,这次看了法门寺,才觉得正如张艺谋一样,部分陕西人实在是狡狯其内,利欲熏心,毫无文化和骨气可言。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就连法门寺也不放过。百度百科介绍:“目前,国内的佛教名山虽然都有商业开发的内容,包括像少林寺、普陀山等,不过建设开发和运营主要是以佛教团体为主导。而在法门寺景区,法门寺古寺只是获得部分门票分成,经营和管理由曲江文投来运作。”更为恶劣的是,为了打着法门寺的旗号赚钱,连古董新修都不行了,居然想起了重建一个全新的、宏大的、现代化的法门寺,壮观则壮观矣,但与原貌的、真实的法门寺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大多数游人本为瞻仰真景、感受文化而来,却被这现代化的赝品伤透了游趣。

  虽然,改开以来,国内也有一些依托原来宗教元素建成的、几乎是全新的佛教景区,如海南三亚南山海上观音。但那是依地理地形地貌而造景,以南海联系观音,符合佛教名旨,构思合理。再加上独特的气候和常绿的植被,也构造了许多园林风景,使得人文景观与地理位置、自然风貌、园林造景浑然一体,堪称佳作,自建成以来,影响很大,未见物议。但法门寺所在地为黄土高原之平原,既无山之雄奇,又无水之瑰美,也无植被之丰茂,因此这一个占地极广、规制极大、由水泥构筑的景观,就显得极为突兀,毫无美感可言。主事者以为只要有了钱,就可以依托法门寺的文化影响力,通过再造一个景观,只要它够雄壮威武,就是一个产金蛋的母鸡,但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全然没有文化、挂羊头卖狗肉、同时没有经济头脑的愚蠢产物。

  特点之二:为了赚钱,机关算尽

  “法门寺”为了赚钱可以说是机关算尽,手段五花八门:门票120元,商业化的吃、购、住及房屋出租,各种名目的捐助,以及打着佛教幌子的种种商业欺诈行为,无所不为。

  以下的举例,均来自百度百科:

  当游客进入法门寺景区之后,基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向功德箱内捐献了现金,但是这些钱实际上并不是捐献给了法门寺,而是由景区获得。只有古寺内的功德箱,才属于法门寺所有。法门寺事务管理小组的一位法师介绍:“2009年景区开放时,曲江文投曾经想连古寺内的功德箱钱款也一并收缴,不过由于僧人极力反对才最终作罢”。

  在法门寺景区内,曲江文投进行了招商,一些与佛教有关的铺面实际上属于承包性质,商人的逐利与佛教徒、游客的信仰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走在合十舍利塔内(这是这个景区的主体建筑),一些穿着僧衣的僧人在佛像前参拜,法门寺景区管委会的人员直言:“这些僧人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肯定不是法门寺的僧人。这里不是宗教场所,他们绝对不会来”。管委会人员指了右侧的抄经处,“这些地方都是个人承包的,以前除了抄经,还有解经的业务。游客来这里抄写经书,收取一定费用是可以的,但是假冒僧人帮助解说经文,就违反宗教事务条例了”。

  慈善基金会藏玄机。在尚未进入法门寺景区之前,售票处两侧各立着一个牌子,左侧种植的树木被称为“天树”,右侧的树木被称为“地树”,每棵供养的金额为每年4800元。牌子上写明:“‘天树’、‘地树’供养是法门寺慈善基金会为众生搭建的广种福田”。在景区内,以法门寺慈善基金会名义筹集善款的地点有很多,包括了功德箱、佛龛供养、佛像供养等,最大的一笔是某企业家捐赠了1100万元。 (王霄:在合什舍利塔大殿,公开宣示这里只接受1000万元以上的捐助。这无疑是利用巨富的心理而作的引诱,却将众多佛教信徒的功德拒之门外)。实际上,这个以法门寺为名头的慈善基金会,虽然挂着法门寺的名字,却是由曲江文投实际管理。2009年5月成立以来,接受了海内外各界捐赠数千万元。基金会获得的资金,一方面用于慈善事业,另一方面用于偿还景区文化产业集团的银行贷款。

