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1|回复: 0

城市基督教家庭教会与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的张力

[复制链接]

2843

主题

22

回帖

9941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941
发表于 2020-6-20 19: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沈永东 发表时间:2009-8-13 12:18: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正逐渐减弱消弭,相反作为 “舶来品”的基督教文化大有蓬勃兴起之势。作为基督教文化的承载者之一 ——家庭教会是如何来处理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当下城市家庭教会蓬勃发展的背后,城市家庭教会又是如何在坚持教义的前提下保持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固有的张力?本文试图通过对武汉市部分家庭教会的实证调研能够给上述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回答。


二、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在城市中的继承和式微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中国的传统文化除了政府破四旧,打压封建迷信活动,以及宣扬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观等原因走向衰落之外[1],中国城市中的传统文化更受到西方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的规约而走向式微。首先是中国城市自身对传统文化继承的缺失,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更多地受到西方流行文化的熏陶,多元的都市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在城市中不再具有农村中的主导地位,相反,西方的文化如在教堂举行婚礼等被都市居民看成是一种时尚;其次,城市中人与人之间不再是传统社会中“紧密的连结体”,而是处于“原子化”状态——即使住在同一栋楼层的也是老死不相往来。这种城市中冷淡的人际关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重大仪式难以在城市中发展,从而为其他宗教诸如基督教的介入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然而,作为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即使是城市中的人们不能也不可能完全加以扬弃,诸如祭祖、祖宗崇拜等传统,在城市中有些只是转换了形式如家中不再摆放祖宗牌位,但保存了其本质的内容如上坟烧香烧纸钱等。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中总体来说是一种不断式微的过程,但是也保留了不少的继承性。
那么作为城市基督教家庭教会,在中国传统文化式微过程中,如何既能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众多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又能保持其自我的教义而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城市基督教家庭教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吸纳融合(本土化)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基督教家庭教会迅速发展。仅武汉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委员会掌握管理的武汉市家庭聚会点就已经有50多个
[2],没有被官方掌握的家庭教会(或聚会点)更是数不胜数。城市基督教家庭教会融合了中国传统习俗文化的哪些要素而使得其在武汉这样的中西部特大城市如此盛行?

1、实用性和功利性
学者侯杰和范丽珠认为中国传统民间信仰有很强的实用意识和功利色彩。在探讨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实用性时,他们认为:民间诸神几乎都有各自不同的功用,随时随地满足人们的世俗要求和实用心理。人们对神灵的祈盼很实际,为了达到有求必应的目的,会千方百计地讨好它们[3]
;在说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
[4]的功利性时,他们认为:中国民众对宗教的真正要求并不在于其高深的哲理体系、玄妙的彼岸境界和缜密的逻辑思维,只是希望通过庄严而又随时可行的仪式来满足延年益寿、消灾闭祸的心理[5]

