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信仰與學術 楊 伊
作爲美國知名的牧師、神學家和作家,以及紐約救贖主長老教會的創始人之一,提摩太·凱勒對于福音的堅守、對于文化的态度、對于處境的理解、對于公共神學的構建,都時常被讨論和思考。爲了紀念并深入了解凱勒的神學思想,公共神學協會籌委會于6月10日舉辦了“走進提摩太·凱勒”線上論壇,上半場探讨“福音、文化與公共神學”,座談嘉賓主要有董家骅、戴永富、陸尊恩和江慕理等。
在論壇中,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董家骅牧師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談論凱勒。第一,對福音既傳統又創新的诠釋。以福音爲中心是凱勒非常重要的神學脈絡,他将“福音作爲一個叙事”跟“福音作爲一個原則主題”揉合起來,并使創造、堕落、救贖和更新四個方面融合爲一個叙事的脈絡。而且,凱勒對處境很敏銳,他認爲福音既是超越的,又是臨在的,足以回應各種文化中各樣人的特殊的盼望、恐懼和偶像。
第二,對于文化的回應。我們要先進入和理解文化,但并非一味貼近文化,而是找到其核心追求,揭露它們所提倡之方法的有限,從而提出基督教的進路。
第三,在意識形态撕裂的時代做公共見證的典範。凱勒牧師在提到初代教會如何成爲诠釋福音的群體時分享,如果隻看“多元文化和種族、憐憫幫助貧窮者”這兩方面,會發現初代教會很左派;但如果看“反對堕胎和棄嬰、反文化的性倫理”,又會覺得初代教會很右派,但這些特質同時存在于初代教會之中。無論是左派或右派,似乎都忽略了“強調饒恕不報復”。基督徒是讓基督教在公共空間裏爲我們的意識形态背書呢?還是回到福音裏,超越狹隘的政黨政治和左、右派的意識形态,能夠彼此學習、接納、和好而不報復?
第四,堅定中的溫柔,博學中的謙卑。凱勒牧師從不惡意攻擊和謾罵其對手,而是始終保持風度,在不了解的情況下不輕易批判他人,這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新加坡神學院副教授戴永富博士以“提摩太·凱勒:宣教處境化的啓示論基礎”爲主題進行分享。他首先談到凱勒的魅力體現在其“合乎中道”與“有原則的兼容論”(如:凱勒避免烏托邦主義和悲觀厭世或僵硬保守主義和相對主義等極端,也強調教會穩定的組織性和富有動态的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