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8|回复: 0

章智源:圣经的教会观

[复制链接]

2843

主题

22

回帖

9941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941
发表于 2020-6-20 08: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经的教会观
章智源 (合肥学院) 文
内容提要 圣经中的教会即基督的教会,是耶稣基督亲自命定而建立的唯一属上帝的教会。这也就为将来世界各处各地建立基督的教会确立了模式或标准。而从基督的教会建立之初的一世纪以来,基督的教会就不断地受到异端的侵扰。罗马公教时代,教会主动偏离这个模式,走向腐败世俗。改革未能击中要害,反而导致分门结派。伟大的普世合一运动虽喊了很多口号,各宗各派最多也只是做了些表面的调和。众多的神学家,如马丁· 路德、加尔文、巴尔塔萨、巴特等都极力呼吁教会必须回到上帝手中,必须回归圣经。本文正是鉴于这个宗旨,在首先指出历代以来偏离基督教会观念的同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圣经关于基督教会的正确观念。它们是:一、基督教会是上帝在圣经中所命定的典型模式;二、基督教会是上帝在圣经中所命定的独一教会;三、耶稣基督是基督教会的惟一基础;四、基督教会建立的时间和地点。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回归圣经,统一认识,以一世纪的使徒为榜样,高举基督,遵守真理的模范,依照上帝在圣经中奠定的惟一属他的教会的典型模式,坚守教会的本质、立场和特殊身份,牢记主的大使命,不仅能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建立基督的教会,而且能使各宗各派真正实现主耶稣基督所祈求的合一。 教会观(church)其所以逐渐成为现代基督神学反思中一个极具挑战意义的课题,是因为从神学上重新认识教会存在的意义日益突出。众所周知,早在使徒时代,教会就不断地受到假先知和假福音的搅扰。[1] 2世纪已降,对教会的认识可谓莫衷一是,各种偏向和强调纷纷而出,有的强调圣洁,有的突出苦修,而将教会看作一个外部组织体的观念也颇占上风,把它归因于异端兴起的缘故也是不无道理的。[2] 到了天主教时代,教会甚至演变成主教制独裁和统治的工具。虽然奥古斯丁(Augustine)坚持认为只有一个教会,即发源于耶路撒冷的基督的教会,[3] 可是他却同时又支持主教制观念。[4] 此后,这种观念在罗马以及在整个西方世界广被接纳。不久,教会就产生了一个外部有形的元首,进而演变成为一个无上的主权者(教皇)。[5] 教会生活亦趋于现世化,日益堕落。 [6] 加尔文(Calvin)认为,罗马教会背离了真教会的标准,背离了圣经权威和古代教会的传统。[7] 宗教改革时代终于来临,马丁· 路德(Martin Luther)从回归福音的新理念上提出了“唯有圣经”(sole scripture)、“唯有基督”(sole Christ) 、“唯有恩典”(sole grace)的著名呼吁,[8] 恢复了全信徒都是祭司的圣经观,[9] 但改革的另一个结果却使教会从内向外经历了一个大分裂,[10] 各宗各派竞相出现,对教会的本质属性各持己见,并没有从真正的意义上回归福音。分裂既已形成,合一便又成了关键的问题。怎样才能最终性地走到一起?依据什么标准才能真正地或心甘情愿地建立统一?[11] 进入20世纪,教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亮点,那就是“普世教会运动” (Oecumenical Movement)。其主旨就是倡导教会内部的团结和统一,希望所有派别能够达到重新合一,以实现当代教会的大联合。[12] 但著名的神学美学创建者巴尔塔萨(Balthasar)则认为,教会虽然有完成合一的愿望,但是否能够付诸实现,决定权仍保存在上帝自己手上,甚至断言普世教会运动不能实现合一。[13] 后现代神学开启者巴特(Barth)则极力呼吁“从现代的以人为中心进到新的以上帝为中心”。[14] 划时代的梵二会议提出了一种新的教会论,[15] 不仅肯定了圣经在教会生活里和讲道工作上的中心地位,[16] 而且极力呼吁一个新型的、开放的教会,甚至认定自己是一个有勇气改变的教会。[17] 当然,各宗各派虽有意推行合一运动,但却总是集中在比较实际的问题上,而对于教会的本质属性却论之甚少,甚至认为教会应该随着世界的转变及社会上的需要而作出相应而适当的改变,不必抱着固有的本体。这种从生存主义角度去诠释教会的观念和态度,充其量只是一种社会人文科学的方法论,根本就不是圣经与神学上的认识论。教会之所以仍能自称为教会,而不是社会的一个部分或一种社会制度,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固定不移的本质与使命。