中国传统习俗与民间信仰文化中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这一要素,在武汉市家庭教会的教徒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调研的三个武汉市家庭教会中,被问及基督教对教徒自身作用的问题时,有17.65%认为基督教能够给人带来心理安慰诸如内心平安喜乐等;灵魂救赎的占64.70%,其他治病扶伤,安享晚年等的占17.65%[6]。上述数据显示有35.3%的教徒加入家庭教会有功利和实用的倾向,事实上这个数据还远远不止。
在笔者参加的上述三个家庭教会的分享见证神的会议中,有一个寡妇基督徒分享她在清明节为丈夫上坟,出门行至半路突降暴雨,无法行进的她不断向上帝祷告祈求,能够让她顺利到达丈夫的坟地献完花圈后能平安回家,在这样的心理安慰下,她说神给了她一个奇迹,当她行至丈夫的坟地之时雨渐渐停了下来;有一名重点中学的化学女老师,生性要强,退休后每天以麻将度日深陷空虚无聊的境地,自从加入家庭教会后既唱歌又跳舞的,丰富了晚年生活,她说感谢神让她在晚年时平安又喜乐;甚至,基督教福音传播者也往往以实用功利的色彩,如信上帝痼疾得医治、破碎的婚姻得圆满、生活工作压力得释放、学生成长的困惑得解决等等着眼于解决一系列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众多现实社会问题为由而传福音给非信徒,使之成为基督徒。
事实上,很多自认为是虔诚的家庭教会基督徒,只有28.57%的教徒表示对基督教教义有着十分清楚的了解,剩下71.43%的基督徒表示只知道部分基督教教义[7]。作为一名基督徒本应对基督教教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并按照教义去身体力行,活出神的荣耀,同时教会也要在日常崇拜和查经聚会中宣扬基督教教义。
笔者在武汉市HQ家庭教会成人主日学的一次讨论会议上看到有教徒提出,由于周日是休假时间,城市中的上班族在周一至周五(甚至是周六)工作已经疲惫不堪,如果周日还要早起赶公交车来教会参加晨祷或8:00的主日礼拜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辛苦”,也与城市生活的休闲假日不符,表示能否将主日崇拜的时间推迟到9:30,牧师表示征求大家的意见,尤其是居住地离教会比较远的弟兄姊妹的意见,最后决定将主日崇拜的时间改到了9:30。事后,笔者又随机询问了部分教徒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大部分教徒对此种调整表示满意,因为参加礼拜本来就要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到主的面前,而不是一脸倦意,在牧师布道时睡倒一大片。但也有虔诚的教徒表示8:00是主日崇拜的最佳时间不能改变,否则圣灵就难以充满整个教会等等。
由此可见,在教会日常生活中,家庭教会会通过众议的形式把部分教义做出适度的调整,以适应大部分基督徒习惯或当地的习俗。
2、找回传统中国的人际关系(打破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原子化状态)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城市中人们之间关系的亲疏越来越取决于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相互之间合作的有效和互惠进行维持。中国传统社会的“
差序格局”日益衰弱,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团体格局”。城市中人际关系日趋理性化,人们不再向农村或传统社会中一样受到血缘关系的道德和义务的束缚,而是以经济利益来算计和选择交往的对象。于是我们发现:城市中住在同一栋楼层的邻居如果没有“利害关系”,就形同陌路;城市中有人被抢劫存在的只是一大帮陌生人的围观与起哄,没有一人出来“打抱不平”;城市中的角落里弃婴哇哇大哭,人们有的只是匆匆的脚步和怜悯的目光,而不肯驻足拨打一个救助电话......城市中的人际关系变得异常冷漠,人与人之间不再信任,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珠子,以经济利益为纽带而串成一个个较小的圈子,而一旦这种利益关系不存在,所有的珠子就离散而去,各奔东西。

基督教,尤其是城市基督教家庭教会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出于人们的这种需求而兴盛发展起来的。在城市基督教家庭教会中,人人以弟兄姊妹相称,且把教会当成基督徒共同的家,人人都能在家中得到来自各个阶层弟兄姊妹的安慰和帮助——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在这个家中,经济利益被爱所取代,连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是爱,这种爱是因着上帝的名而构成的亲属,即弟兄姊妹——这就像中国传统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既然我们是手足,是亲戚,我就有义务和责任来关心爱护你。而家庭教会在场地布置和活动安排方面也处处弥漫着“家”的风氛围,也是其在城市能够比三自教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访谈者A:一般三自教会就是给人不温暖的感觉,你一去就是大家坐在那里,扬起脸一听,听完了就是谁也不认识谁,就走了。而家庭教会就是这么几个人,特别是聚会点,大家一起说说谈谈,就像一家人一样。
访谈者B:我第一次去HQ家庭教会的时候,感觉那里很温馨,不仅环境布置的很温暖,而且里面的每一个人就像真的兄弟姐妹一样和我一一握手拥抱,对我加入这个大家庭表示热烈的欢迎......每逢母亲节,父亲节或是赶上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教会都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为我们祝福。
访谈者C:我所在的HDK家庭教会青年团契是一个属于我们年轻人的“家”。我们拥有各位弟兄姊妹的生日,届时将以短信的方式向这位弟兄(姊妹)表示祝福;来自各个专业的弟兄姊妹之间除了日常的祷告查经之外,还相互帮助学习,如来自艺术系的弟兄姊妹会教大家学吉他等乐器,学习心理学的弟兄姊妹则会帮助“家里”心理困惑的弟兄姊妹解开心结,此外在学习经验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信息也将在“家里”得到广泛的交流......迄今为止,我们共举办过三届毕业生差派会,会上负责人邀请了曾经在青年团契家庭里(现已进入社会)的弟兄姊妹作为过来人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分享踏上工作岗位,初入社会后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我从中受益匪浅......
3、对传统民间信仰和习俗的吸纳或改造
著名宗教学家王治心认为:中华民族不很注重宗教上的限制,纯凭个人的自由信仰;所以一个人可以同时信仰几种不同的宗教,没有教权集中的流弊[8]。笔者发现,城市基督教家庭教会适应了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和习俗的合理性,并实现了良好的协调和传播。
祭祖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社会中给祖上上香跪拜既被认为是一种孝道,更有一种祈求保佑后代子孙平安顺利的意义。笔者调查的武汉市基督教家庭教会中基督教徒参加传统习俗和民间信仰的活动,但不跪拜的有57.14%;按照习俗来跪拜的占11.9%;不参加传统习俗活动的仅仅只有26.19%,剩下的4.76%为其他选项[9]

在我们的个案访谈以及接受福音传播过程中,同样有基督徒表示需要与中国传统习俗做好协调,讲求“智慧”和“策略”。


问:作为基督徒的我们怎么去处理中国传统习俗,尤其是那些与我们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如“独一无二的真神”、“ 不可敬拜偶像”等冲突的时候?