  景区的开发并没有让古寺的收入增多。景区管委会介绍,法门寺在2009年之前的年游客量约40万人,2011年达到了140万人。但是,2009年景区文化产业集团与法门寺签订的协议,却是以2008年古寺收入为基础,每年递增5%,为期三年。也就是说,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法门寺古寺的实际收入反而下降了。

  已经有评论指出,“法门寺”除了上述的营利模式外,主要的还是“明做景区,暗做房地产”。按照景区建设规划,一期占地1300亩,二期占地4000亩,总体占地9平方公里。现在景区内已经有了相关的酒店、饭店、商铺、会所及种种附属设施。现在已经完成50多亿元的投资。今后的建设是否会转向房地产,虽然没有见到规划的明确说明,但是我想这是必然的。否则,不能解释它为何占地如此之多。

  为了更多的圈钱,“法门寺”还打起了上市的主意,于2011年提出赴港上市。时隔一年之后,这次宗教领域的资本市场尝试于2012年5月宣告搁浅。

  这种以商业化为主导的运营,必然是假劣伪冒盛行。据宝鸡市旅游管理部门介绍,2009年5月开业到2011年5月的两年期间,法门寺景区的旅游投诉次数占全市95%。在全省的主要旅游景点中,法门寺投诉也排在首位,几乎成为了“重灾区”,主要是承包商户假借佛教名义收取大额钱财。

  三、贪大求洋,暴殄资源

  作为一种古老的文明载体,佛教宗教场所一直以相对稳定的样式展现于世人,虽然不乏宏大雄伟,但讲究蕴含天理佛机。而“法门寺文化景区”则提供了另一种样本。

  它是一个多处体现西方建筑风格、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构造的、不伦不类的佛教景区。

  我觉得,新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宏大,场面宏大,规制宏大。

  首先让人感受到的是它极其高大的门廊,高有数十米,近乎四层楼,宽有数十米,几近通衢大道,立柱自然十分厚重,加之环绕大门,长度足够。这种高大门廊的设计,大概不是中国的传统风格。由如此之高大的门廊,可以想见其大门之高大。据介绍它有四个大门。

  其次是它的大广场。它的山门广场占地逾15万平方米。除了停车场,就是所谓的商业设施。

  再次是它的佛光大道。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

  再次是它的建筑物。如它的主体建筑舍利塔,塔高148米,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

  仅以上数个点的面积之和就是35万平方米,相当于近5000亩地。

  这样大的“法门寺”,已经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寺庙,而是所谓的“景区”。游人一般必须乘坐专门的游览车,才能由门及里,一路观光。当然,主事者的意图就是景区,但是,在一个毫无风景可言的地域构造佛教为主题的、除了宏大其他了无情趣、如此枯躁无味的景区,让慕名而来的香客和游客情何以堪呢?

  建造这样的“法门寺”,当然主要运用的是现代化的建筑手段。在或多或少的宗教外衣包裹下,不可避免地显现出钢筋混泥土的特质。

  前面已经提到“法门寺”的占地规模。在土地资源稀缺的陕西,在这样一个平坦而古老的周原之上,占地数千亩甚至9平方公里,已有投资50多个亿,只是为了一个假的佛教名寺,主其事者难道没有良心的拷问?佛教建筑本身就有奢靡之名(想想一千多年前韩愈老先生的《谏迎佛骨》),而今天的人们,在还不很富裕、民生问题犹多、土地资源更其稀缺的情况下,在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不信神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居然将这众多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财力物力,投入这样一个没有多大实际用途的所谓景区,难道头脑是发昏了?