教会固然需要面对社会种种的变革,甚至亦有义务协助、分担与解决社会上的种种困难,但这并不等于它就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与需要而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教义与立场。我们应该认识到,教会若要在当今社会发挥作用,就更需要了解自身从圣经传统而获得的神学意义,坚守其原有的固定不变的本质与立场,保持自己的特殊身份与使命。[18] 圣经的教会观 (the church of the Bible) 就是从圣经中认识和接纳耶稣基督关于建立他自己的教会的一系列教训和事件。这些都清清楚楚地记载在新约圣经中。所谓他自己的教会就是“基督的众教会”(the Churches of Christ),[19] 乃唯一属上帝的教会,也称“诸长子的教会”(the Church of the Firstborn)。[20] 圣经有话教训说,“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来的父,” [21] 因此,主耶稣在对门徒说他要建立教会时就说“我的教会”,[22] 所以使徒保罗也就直接用“基督的众教会”来代称“上帝的教会”。他这么做正是“尊敬子如同尊敬父”。而实际上,“基督的教会”才最清楚地表明圣经中的教会或上帝的教会的归属性。[23] 教会名称的属性不能被任何人名、组织特征或事件名称来替代。巴尔塔萨所说的决定权仍在上帝的手中是对的,那就是因为上帝在圣经中奠定了唯一基础和组织结构,即唯一属上帝的教会模式。因此,我们可以说,依照这个典型模式,不仅在任何时代,在任何地方,都可建立“教会”,而且普世教会运动的合一理想也可望实现,各宗各派归一的愿望更是可以达到。但是,凡不按照这个模式,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期所建立的“教会”,都不是属上帝的教会,也不是属基督的教会。这样一来,各宗各派合一的可能性也就根本不存在了。因此我们必须统一认识,回归圣经,以一世纪的使徒为榜样,高举基督,尊重真理,才能真正实现主耶稣为我们祈求的合一。[24] 圣经的教会观至少应该包括如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督教会的特质及其建立;第二部分:基督教会的组织机构;第三部分:基督教会的(圣礼)敬拜。本文因限于篇幅,拟先从四个方面对第一部分即基督教会的特质及其建立进行论述。
一、基督教会是上帝在圣经中命定的典型模式
1.模式在圣经中所特指的含义 模式(pattern)指一个能够产生出一模一样东西的模子(或模型)。比如把熔化了的铅 倒进模子里,便产生出一模一样东西来。原文tupos是希腊文,可以翻译成汉语的“模范”、“样式”、“榜样”、“标准”等,而英语则用pattern, form, model,standard等词来翻译。这个词用在圣经上有如下的含义: 1.1作将来真圣所的影像:古时挪亚造方舟可不是随己意而为之,他可是照着上帝所吩咐的造法而行的。(创6:14—22)上帝也曾命令摩西“照所看见的样式作”(徒7:44)。《希伯来书》8章5节又记着说:“正如摩西将要造帐幕的时候,蒙上帝警戒他,说,你要谨慎,作各样的物件,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 1.2做基督徒的榜样:比如新约圣经不只一次地提醒使徒(腓3:17)和传道人(提 前4:12;多2:7)要在教训、善行、信心、爱心、言语、行为上,甚至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 1.3成为教训意义上的模范:即上帝要人遵行的,如何从罪恶里得释放的“道理的模范(罗6:17,18);也是上帝叫传道人遵行的,且要特别持守住的真理模范,即“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提后1:13)。 2.上帝命定模式的原则和意义 2.1显明救恩的旨意:因为上帝的旨意是要历世历代的人在基督里,即基督的教会(爱子的国)里得着救恩(约3:15;罗8:1;西1:13—14),并要基督徒在他儿子的教会里荣耀他(弗1:9—11;3:10—11,21)。这个旨意就是上帝自己定的规模、样式或标准。按着这个标准,基督的教会便首先在耶路撒冷诞生。 2.2设立使徒教训的权柄:主耶稣曾祷告说,“不但为这些人(使徒们)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使徒们)的话信我的人(指将来所有信的人,即所有基督徒)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约17:20—21)主的意思是要求所有相信他的人都必须合一,而这合一是建立在众使徒的话语上(因他们的话信我)。