答:我的观点是可以和他们(“他们”是指敬拜偶像,参加祭祀的亲人)一起去,但是我不会跪拜,这样他们不会否认我(说我不孝等)。


问:我们发现在大学里传福音有时会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无法克服传统习俗与基督教教义的冲突,J牧师能不能教我们如何来处理这个问题?
J牧师答:基督教有它的自由度。传福音不是可以去争取教徒,我们要给世人选择的自由。第二,我们并不排斥我们和其他人之间的不同,我们要容许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比如说有些教会主张在周日聚会,有的则主张在周六;比如说有的认为不得崇拜偶像就是不能进寺庙,不能进祠堂,有的则主张不反对进寺庙和祠堂,即使在参加仪式的过程,只要我的心是向着独一无二的真神,即便是参加这样的仪式这又何妨?免得与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僵硬。其实每个人经历神是有差异的,但是核心是一样的。

访谈者H:信仰是不可以更改的,特别是摩西十诫已经很清楚,但是没有让你不讲策略的对待这件事情。利玛窦他们都会穿一下中国本土的衣服,但是如果你能容忍祖先崇拜,我就选基督教了。前不久,我有一个朋友亲戚的父亲去世,我去那边看了看,可以鞠躬,但不可以烧香。
访谈者C:每逢重大的节日包括中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重阳节等,教会会组织很多的活动。就在上个端午节,教会还组织去东湖听涛风景区和梨园聚会吃粽子狂欢,同时也了传福音。我觉得这是一举两得的智慧之举......

四、城市基督教家庭教会对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的界限
1、坚守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底线
基督教基本信条有 :(1)十诫。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不可贪恋别人妻子和财物。(2)三位一体。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个“位格”:圣灵、圣父、圣子,三者是一个本体。(3)信原罪;(4)信救赎;(7)信地狱和永罚;(6)信天国和永生;(5)因信称义;(6)信天国和永生;(8)信末世。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中的内容一旦与上述基本信条相冲突,基督徒会毫不妥协,保持其应有的界限。

访谈者H:对于去世的人,你不能去叩拜嘛,因为信仰是不能动摇的,如果你叩拜,烧香,这些都是敬拜偶像的行为。


访谈者D:比如说家里有老人去世了,就是送鲜花啊!清明节上坟也是送鲜花,绝不跪拜,这些都只是对亲人纪念的一种形式而已。


访谈者N:过年放寒假回家,家里父母总是要祭祖,拜祖宗。我一看到这种架势能躲就躲,实在躲不了就一旁观望,不跪拜磕头也不烧纸钱,否则就是敬拜偶像了。

2、反对过度本土化

有学者称,自基督教传入中国后被不断地 “中国化”,而失去了基督教本来的面目。也有学者如远志明等将基督教与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证明神与中国有关。对于上述两种不同观点的武汉市家庭教会的基督徒,表达了其自己的看法。

访谈者H:神就是神,不一定老子的那些东西就证明神与中国有关。神拣选了以色列并不排斥其他人,如果过分强调中国化,实际上是对基督教的一种伤害,基督教有些教义是不能够改变的,并不是要像党的理论非要与时俱进。真理是不变的,它有它的结构。神是昔在、今在和永在的,有时我们少了一份坚持,有时拯救融合,洪秀全就是把基督教给完全中国化了,很多异端都是因为过度中国化所造成的。

四、结语
城市基督教家庭教会由于所处的城市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与中国传统习俗之间关系有别于中国农村的基督教,城市更趋开放、多元的文化要求其更多的摆脱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的不足;而城市空间下的人与人之间以经济利益为重的关系使得人们对城市家庭教会寄予了恢复传统人与人之间无私关爱,亲密无间的厚望。同时,城市基督教家庭教会又有别于城市三自教会,家庭教会担负着更加艰巨的异象和使命,家庭教会的成员亦对其提出了符合西方基督教原貌的更高要求。城市家庭教会与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仍将在张力中实现均衡。







[1] 数据来源于本调研小组与武汉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个案访谈内容。

[3]侯杰,范丽珠:《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9

[4]数据来源于本调研小组之“武汉市基督教家庭教会基督徒宗教信仰调查问卷分析”。

[7]数据来源于本调研小组之“武汉市基督教家庭教会基督徒宗教信仰调查问卷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4-12-22 15:22 , Processed in 0.0687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