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5|回复: 0

新一波润潮对美国华人教会有什么影响?

[复制链接]

1531

主题

228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4617
发表于 2023-9-11 14: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一波润潮对美国华人教会有什么影响?
美国华人教会和福音机构同工思考、讨论新的移民趋势为教会传福音和宣教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SEAN CHENG|202353
2023年4月,《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媒体纷纷报道数千来自中国的“走线”者穿越拉美多个国家试图非法入境美国的新闻。这批铤而走险的走线者是一些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现实有很多幻灭和不满、希望逃离中国,但又没有资本和能力投资移民或技术移民的人。
他们在中国属于相对社会底层的群体。为了“润”到美国,他们从中国飞到一个南美国家,然后穿越美洲大陆的山脉和沙漠危险地带,还需要避开边境警察和黑帮组织,指望能从美墨边境偷渡到美国,然后申请政治庇护。这样的“走线”通常成功率较低,被拒绝入境、遣返回中国甚至失丧生命的风险很高。
虽然这个群体的人数并不多,但因为其显得非常绝望和极端的“越境方式而受到关注。
新一波润潮悄然涌起
实际上,这批走线者只是近年中国人新一波“润潮”的一部分。新冠疫情疫情之后的近两、三年,一个新的网络名词悄然在中文推特和其它社交媒体上流行起来,那就是“润”字及包含这个字的“润学”、“润潮”等新词。“润”的汉语拼音是“run”,写出来跟英文的run(跑路)一词相同,因此“润”的意思就是“跑路”、“出走”、“逃离”中国,移民到海外——主要目标地是欧美澳洲日本等发达国家。
2022年,自由亚洲电台(RFA)在一篇关于“中国润潮乍起”的报道中评论,新一波的“润潮”背后,是在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反美、反西方的情绪越来越高涨的中国,存在一批对现实失望甚至绝望的中国人,他们“为了安全感、自由和做个正常人”而选择“用脚投票”,“润”出中国。
2022年以前很多默默润出来的中国人都是走投资移民或技术移民路线的社会精英和成功人士,而最近的这批走线者则是一些更草根、受教育程度更低、可利用的资源更少、采取的润离方式更危险的人。但无论是还是拼财富、拼技术还是铤而走线,新一波的润潮都正在改变美国华人的移民图景。
华人教会与移民历史
美国华人教会的发展跟华人来到美国的移民历史密切相关。基督使者协会总干事柏有成博士在马里兰海华郡中华圣经教会的宣教年会分享时指出,美国华人教会发展的历史始于1850年代的第一波华工移民潮,早期与19世纪美国排华法案的制定和二战期间排华法案的废除密切相关。从1950年代开始,来自港、台和东南亚的华人留学生和学者纷纷在美国各地的大学校园建立查经班和团契,今天散布在美国各地的1700多间华人教会,大约80%是由那时候的查经班和团契成长、转化而来。
1989年“六四”事件以后,大批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和学者得以移民美国,并且在他们当中兴起了一波“信主热”,美国华人教会中大陆背景的信徒和领袖的比例逐渐增加。到今天,多数美国华人教会都由来自中港台东南亚的华人多元混合组成。21世纪头二十年,又一波来自中国大陆的新一代留学生涌入美国,来到华人教会的家门口,校园事工和海归事工继续在华人教会的散居宣教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着这样的历史背景,在新冠疫情前的数十年,美国华人教会和团契的人员组成是以知识分子或专业人士为主,华人教会的传福音和宣教也与此相应,例如布道会或福音讲座常常从科学与信仰谈起,教会为基督徒举办的讲座也常常以专业人士在职场上的见证为话题。
华人教会的挑战和机遇
新一波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很可能跟过去几十年的华人移民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华人教会有没有注意到这一新的动向?是否有计划针对新的移民趋势调整宣教策略和方法?数位美国华人教会和福音机构的同工告诉CT,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一趋势将对美国华人教会的传福音和宣教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并已经在思考、探索华人教会应该如何回应。
海外校园机构《举目》杂志主编谈妮说,她参与的位于加州的华人教会早年是来自港台留学生背景的教会,可能对这一波新的来自中国大陆的润潮还不够警觉。但教会近年已经有一些针对新一波移民的专题讲座(例如关于孩子就读美国大学的问题),应该是一种“不错的外展尝试。”但她更希望教会“重新审视新一波中国移民的需要,调整外展和门训的策略,再次挑旺传福音的热情,发挥出本身的活力。”
新泽西州若歌教会长老张儒民认为,新一波润潮提醒华人教会拓宽宣教视野:“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华人教会,除了继续向高科技职业人员、留学生和短期访问学者传福音(基本属于同文化宣教),也需要择机拓宽宣教疆界,从事近文化与异文化宣教。”
张长老举若歌教会的事工为例:“教会过去曾经向偷渡客、餐饮业工作人员传福音,最近几年开始向社区的印度裔、犹太裔、穆斯林移民传福音。希望不久的将来,教会也能特别关注贫富悬殊的润潮人士,努力向未来润出国的华人同胞还福音之债。”
住在洛杉矶的美南浸信会牧师陈道德告诉CT,在他自己的教会所在的地区,华人基督徒“确实以肉眼可见的方式察觉到多了很多新移民。”陈牧师自己有在讲台上鼓励会众“抓住时机”向新一波移民传福音,但同时他也提醒“新的新移民的背景更为多元,这会成为对牧养以及弟兄姐妹相处模式的一个挑战。”
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陈牧师建议教会会友为了传福音的缘故提升自己的“文化商数”,积极参与教会帮助新移民的社区服务工作。他也留意到,教会一些弟兄姐妹已经自发性的建立了一些“有机性的接触新移民的模式,”例如办英文班、组织远足、舞蹈队,等等。
德州晓士顿西区中国教会的黄奕明牧师认为针对新移民的家庭事工“将是个绝佳的传福音契机”,华人教会可以通过为新移民提供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展现教会对邻舍的关怀,或者动员弟兄姊妹开放家庭,主动邀请社区中的新移民,以福音茶会等方式建立友谊。“因应新移民的需求,我们既有的家庭事工与福音预工,也会有一些调整,尤其是针对新一波走线的华人,教会必须有新思维、新方法去服事他们。”
加州奇诺焦点基督教会中文堂牧师王唯权借用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的孔飞力(Philip A. Kuhn)博士提出的概念,提醒华人教会更多认识、了解、熟悉新近华人移民群体的“生态栖位”(ecology niche),即移民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自然、社会与经济环境中构成的生存模式、主要谋生技能和社群结构,“并从中产生适切于该群体的事工,使他们能够从教会得着实际的关怀、牧养以及福音的恩益。”
王牧师同时提醒,其实在这一波润潮之前,华人教会就已经需要思考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华人的宣教与门训策略:
事实上,华人教会早就由文化背景悬殊的弟兄姐妹构成,他们的不同是来自中、港、台及东南亚地区的地域性差异。即使是他们过去所居住的地方,也存在着因地域、民族和城乡等不同而带来的文化差异。而且华人教会中还存在第一代、1.5代和第二代移民的文化差异。华人教会需要加强对“多元合一”的认知——圣经于此着墨甚丰,华人牧者需要提高牧养多元文化背景的会众的能力。
Sean ChengCT亚洲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4-12-4 01:09 , Processed in 0.0744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