这个在使徒话语上建立的模范,正是照着上帝的旨意,为要实现上帝的宏伟的救赎计划。使徒保罗曾对哥林多教会说:“因此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他必提醒你们,纪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保罗所说的“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乃指他所教导的都是从主领受的,在各处各教会所讲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在各处栽下福音的种子,显明真理,为各教会树立真道的模范,叫各地方的教会都跟着遵守。 2.3为传道人确立真理的模范:使徒保罗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曾这样勉励提摩太,说,“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要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里,常常守着。”(提后1:13)这里说的“纯正话语”就是使徒的教训(帖前2:3—4),就是从主来的命令和真理(彼后3:1—2);而“规模”就是tupos(模范),就是标准(standard)。使徒保罗的意思是说这个纯正的真理的模范,籍着传讲和执行,就能守住。 2.4为基督徒确立真道的模范:新约圣经教导我们,要每一个基督徒都能够“在真道上同归于一”(弗4:13)。这可不是叫我们众人随便在这个道上或那个道上同归于一,而是要我们在“真道”(提前2:4)上同归于一。何谓真道?就是从众使徒传出的主的命令(彼后3:1-2),就是基督的话(罗10:17)。这才成为众信徒学习,明白,效法的模范。新约圣经中这个由主耶稣亲自命定的模范,能使常常遵守的众信徒在“一信”(弗4:5)上“晓得真理,得以自由。”(约8:31—32)而与此同时,基督徒也受劝告,当为那“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犹3)。没有真道的模范,就不能跟那些偷着进来的假弟兄,传异教和异端的假先知或假师傅们争辩,直至拆穿他们。(彼后2:1—3;犹4) 2.5撒下福音的种子:上帝的道就是福音,福音就像种子(路8:11)。耶稣在撒种的比喻中曾明确地宣称,“种子就是上帝的道”。种子落在不同的土里,就出现不同的结果。这不同的土就像是不同的人心。当然,人要预备诚实、善良的心非常重要,但如没有上帝的道,还是白搭。众所周知,凡是种子都各从其类(创1:11—12)。永远也不会有撒下苹果的种子而长出橘子来,也不会长出桃子来。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因此,在这种情形下,你就可以断言并确信,上帝的道也必定是各从其类。当着福音的种子撒在好土里,即被人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时,就产生出相同信仰的基督徒来,而不会产生出不同信仰的信徒来。也就是产生出新约圣经中的教会(即基督的教会)来,而不像那些由人手所设立的分门结派的“教会”来。当我们今天也照着当初使徒们所树立的纯正全备真理的模范,象效法他们的一代代传道人那样,去普天下撒播福音的种子,即基督的教训的时候,从21世纪直到世界的末了,就会产生出一个个属基督的教会来。
二、基督教会是上帝在圣经中命定的独一教会
1.教会的原意 辞典中对于教会的定义通常是“基督徒用来敬拜的建筑物”。这样的建筑在世界各地的城市和村镇景观中常可以见到。有些教堂壮观华丽,有的朴素简单——但是它们都很容易辨认。而今的教会不仅仅是建筑物。它也是一个组织,事实上,是一系列组织,因为在世界各地有成千上万的不同“教会”或基督教派别。[25]
在古代希腊,ekklesia 这个词广义上是指“任何一种合法集起来的公民集会”。后来,罗马的学者们并没有在拉丁语中找到与它相对应的词,而是采用了音译的方法,把这个词按原来的发音直接移植到本国的语言中,用来称呼他们自己的、与古希腊相仿的公民集会。在古希腊和罗马,执政官员们召集ekklesias的目的都是行政性的,包括:制定与国家法律相符的政策律令;选举或撤换城市保安官;对外宣战;签署条约,建立同盟;选举将军或其他军事将领;调遣部队;收取和分配某些款项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这些集会开始的时候,
人都要先行祷告,并且向他们的神祗奉献祭品。[26] 2.教会在圣经中的一般含义