  四、政商主导,多方博弈

  围绕“法门寺”这个怪胎的诞生和发展的,大体上有政府、企业、文化也就是佛教、社会四方面的力量。这四方的力量在博弈,目前的形势是政商赢,文社输,但长远的局面还不好说。

  据网络上相关介绍,这个景区建设的思路始于2001年,那时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法门寺打造成“世界佛都”,定位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也是陕西省强力推出的十大文化旅游工程之一,是陕西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重大举措。一开始,官方就确立了商业开发模式。 2007年3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由曲江新区管委会组建了法门寺开发建设团队,与宝鸡市人民政府一起负责项目开发建设。在景区建设过程中,在规划、设计、征地、拆迁、投资主体遴选、贷款、上市、建设、管理特别是与老法门寺的关系处理上,政府都呈现了强力主导的身影,并给予种种的优惠与方便。无疑,“法门寺”是继大唐芙蓉园之后,陕西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又一个最重要的项目。在新“法门寺”,处处显现着政府的身影。

  商业化的开发模式,在政府的关怀与主导下,取得了一时的胜利,这主要是指目前已经建成的物理性质的新景区。在投资了50多个亿之后,这个奇异的怪胎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且开始获取经济收益。

  在这个过程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文化主要是佛教一方,大概是持有反对起码是消极的态度。我在参观的当时以为这是一个官商宗教勾结的产物,因为今天佛教给人的印象就是商业化,如同少林寺。但是后来从资料上看,才知道法门寺和陕西省佛教界是不大赞成这种开发的,并且与之进行了斗争。

  比如上面提到的在功德箱捐款上的争执。又如,老法门寺与景区的协议已经在2012年5月中旬到期,虽经对方多次催促,法门寺依然未进行续签。当被问及新协议该分成多少合适时,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法门寺监院智超法师指出:“这不是钱的问题,我们更看重法门寺的声誉、僧人的名誉”。同时,在2009年之前,法门寺的僧人最多时有260余位,而由于对商业化开发不理解,僧人陆续离开。目前除了佛学院的学生,法门寺现有的僧人只剩下了70余位。以前,法门寺的门票28元,现在涨至120元,门票价格过高使得一些主要以进香为目的的居士不再前来。同时,法门寺景区争取成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的努力(这是它上市的一大卖点),因为它的商业化模式,从一开始就遭到了佛教界和僧人的反对,最终在争夺中落败于无锡灵山。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园持法师表示,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的传承,由外在和内在两个范畴组成,如佛、儒、道阐述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属于内在精神范畴。为了经济利益大搞“文化产业”,在不能对内在精神加以尊重的情况下,历史文化遗存的真正价值尚不能正确认识,继承发展也就成为无本之木。

  社会力量也没有对新“法门寺”置身事外,网络上有一些批判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还不够强,但我想,凡是参观过“法门寺”的游客,大多数会成为这种批判的力量。由于他们的关联性,会在更大的人群中对这个虚假怪胎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

  不过,即使从当前看,这个景区的商业化开发也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每年1个多亿的门票收入,除了必要的管理费用和支付银行贷款外,投资商的巨额投资,根本谈不上回报。此外,法门寺景区由于缺少资金,至今仍拖欠建筑企业应付款达6亿元。上市圈钱努力的失败,让后续开发笼罩上浓重的阴影,也让这个项目的原始开发动力消失。景区的开发已经陷入困境。

  从以上四方面看,“法门寺”景区都可以算做是今日中国的一个缩影。名不副实的发展模式,光鲜怪异的表面形象,不择手段的唯利是图,不可持续的耗损资源,突破底线的文化摧残,以及后果难以处理与消除的现状,都让人不由得将反思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当然,在法门寺景区这个个案中,文化也就是宗教和社会的一方并没有输得太惨,这主要是宗教由于信仰和组织化程度,使得它还有相当的行动力。这也揭示我们,中国问题的解决,根本的在于提高人民的组织化程度,并树立他们健康的信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4-11-16 05:47 , Processed in 0.0784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