在希腊文本的旧约圣经中,就是用ekklesia来译希伯来语的kahol(即“召聚”的意思)的。要知道,以色列人可不是简单地聚在一起,他们是被“召集”到一起的。无论是希伯来语的kahol,还是希腊语的ekklesia,它们都重点强调了上帝进行“召集”的作为。在新约圣经中,ekklesia共有三种用法:1)教会的总称;2)特指某个地方的教会;3)指信徒们的聚会崇拜。因为对使徒们来说,起初的教会既不是一个建筑物,也不是一个教派。他们在使用“教会”这个词的时候,想到的是人——上帝的子民、耶稣的门徒,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证明他们是上帝国的一部分,这个上帝的国是耶稣最先宣告的,而使徒们相
信这个国度已经来到了。因此,“教会”并不是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而是上帝的工作,是在五旬节圣灵将新生命赐给绝望的门徒们时建立的。这些耶稣的门徒和那些愿意相信上帝的国已经来到的人就同时被上帝带入了一个充满爱和喜乐的新群体中,这个群体就叫作“教会”。[27] 3.教会在圣经中的属灵含义 3.1教会是主耶稣亲自命定的(太16:18):耶稣说:“我要把我的教会(用的正是希腊文 ekklesia这个字)建造在这磐石上”。[28] 他的意思是指他要用福音把一群人从世界的罪中,召唤出来得拯救(太4:17)。 3.2教会是基督用自己的血买来的(徒20:28):耶稣基督的血是为了赦免人的罪而流出来的(太26:28)。我们信而顺服,籍着基督的血(爱子的血)得蒙救赎,因为基督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弗1:7;彼前1:18—19;启1:5)。根据新约圣经,因为教会是那些已靠基督的血罪蒙得赦,心被洁净,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所组成的,所以就说基督是用流自己的血这么大的代价来买了教会。 3.3教会由成圣的人(圣徒)所组成(林前1:1—2):使徒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说,“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写信给在哥林多的教会,就是在耶稣基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人。这也就是使徒彼得所说的“圣洁的国度”(彼前2:9)。一个人能不能不成圣而进入教会呢?显然不能!因为教会是指着得救的圣徒(即成圣的人)说的。一个人能不能不籍着基督的血而成圣呢?当然不能!因为惟有基督的血才能使罪得赦(太26:28)。一个人能不能不籍着受洗单凭着信而除罪呢?断然不能!因为惟有受洗才能除罪(徒22:6—16),而对信而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的人来说,不是单用水,乃是用水又用血(约一5:6)。 3.4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弗1:23;西1:24):教会是基督在地上属灵的身体,这不是一种比喻和象征,乃是一种属灵的实际,说明教会与基督的同体与合一(罗12:5;来2:11)。主耶稣在世为人,以及复活升天,有他个人的身体,但他作为上帝所立的基督,远超过万有之上,是上帝永远计划的承受者和执行者(弗1:22;西1:18;约5:27)。因此,基督便借着自己的身体来执行上帝的旨意,承受和管理万有,同时彰显上帝的荣耀。基督发命令,教会就遵守。教会一次与基督联合为一,就不再解体,乃是与他一同坐在天上(弗2:6;来12:22),将来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3:4),并和他一同作王,不是等到未来的千禧年,而是从1世纪开始,包括现在,直道永远。(提后2:12; 启5:10;20:6;22:5) 3.5教会是基督的新妇(约3:29;启21:9):使徒保罗在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中,论及基督徒如何做好丈夫和妻子,教导他们为何要持守住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基督徒夫妻的双方都已与基督建立了关系,而这个关系正是他们持守夫妻关系的基础。于是就做结论说:“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弗5:22—32)他又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说:“我曾把你们许配给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林后11:2)上帝最美好的心愿之一就是为他的儿子找一个配偶,而她就是教会。作为已经许配给了基督为妻的教会,最基本的要求当然就是清洁忠心,如贞洁的童女,随时等待主基督来迎娶。(启21:2) 3.6教会是重新与上帝和好的一体(弗2:16):“和好”也称“和睦”,在希腊原文里有“再和好”或“重新和好”的意思。也是指在双方建立友谊,涂抹或废掉冤仇的意思(弗2:14—15)。基督用自己的血叫人与上帝和好,是指在教会里人与上帝、人与人和好(西1:21—22)。所以在教会以外,没有和好的事;在教会以外,不可能有与上帝再和好的事。 3.7教会是上帝的家(弗2:19):上帝曾在地上建立过一个家,就是选民以色列人,可这个家却很叫他失望,没有满足他的心愿(何8:1;玛1:6)。而新约信徒因着基督的救赎,作了上帝的儿女,重新成了上帝家里的人,就是属基督的教会。就个人来说,基督徒是上帝的儿女(约一3:2);就全体来说,教会是上帝的家(提前3:15)。这个家今天虽然在地上,却同时又联系在天上,并贯通到永远。(来12:22—24)上帝是家长,基督为儿子和大祭司治理这个家,上帝的仆人以及一切侍奉他的人都是管家,所有的信徒都互为弟兄姐妹,将来要承受永远的产业。(来3:6;林前4:1;加4:28—30) 3.8教会是上帝的殿(林前3:16):在旧约时代,上帝让所罗门为他建殿。虽然上帝住在天上,但他却愿意以他的名在地上有一个代表的居所,来见证他的圣洁和荣耀,并与他的子民同在。到了新约时代,基督徒因着基督的关系,成为上帝的殿,上帝的灵住在里头,也称圣灵的殿(林前6:19;弗2:22)或灵宫(彼前2:5)。因此新约时代的这个殿却不是指着有形的、物质的建筑,而是指一群籍基督的血赦罪重生的基督徒。教会,作为圣灵的殿,必须被圣灵充满,犹如会幕和圣殿造成后,有云遮盖,上帝的荣光充满在内一样(出40:34—35;王上8:10—11),不能只有人的活动,没有圣灵的运行;教会,作为上帝的殿,必须是圣洁的(林前3:17),绝不允许人在里面兑换银钱做买卖。(约2:13—16) 3.9教会是天国/上帝的国(西1:12—13;林前1:1—2):因为基督徒是基督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买了来,成为国民,归于上帝,就是上帝国的国民,就是天国的国民。(启5:9—10)使徒保罗说教会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林前1:2),又说众圣徒都是蒙上帝的救恩,被他迁到他爱子(基督)的国里(西1:12—13)。这国就是指着上帝他自己的国说的。使徒彼得曾用“圣洁的国度”来称基督的教会(彼前2:9)。主耶稣也曾替换使用教会与天国,明显指的是一回事(太16:18—19)。 3.10教会是祭司的国度(启1:5—6):上帝在旧约时代曾拣选以色列人作属他的子民,归他作祭司的国度,但以色列民却失败了。新约时代,上帝却在耶稣基督里拣选了罪人,用基督的血使罪人脱离罪恶,洁净成为圣洁特作他祭司的国度,尽祭司的职分,侍奉他。因此,教会当像旧约中以色列人的祭司那样不仅以赞美、祷告、唱诗来敬拜他,而且还要传讲他的旨意、美德和话语,劝勉教导人认罪悔改归正,不忘捐输,常常行善。(诗141:2;彼前2:5,9;徒:4:19;腓4:18;来13:15,16) 3.11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真理是上帝作事的原则和依据,并借着圣经启示出来,叫人知道就是他的话。耶稣曾说,他来是为真理做见证(约18:37),其实他自己就是真理,这是因为上帝关乎救恩的一切真理都集中在耶稣的身上(约1:17;14:6)。主耶稣复活升天以后,差下圣灵来,荣耀他,为他作见证。那称为真理的圣灵,也就是真理(约一5:7)。他来了要引导人进入一切的真理。柱石和根基是代表见证、纪念、承当和坚固的意思。因此,教会的功用就是为真理做见证,为真理打那美好的仗(提前6:12)。没有教会,上帝的真理便无法向世人显明。 3.12教会是金灯台(启1:12—13,20):在旧约时代,会幕和圣殿都安置有灯台。灯台的主要作用是为发光照亮会幕和圣殿,以便祭司的侍奉(出5:31—40;王上7:49;代下4:7)。《撒迦利亚书》在谈到金灯台时,说灯台上有七盏灯,旁边有两棵橄榄树(亚4:1—6,10—14)。这两棵橄榄树也是两个灯台,立在世界之主面前,向全世界传道作见证(启11:3—10)。灯台是用金子打造的,因为金子象征上帝的性情。照样,教会称作金灯台,是因为这是属他的,是他用他儿子的血买来的(徒20:28;林前1:2)。因此,教会作为灯台,一方面照亮内部,在光明中侍奉上帝,使全体弟兄姐妹都行在光明中,并在真理上得到造就;另一方面作世上的光,照亮世界,把主耶稣托付的大使命传向万邦,在全世界为基督作见证。(太5:13—16;28:19—20;路24:47—48;徒1:8;10:39—43;13:47) 3.13教会是有名录在天上的诸长子之会(来12:22—23):《希伯来书》称基督的教会为“诸长子的教会”。希腊文“长子”这个名词是多数格,是指“首生的一群人”说的。因此,教会就是指那些在今世蒙上帝的救恩,因信称义,靠血称义(罗5:1,9),悔改受洗,使罪得赦(徒2:38),从水和圣灵得重生的一群人(约3:3,5)。上帝用生命册把这群人的名字记下来,将来要这群人跟他一起住在天上,并把没有记在生命册上的人扔到火湖里去。(约14:1—3;腓4:3;启20:12,15) 3.14教会是圣城新耶路撒冷(启3:12;21:2,9—10):教会也称新天新地(启21:1),在上的耶路撒冷(加4:26)和天上的耶路撒冷,就是永生上帝的城邑(来12:22)。教会是在一世纪主耶稣复活后的第一个五旬节那天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徒2;启21:2),从此成为上帝在人间的帐幕(启21:3),就是他得荣耀的教会 (弗3:21),是他彰显荣耀的城(启21:1,11,23)。那些在耶稣基督里新造的人,便在新天新地里与上帝同住,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也不再有黑夜,侍奉他的仆人也不用灯光、日光,并已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21:4;22:5) 值得注意的是,其所以称这独一的教会为基督的教会,并非是象各宗各派那样给她套上一个教派的名称,而是指她与基督的特殊关系,如,她是基督用重价买来的,是靠基督的血洗罪的,是在基督里成圣的,是因基督与上帝重新和好的,是蒙基督亲自拯救的,是属基督的,等等,因此,保罗就直接称她为“基督的众教会”(罗16:16)。基督的教会是非宗非派的,即不像什么路得宗、信义宗、长老会、浸信会、卫斯理会等分宗结派的“教会”。基督的教会是基督身体的整体,并不是整体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基督的教会是在基督里的众信徒的全体,他们的信心和遵行的一切,完全跟从新约圣经中耶稣基督的命令和使徒的教训以及他们的行为榜样。保罗在《罗马书》中提及的“众”字,是指着全体在各地组成教会的基督徒说的。从世界的范围来看,基督的教会是一个整体,具有世界性的特征(太6:18;林前10:32;弗5:23;提前3:15),但她也指在某城某地由一群基督徒所组成的地方教会,就像使徒保罗写信给“在哥林多上帝的教会”(林前1:1—2),或者指分布在同一城里的不同地点的各个教会,如“加拉太的各教会”(加1:2), “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加1:22)以及“亚西亚的七个教会”(启1:4)等。这些都是指在各处各地属于基督教会一个世界性整体的地方教会。当使徒保罗在《罗马书》16章16节提及“基督的众教会”这个概念时,乃是包括了在他那个时代全世界各处的地方教会。由此可知,基督的教会首先是一个整体。她不仅具有世界性特征,而且也具有地方性特征。另外,基督的教会不是一个教派,也不是一个宗派,而是在各处各地得救属基督的整体。所有得救的人,成为世界性基督身体的肢体。这就是说,当着罪人相信了基督,悔改受了洗,即顺服了那道理的模范的时候,就被上帝加添给这个世界性的教会了。当他和当地的一群基督徒一起敬拜上帝并侍奉耶稣基督的时候,他就是在地方教会里。(徒2:44—47)
三、耶稣基督是基督教会的惟一基础
基督教会不单是独一性的教会,而且是历史性的教会。因为基督的教会是以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第三天复活这个独一无二的历史性事件为基础的。记载在圣经中的作为基督教会惟一基础的有关见证和教训,并不是与基督徒实际生活无关的神学理论,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是信仰基督与侍奉上帝的真实动力。因为耶稣真的从死里复活了,所以他就能指引我们复活。基督的教会就使人建立了今生的信心与将来的盼望。耶稣曾说他要把他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6:18),也就点明了这个基础的惟一性和永恒性。 1.先知对这个基础所作的预言及应验 上帝先借大卫的口预言说,那块“匠人所弃的石头”(诗118:22),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指耶稣要被犹太人弃绝,而被信靠他的人看为宝贵说的。(彼前2:6—7)从后来圣经的记载上我们真的看到耶稣被犹太人弃绝,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可8:31;徒4:11) 上帝又借先知以赛亚预言说他要在锡安建造他的殿,要建造在“试验过的石头”(赛28:16)上,作稳固根基,是宝贵的房角石。后来我们真的看到耶稣被出卖,被钉死,被埋葬,从死里复活。这也就足以证明他真是上帝的儿子,是经过上帝试练和考验过的,可作稳固根基的宝贵磐石。 2.使徒发出的宣言和认信 当耶稣问他的门徒别人怎么看他的时候,使徒彼得就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太16:16)后来他又说基督就像活石,虽然被人弃绝,却被上帝所拣选所宝贵,并在其上建造成灵宫——就是上帝的教会。这个活石,对于不顺从真理的人,他就是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对于顺从真理的人,他就是真理的柱石,生命的磐石。(彼前2:3—8;提前3:15)使徒保罗也声明说:“因为那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林前3:11) 称为磐石的基督,虽然曾被自己的同胞犹太人所弃绝,但却被基督徒看为至宝。耶稣是在他从死里复活的事实上受试验和试练的。他用他复活的大能证明了他是上帝的儿子,证明了他是基督,是教会的磐石根基。因此,任何不以基督的教训作根基的“教会”,就不可能是基督的教会。(约二9)
四、基督教会建立的时间和地点
当耶稣对他的众使徒宣告说,他要建造他的教会(太16:18),他是指着将来说的。根据圣经新约记载,到了使徒时代,教会就已经建立了。(徒5:11)而当施洗约翰和耶稣出来传道时,他们只是说天国近了(太3:1—2;4:17)。主耶稣曾打发七十个门徒去传道,也是叮嘱他们说天国近了(路10;1,9)。根据前文所述,首先我们知道这里的“天国”指的就是“教会”,或称“上帝的国”。但这个“近了”,究竟在时间上指的是何时呢?当着说某件事“近了”的时候,那肯定是指不远了,或就要发生了。有一次,耶稣对着众人和门徒说,他们当中有些人会在活着的时候看见上帝的国降临。(可9:1)假如像一些宗派所说的“天国”还没有降临的话,那必定有人已经是两千岁了还活着。你相信吗?当然我们还是应该相信耶稣的话。大部分学者同意,“近了”这个词至少有一个含义,那就是上帝的国已经随着耶稣的到来而降临了。这一点在耶稣显的神迹中很清楚地显示了出来,在这些神迹中,不仅宣告了上帝的国的降临,而且做了解释。[29] 因为耶稣已经道成肉身,降在人间,把上帝的方式和上帝的国显明给世人。那些愿意相信的人,立刻就成为上帝国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它将来要揭示其他什么事物,都将不会是什么全新的开始,因为某个事物所有含义的最终显示,本质上说,此时此地已经存在了。尽管由此产生的新的存在形式现在可能看上去只有一个很小的不引人注意的开头,但是它不可避免地会长成令人刮目相看的身量——就像一粒芥菜籽,这原是百种中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要比各样的菜都大。(太13:31—32;可4:30—34;路13:18—19)[30] 根据路加的记载,天国降临是在五旬节那一天(徒2:1)。什么是五旬节?这是犹太民族庆祝收割的节期。在节期的开始,要向上帝献上大麦一束,为禾稼行开割礼。到收成之日共四十九日,四十九日的次日适足为五十日,把这日规定为庆祝收成的节日,因此这个节期叫做五旬节。[31] 当天的第三个时辰,刚到已初(徒2:15),也就是早上9点钟。那时当着群众对于使徒能说各国的语言感到惊奇和怀疑的时候。有人以为使徒们是喝醉了酒。使徒彼得否定了他们的猜测。因为他们不是醉了,[32] 而是被圣灵充满。(徒2:3) 耶稣曾预言说,上帝的国将大有能力地临到。(可9:1)耶稣复活后又吩咐众使徒,要他们回到耶路撒冷,在城里等候,直到他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路24:49)耶稣又在即将升天前再一次叮嘱他们说,“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徒1:8)这就说明天国是大有能力地临到,大有能力是指天国与圣灵同降。五旬节那一天,圣灵大有能力降临在耶路撒冷,充满了使徒们所在的屋子,使他们得着能力。使徒彼得因得着这个大能,便在圣灵的带领下,放胆传讲上帝国的道,为耶稣基督的复活做见证。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上帝所招来的。”彼得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时代。”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徒2:1—42)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上帝,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2:46—47)这样,最初的基督教会就在耶路撒冷被建立了。 美国丹弗神学院教会史和历史神学高级教授布鲁斯·雪莱曾评述说:“基督教会就是这么开始的。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开端。”[33] [1]《约翰一书》4:1;《加拉太书》1:6—7。 [2] 伯克富:《基督教教义史》,赵中辉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第165—166页。 [3] 周伟驰:《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89页。 [4] 伯克富:《基督教教义史》,赵中辉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第167页。 [5] 同上,第169—170页。 [6] 布林顿:《西方近代思想史》,汪德昭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1页。 [7] 刘林海:《加尔文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08页。 [8] 汉斯昆:《基督教大思想家》,包利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34—135页。 [9] 伯克富:《基督教教义史》,赵中辉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第173页。 [10] 汉斯昆:《基督教大思想家》,包利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43页。 [11] 同上,第139页。 [12] 卓新平:《当代基督宗教教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第30页。 [13] 巴尔塔萨:《神学美学导论》,刘小枫选编,曹卫东、刁承俊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第171页。 [14] 汉斯昆:《基督教大思想家》,包利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99页。 [15] 詹姆斯·C·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何光沪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964页。 [16] 同上,第969页。 [17] 同上,第973页。 [18] 许志伟:《基督教神学思想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283—284页。 [19]《罗马书》16:16。 [20]《希伯来书》12:23。 [21]《约翰福音》5:23。 [22]《马太福音》16:18。 [23] 我个人以为,现代简称的“基督教”的本质含义不是“基督宗教”,而是“基督教会”。也不是“路得会”、“长老会”、“浸信会”,更不是“天主教”、“东正教”等。这些古里古怪的名称都是圣经中所没有的,也是违背圣经的教会观的。 [24]《约翰福音》17:20—22。 [25] 约翰·德雷恩:《新约概论》,胡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72页。 [26] 参见Bible Words: Ekklesia By Bill Young, Ph.D.,Abilene Christian University。 [27] 约翰·德雷恩:《新约概论》,胡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72页。 [28] 这里磐石是主耶稣指着他自己的神性而说的。 [29] 约翰·德雷恩:《新约概论》,胡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67页。 [30] 同上,第152—153页。 [31] 徐怀启:《古代基督教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80页。 [32] 那时正是早上(徒2:1—15),而犹太人根本没有早上喝酒的习惯。 [33] 布鲁斯·雪莱:《基督教会史》刘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页。 转自:http://blog.sina.com.cn/joshua20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4-12-22 22:20 , Processed in 0.0741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